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本来应该说点应景的话,不过发现我这个井底望天,其实是挺令人讨厌的。
前面有读者,问了一句,关于为啥要撤销地级市的问题,这里就大致回答一下。
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从周朝开始的时候(因为具体夏和商如何,不是确定的),是周王城(镐京,就是大概今天的西安附近)和陪都(今天洛阳附近)算是首都。然后下面的结构是诸侯国和邑。从西周到春秋大致如此。
然后到了战国,就兼并成了7个大国。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战国的7个大国,颇有点像现在的省。春秋和之前的国,颇像现在的地区,就是所谓地级市,而邑大概相当于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政治结构,除了中央政府,下面是两级政府,就是郡和县。其实郡,也就是今天的地区这样规模。后来经过多次变革,要么就是州和县,要么就是郡和县,大部分时间是两级政府。
在金朝的时候,搞了一个临时的“行中书省”机构,在元朝忽必烈那里,就固定成为了行省,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省。
这个时候,政府的三级行政结构,就固定下来了。
看以前的戏,大家都记得县官新官上任,就是带着个师爷和几个手下,就上任了。所以当时的县委班子是不大的。
这种模式,不好之处,就是对县城以下的社会,缺乏动用和组织能力。
那么在超级组织能力为特点的共产党的主导下,中国国家政府组织算是头一次下了镇、乡和村。这样的话,加上中央一级,你就有中央、省、地区(市)、县、镇、乡和村这样的七级组织。以前是公社、大队和小队,但是基本经济核算单位,其实是到了大队。
这么多级别下来,你动用能力上去了,但是官员队伍就大了,国家财政负担就重了,那么老百姓养这些官员的压力就大了。所以要走出这个困局,就必须裁减官员和精兵简政。
其实刚解放之后,我们还有一个大区,就是按照自然地理特征,整个中国分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和西南6个区。后来搞了一个5马进京,就把这些大藩镇给削了。
考虑到互联网、高速铁路等等工具的出现,社会管理偏平化是一个大趋势,那么压缩官僚层级,是一个必须走的路子。
一个就是中央必须以身做则,把各种部委,好好的压缩一下。其实中国大部分时候,中央政府主要就是六个大部嘛。考虑到中央每个部门,都是一杆子倒底,有对应的体系在各级政府,这样一削减,那么下面也裁掉不少人。
第二个就是把底下的环节,比如说镇、乡和村都给撤掉。下面搞乡民和村民自治,然后派一个小的镇公所就行了。
第三个就是中间一层,把地区给撤掉。这个就是省管县。当然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城市的大发展。这样的话,把一些县城取消,变成大城市的一个区,都是一个法子。
那么这样的话,省的责任过重,规模太大,其实就要推恩散省,将来把各个省一级单位,都搞成重庆市那样大的规模,就差不多了。
我之所以令人讨厌,就是在不适当的时候,说人家有些人不愿意听的话。比如1988年,我独排众议,反对激进的价格改革。最近看了当年在位的某人写的回忆录,居然还觉得价改搞得对,呵呵。后来,在沿海贸易开始红火,我就强调要搞西部开发,结果这一个过程,落后了20年,搞得今天的西部局势不稳。
而在朱丞相时代,人家要搞机构改革,削减政府官员,当时我是坚决反对。当年的工人下岗,那么厉害,你给人送李自成?当时是应该稳定公务员队伍。
那么今天,其实是应该对官员队伍开刀了。有人会问,现在你让人家官员下去,人家会不会造反?
答案是不会。很简单,这30年的经济发展,大多数官员都捞得脑满肠肥。这个时候,让人家下去了,大不了揣着银子,落得快活。20年前,人家也是没有多少油水,自然和你拼命。人嘛,不逼上绝路,也不会跟你急。
第二个,就是现在的官民对立,你真以为那个官,可以号召屁民们起来?
刚刚发现以前很久的一些博文,本来人畜无害,被人给和谐了。看来有些话,让有些人刺耳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