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記憶之 一:zt 珍宝岛坦克争夺战: 也說說 T62坦克的争夺战如何惊心动魄.....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69年的珍宝岛战役,让这个位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0.74平方公里的小岛驰名中外。面对苏军的挑衅和入侵,中国在多次严正抗议和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作出了反击,中国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冲突中的表现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新中国。珍宝岛之


 



    1969年的珍宝岛战役,让这个位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0.74平方公里的小岛驰名中外。面对苏军的挑衅和入侵,中国在多次严正抗议和警 告无效的情况下作出了反击,中国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冲突中的表现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新中国。珍宝岛之战震惊中外,耳熟能详,然而围绕珍宝岛的一场 坦克争夺战却鲜有人知。


 
    “珍宝岛事件”发生于1969年3月2日。此前,双方军队在边境上已经有过多次小规模冲突。苏联为了实现其扩张政策,决定将边境武装冲突升级。我边防部队为了防备苏军的进攻,也加紧进行战备,战争一触即发。



    3月15日上午8时零3分,苏军在珍宝岛上的潜伏小分队打响了第一枪,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苏军被击退。9时46分,不甘心失败的苏军又发动了第二次进 攻。这次进攻出动了当时苏军最先进的T62坦克。正面由3辆坦克、3辆装甲车导引冲击,另有4辆坦克从岛南端侧后穿插过来,企图切断我方江岸同珍宝岛上的 联系,将岛上的中国军队包围。苏军的炮火异常猛烈,坚硬的冻土和树枝树根被炸飞起来,然后又像冰雹似的砸下来,炮弹几乎把这个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岛翻了一 遍。而我军则依靠陡峭的江岸防守,用轻武器打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因此,尽管苏军在火力上占优势,却始终无法攻上中国一侧的江岸。



    狡猾的苏军一看正面进攻受挫,就绕过岛的南端,悄悄地从珍宝岛西面的江叉上包抄过来,企图从背后袭击我军。但是,苏军万万没有想到我军竟会在结冰的江面上 布下反坦克雷。就在前一天晚上,397团侦察排在排长于洪东的率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岛西靠我方的江面上埋下了20多枚反坦克雷。发现苏军从背后包抄后, 于洪东等人用四零火箭筒发射炮弹,但这种炮弹根本不能击穿T62的装甲,激怒后的T62反而加大马力往我军奔来,随着江面“轰隆”一声响,反坦克雷炸断了 T62的履带,T62无奈瘫痪在江面上。随之,慌乱的苏军也被我军击退。



    瘫痪的T62引起中苏高层高度重视



    3月16日深夜,正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华沙条约组织七国首脑会议的勃列日涅夫听到15日中苏战况的报告后,非常震惊。当他得知苏军的一辆T62坦克 还留在中国领土上时,对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大发雷霆:“这辆坦克不能落在中国人手里,一定要弄回来!实在弄不回来就设法把它破坏掉!”格列奇科拍着胸膛 向勃列日涅夫保证,一定不让这辆坦克落到中国人手中。



    3月24日,我前线部队也接到周恩来总理打来的电话,周总理亲切慰问了边防部队,同时命令一定要把那辆打瘫的苏联坦克拖回来。周恩来在电话中还特别强调:“这不仅有军事价值,而且有政治意义。有这个铁家伙作证,就不怕苏修在全世界面前耍赖。”



    为什么中苏双方都对这辆坦克如此感兴趣呢?原来,T62坦克是当时苏联研制的最先进的作战坦克。它是苏联继T54/T55坦克之后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 展的一代新型主战坦克。1962年定型,1964年成批生产并装备部队,1965年5月首次出现在红场阅兵行列中。苏联T62坦克的生产一直持续到60年 代末T72坦克投产时为止,共计生产约2万辆。为满足军火市场的大量需求,苏联还特许捷克斯洛伐克生产这种坦克,在1973年至1978年间大约又生产了 1500辆。这种坦克自重37.5吨,配有115毫米滑膛炮1门,7.62毫米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各1挺,装甲钢板十分坚固,配有当时十分先进的 红外线夜视装置,时速可达50公里。T62坦克是苏联多年研究的成果,上面一些设备,比如红外线夜视仪、射击双向稳定器、大功率柴油机等等,按照苏联人的 说法,在当时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T62争夺战惊心动魄



