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有很多具有政治色彩浓厚的雕塑和纪念像,作为美国历史文化的中心之一的大城市,它又有很多生活艺术色彩浓厚的雕塑,这些雕塑和纪念像都是旅游华盛顿时很值得欣赏,不可或缺的节目。这里向各位旅游爱好者们介绍的就是我久居华盛顿自己和带朋友旅游时积攒的雕塑信息,供大家来华盛顿旅游时参考。这篇主要是介绍人物雕像(但不包括美国总统雕像)。
〈 1 〉国旗飘扬在硫磺岛上.
在华盛顿的雕塑中,有两座是我最喜欢的。 一座是具有政治历史纪念意义的《国旗飘扬在硫磺島上》, 英文名称是“Raising the Flag on Iwo Jima"
图 1 —— 二战纪念雕像“国旗飘扬在硫磺岛上”。
图 2 —— 1945 年 2 月 23 日,战地记者在琉璜岛的摄影原图。(取自网上)
我喜欢这座雕塑,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出了美国的国家精神,展示了在上个世纪,美国人民为捍卫世界和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 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國家和人民的肯定和拥护。 这座雕塑將这种精神完全反映出來,而且经过雕塑家的艺术加工,使得这座雕塑比攝影原作更加的雄伟和感人。
再说一个美国人拿这个雕塑調侃现实的故事。 美国人喜欢幽默调侃,什么事都敢开玩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美国言论自由,没有因言治罪一说。 我记得我刚来美国不久,当时还是日本经济发达,日货充斥美国市场的年代。我在华盛顿邮报上看到一幅漫画,画的就是这幅雕像。 漫画上这几位海军陆战队的战士在聊天。第一位说:“问你们一个问题:我们几个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的站在这里,为的是什么呀?” 第二个士兵回答:“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德日军国主义的罪恶,不忘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第三个士兵说:“是让所有的美国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警惕他们再用任何手段侵略其他国家和人民。”第四个士兵说:“别说这些,你们看看咱们的衣服和靴子上印的什么?” 第五个人回答“是标签,印着 Made in Japan 。” 最后一个士兵接着说:“抬头看看,咱们头上的国旗和旗杆上也印着 Made in Japan 。”当时我就有哭笑不得的感觉。现在想起这个漫画,觉得要改成 “made in China” 了。
这座《国旗飘扬在硫磺岛上》的大型雕像紧靠阿灵顿公墓的北墙外,在华盛顿参观完阿灵顿公墓后,可以走到那里参观, 免费。雕像的英文名称是“ Iwo Jima Memorial” 。 开车去华盛顿旅游的朋友,靠 GPS 的指引,可以将车开到塑像下边的免费停车场。
〈 2 〉觉醒.
在华盛顿,另一个我最喜欢的雕像叫做“觉醒 ( Awakening )”。 这是我最喜欢的在华盛顿的非政治类的室外雕塑。这个雕塑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欣赏这个作品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个从头到脚全长 21 米,最高点右臂 5.2 米高的巨型雕塑。巧妙的是作者用了五个较小的部件,有机的组合成了这个巨大的整体:一个已经觉醒的巨人,向往着自由,正在挣扎反抗着大地的束缚从地下奋起而出。 极有特色的一件巨型艺术作品, 见图 3 。几年前他还躺在他原來的展览地点 Hains Point 時,我们只要有机会就会去看看他,都亲切的管他叫“大手大脚”,反倒不知他的真名是什么。后来我们在雕塑旁边的草地上发现一个小名牌,上书“ Awakening ”,才使我们得知这座人人喜爱的“大人物”的艺名是觉醒。
这件作品是 1980 年为参加国际雕塑会议展览而创作的,作者是 J. Seward Johnson, Jr 。雕塑是空心的钢件。 2007 年以前,这件雕塑一直在东波多马克公园的 Hains Point 的草地上,待了 27 年,然后被迁到了现在的地点—— National Harbor 。 我倒是觉得它的原址 Hains Point 比较好,靠近华盛顿的旅游中心,面对浩瀚的波多马克河,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在河对岸遥遥相对, 是一个极具情趣的景点。唯一的缺点是交通不大方便,可我也没觉得搬到 National Harbor 之后就方便多少,可能去参观的外地游客更少了。
