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我对申请美国名校的一点心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对申请美国名校的一点心得2010-10-20 10:58:54


-丽雅

又到大学申请的季节,贴上我收集总结的一些心得,希望能为家有高中生的家长们提供一些信息。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招生综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表现。正如哈佛大学一名校长曾指出,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有好分数是不行的,还须有创造性;单关心自身专业是不足的,还须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好奇心;只在校园里有骄人的成就还不够,还须有服务社会的热情和改造世界的精神。

这样,一些家长便误认为美国大学录取学生不看重学生成绩,因为美国的确没有像中国那样设立一个统一高考制度。其实不然。

最重要的标准还是学术水平。

所谓学术水平由三个方面来衡量。

第一,学生在选修的大学AP(Advanced Placement)和IB (International_Baccalaureate) 课程的数量和成绩。在美国大部分地区,AP比IB更普及。 学生修了AP课程后,可以参加全国统考。同考评分制度采取五分制,有的大学让得到三分的学生免修该门课,但常青藤大学通常不接受免修申请,而是用修了多少门AP课程来衡量一个学生对学术挑战的能力。AP课程能体现SAT无法表现出的学生所具有的综合学习能力及挑战自己的决心。如果一个学生成绩排名不领先,几个漂亮的大学预修课程就可能令他峰回路转,弥补了不尽人意成绩单的缺陷。有一个得B的AP课,比一个得A的普通课程更具有说服力。因此,AP课程在高中里大行其道,尖子学生纷纷你追我赶地越修越多AP课,忙得不可开交。

第二,学生的标准考试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成绩。SAT 考试分两种,一种是SAT I 考试,分英文、数 学、写作三部分,每一部分满分为800分,共2400分 (写作部分是2005年增加的,以前只有英文数学二部分,共1600分。);另一种是SAT II 专科考试;有二十多门课目,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文、日文等,每门满分为800分。常青藤大学一般要求学生除了SAT I 成绩外,还要2-3门SATII分数。

SAT I分数有如一个智商指数,ACT则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但不如SATI普及。这些考试决不是靠死记硬背单词来获取高分的。一个2350的分数与一个2300的分数,在 招生官员眼里没有多大的区别,家长大可不必去逼迫可怜的孩子为了那几十分的差别重考SAT。
SAT I 我就曾经帮助SATI 不到2300的学生被哈佛录取。。

第三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业平均成绩(grade point average, 简称GPA)。年级分数排 名大致反映了一个学生在自己学校的成绩地位和成绩稳定性。但是,年级排名第一并不等于这个学生选修了最有挑战性的AP课程,因此,SAT I考了满分或快满分了,三个SAT II的成绩都是满分,GPA排名是学校第一或前几名,却被常青藤名校全拒绝了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排名靠后、有其它突出成就的学生法反而被名校录取大有人在。

例如,一位中国奥数获奖选手在美国名校招生面试中,被名校招生官认为“过于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难以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惨遭淘汰。2010年北京某高考考区的状元,也在被美国十一所名牌大学全拒。

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除了学业成绩,美国名牌大学的招生标准是:40%的学习成绩、40%的综合素质,还有20%的人文价值观念。美国顶尖大学是培养未来领袖人才的学府,所以,这些大学特别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名牌大学的招生程序是怎样的呢?

名牌大学一般是按地理位置划申请材料。首先,由第一位地区招生官会花十几分钟来读每一个他分到的申请,他会从学术和非学术两方面来考量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接着,由另一个招生官再来读一遍。 如果俩人对这个申请是拒绝还是录取有一致的意见,材料就被送到负责人那里,由负责人最后拍板。如果俩人都不能肯定这个申请是拒还是录,材料就会搁置起来,由一个委员会开会定夺。

如果一个高中生的学术成绩 只能让他/她入围,那么,区分所有入围的学生就需要靠非学术方面的表现了。非学术方面的表现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是个人特长/课外活动。包括领导才能、社会实践、 科研能力、体育参与、艺术活动,及一些学校的职务。不过,这不意味着美国大学要把面面俱到 (well-rounded)的学生招到旗下,因为这样的学生看起来似乎有多把工具刀,样样在行,但其实没有一把刀锋利。美国名牌大学招生的策略,是营造一个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班级,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都能对这个集体贡献自己独特的才干。