    在接到苏军最高当局的命令后,珍宝岛对面苏军立即动用火箭布雷器,向中国境内发射了不少地雷,封锁了通向江边的道路。至此,中苏双方绞尽脑汁,各施计谋, 惊心动魄的坦克争夺战正式展开。接到周总理的电话后,我前线部队也马上意识到这是苏军为争夺坦克采取的行动。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肖全夫果断 命令部队采取相应的行动,首先派人排除苏军布下的地雷。苏军察觉后,就朝那辆坦克附近猛烈开炮,显然是想把江面上的厚冰打穿,让坦克沉入江底。但冰层实在 太厚了,炮弹竟奈何它不得。



    当晚,中国方面派陆军第77师军务科副科长孙征民带领10名排雷能手,悄悄进入雷区排雷。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但苏军的狙击手也发现了他 们,不停地开枪射击,孙征民和一名姓林的战士不幸牺牲。苏军发现中国方面在排雷,立即觉察到中方的意图,在无法阻止中国军队行动的情况下,他们也派出了一 支小分队,想把坦克上的一些先进设备盗走。中国军队发现后一阵猛烈射击,苏军小分队只好仓皇回逃。



    格列奇科在莫斯科一日三催,苏军前线部队指挥官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万般无奈,只好再派一支小分队,去把坦克的内部设施炸毁。这支小分队由6人组成,全是 身强力壮擅长单兵作战的侦察兵尖子。他们携带了120公斤炸药,趁着黑夜的掩护,披着白色斗篷,悄悄摸过江来,实施破坏活动。



    中国方面在这辆坦克的附近安排了8个观察哨,这天值哨的是陆军第138师337团3班的8个战士。由于连日劳累,他们居然都伏在雪地上睡着了,谁也没有发 现这股偷袭过来的敌人。苏军小分队搜索了一会,只发现其中的一个战士。他正伏在雪窝里熟睡,被苏联人一枪托砸昏了。苏军6人把带来的120公斤炸药塞进坦 克驾驶舱,装上雷管,正在接引爆导线的时候,突然,“哒哒哒……”不远处响起了一串清脆的冲锋枪声。



    苏军小分队表现出了训练有素的技能,听到枪声立即扔下导线,拔腿就逃。其实,这枪声纯属意外——原来我军换哨的战士正往这边走,其中一个战士被埋在雪里的 枯树根绊了个趔趄,手指无意间扣到了冲锋枪的扳机,鬼使神差竟成了一次有功的走火。但是,中国军队要把坦克夺过来也十分不易。一开始,战士们悄悄地将钢缆 套在坦克上,然后用牵引重炮的卡车拖,一辆不行,两辆也不行,一直加四辆,坦克还是纹丝不动——30多吨的坦克再加上冰雪封冻,随便你怎么拖,它就是一动 也不动。



    肖全夫向中央军委汇报了情况,中央军委电令,一定要把这辆坦克完整地夺过来。收到中央军委的电报后,肖全夫几次冒着苏军的炮火亲赴江边观察,最后决定:架 设人工绞盘,配合载重汽车,将坦克拖走!经过努力,终于把坦克拖上了岸。人们刚要欢呼,却发现这辆坦克被牵引的重力扯成了两半,拖上岸的仅是炮塔,而车身 还留在江面上!这时,苏军方面发现情势不妙,便集中火力朝江面开炮。由于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冰层开始融化,加上炮弹猛轰,终于将冰面炸裂,坦克慢慢 地沉入了乌苏里江底。中国方面决心既下,自然不肯轻易放弃。4月底,乌苏里江上的冰全部融化,前线指挥部决定打捞坦克。5月2日,来自海军北海舰队的3名 潜水员潜入江底,用钢绳把坦克缚住,岸上数辆重型卡车牵引,终于把坦克拖上了岸。



