ZT:中国领土争端(三)中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领土争端(三)中印


轩辕春秋 三种不同的红色


中国和印度的领土争端,主要有三部分,其一为东部,即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藏南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其二为西部,主要是阿克塞钦地 区,约3万平方公里;其三为中部,包括桑、葱沙、拉不底、乌热等地,约2千平方公里。目前,西段阿克塞钦由中国实际控制,东段和中段由印度实际控制。


中印争端地区(美国绘制,1988年)

一、东段藏南地区
藏南地区争端的来源,要上溯到1913年的西拉姆会议。在此之前,中印之间的传统习惯线,是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即雅鲁藏布江)北岸平原交 界线而行的。1913年,英国策划在印度的西拉姆召开了“中英藏三方会议”,商议解决中印间边境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和西藏代表扎夏背着 中国代表陈贻范,在德里秘密换文,沿着喜马拉雅山山脊划定了一条所谓的印度阿萨姆邦和西藏之间的“边界线”,这就是麦克马洪线。之后,麦克马洪甚至偷偷地 将其塞进了西拉姆会议草约附图中,就这样,将中印之间的边境线向北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山脊。


藏南地区(美国绘制,1988年)

麦克马洪线出笼后,中国历代政府——包括西藏政府——均不承认这条非法边境线,而英国当局则几乎将它遗忘,——当然,也有可能是自知理亏,不敢公示。——直到1938年发生花德金事件后,英印政府通过调查才发现了居然有麦克马洪线这个东西

此后,英国就积极开始了对藏南的侵占,1943年,英国借二战之机,开始侵占门隅、洛隅、下察隅三地,——也就是整个藏南地区。

1、门隅
门隅是藏南的西部,包括了达旺、德让、江噶尔等地区,——有时候我们习惯把门隅称之为达旺地区,但狭义的来讲,达旺仅仅是门隅之一部分。目前在中国的地图 上,属于山南地区错那县管辖。达旺地区由于可以通过棒山口和西藏往来,交通便利,因此受西藏影响极深,西藏政府在此地设置官吏,征收税赋,实行管理,—— 而且众所周知,六世达赖即出生于达旺,此处建有达旺寺,是哲蚌寺的属寺,在布达拉宫内部非常有势力。就连英国人自己也认为此处“无可辩驳的属于中国”(内 维尔•马克斯韦尔著《印度对华战争》),这里不但是该地区和西藏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也是最发达的地方。1951年印度,1962年中印战争,就是在这里打 响的第一枪。


达旺(门隅)地区,《印度对华战争》附图,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著(澳大利亚)

2、洛隅
洛隅在藏南地区面积最大,几乎占1/2左右,洛隅在清末时尚未开化,当时将居住在此地的珞巴人称为“狢貐”,任乃强先生《西康图经》称:“狢貐为中英间一 神秘国,其地东连云南之怒夷,西连西藏南境之不丹,西北为西藏之卫部,北为波密之白马岗,东北为杂貐,南与英属缅甸阿萨密相连接,面积约八九万方里”。 1927年,西藏政府平定波密土王的叛乱后,开始在此设立德东宗(宗,即相当于乡),后宗政府迁至墨脱,——所以波密也应该算到洛隅中去。在中国地图上属 林芝地区墨脱县。

3、察隅
察隅地区与洛隅地区一样,在清末、民国时尚未开化,时称“杂貐”,位于藏南地区东部,分上察隅和下察隅,上察隅为我国所控制,下察隅为印度所控制。在如今中国地图上,属于林芝地区察隅县。

因为洛隅、察隅地区开化极晚,因此很少有地图标出,现以任乃强先生《西康图经》中插图示意之:


任乃强著《西康图经》附图   1934年出版(图中亚波尔即门隅,狢貐即洛隅,杂貐即察隅)