虽然考量高中生的课外活动和个人特长没有定量的数据指标,但也有一些定性的审核标准。可以这么说,大学会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四个级别 (A,B,C,D) ,又把非学业素质分为四个级别 (A,B,C,D)来审核。比如说:

A级:获得国际或全国性比赛的大奖、特别荣誉;获得科研发明专利;出版书籍论文等。
B级:获得州比赛奖牌或州一级组织的荣誉,州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
C级:校学生会主席,学校校报总编,或在参加地区或校内外的活动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并有特别贡献者,或地区或学校比赛奖牌得主.
D级:各种俱乐部干部或成员,但没有特殊建树。

AA级学生会被众多名校争相录取;AB级学生或BA级学生,则视申请论文、推荐信、和面谈的质量而定;C, D级学生只对顶尖运动员有利。

第二是申请论文。一封充满个性的声音的申请论文能打动读者的心,一封没有激情的论文则适得其反。论文可以帮助大学招生委员会了解申请者在申请材料里看不到的东西,是在确定一名学生满足了大学的学业表现以后,从根本上了解学生是怎样一个人的重要非学业参考指数。

第三是推荐信。推荐信要从你的推荐人眼中看到一名学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推荐人必须要很了解被推荐的学生,能够使用独特的赞誉来吸引招生官员的眼球,而不是敷衍的套话。

第四是面试。面试通常由常春藤院校在学校世界各地的校友进行,面谈的人的报告归在推荐信里。这是一个让大学零距离直接了解学生的渠道。常青藤学校想了解学生为什么申请该校。它们还喜欢活泼会玩的学生, 认为会玩的孩子不会是书呆子,更懂得在社会的生存之道;有时间完而且玩出点名堂来,又能保持优异学习成绩的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有发展潜力的人。可惜,一直以来,有不少亚裔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贪玩,认为“玩物丧志,浪费时间”。另外,有些孩子不会玩,一方面是受到了家长的束缚,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另一方面是好多家长自己也不活跃,孩子也就无从学到玩的本领。

大学会照顾校友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有磨难经历的学生,校友的孩子,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富人和名人的孩子。

有磨难经历的学生会特别得到招生官的同情。比方说,经历移民后的文化和生活冲击,有心理障碍,家长没上过大学,父母离婚,家贫等等,都是申请材料的一大亮点。有一位新移民高中生,既经历了移民后的各种挑战,又在父母无休止的吵闹中受尽创伤,得了忧郁症,后经过心理医生的帮助,重拾生活信心,后来被HYPSM都录取了。

常有家长和学生困惑,到底哪一项指标对大学录取最重要。我认为,对于非特殊人群来说:学业成绩最重要,因为它衡量一个人的智力;课外活动,则犹如一个学生立体形象的解刨,层层透露他/她的综合活动能力;论文给出申请表所不能提供的学生素质情况,同时显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推荐信体现了学生对周遭环境的影响力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间接核实了学生申请表内容的真实性;面谈是全方位的零距离检验,也是了解学生沟通能力的直接方式。当多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差别不大时,论文,推荐信,和面谈就起到关键的作用了。总之,很全面(well-rounded)的学生也需要有亮点,很有亮點的学生也需要够全面发展。

前面那位北京某区高考状元,其学业成绩上乘,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课外活动与个人特长:
1.校学生会主席
2.数学竞赛AMC成绩较好
3.三次数学北京赛区的一等奖(一等奖有四十名)
4.校“模拟联合国”的主席
5.“北极科学考察队”

     第一到第四条,都只能算是C级的成就,并不突出。第5条“北极科学考察队” 显得模糊,可以是A级,也可以是C级。如果没有对北极考察有长时间不懈的坚持,有没有任何考察成果报告,而只是蜻蜓点水,这个活动难以成为一个亮点。如果没有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申请论文去表演现人格魅力,被十一所名校所拒也不足为奇。

