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周末的夜晚,朋友们聚在一起唱歌。对了,先要说一下这个组织。美国的中国人,多是忙于工作,孩子。等小的们稍大些,有了些暇闲,一些有才艺的就开始显山露水啦!
成立个卡拉OK俱乐部,是个不坏的主意!
呼啦啦,脸上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奔走相告:我们终于找到组织啦!
几十个人就这么着聚到了一起。
具体活动方式是每家准备卡拉音响设备(还不能太差,要不,来宾就少了).轮流坐庄主持演唱会。嘴馋的,恋酒的,爱摄影的,各自带上自己的宝贝们,来啦。
麦霸众多,敬业的早早拿出早准备好的歌名“黑名单”,往点歌机里狂输,排上号,假装耐心地等。运气好的话,别人已点了同样的歌,他或他也可以过去商量着“噌歌”。
常常是过了午夜还在歌海里“遨游”,传出夜半歌声。
孩子小的斜在沙发上呼呼,等爸爸妈妈过足了歌瘾,把他们从睡梦里唤醒回家。等他们长大了些,他们再也不上“当”,不跟着来了。
就此打住,这个“蔓延”正是在这个卡拉是“碰”到的,是一个男士唱,音乐突然吸引了我,要学!
唱过谭晶的中国往事,也是这种听着醉耳,醉心,学来“要命”的风格:轻柔的像细纱,唱来累够呛。
太喜欢了,间奏音乐有点爱尔兰风格?忍不住找来三年前拍得片片,抖抖地请艺术大师海石作个帖。
结果他发来的美贴倒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本来马虎上的歌,现在只有拼命尽力唱,才对得起他的歌帖啊。
终于完成了这三难歌曲:学难,唱难,制作难。
和朋友们分享,我是不敢再听了,耳朵已经听目了。加上和原唱相差太多,一边去了郁闷了。。。。。。
周末嘛,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