    苏联仍不甘心 派出克格勃间谍入境破坏



    但是,围绕这辆坦克进行的斗争,并未因此画上句号。苏联方面的军事行动失败后,克格勃又登场了。他们派了一个叫窦祥松的人来实施破坏行动。窦祥松是黑龙江 省某地恶霸窦顺仁的独生儿子,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窦顺仁就被人民政府镇压,窦祥松对人民政府怀恨在心。几年后,窦祥松又因调戏妇女和偷盗公物被判了3年 徒刑。



    1961年,窦祥松刑满释放,被戴上坏分子帽子遣送原籍,接受群众监督改造。他是个屡教不改之徒,又喜欢小偷小摸,拈花惹草,所以经常被治保干部叫去训 话。为此他怀恨在心。1967年5月上旬的一个风雨之夜,窦祥松将治保干部张季英、郝某夫妇残忍地杀死后越境外逃……到苏联后,窦祥松很快投入了克格勃的 怀抱,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之后克格勃作出了派窦祥松炸毁T62内部精密仪器的计划。



    1969年5月8日深夜,窦祥松潜入中国境内。凭借克格勃技术活动管理局的专家伪造的证件,顺利到达了饶河县郝家庙镇。窦祥松计划是在郝家庙住一夜后,次 日去密(山)虎(林)公路途中的小冲坡,那是个小镇,镇上有座桥,是运送T62坦克的必经之地,就在那里下手炸坦克。但是,窦祥松的如意算盘打得过于一厢 情愿了,克格勃为他制定的方案虽精细缜密,却难以在中国境内得逞。当天晚上,窦祥松在郝家庙镇上的“工农兵旅社”被捕。在窦祥松携带的背囊里,查获两枚高 爆燃烧弹。这两枚特制的燃烧弹只要有一颗投进T62坦克,就能把里面的所有设施全部炸坏烧毁。



    窦祥松被捕后,供出了其充任克格勃间谍,受命潜入中国执行炸毁T62坦克破坏任务的全部经过。同年9月下旬,窦祥松在哈尔滨被判死刑,执行枪决。



    反坦克老专家的贡献



    1969年的中苏武装冲突,苏军以先进的坦克,横行霸道,我军的各种口径反坦克炮,都无法对这种T62坦克构成威胁。在几位老帅的呼吁下,研制新型穿甲 弹、破甲弹的任务就落在了某军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肩上。但要求穿甲弹、破甲弹击穿透不同厚度的钢板,初速应该是多少?炮弹接触钢板时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又 应该是多少?科研人员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没有准确的数据,研究就无法进行下去。幸运的是我们通过外交途径得到了计算这个课题的一个方程式,但不幸的是这道 方程式谁也不会解,我国刚刚研制的计算机更不可能输入解这种方程式的程序。



    叶剑英元帅知道后,指出一定要加速研制出新型穿甲弹、破甲弹,还谈到山东某大学有一位名叫刘先志的火炮专家,可向他讨教。而此时的刘先志,正在“五七干 校”被管制劳动,因为当年刘先志曾主持过希特勒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火炮设计,而且据说还有一大堆的“历史问题”。“文革”一开始,刘先志就受到冲击,不断 被批判,后来被划为黑五类,打入另册。



    之后两名军人两次奉命到山东请教刘先志,经过一番周折后终于解决了方程式难题。没过多久,在吉林我军某射击场,新研制的破甲弹和穿甲弹,把近25厘米厚的钢板打得弹痕累累,炸得坑坑洼洼,新型穿甲弹终于研制成功了。



    1978年,刘先志终于被平反,1982年被任命为山东省副省长,1988年病逝。那辆被我军缴获的苏制T62坦克,后来被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室里,仿佛在向参观的人们诉说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