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京陶行知纪念馆

相关南京诗人老师槟郎资料大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参观南京陶行知纪念馆
  槟郎
  
  今年国庆长假到皖南古徽州地区旅游,与当地人聊天。当他们问我的工作单位时,我便说是你们徽州人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学校,他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我的单位名称。那次徽州游,没有去歙县的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后来想到是一个遗憾。虽然早就知道陶行知是我的安徽大老乡,我对他的特别关注却是近一个多月的事。这段时间里,我购阅《陶行知全集》,指导一个学生毕业论文写陶行知,还专门去幕府山下的陶行知纪念馆参观,拜谒陶行知墓,我也渐渐成为陶夫子的粉丝了。
  
  隐约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安徽巢湖老家的高等师范毕业的时候,曾经买过一本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书,但早已不存,虽然短暂地当过中小学教师,我后来也改行多年。直到人到中年后,移居外省南京,又当上了大学教师,单位一开始却不是他创办的学校。后来我的学校与劳山下的晓庄师范合并,奉陶行知为创校老校长,主校区却由主城区的莫愁湖畔搬到江宁大学城。国庆假期从皖南回来,我开始有意识地读相关他的著作,因为专业的原因,我首先注意到他创作有大量诗歌。所以,当我与一个我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谈她的选题的时候,她说想写中国现当代诗歌方面,却不能决定写谁,我便建议写陶诗。她立即同意了,说她一直喜欢老校长,主要是从师范教育的角度,只是太想做我的弟子,而选报了我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既然还可以研究陶夫子,她求之不得。
  
  为了辅导学生研究陶行知诗歌,也因为我自己先有了关注老校长陶夫子的兴趣,我与她到校图书馆查阅相关陶行知的资料,也闯进了校陶行知研究所,认识了先前并没有交往的同事,请陶研专家王老师来与我的学生面谈。我们在图书馆里并肩同桌读陶。我却不习惯整天坐馆,陶研资料又不外借,便想尽可能购买书籍在家里读。我首先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发现本城的一家网络书店有1992年版的《陶行知全集》(10卷),只卖270元,便下了订单,约定好在新街口见,一手交钱一手领书。又在旧书网上买到了1998年版的第11卷,在一家折价书市买到了2002年版的第12卷,这样花了300元,就购齐了四川教育版的12卷的《陶行知全集》。又买了《陶行知词典》和相关陶的传记、文选等书,近一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基本都花在读陶上了。由读陶想到陶行知墓和陶行知纪念馆就在南京城北,早就应该去看看了。
  
  毕业论文写陶诗的同学还要忙着找教师工作的就业考试,不能陪我去城北,我便找到了另一位同学,她正好在三年前入学教育时去过陶行知墓。我们便相约了在光棍节的前一天,她没有课,我们一起去。早上在江宁大学城坐上地铁,一直到底站迈皋桥站下,换上公共汽车到达晓庄广场。在广场的西北角,有一条向里延伸的马路,路口有一个牌坊,上面书有江题写的“行知园”三个铜字。我们进了行知路,一直走到最深处,便有一个大门,左边墙上是“行知园”三个字,右边墙上是陶行知手书的著名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大铜字镶嵌在在大理石墙面上。走进大铁门,迎面便是陶行知纪念馆倚在小山前,左面向西南通向陶行知墓。
  
  整个行知园其实很小。进大门的正前方几十米远就是1994年新建的陶行知纪念馆,馆后是山,已没有空间。行知园的主要空间在纪念馆的南面。我们进入大门后转向南走,顺着水泥路再向西一百多米,便看到一片草地在路的东南面,延伸到低矮的围墙。水泥路西北边有墓道通向陶墓,路口有1982年8月公布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迈上八层台阶走上墓道,两边苍松翠柏郁郁茂盛。正前方是一个牌坊,横匾上有陶行知手书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写红字,两边柱子上是郭沫若手书的陶行知自己撰的著名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过了牌坊,便是墓碑,碑上的正中竖排大字:“陶行知先生之墓”,右边竖行小字:“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一日”, 左边字有:“中国五十三人民团体公葬”、“沈钧儒题”。碑后上七八层台阶,便是陶行知墓地。中间是一个大圆体丘冢,上面覆盖了翠绿的常青藤,四周有鹅卵石路面的环形瞻仰小道,高大绿树环合周边。
  
