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漫談隱形戰機(XV):隱形戰機的戰術與反制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第九和第十兩篇文章我們回答了第一篇提出的七個問題,但是YST感到意猶未盡,因為有些是負面的,並沒有增加我們的知識,譬如「磁性粉末」的笑話和「天弓三型配合好雷達」的廢話。


 


這一篇YST要用比較正面的方式談論隱形戰機的戰術應用和反制。


 


(二十四)隱形戰機的戰術使用


 


甲. 戰術使用決定隱形戰機的設計


 


任何一個新型戰機的誕生都有它的背景,也就是說,為什麼要設計這個戰機?


 


想 想看,研發一種新型戰機耗資巨大,少則數億美元,多則上百億美元,沒有一個國家會研發一個新型戰機是等到生產以後才想到怎麼用的,而是國防部有某種需要在 先,然後要求製造廠商如何設計一個戰機來滿足軍方的作戰需要。所以一個新型戰機在設計的時候國防部的軍事專家已經有如何使用這款戰機的草案了。是戰機的戰 術要求在先,戰機的設計和誕生在後。


 


那麼美國、俄國和中國的隱形戰機的戰術使用是什麼呢?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YST認為有三個重要問題要考慮:


1.隱形戰機是戰鬥機還是戰鬥轟炸機?


2.隱形戰機如何跟空中預警機配合作戰?


3.隱形戰機如何跟友機配合作戰?


 


上面這三個問題以第一個最重要。為什麼?


這個答案很簡單,戰鬥機主要是負責空中格鬥、對地攻擊可有可無;戰鬥轟炸機的任務則是空中格鬥為副、對地攻擊為主。戰鬥機與戰鬥轟炸機在個頭上差很多,只要一決定就不能半途再改了,否則前功盡棄。


至於如何配合的問題牽涉的只是通訊和戰術,可以慢慢修改,影響小得多。


 


如果要進一步考慮第一個問題,那麼我們首先就要搞清楚「制空權」是甚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且大多數人對它有誤解,所以值得我們特別另開一節來討論。


 


乙. 什麼是「制空權」(air superiority)?


 


A.「制空權」的定義


 


每 當談論台灣的安全總是會提到制空權問題,報章雜誌也常常談到台海的制空權如何如何重要。但是YST總覺得他們對制空權的認知有偏差,因為他們總是在比較海 峽兩岸戰機的性能、飛行員的素質、還有過去台海上空空戰的記錄等等。這使得一般民眾對制空權有了錯誤的想法,以為所謂的制空權就是兩岸的飛機在海峽上空格 鬥爭勝負,誰贏了誰就取得了制空權。這種看法跟真正戰爭的觀念是有巨大落差的。


 


50年代兩岸並沒有真打,譬如在1958年,無論是陸地上(八二三砲戰)、海上(八二四海戰)還是空中(雙十空戰)其實算不上是戰爭,只能算是武裝衝突。所以台海上空的空戰也談不上是「制空權」的爭奪,因此今天YST就來和各位網友談談什麼叫作制空權。


 


人們對制空權最大的誤解就是保衛領空把入侵的飛機擊落。YST相信絕大部分的讀者都是這麼認為的,這些人只是看到戰爭的表象,軍事家不是這麼看的。


 


制空權(air superiority)的真正意義是:控制空域以保証對地面目標的有效攻擊。


 


想想看,人是生活在地上的,只有有效地消滅地面上有價值的目標才能軟化敵人,才能取得戰爭最後的勝利。認清了這個事實,我們就很容易看清空軍作戰的戰略原則了:


 