美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3种:综合大学(university),文理学院(college)、社区 大学(community college)、大体上,较多的华裔尖子生选择大学 校。大学校规模大,通常能提供更多的课程和更多的专业选择,也有非常多的专业应用层的东西,比如法学院、医学院等。在HYPSM及其它常青藤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等综合大学,学生有可能在一年级就有幸亲耳聆听诺贝尔奖获得者亲自授课。大学校让学生在社交方面进退自由,有更多的空间。另外大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和体育赛项目也吸引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是,大 学校课堂上师生比例高,无法提供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就非常的重要了。因此,大学校不适合被动型的学生。

有些华裔家庭对文理学院可能还不太熟悉。文理学院一般就2,000学生左右,还不如一个高中的规模。文理学院资金雄厚,小班上课。因为人少,参与的机会就多,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还可以经常去教授的办公室答疑,并且有机会参加教授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对本科学生非常有好处 的。著名的文理学院有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 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 米德尔伯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波莫那学院(Pomona College)等。卫斯理学院是当年著名的七姐妹贵族女子学院之一,强调服务精神,它的座右铭是:“宁照顾他人,勿被人照顾。” 卫斯理学院曾出过不少名女人,包括前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希拉里克林顿,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布什,宋美龄(宋霭龄和宋庆龄就读的是另一间女子学院--威斯里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诗人冰心等。

选择综合大学还是文理学院,见仁见智。最关键是能够让孩子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有的孩子会觉得上小学校比较如鱼得水,上了大学校有失落的感觉;有的孩子正相反,觉得小学校不够刺激,大学校选择比较多。

美国名牌大学录取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录取(Early Action or Early Decision),第二阶段是常规录取(Regular Admission),第三阶段是候补录取(Waitlist Admission)。

1. 阶段早期录取的申请时间截止到11月初, 12月15日发榜。录取结果有三种可能:录取、拒绝、保留。早期录取的结 果并不影响常规录取。如果考生没有被早期录取,该考生将被置于保留状态,被拨到正常录取的大池子里。同时,考生也可以申请多所其他院校的常规录取。

2. 阶段正常录取的申请时间截止一般截止到1月初, 3月下旬或四月初放榜。录结果也有三种可能:录取,拒绝,候补(wait-list)。

3. 候补结果通常在5月-8月出来。

由此可见,美国大学的综合招生系和中国的一次性高考应试制度是非常不同的,美国大学的招生方式应该是较为合理的,更能发掘到对贡献人类富有激情的卓越的未来领导人才。

要不要申请美国的大学名校。

只要孩子有能力上,为什么不?常青藤大学和斯坦福等私立名校是最为人才辈出的大学,有着普通大学不能比拟的许多优势。美国众多的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企业精英、教育家、诺贝尔奖和普里策奖得主、以及其它领域的领袖人物,都孕育于常青藤大学。 2010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盘点了美国培养亿万富翁最多的大学学排名:

1. 哈佛大学- 62人
2. 斯坦福大学- 28人
3. 哥伦比亚大学- 20人
4. 宾夕法尼亚大学- 18人
5. 耶鲁大学-16人

同时,在名校的大环境里,可以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点事显然易见的。

毋容置疑,美国的常青藤名校绝非浪得虚名,这些美国顶尖名校的教育宗旨,并不仅仅是培养常人眼里名利双收的世俗成功的素质,更是造就能让自己幸福也能为人类造福的领袖人才。

不过,“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何止一条。孩子被名校或不名校录取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她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学校,既能开心快乐,又能培养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
-丽雅

又到大学申请的季节, 贴上我收集总结的一些心得,希望能为家有高中生的家长们提供一些信息。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招生综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表现。正如哈佛大学一名校长曾指出,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有好分数是不行的,还须有创造性;单关心自身专业是不足的,还须有关注其他方面的 好奇心 ;只在校园里有骄人的成就还不够,还须有服务社会的热情和改造世界的精神。