  行知园里很安静,陶行知墓前只有我和学生两个人,我的心绪却在激情澎湃。肃穆地绕丘冢一圈,我立定鞠了一躬,趴在墓草上让学生照了相。这墓里埋葬着陶行知和他的四位亲人,他的父母、前妻和妹妹。六十多年过去了,这里只有这幕府山和它的支脉劳山是大自然依旧,只有这陶行知墓穿越了历史的沧桑,供后人参观瞻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芸芸众生如历史中的风尘随风而逝,却有人类的优秀者成就伟大功名,不朽于时间,万古流芳。想当初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正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期望国共合作,和平建国,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要打内战,八年抗日烽火熄灭后,同胞间的屠杀兵燹又起。致力于以教育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陶行知,为了救国理想投身和平反战大业,在李公朴、闻一多被杀以后,被作为当局的“黑榜探花”,大义凛然地等着“第三枪”,却在为国尽瘁中,劳累而去世于上海,才56岁。爱国团体按照他的遗愿,以隆重的葬礼将他长眠在他的辉煌的人民教育事业的起点南京劳山下晓庄师范故地。
  
  陶行知是古徽州的皖南歙县人,中学读的是歙县城里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现在已被开辟为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后来到南京入读汇文书院,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自费到美国留学,学习教育管理。他在给美国老师的信中表达了他的理想:“为我国人民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教育体制,以追随美国人的脚步,建设一个真正的民主政体,以达到正义与自由的理想境界”。回国以后,他被聘为南高师,后升格为东南大学的教授。不愿意只是作为学院派的知识分子,不满于北洋军阀政府教育上的无能,他热心于民间团体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活动,以推动国民教育发展,被选为主任干事负责实际事务,便辞去东大教席。由发展平民教育到把乡村教育作为工作重心,陶行知终于孕育出实验乡村师范教育,在改进社的支持下,诞生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南京晓庄师范。陶夫子也由留过洋的名教授变成了民间办学的平民教育家。
  
  我现在的单位是多所学校合并的,而以晓庄师范为正宗。所以,“教学做合一”仍是校训;校庆日是3月15日。这一天在1927年,晓庄实验乡村师范正式开学。陶行知以宗教使团的方式组织晓庄教学生活,毕业的学生被作为传教士一般到各地乡村去创办基础教育学校,再以学校为中心,致力于乡村的现代化改造。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现代独特的教育思想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传播。可恨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晓庄师范却在1930年4月被封闭了,学生被抓被杀,陶行知也第一次被本国政府通缉。流亡到日本又回到国内以后,他作为《申报》顾问改革新闻,在新的形势下重新思考教育发展之路,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了“小先生制”。陶行知的教育理想始终与国家现代化发展紧密联系的。所以当东北事变,国家危亡,而政府抱不抵抗主义之时,他从事教育同时兼顾政治,参与成立救国会,作为国民外交大使,两年间访问28国,在海外从事宣传组织抗日活动,反被国民党政府第二次通缉。抗战后回到国内,他发展国难教育、全面教育,以教育抗战,成立生活教育社,创建培养难童中特别人才的育才学校。40年代中期,他反对国民党打内战,团结中间民主势力,维护和平。他一贯反对党化教育、又倡导公民民主宪政教育。却第三次上了政府的黑名单,在受迫害环境下,为祖国鞠躬尽瘁而死。他的教育事业和民主事业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个高峰,他的人格有着巨大的魅力,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将陶行知与近代几个其他名人比较来谈,也很有意思。他与胡适既是老乡又是同学,相交多年却最终分手如陌路,体现了现代贵族自由派的精英主义和大众民主派的平民主义的冲突,也是某种程度的出身、性格、气质的对立与冲突。鲁迅与胡适的关系也经历了这样的两个发展阶段,而陶行知是热爱鲁迅的。查《鲁迅全集》没有提到过陶,陶行知却为鲁迅写过两首诗《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鲁迅全集出版祝》,表达敬仰之情。我是安徽巢县人,现在叫县级巢湖市,是陶行知先生的安徽大老乡。我有两个巢湖老乡、现代民国上将冯玉祥和张治中两位先生,都是陶行知先生的朋友。冯玉祥支持晓庄师范、生活教育社和育才学校,在老家巢湖竹柯村尝试创办“竹柯工学团”,就是学陶行知的山海工学团的。张治中将军在老家巢湖黄麓镇办有黄麓师范,也是仿照陶行知的晓庄师范的,聘用的校长是陶的弟子杨效春。陶行知和冯玉祥都喜欢写大众诗歌,数量众多,有旧诗体、民谣体和现代白话诗,抒情言志、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虽然不被纯文学圈子看好,却有巨大的思想研究价值。
  