1.自從有空戰以來,取得制空權的關鍵從來不在空中格鬥的優勢而是靠強大的對地攻擊的能力。任何不能有效消滅地面目標的行為對制空權都沒有實質的幫助。


2. 空戰的目標是控制一個空中走廊,使對地攻擊機能夠不受干擾順利的進入戰場進行對地攻擊。至於能不能夠每次都安全返航並不重要。只要攻擊機能夠成功的完成目 標轟炸,就可以說成功的有了制空權。幾次空戰造成飛機的損失並不代表制空權的喪失,只要經過連續多次成功地攻擊關鍵地面目標後,敵人的制空權將完全落入我 方的手中。


3.一個僅靠強大空戰能力的空軍無法改變戰爭的進程。


4.一個沒有主動攻擊對方地面目標能力的空軍將很快喪失制空權。


 


所以YST的結論是:


a.戰鬥機雖然非常花俏和出盡風頭,但是對戰爭真正有影響力的是攻擊機。


b.沒有對地攻擊能力或對地攻擊能力薄弱的戰鬥機在戰爭中的價值很低。


 


F-14就是最標準的例子,它所有的工作就是攜帶六枚遠程空對空導彈(鳳凰導彈,大陸叫「不死鳥」導彈)對來襲的敵機進行攔截,任務非常單調。F-14被淘汰是注定的,電影「Top Gun」如此廣大的宣傳也不能挽救它提前退役的命運。


 


B. 「制空權」的例子


 


YST 用朝鮮戰爭做例子來解釋「制空權」。


 


中國志願軍的補給是朝鮮戰爭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朝鮮戰爭之所以打成平手是因為志願軍前線的補給只能達到一個星期。如果中國志願軍的補給能夠達到一個月,聯合國軍早就被趕到海裏了,今天哪裏還有韓國。


 


朝 鮮戰爭中,美國從航空母艦起飛的飛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攻擊志願軍的補給線。而所有補給線中,橫跨鴨綠江的鐵橋是最重要的大動脈,也是美國空軍首要的攻擊目 標。當時負責防守鴨綠江大橋任務的是蘇聯的防空部隊,每次美軍飛機來轟炸還沒有接近大橋的時候,蘇聯的防空兵就開火了,乒乒乓乓猛打一通,炮火雖然猛烈什 麼飛機都沒有打到。


 


終於有一天,一位解放軍軍官看不下去了,就問蘇軍的指揮官:敵機還沒進入射程你就開火猛打,根本打不下敵機,這不是浪費彈藥嗎?


蘇聯防空指揮官回答了:敵機是否打下來並不重要,彈藥供應也不是我的問題,但是如果大橋被炸毀我可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看到沒有?這位蘇軍指揮官腦筋非常清楚,他下令士兵提前開火因為他不能讓美軍飛機進入投彈位置,只要美國空軍不能炸毀戰略目標,美軍就沒有拿到制空權


 


好了,現在我們已經瞭解50年代海峽上空的空戰談不上什麼制空權的爭奪,因為根本沒有任何對地攻擊的行為。


 


現在兩岸在營造和平友好的氣氛,所以我們就用未來可能的中日戰爭做例子好了。


 


如 果有一天中日爆發大規模戰爭,大陸在殲-10和殲-11的掩護下出動轟六和殲轟-7(飛豹戰機)攻擊日本本土和琉球島上的戰略目標,那才是真正爭奪制空權 的戰爭。最初殲-10和殲-11被打下幾架甚至幾十架並不重要,只要每次轟六和殲轟-7都成功摧毀任務設定的戰略目標,那麼幾個回合以後日本的抵抗力就開 始逐漸變弱,最後制空權一定落入大陸手中。


 


丙. 隱形戰機的戰術運用


 


隱形戰機的武器都是放在機身內部的武器艙中,因為如果外掛隱形的效果就大大減少。所以我們只要觀察隱形戰機攜帶的武器就可以判斷它的作戰功能。


 


A. F-22


 


F-22有一門20mm機關炮,備彈480發。


F-22的武器艙有四種組合方法:


 


組合1:


六枚中程空對空導彈(主動雷達導引);


兩枚短程空對空導彈(紅外線導引)。


 


組合2 :