1951年,中国一边在朝鲜战争和美国人进行殊死战斗,另一边则开始进军西藏。但就在此时,印度也开始向藏南地区进军,并占领了达旺,而中国没有做出任何 反应。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解放军尚在进藏途中,——昌都战役后,解放军先遣队于1951年7月出发,9月9日抵达拉萨,而大部队则是在11月进入拉萨,而 印度早在2月2日占领达旺。另一方面,也有资料表明,共产党对于西藏情况完全不了解,甚至不知达旺为何地。然而,中国的沉默给了印度错误的暗示,据卡•古 普塔所著《中印边界秘史》中描述:“中国没有就占领达旺一事向印度提出抗议,……共产党中国对达旺问题不动声色的默认,使印度政府相信有可能在整个东北边境特区建立印度的控制而不遭到北京的任何反对,这与中国的国民党政府的态度大不相同。”到1953年时,印度基本占领了藏南全境。

关于共产党对西藏两眼一摸黑的情况,杨公素在他的回忆录《沧桑十九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中曾经描述过:“我们 进藏时只知道1914年西姆拉会议时,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私下秘密地划了一条所谓印藏边界的麦克马洪线,但这条线的实际位置在哪里,连西藏地方政府也不大 知道。……直到1953年底,外交部召我回北京参加中印关于藏印关系谈判时,我陪同中央代表张经武、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等同噶厦商量这次中印谈判有关西藏 问题时,噶厦才拿出来两份地图,一份就是在西姆拉私下签字的印藏边界图也就是麦克马洪线图。”既然西藏政府手中有这份图,那为什么说他们也不大清楚这麦克马洪线的实际位置呢?据说是藏人看不懂英国人用现代绘图方法绘制的地图。

二、西段

中印争端领土在西段有三块,一是阿克塞钦地区,二是班公湖地区,三是巴里加斯地区。

中印西段争议领土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附图


中印西段领土争端的由来,牵扯到克什米尔问题,而这又和拉达克问题有关。拉达克本是吐蕃王朝的普赞王子所建立的王国,其本身就是西藏藩属,但却经常侵占西 藏土地,因此常和西藏发生战争,六世达赖时期,西藏和拉达克经过战争后,双方达成了各守边境的 协议,——而这就是西段边界的由来。1842年,克什米尔政权吞并了拉达克,而此后英国又吞并了克什米尔。在标定西藏和拉达克边界时,英印当局官员约翰逊 将整个阿克塞钦、羌臣摩河谷以及喀喇昆仑山以北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划到了克什米尔版图中,这就是所谓的“约翰逊线”。1897年,英国军情处处长阿 尔达再次提出,将阿克塞钦和叶尔羌划入印度,这就是所谓的“阿尔达版图”。1898年,英国驻喀什代表马继业提出了另一种划分方法,即把阿克塞钦一部分划 入印度,另一部分划给中国,英国政府采用了马继业的方案,次年由英国驻北京公使窦讷乐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这就是所谓的“马继业-窦讷乐线”。


历史上英国政府对阿克塞钦地区的三条线   《印度对华战争》附图,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著(澳大利亚)

虽然英国政府机关算尽,但是,上述三条线都被中国政府所拒绝,未予承认。事实上,英国曾计划将印度边界扩张到昆仑山,从而吞并整个西藏,但由于俄国的反对而未能实施。就这样,在列强之间的夹缝中,中国保住了对阿克塞钦的主权。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印度独立后,却对此产生了野心呢?原来,在印巴分治之后,克什米尔问题就凸现了出来,谈到克什米尔的疆界,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拉达克和 西藏的边界,印度对此不太了解,遂委托克什米尔进行调查,克什米尔地区为了自身利益,按照英国殖民当局制作的、并没有产生过法律效力的地图,提出了多余的 领土要求。

这就是西段领土争端的历史由来。

1951年,趁解放军进军阿里之际,印度开始我国巴里加斯地区,并正式照会中国,对阿克塞钦和班公湖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由此形成了三块争议地区。

1、阿克塞钦地区

阿克塞钦是西段最大的 争议地区,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它是一个盆地,位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大部分是荒漠,人烟稀少,但是它南接阿里,北邻新疆,西控克什米尔,地势 居高临下,是新疆-西藏之间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这也是当初英国想方设法想侵占该地的原因。阿克塞钦现为中国控制,属于新疆和田市管辖。