这样,一些家长便误认为美国大学录取学生不看重学生成绩,因为美国的确没有像中国那样设立一个统一高考制度。其实不然。

最重要的标准还是学术水平。

所谓学术水平由三个方面来衡量。

第一,学生在选修的大学AP( Advanced Placement )和 IB (International_Baccalaureate) 课程的数量和成绩。在美国大部分地区, AP 比 IB 更普及。 学生修了 AP 课程后,可以参加全国统考。同考评分制度采取五分制,有的大学让得到三分的学生免修该门课,但常青藤大学通常不接受免修申请,而是用修了多少门 AP 课程来衡量一个学生对学术挑战的能力。 AP 课程能体现 SAT 无法表现出的学生所具有的综合学习能力及挑战自己的决心。如果一个学生成绩排名不领先,几个漂亮的大学预修课程就可能令他峰回路转,弥补了不尽人意成绩单的缺陷。有一个得 B 的 AP 课,比一个得 A 的普通课程更具有说服力。因此, AP 课程在高中里大行其道,尖子学生纷纷你追我赶地越修越多 AP 课,忙得不可开交。

第二,学生的标准考试 SAT (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或 ACT ( 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成绩。 SAT 考试分两种,一种是 SAT I 考试,分英文、数 学、写作三部分,每一部分满分为 800 分,共 2400 分 ( 写作部分是 2005 年增加的,以前只有英文数学二部分,共 1600 分。 ) ;另一种是 SAT II 专科考试;有二十多门课目,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文、日文等,每门满分为 800 分。常青藤大学一般要求学生除了 SAT I 成绩外,还要 2-3 门 SATII 分数。

SAT I 分数有如一个智商指数, ACT 则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但不如 SATI 普及。这些考试决不是靠死记硬背单词来获取高分的。一个 2350 的分数与一个 2300 的分数,在 招生官员眼里没有多大的区别,家长大可不必去逼迫可怜的孩子为了那几十分的差别重考 SAT 。
SAT I 我就曾经帮助SATI 不到2300的学生被哈佛录取。。

第三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业平均成绩( grade point average, 简称 GPA )。年级分数排 名大致反映了一个学生在自己学校的成绩地位和成绩稳定性。但是,年级排名第一并不等于这个学生选修了最有挑战性的 AP 课程,因此, SAT I 考了满分或快满分了,三个 SAT II 的成绩都是满分, GPA 排名是学校第一或前几名,却被常青藤名校全拒绝了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排名靠后、有其它突出成就的学生法反而被名校录取大有人在。

例如,一位中国奥数获奖选手在美国名校招生面试中,被名校招生官认为“过于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难以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惨遭淘汰。 2010 年北京高考考区的状元,也在被美国十一所名牌大学全拒。

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除了学业成绩,美国名牌大学的招生标准是: 40% 的学习成绩、 40% 的综合素质,还有 20% 的人文价值观念 。美国顶尖大学是培养未来领袖人才的学府,所以,这些大学特别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名牌大学的 招生程序是怎样的呢?

名牌大学一般是按地理位置划申请材料。首先,由第一位地区招生官会花十几分钟来读每一个他分到的申请,他会从学术和非学术两方面来考量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接着,由另一个招生官再来读一遍。 如果俩人对这个申请是拒绝还是录取有一致的意见,材料就被送到负责人那里,由负责人最后拍板。如果俩人都不能肯定这个申请是拒还是录,材料就会搁置起来,由一个委员会开会定夺。

如果一个高中生的学术成绩 只能让他 / 她入围,那么,区分所有入围的学生就需要靠非学术方面的表现了。非学术方面的表现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是个人特长 / 课外活动 。包括领导才能、社会实践、 科研能力、体育参与、艺术活动,及一些学校的职务。不过,这不意味着美国大学要把面面俱到 ( well-rounded )的学生招到旗下,因为这样的学生看起来似乎有多把工具刀,样样在行,但其实没有一把刀锋利。美国名牌大学招生的策略,是营造一个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班级,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都能对这个集体贡献自己独特的才干。