兩枚中程空對空導彈(主動雷達導引);


兩枚短程空對空導彈(紅外線導引);


兩枚450磅INS/GPS制導炸彈(JDAM),滑翔距離9~24公里。


 


組合3:


兩枚短程空對空導彈(紅外線導引);


兩枚1000磅INS/GPS制導炸彈(JDAM),滑翔距離9~24公里。


 


組合4:


兩枚短程空對空導彈(紅外線導引);


八枚250磅INS/GPS制導炸彈(SDB),滑翔距離108公里。


 


美國的F-22非常清楚是典型的戰鬥機,主要用於攔截敵機,它對地攻擊的能力很弱,炸彈(沒有動力系統)滑翔的距離近,不但只能攻擊地面的固定目標而且還需要預先設定。


 


F-22可以和預警機交換訊息,也可以和F-22同伴通訊,但是不能跟其他戰機通訊。所以在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F-22無法與其他戰機協同作戰,譬如掩護攻擊機進行對地攻擊。


 


F-22傾向於單打獨鬥,因此它的戰術運用相當有限。


 


B. T-50


 


YST不清楚T-50的武器。


 


C. F-35


 


F-35美國取名「閃電II」(Lightning II)因為「閃電」這名字已經在二戰中的某種戰機用過了。


 


最 初的時候,F-35被稱為「聯合攻擊戰鬥機」(Joint Strike Fighter,簡稱JSF)。所謂「聯合」就是三軍(海、空和陸戰隊)通用,「攻擊戰鬥機」顧名思義就是地面攻擊和空中作戰都能兼顧。不過既然「攻擊」 (strike)擺在「戰鬥」(fighter)之前,顯然偏重地面攻擊,否則會稱為「聯合戰鬥攻擊機」(Joint Fight Striker)。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F-35攜帶的武器,製造商提供了下面這張照片:


 


 


圖39:美國第五代戰機F-35攜帶武器一覽表。


 


讀者看到這麼多的武器必定眼花撩亂,這是製造商的宣傳廣告,故意弄出來嚇人的。不要緊,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就很清楚了。


 


首先,所謂三軍通用是指飛機的架子大致一樣,細節是不可能相同的,因為它們的基本作戰環境不一樣。


空軍的最簡單,常規起落,稱為F-35A;


陸戰隊的要求短距離起飛和垂直降落(Short Takeoff and Vertical Landing,簡稱STOVL),稱為F-35B;


海軍的需要加固機身和起落架,航空母艦起落,稱為F-35C。


 


這其中陸戰隊的F-35B問題最多,美國國防部長蓋茲在2011年01月06日宣布如果問題在兩年內不能得到妥善解決,F-35B的研發將被終止。


 


由於機身的結構和發動機的推力,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是固定的,減掉飛機的空重,剩下的數字就是燃料和武器的總共重量。這時候作戰指揮官就要對燃料和武器作出決定。武器裝載多了,油料就只好少帶,航程就受到限制;為了航程遠多帶油料,那就必須減少武器的攜帶。


 


所以不要看圖39上面的一大堆武器,F-35是不可能全部攜帶的,每次視任務的需要挑選幾件最合適的。


 


我們現在就用海軍型的F-35C作例子來說明:


 


最大起飛重量:    70,000 磅(31.8噸);


空重:            34,800 磅(15.5噸);


內置燃料:        19,600 磅( 8.9噸);


 


所以如果F-35C燃料艙滿載,那麼它頂多能攜帶15,600磅(7噸)的武器,在這種情形下最遠航程為1,400海哩(2,520公里),作戰半徑為640海哩(1,185公里)。


 


空對空武器:


1.中程導彈 AIM-120C AMRAAM;


2.短程導彈 AIM-132C ASRAAM;


3.短程導彈 AIM-9X 響尾蛇(未在圖中)。


 


空對地武器:


1.衛星和慣性制導的滑翔炸彈(500磅、1000磅、2000磅);


2.激光制導的滑翔炸彈 Paveway II(500磅)和 Paveway III(2000磅);


3.毫米波和激光制導的空對地導彈(Brimstone/Joint Common Missile)。


 


所以我們看的很清楚,F-35的對地攻擊能力非常強大:


1.用衛星和慣性制導的滑翔炸彈攻擊預先設定的地面固定目標:


2.用激光制導的滑翔炸彈攻擊臨時發現的地面目標:


3.用毫米波和激光制導的空對地導彈攻擊地面移動目標,譬如裝甲車輛。


 


上面的2和3都是F-22不具備的,其中3在現代的城市戰爭中尤其重要。


 


YST個人認為F-35的空戰能力不行,但是對地攻擊的能力極好,在制空權的爭奪中F-35所扮演的角色遠比F-22重要。任何小看F-35的國家在作戰中會吃大虧的。


 


F-35最大的缺點是太重,美國國防部不斷地要求增加各種武器載荷使這個單發動機的戰機最大起飛重量竟然超過30噸,導致航程太短和自衛能力不足(機動性差),至於不能超音速巡航倒不是要緊的問題。


 


當然,F-35可以在減少武器攜帶的情形下加掛副油箱(圖39左上角),852加侖(5100磅)相當於增加15%的燃料,問題是這麼做容易被遠程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發現。


 


單發動機的F-35最大起飛重量竟然超過30噸,相當驚人,相較之下同樣是單發動機的F-16最大起飛重量只有42,300磅(19.1噸)。YST懷疑F-35能在沒有其他戰機護航的情況下單獨作戰。


 


F- 35目前使用Pratt & Whitney的F-119發動機,最大推力15.8噸,對30噸的機身與武器載荷是不足的。但是美國是發動機大國,航空發動機是老美的看家本領,技術比 其他國家高出一大截,等到最大推力18.1噸的F-135發動機入役後情況將大為改善。


 


F-35是史上第一個單發動機的重型戰機,了不起。


 


D. J-20


 


YST對J-20最大的好奇是它的機身到底有多長。由於不知道它的長度,所以不能確定它的戰術功能是什麼。


如果J-20長度到達22米,它是戰鬥轟炸機;


如果J-20長度只有18米,它就只是戰鬥機。


 


YST的猜測J-20的長度介於20米與22米之間,是一種對空、對地、對海的全能戰機,強調遠航程,至少能夠攜帶空對地和空對海導彈(不是炸彈),能夠對地面或海面的移動目標進行攻擊,它的作戰半徑也會比一般戰鬥機大很多,至少1500~2000公里。


 


中國與美國的國情不同,美國有多種轟炸機和攻擊機,所以可以不必要求F-22有太多對地攻擊的能力。但是中國沒有像B-2這種有強大深入穿透能力的轟炸機,所以解放軍要求J-20有較強的對地攻擊能力就非常自然了。


 


F-22為了達到極度隱形在通訊能力上作出犧牲,J-20大概不會這麼做。


 


YST猜想J-20和J-10、J/H-7、空警2000肯定都能交換訊息,和蘇式戰機(Su-27、Su-30)有沒有這個能力就不知道了(YST的猜想是沒有)。


 


不管怎麼說,J-20在戰術的運用上要比F-22更靈活,對F-35則是全面壓制。F-35面對J-20能夠生存的機率很低。


 


(二十五)隱形戰機的反制


 


甲. 天波雷達


 


在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系列文章裏我們詳細介紹過中國大陸的天波雷達,這裏就不重複了。天波雷達屬於高頻波段(HF band),波長是10~60米,正好是隱形戰機的長度,這就會引起共振現象,加上是從上往下照射,這個方向隱形戰機的RCS最大,很容易就被探測到。


 


至於天波雷達的解析度差並不是問題,因為只要遠距離發現敵機、獲得大致的位置就可以採取進一步的手段。


 