2、班公湖地区

班公湖是一个狭长的湖,地跨中印两国,此外,在班公湖以南,还有一个较小的湖叫斯潘古尔湖,属于中国。在这两个湖附近,共包括羌尔摩、羌巴玛、俄夷、斯潘 古尔四块地方,面积约3950平方公里,北面被喀喇昆仑山将其与阿克塞钦分隔开,只能通过空喀山口往来。1962年中印战争时,在这里发生了激战,现如 今,该地区为中国所实际控制,属于阿里地区土日县管辖。此外,班公湖上还有我军一艘军舰巡弋,是我国唯一一艘航行在内陆湖上的军舰,号称西海舰队。

3、巴里加斯地区

巴里加斯地区共包括基古纳鲁河、乌木隆、碟木绰克、果洛四块地方,面积共1900平方公里。目前共有450平方公里土地被印度实际控制。


阿克塞钦、班公湖和巴里加斯地区  《印度对华战争》附图,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著(澳大利亚)


三、中段

中印边界中段,是指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旁遮普、喜马偕尔和北方邦接壤的边界。它北起中印边境西段边界的终点6795 高地,南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的强拉山口(即里普列克山口),总长约450 公里。其中争议领土共四部分,分别是巨哇、曲惹地区,什不奇山口以西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以及乌热、然冲、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区。


中印中段争议地区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附图


1、巨哇、曲惹地区

巨哇、曲惹地区面积共332平方公里,1958年,印度军队进入该地区,并修筑房屋,设置哨卡,从此侵占了该地区。

2、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

什布奇是中国扎达县的一个乡,什布奇山口在什布奇以西5公里处,什布奇山口再向西,有活不桑河,中印之间的传统习惯线就以活不桑河为界,1954年,印度出兵侵占该地,在中国严正交涉之下,同年11月撤回,1958年再次侵占。该地区共35平方公里。


巨哇、曲惹地区和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   网友制作

3、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

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是指桑久拉山口西南,公贡桑巴以东,甲扎岗噶河及其支流所经之地。桑、葱莎分别位于甲扎岗噶河的北南两岸,相距25公里;波林三多位于托林西南,地处三岔路口。

从1919年开始,英国就试图侵占桑和葱莎,但并未完全得逞,两地人民依旧向西藏政府缴纳税赋,甚至在1932年西藏政府还清查过该地的户口。1950年,印军开始侵占该地,1952年占领葱莎和桑,1955年占领波林三多。该地区面积1451平方公里。

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   网友制作


4、乌热、然冲、拉不底地区

乌热位于达巴宗正南偏东约60公里的峡谷中,是天然夏季牧场;然冲位于乌热正西偏北;拉不底地区即香扎、朱毕钟、拉不底等地的总称,1954年,印度将其划入印度版图,并开始了对该地区的侵占。

1954年,印军进驻乌热,中国提出交涉,但印度未予理会。后因物资补给困难,印军被迫撤出,中国军队于1955年进驻该地,同年6月,印军再次进驻,形 成了两军紧张对峙的局面。但印军再次因为大雪封山,而被迫于9月撤离。1956年,中印双方达成了在乌热互不驻军的协议,中国军队撤离。谁知印度背信弃 义,双方协议墨迹未干,印军又于同年6月进驻,自此,乌热称为中段边界问题的热点。

1955后,印度侵占然冲。1956年,印军进驻香扎、拉不底,并侵占至今。

本地区总面积855平方公里。

乌热、然冲、拉不底地区   网友制作


四、中印边界战争

在领土问题上,印度比他原来的主子英国要贪婪得多,也直接得多。貌似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是英国埋下的祸根,然而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英国并没有实质性的得到什么。而印度则直接出兵侵占,而且在1958年就悍然将麦克马洪线宣布为正式国界。