虽然考量高中生的课外活动和个人特长没有定量的数据指标,但也有一些定性的审核标准。可以这么说,大学会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四个级别 (A , B , C , D) ,又把非学业素质分为四个级别 (A , B , C , D) 来审核。比如说:
A 级:获得国际或全国性比赛的大奖、特别荣誉;获得科研发明专利;出版书籍论文等。
B 级:获得州比赛奖牌或州一级组织的荣誉,州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
C 级:校学生会主席,学校校报总编,或在参加地区或校内外的活动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并有特别贡献者,或地区或学校比赛奖牌得主.
D级:各种俱乐部干部或成员,但没有特殊建树。

AA 级学生会被众多名校争相录取; AB 级学生或 BA 级学生,则视申请论文、推荐信、和面谈的质量而定; C, D 级学生只对顶尖运动员有利。

第二是申请论文 。一封充满个性的声音的申请论文能打动读者的心,一封没有激情的论文则适得其反。论文可以帮助大学招生委员会了解申请者在申请材料里看不到的东西,是在确定一名学生满足了大学的学业表现以后,从根本上了解学生是怎样一个人的重要非学业参考指数。

第三是推荐信 。推荐信要从你的推荐人眼中看到一名学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推荐人必须要很了解被推荐的学生,能够使用独特的赞誉来吸引招生官员的眼球,而不是敷衍的套话。

第四是 面试 。面试通常由常春藤院校在学校世界各地的校友进行,面谈的人的报告归在推荐信里。这是一个让大学零距离直接了解学生的渠道。常青藤学校想了解学生为什么申请该校。它们还喜欢活泼会玩的学生, 认为会玩的孩子不会是书呆子,更懂得在社会的生存之道;有时间完而且玩出点名堂来,又能保持优异学习成绩的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有发展潜力的人。可惜,一直以来,有不少亚裔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贪玩,认为“玩物丧志,浪费时间”。另外,有些孩子不会玩,一方面是受到了家长的束缚,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另一方面是好多家长自己也不活跃,孩子也就无从学到玩的本领。

大学会照顾校友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有磨难经历的学生,校友的孩子,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富人和名人的孩子。

有磨难经历的学生会特别得到招生官的同情。比方说,经历移民后的文化和生活冲击,有心理障碍,家长没上过大学,父母离婚,家贫等等,都是申请材料的一大亮点。有一位新移民高中生,既经历了移民后的各种挑战,又在父母无休止的吵闹中受尽创伤,得了忧郁症,后经过心理医生的帮助,重拾生活信心,后来被 HYPSM 都录取了。

常有家长和学生困惑,到底哪一项指标对大学录取最重要。我认为,对于非特殊人群来说:学业成绩最重要,因为它衡量一个人的智力;课外活动,则犹如一个学生立体形象的解刨,层层透露他 / 她的综合活动能力;论文给出申请表所不能提供的学生素质情况,同时显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推荐信体现了学生对周遭环境的影响力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间接核实了学生申请表内容的真实性;面谈是全方位的零距离检验,也是了解学生沟通能力的直接方式。当多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差别不大时,论文,推荐信,和面谈就起到关键的作用了。总之,很全面 (well-rounded) 的学生也需要有亮点,很有亮點的学生也需要够全面发展。

前面那位北京海定区高考状元,其学业成绩上乘,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课外活动与个人特长:
1.校学生会主席
2.数学竞赛AMC成绩较好
3.三次数学北京赛区的一等奖(一等奖有四十名)
4.校“模拟联合国”的主席
5.“北极科学考察队”

第一到第四条,都只能算是 C 级的成就,并不突出。第5条“北极科学考察队” 显得模糊,可以是 A 级,也可以是 C 级。如果没有对北极考察有长时间不懈的坚持,有没有任何考察成果报告,而只是蜻蜓点水,这个活动难以成为一个亮点。如果没有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申请论文,被十一所名校所拒也不足为奇。