乙. 米波雷達


 


天波雷達並不是大陸唯一的米波雷達,大陸展示過多種全固態米波監視雷達,譬如JY-27與YLC-4,它們的性能相當先進,對隱形目標都有非常好的表現。目前大陸的米波雷達能夠在三百公里以外發現F-22,足以提供遠程預警。


 


 


圖40:中國大陸裝備的新一代遠程警戒米波雷達YLC-4,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發。


 


 


圖41:中國大陸的反隱形米波雷達是移動式的。


 


移動式的的雷達會造成敵人隱形戰機穿透的困難,尤其是B-2,因為它在出發前很難決定航線。


 


即 使中國解放軍的水面船隻也普遍裝設用「八木天線」(參閱「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排列組成的天線陣作為對空和對海的遠程預警雷達,工作頻率也在米波 段,有抗強干擾的能力,能在複雜的電子環境下工作,探測距離超過180公里。這種米波雷達對F-22、F-35和無人機這類隱形飛行物體的探測相當有效。


 


丙. 多基地面雷達


 


在「漫談隱形戰機(V)」我們討論過隱形戰機的設計原理是盡量把電波反射到非雷達的方向,這樣發射的雷達就收不到目標回波的訊號。


 


如果我們在地面上建一個雷達發射站但是建立很多雷達接收站,而且把它們用光纖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網絡,那麼只要有一個接收站收到訊號隱形戰機就被偵測到了。這種雷達網稱作「多基地雷達」,是對付隱形戰機的一種有效工具。


 


丁. 光電系統與「仿生眼」(人造眼)


 


A. 光電系統


 


YST 認為中國大陸對付隱形戰機最大的殺手是長久研發的光電系統,大陸把它稱作「光電雷達」。


 


YST的瞭解所謂「光電雷達」就是紅外線探測,美國稱為「前視紅外線」(Forward Looking Infra Red,簡稱FLIR)或是「紅外線搜索跟蹤 」(Infra Red Search and Track,簡稱IRST),跟雷達沒什麼關係。


 


大陸的「光電雷達」有紅外線,有可見光,YST看到的資料可能還包括一個激光雷達來測距離,這就跟雷達扯上關係了,不過通常應該不會發射激光,因為這會暴露自己。


 


讀者需要瞭解在和平時期大家隨便開啟雷達進行探測活動,真正到了打仗的時候很少人敢打開雷達,都是到了最後一刻迫不得已才開機,因為不敢暴露自己的位置。


 


中 國大陸的飛行員尤其喜歡用機上的光電系統作為探測工具,雷達其實是第二選擇。在天氣好的時候,紅外線是非常好用的。即使碰到惡劣天氣,所有的惡劣天氣,譬 如雲、霧、雨、雪都在五千公尺以下,五千公尺以上的天空永遠是晴朗的。所以絕大部份的情形可以用上光電系統而不需要開啟雷達,重要的是,隱形戰機只是雷達 隱形,它們在光電系統下是完全不能隱形的。


 


中國特別在光電系統上下功夫,中國宣稱在光電探測上的技術領先世界。


 


B. 目視作戰


 


我們參考一些下面的數字:


 


1.F-22聲稱他們的雷達發現自己同類的距離是13.7公里。


2.朝鮮戰場上,普通飛行員的目視距離為8~10公里,而一個視力優秀的飛行員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可以發現20公里外戰鬥機大小的目標。


 


在 機載雷達出現以前(一戰與二戰)空戰都以「狗鬥」的形式出現,全在目視距離之內進行,所以飛行員的視力是極為重要的。YST就聽一位國軍老飛行員說過中國 的空軍英雄高志航除了飛行技術精湛和作戰英勇他還有一樣天生的過人本領,那就是視力超凡,在敵人還沒有看到我軍飛機時,他就已經發現敵機、通知同伴並搶佔 攻擊位置。


 


依靠目視來搶佔攻擊位置是極為重要的,是勝敗最大的關鍵,即使空戰進入導彈時代也是一樣,一直到1976年雷達導引的中距離空對空導彈AIM-7F(麻雀導彈)出現才改變這個局面,成為F-15的主要武器。(註:早年越戰時期的麻雀導彈非常失敗,幾乎是廢物。)


 


有趣的是,隱形戰機的出現在「隱形對隱形」的時候又把空戰帶回到二戰時的目視作戰。呵呵呵!