  我和学生两人,在劳山行知园里的陶行知墓前坐了很久,拍了一些照片,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向墓后西北方转了转,不远处便是低矮的围墙,已经坍塌了一段。从缺口走出去,是乱坟岗,有山民在坟间山地上收获山芋。回走路上,拐进行知园里东面的一个小广场,里面有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1930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查封晓庄师范时,抓捕和最终杀害的十名中共党员,他们的名字镶在纪念碑的基座上,最小的才是17岁。他们被杀死在城南的雨花台,早已尸骨无存,却能魂兮归来,安顿在晓庄师范旧址上、老校长身边,也是一种能够慰藉的归宿吧。走回到行知园大门前的广场,只剩下最后的景点便是1994年新建的陶行知纪念馆。是仿20年代晓庄师范大礼堂“犁宫”样式的建筑。长方形正面排开,弓形屋顶仿当年的黄草颜色,墙体都是仿古建筑的花格木窗。正面中间是两层小楼式的门楼,二楼上挂有牌匾,上面的“犁宫”二字是晓庄师范的老校友,曾当过安徽省省长、省委书记、国务委员的张劲夫题写的,一楼的匾额上是陆定一题写的“陶行知纪念馆”。
  
  我们进了陶行知纪念馆,有一位工作人员要我们买门票,每人四元钱。我很吃惊,立即掏出我的工作证,说出我的单位,我俩可是专程自费来看望老校长的!工作人员看了证件,说本单位的人免费,热情地欢迎我们参观。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贴在展板上的放大的照片,按时间顺序说明了陶夫子一生的经历和伟大业绩。我早已熟读陶行知的传记,一部分照片也已看过,这次算是深入学习和旧知温习。纪念馆里也展览有一些实物,陶行知在民国出版的书籍,他的诗歌手稿,他访问28国时穿的西装,去世后别人做的面膜等。最后在门厅里仔细端详金黄色的陶行知金属塑像,双手伸开又回抱胸前,是根据他在墨西哥的激情演讲宣传抗日的照片加工的。
  
  出了南京劳山下的行知园,我们这次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拜谒陶行知墓的旅行便算结束了。我们顺着行知路往外走,在路边的小餐馆吃了中饭,本来应该我请客,请我的学生、导游和摄影师,却被她手快地抢先买单了。她是陶行知的晓庄师范的今日学生,而我应该是陶行知的同事下属,只是时间已经把我们永远地分隔了。陶行知先生的争取民主运动的战友得到了江山,于1951年恢复了被封闭20年的晓庄师范,却解散了陶行知的传学团体生活教育社,很快又借批判《武训传》事件,将推崇武训的旧日盟友打入冷宫。历史的变化发展,浮沉降升太复杂无常。而今的南京晓庄学院能传承有多少陶行知的真正价值呢?而今陶行知的丰富深刻的教育思想、现代化思想,特别是民主宪政思想真的能不超前吗?我们需要学习陶行知,但每代人、每个人又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去闯。
  2011-11-2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