美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 3 种 :综合大学( university) ,文理学院( college )、社区 大学 (community college) 、大体上,较多的华裔尖子生选择大学 校。大学校规模大,通常能提供更多的课程和更多的专业选择,也有非常多的专业应用层的东西,比如法学院、医学院等。在 HYPSM 及其它常青藤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等综合大学,学生有可能在一年级就有幸亲耳聆听诺贝尔奖获得者亲自授课。大学校让学生在社交方面进退自由,有更多的空间。另外大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和体育赛项目也吸引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是,大 学校课堂上师生比例高,无法提供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就非常的重要了。因此,大学校不适合被动型的学生。

有些华裔家庭对文理学院可能还不太熟悉。文理学院一般就 2 , 000 学生左右,还不如一个高中的规模。文理学院资金雄厚,小班上课。因为人少,参与的机会就多,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还可以经常去教授的办公室答疑,并且有机会参加教授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对本科学生非常有好处 的。著名的文理学院有威廉姆斯学院 ( Williams College ) , 阿默斯特学院 ( Amherst College ) ,斯沃斯莫尔学院 ( Swarthmore College ) , 米德尔伯里学院 (Middlebury College) ,卫斯理学院 (Wellesley College) ,鲍登学院 (Bowdoin College) ,波莫那学院 (Pomona College) 等。卫斯理学院是当年著名的七姐妹贵族女子学院之一,强调服务精神,它的座右铭是:“宁照顾他人,勿被人照顾。” 卫斯理学院曾出过不少名女人,包括前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希拉里克林顿,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布什,宋美龄(宋霭龄和宋庆龄就读的是另一间女子学院 -- 威斯里安学院 Wesleyan College ),诗人冰心等。

选择综合大学还是文理学院,见仁见智。最关键是能够让孩子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有的孩子会觉得上小学校比较如鱼得水,上了大学校有失落的感觉;有的孩子正相反,觉得小学校不够刺激,大学校选择比较多。

美国名牌大学录取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录取( Early Action or Early Decision ),第二阶段是常规录取 (Regular Admission) ,第三阶段是候补录取 (Waitlist Admission) 。

1. 阶段早期录取的申请时间截止到 11 月初, 12 月 15 日发榜。录取结果有三种可能:录取、拒绝、保留。早期录取的结 果并不影响常规录取。如果考生没有被早期录取,该考生将被置于保留状态,被拨到正常录取的大池子里。同时,考生也可以申请多所其他院校的常规录取。

2. 阶段正常录取的申请时间截止一般截止到 1 月初, 3 月下旬或四月初放榜。录结果也有三种可能:录取,拒绝,候补( wait-list )。

3. 候补结果通常在 5 月 -8 月出来。

由此可见,美国大学的综合招生系和中国的一次性高考应试制度是非常不同的,美国大学的招生方式应该是较为合理的,更能发掘到对贡献人类富有激情的卓越的未来领导人才。

要不要申请美国的大学名校。

只要孩子有能力上,为什么不?常青藤大学和斯坦福等私立名校是最为人才辈出的大学,有着普通大学不能比拟的许多优势。美国众多的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企业精英、教育家、诺贝尔奖和普里策奖得主、以及其它领域的领袖人物,都孕育于常青藤大学。 2010 年 8 月,美国《福布斯》杂志盘点了美国培养亿万富翁最多的大学学排名:

1. 哈佛大学 - 62 人
2. 斯坦福大学 - 28 人
3. 哥伦比亚大学 - 20 人
4. 宾夕法尼亚大学 - 18 人
5 . 耶鲁大学 - 16 人

同时,在名校的大环境里,可以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点事显然易见的。

毋容置疑,美国的常青藤名校绝非浪得虚名,这些美国顶尖名校的教育宗旨,并不仅仅是培养常人眼里名利双收的世俗成功的素质,更是造就能让自己幸福也能为人类造福的领袖人才。

不过,“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何止一条。孩子被名校或不名校录取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 / 她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学校,既能开心快乐,又能培养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