 


C. 「仿生眼」(人造眼)


 


所以用雷達發現隱形戰機有時候還不如一個視力優秀的飛行員,這就刺激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從事「仿生眼」(人造眼)的研究。


 


「仿生眼」一定包括紅外線與可見光。詳細的內容屬於機密,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據說大陸關鍵性的技術突破是一篇中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


 


論文標題:動背景中高速掠過點目標的雙窗口捕捉算法


作者:李紅偉,王向軍,張競。


單位: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


期刊:宇航計測技術(Journal of Astronautic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年卷:2009年第29卷


 


YST 只能猜到所謂雙窗口就是兩個頻率不同的波段,但是如何用雙窗口解決快速點目標的篩選問題就完全摸不著邊了。YST非常好奇,於是用Google搜尋到這篇 文章,但是看不到內容,所以無法置評。據說這是一篇非常關鍵的技術突破,它的計算方法使目標可以經由計算機自動篩選與發掘,使光電系統的目標探測 (target detection)完全自動化與實時化(automated in real-time)。這就非常、非常厲害了。


 


中國科學家已經把這套光電系統安裝在戰機的不同部位覆蓋上下、左右、前後三百六十度的球面,就像全身都長了眼睛一樣,而且這個「仿生眼」的視力比人眼強太多了,遠遠超過一百公里,實際有效距離自然屬於機密而且不斷在演變與改進。


 


「仿生眼」的發明在遙感系統上是革命性的。如果有關中國「仿生眼」所敘述的一切是真的話,那麼產生的後果對美國所有的隱形戰機都是致命的。


 


D. 中國大陸的遠程空對空導彈


 


大陸已經服役的「霹靂-12丁」(PL-12D)中程空對空導彈的有效射程達到200~250公里超過美國現役最好的空對空導彈AIM-120C(最大有效射程80~130公里),也超過美國即將但尚未服役的AIM-120D(最大有效射程200公里)。


 


PL-12D還不是大陸最好的,中國工程師正在測試的「霹靂-21」(PL-21)空對空導彈的有效射程就更遠了,PL-21的動力系統是由固體燃料發動機和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組合動力而成,有效射程達到300公里,遠優於美國現役和還在工程師設計紙上的導彈。


 


所以在「仿生眼」的探測下,先按下導彈按鈕的是J-10和J-20的飛行員,不是F-22和F-35的飛行員。


 


YST個人認為PL-21是為美國空中預警機量身訂做的,配備PL-21的J-20將是任何國家空中預警機的最大殺手。


 


E. 戰機的發展要均衡


 


沒有空中預警機提供資訊,這些被吹噓到天上的隱形戰機自己也成了近視眼,它們從「不必開機」淪為「不敢開機」,失去了大部分的作戰能力與作戰優勢,結果也就是比普通的三代機(俄國定義的四代機)好一點點的戰機罷了。


 


回到前面我們一直強調的原則:戰機的發展要均衡,過度追求雷達隱形得不償失。 


 


美國國防部三十年來把空中武力幾乎全壓寶在雷達隱形上,為此耗費天文數字的鉅資,現在被証明是非常冒險和錯誤的政策,因為從太空、空中、地面和海面反制隱形戰機的手段太多了,而「仿生眼」的誕生幾乎是顛覆性的。


 


 


(未完待續)


 


漫談隱形戰機(XVI,完結篇):戰略影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