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解读近期的“宋楚瑜现象”


宋楚瑜重新活跃于传媒的视线中,当然与宋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有关。


  中评社北京8月23日电(特约作者 杨立宪)近一个时期,台湾政坛围绕2012年“二合一选举”展开激烈热身,宋楚瑜及亲民党的动向受到普遍关注。显而易见,在蓝绿高度对立的台湾社会,这股力量重新活跃,势必给选战投下变数。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因素促使已宣布“退出政坛”的宋楚瑜重新展现政治抱负?宋之复出能否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笔者试作如下解读。

  其一,宋“三战三败”心不甘。

  众所周知,宋是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民选的台湾省长,任内表现可圈可点,受到台湾社会高度评价,自1998年卸任后,曾三度参加选举,结果均告失败。第一次是2000年大选,宋的民调支持度一路领先,不料李登辉主导下的国民党在关键时刻抛出“兴票案”打击宋,宋应变不及,最终以2.56%的差距输给民进党的陈水扁。第二次是2004年大选,宋与连战搭档参选,结果又因“319枪击案”发生,以0.228%的差距饮恨。第三次是2006年宋与国民党推出的郝龙斌竞逐台北市长一职,结果在泛蓝选民自动弃保下只获得5万多张票,尴尬败选。

  由这三次的参选经历可知,前两次宋的落选均与对手的“选战阴谋”有关,结果可说是“虽败犹荣”,最后一次则与其说是宋的能力声望不如郝龙斌,宋团队选得不好,不如说与宋的非国民党籍身份和亲民党的政治实力不如国民党有关,应属“未战先败”。客观而言,这三次的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宋在三战三败后说出“退出政坛”的话应是一时情绪之言,尘埃落定后改弦易辙亦属情有可原。

  其二,宋希望在红蓝绿之间扮演桥梁角色。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基于共同的政治理念,国、亲两党加强了政治合作,国民党也展现善意希望宋重回国民党,或实现国亲两党合并,但终因国民党对“兴票案”的处理及对开除宋等人的党籍平反一事进展不顺而搁浅。台北市长一役国民党无情封杀宋楚瑜,特别是马英九当选台最高领导人后对宋及亲民党不理不睬,这些无疑增加了宋马二人及亲民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心隙。除外,单一选区两票制的实行压缩了小党的生存空间,部分有实力的亲民党政治人物改披国民党战袍参选民意代表或出任公职,益使宋及亲民党面临边缘化、泡沫化的危机。但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下,作为“政治大咖”的宋对台湾命运及两岸关系前途的思考始终没有停止,并力求能够发挥以小克大的杠杆作用,为台湾和两岸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基于这种思考,2000年败选之后宋即成立了亲民党,寄望该党能够成为台湾政坛的关键力量。2005年初,宋为了走出蓝绿对立、两岸对抗的僵局,毅然推动“扁宋会”,迫使陈水扁作出10项承诺及保证,为凝聚台湾社会的政治共识迈出重要一步(此举亦为后来连宋的大陆行及与中共达成共识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年5月,宋将自己首次大陆行定位为“搭桥之旅”,意即要在两岸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理解合作双赢的桥梁。此行宋一再强调,两岸“三通”应成为“四通”,即“心通”,“只有心灵相通才能一通百通”。

  为达此目的,宋及亲民党在与大陆反覆沟通磋商后发表了《胡宋会谈公报》,明确表达了坚持“两岸一中”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推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政治立场,以及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推动建立“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及台商服务机制的努力方向。此后,宋多次奔走于两岸之间,为两岸开展全方位交流穿针引线、献计献策,作出了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贡献。

  其三,台湾社会有舆论呼唤“能臣”、拥宋复出。

  2008年,宋协助国民党帮马英九赢得最高领导人大位。之后,为遏制“台独”、维护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宋力推国亲合作、泛蓝团结,个人并未从中谋取任何一官半职。此次宋表态“绝不缺席2012”,与其说是“静极思动”、“个人野心大暴露”,不如说是台湾社会存在一股对马不满的情绪所致。部分选民对马英九施政能力、行事风格不满,特别是蓝营内部对马用人亲绿疏蓝、不谙人情世故、幻想当“全民总统”迭有怨言。同时,社会迷漫着“无感复苏”、“贫富差距拉大”等说法,加上民进党煽风点火抨击马“倾中丧权卖台”等,致使马的民意支持度一直低迷,迟迟无法与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拉开差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开始怀念当年宋省长的亲民作风与执行力,希望宋能够重新出山担起责任,并渐而汇集成一股拥宋舆论。8月以来,台湾4家较大的民意测验显示,如果宋参选2012,将获得10-19%的支持度,这对“双英”而言无疑是警讯,但对于宋实现自己“做大事”的理想报负而言,则不啻是极大的诱因,促使宋陷入如何回应的长考。

  8月10日宋在记者会上声称,今天台湾的主要问题在于领导不力和民意机构的乱象,必须推动“第二次宁静革命”才有“光明的愿景”。对于外界对其年龄过大和曾经宣布退出政坛的质疑,宋以邓小平3落3起、邱吉尔6进6出、林肯参选11次败选8次、里根70多岁竞选并连任美国总统为例自辩;对于蓝营担心宋参选会重蹈2000年“鹬蚌相争”、让民进党“渔翁得利”的覆辙,宋则以“绝对不会违背两岸和平基本前提,也不会帮助哪一个政党继续混日子”作为回应。这些均给外界以无限想像。

  总之,宋重新活跃于传媒的视线中,当然与宋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有关,亦与台湾社会存在着一股对马英九国民党不满、怀念当年宋省长及希望在国亲之外有第三势力制衡的民意有关。宋及亲民党此番卷土重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现在言之尚早。

  站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的立场上,笔者惟盼宋及亲民党人能明辨大是大非,妥善拿捏政治分寸,不要做出亲痛仇快、令人扼腕的事情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