1960年,印度开始进一步酝酿向所谓中国“占领”地区派遣巡逻队,插入中国哨所之间的空隙地带建立据点。这一侵略计划,后来被印度政府称之为“前进政 策”。“前进政策”的目标是:印军要尽可能多地在中国控制的地区建立哨所,以此来逐步改变阿克赛钦的军事力量对比,并且在中国哨所之间建立印度哨所和巡逻 队,遏制中国的补给线,最终使印度有足够优势赶走中国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1962年10月10日,印军向东段边界的中国扯冬哨所发起了攻击,10月14日,印度国防部长发布了战争动员令。10月20日,战争全面开始。

战争第一阶段,自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28日结束,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在战争中,印军共投入兵力2.2万人,其战略意图是,在东线固守克节 朗、棒山口、达旺一线,并继续侵占克节朗河以北地区,以构筑起中印边境东段“以塔克拉山(即拉则山)山脊为界”的中印边境线。在西段则依托其侵占中国领土 所建立的43个据点,继续蚕食中国领土,直至占领阿克塞钦全地区。

中国在东线,则以西藏军区1万余人的兵力迎击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并将其和可能来援的印军全部歼灭。在西线,则以新疆军区一个关的兵力迎击印军进攻,并歼灭侵入加勒万和红山头的敌人。同时昌都、林芝、山南等地部队向印军实行侧击,配合主攻方向的作战。

10月20日,中国军队1万余人的优势兵力,对印军展开了攻击,驻克节朗印军大部被歼,一部溃逃。22日,中国国防部宣布,中国军队没有必要收非法的麦克 马洪线的限制,23日,中国军队占领棒山口,并越过麦线,分五路追击,25日,占领达旺。此役共歼灭印军第七旅和其他一部,共1900余人,俘虏印第七旅 准将旅长达维尔,肃清了麦线以南之地,收复了藏南地区。


东线克节朗战役   《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史》附图

在西线,解放军在10月20日开始攻击,21日夺取红山头,并肃清周围之敌,20日至23日,肃清加勒万河谷和清河尾滩之敌,21日至24日,向班公湖地 区之敌发动进攻,并彻底肃清,随后转战巴里加斯,将驻该地区之敌军全部围歼,收复巴里加斯。此战解放军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收复了西线全 部被印军占领的国土。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西线第一季度战役   《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史》附图


1962年11月16日至21日,第二阶段战役打响。在东线,主要发生了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和瓦弄战役。在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中,解放军全歼印军三个旅,击毙俘虏少将旅长霍希尔•辛格以下5200余人。在瓦弄战役中,印军11旅全线溃退,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史》附图



瓦弄战役   《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史》附图


在西线,第二阶段主要发生了班公洛战役,11月18日,印军向驻守斯潘古尔湖的中国军队发动,解放军一部迂回到印军侧后,拔除其据点,另一部则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翻越冰大坂,出敌侧后,19日,印军全军溃逃,20日,中国军队清楚西段敌全部据点。班公洛之战胜利结束。


班公洛战役   《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史》附图


至此,历时一个月的中印战争全部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动用总兵力4万人,印军32.4万人,中国军队击毙敌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00 余人,俘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00 余人,缴获各种炮300 余门,飞机5 架,坦克9 辆,汽车400 多台,各种枪6400 余支(挺),各种弹药400 余万发。而自身阵亡仅722人,负伤1697人,可谓大胜。

11月22日,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并自12月1日起,中国军队自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在20公里之内只设民警检查站。至1963年,中国完成了单方面撤军计划,并归还了缴获的印军武器。

在中国撤军后的数十年间,印度再次越过传统边界线,重新侵占了藏南及西线巴里加斯45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藏南成立了伪“阿鲁纳恰尔邦”,且移民100 万,至此,中印边境又回到了1962年战争之前的状态,而且更加不利于中国。——印度败而不败,中国除了得到一个战胜者的名号之外,一无所获。

五、战后中印边界问题的谈判

1976年,中印决定互派大使,结束了两国自62年战争以来长达14年没有大使的局面。1979年,中印开始了首轮边界问题谈判,截至2010年8月8 日,双方已经进行了13轮谈判,但到目前为止,谈判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或者有进展,但我们无从得知,因为中印边界谈判是闭门磋商,不对外公 布谈判结果。

事实上,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想通过谈判索回藏南地区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那里有100万以上的印度人,印度在那里进行了将近50年的统治,那里和中国的联系几乎已经断绝,在这种情况下,藏南地区的回归,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历年来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以东换西”的传言甚嚣尘上,所谓“以东换西”,指的是中方放弃在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 作为补偿,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吐出来,归还中国,此外,中国还或许要求归还达旺。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相信,这个“以东换西”的方 案是中国的底线。

但在2010年8月,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称:“这些说法毫无根据”,只是个别媒体的揣测。

虽然中印双方政府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和平的氛围,但边界上依旧不时传出不和谐的声音。这条牵扯到全球1/3人口的边界线到底将走向何方,我们且拭目以待。

六、一些感想

纵览中印边界史,很多地方都是发人深省的。中国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可谓是一错再错乃至于三错,最终造成了今日大片领土被侵占的被动局面。

首先,是1914年西拉姆会议时的西藏政府,当时西藏为了摆脱中国的控制,可谓是病急乱投医,轻易的相信了英国。西藏人不知道现代外交中所包含的这些猫 腻,甚至也不知道麦克马洪线将对西藏的利益造成何等的损害,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遂与之换约。也许在藏人心中,存在着事后可以反悔的想法,却不知 道在现代条约体制下,一纸条约对双方的制约都是致命的。虽然此后西藏政府坚决拒绝承认麦线的合法性,但错已铸成,如之奈何。

其次,是中国共产党,1951年印度侵占达旺,尚可以解释为共产党对西藏情况不熟悉,但印度占领藏南全境,则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为什么也不采取任何有力措 施加以制止?何况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怎能以“情况不熟悉”五字而谢天下?此后十年间,对于印度的步步进逼,中国方面一退再退,从传统习惯线退到麦克马洪 线,又从麦克马洪线更向北退,但是,这种软弱的妥协并没有换来臆想中的谅解和缓和,反而鼓励着印度方面更大胆的紧逼。1960年,印度推行“前进政策”, 对中国领土进行全面的渗透和侵占,之所以进行这种挑衅,是因为印度政府的认为:“无论印度派出多少巡逻队进入中国领土和在中国境内建立多少哨所,中国也不会进行武力干预”,尼赫鲁认为,“前进政策是非常稳妥的和有效的,既可避免冒直接发动战争的危险,又可为发展边远地区提供最佳途径。” 显而易见,印度的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是中国的绥靖政策所导致。毛泽东在抗战时有句名言,称“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这真是至理名 言,只可惜是十余年后,毛本人却忘记了这句话,他本想以在边界上的妥协退让来寻求中印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谁知最终却导致了战争,使得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第三 世界国家从此分道扬镳。

最后,是在战争结果的处理上,这场战争,印度败而不败,中国胜而不胜,最终形成的局面和战争之前没有任何区别,就中国而言,这场胜利并没有带来任何战果。 为什么会这样?共产党在对战争结果的处理上,依旧遵循了战前的绥靖政策。现在有很多人在这件事上为共产党辩护,说后勤什么的。是,不可否认,对藏南的后勤 供应困难很大,——但那是在战时。在战争结束后,我们大部队回撤,而在当地建立哨所,留几个、十几个战士,这又能对后勤有多大的压力?可是没有,我们全军 撤退到麦线以北,而将已经收复的国土再次拱手让人。也有人说,我们虽然失去了领土,但在政治上得分了,可是只要公正的看一看,就知道战争结束后,我们在政 治上的处境并没有任何好转,虽然我们撤回了军队,交还了缴获,但时至今日,外国人依旧以这场战争为例来证明中国人之好战。——毛泽东曾经嘲笑过宋襄公,说 他是“蠢猪般的仁义”,但不客气的讲,在中印战争的处理上,他自己貌似也好不到哪里去。

总之,在中印边境上,印度人完成了连英国人也未能完成的伟业,而中国共产党则做到了连国民党也未能做到的丧权,其中真的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