图 3 —— 巨人雕像“觉醒( The Awakening )”,又称“大手大脚”。位于华盛顿南小镇 National Harbor 的人造沙滩上 。
National Harbor 位于马里兰州乔治王子郡, 具体位置是位于华盛顿中心(国会)正南方七英里左右。 只能开车去,这可能对大多数来华盛顿旅游的朋友来说不太方便。如果有车,从华盛顿中心,沿 295 号高速公路笔直向南开,穿过 495 号环城高速后就到了 National Harbor 。 这是一个近几年在波多马克下游新建的港口,很漂亮的一个小镇。
〈 3 〉马丁 . 路德金像
这是一座两个多月前才在首都华盛顿中心国家广场上举行了揭幕仪式的重要人物纪念像,是华盛顿最新的重要人物雕像。美国总统奥巴马参加了揭幕仪式。而这个雕像的作者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国雕塑家雷宜锌。为此,这在美国还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争议。
在 2000 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在华盛顿中心建立马丁路德金的纪念雕像的立项拨款,并成立专项委员会开始在全世界 50 多个国家挑选作者。 2006 年,终于在两千多个雕塑家中选定了中国长沙的雕塑家雷宜锌。 2006 至 2010 年,雷宜锌完成了这一巨作。他选择了福建的花岗岩,整个作品是在福建的花岗岩基地完成的, 然后运往美国。为了便于运输,整个雕像被切割成 159 块,最重的一块有 40 吨。运到美国后,再由中国工人采用无缝粘结技术合成一体。这个过程听起来都够费劲的。
这个雕像由三块巨石组成,见图 4 ,两边的两块岩石是一座山的两侧,山的中心的一块被移出,上面雕塑着 28 英尺高的马丁路德金的全身浮雕像。据作者说,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这座雕像上的马丁路德金,双臂交叉,嘴唇紧闭,眉头微锁,似乎在思考,又显出他的反抗精神。 当这个形象最初被送往美国审查委员会审查时,并不被一些人看好,他们认为金的性格不是抗争。于是在基金会的要求下,作者又做了三个眉头舒展的修改样。 但是当马丁路德金的儿子一见到第一个雕像的小样时就一锤定音:“这就是我的父亲,这个雕塑充满了我父亲生前的反抗精神。”就这样确定了现在的版本。
关于最终这个雕塑中选的另一个争议是来自于一些美国黑人下层劳苦大众, 特别是美国石匠工会。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输入美国,已经使美国中下层的工人失业率大大增加,为什么像组装石雕这类本可以由美国劳工完成的工作还要由中国来的工人完成呢?
不管怎么说,这个巨型雕塑完成了。 说实在的,从艺术角度讲,我挺喜欢这个雕像。至于说到维护本国劳工权益之争端,各有各的说法,但似乎不应含括在旅游游记应该讨论的范围之中。
图 4 —— 新建成的马丁 . 路德金纪念像 。
马丁路德金像位于华盛顿杰弗逊纪念堂正对面的 Tidal Basin 湖的岸边,与杰弗逊纪念堂遥遥相对。如果将杰弗逊纪念堂和林肯纪念堂两个旅游点连一条直线,马丁路德金雕像就位于这条直线的中点上。
〈 4 〉民主女神像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心火车站( UnionStation )的正西的 500 米左右处,马塞诸塞大街,新泽西大街和 G 街,三条街道相交处形成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三角街区。一座仿制中国六四民主运动的标志性雕塑——民主女神像就座落在那里。这座雕像并不是专门为纪念在六四镇压中无辜被屠杀的学生平民的,而是纪念全世界所有在共产主义集权统治下无辜死去的受难者。所以这个塑像的全称是“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 英文是“ 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
2005 年 11 月,美国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了这个纪念碑的项目。据说纪念碑的预选图案有四个,各国各方代表最终选择了 1989 年中国天安门民主运动中北京大学生创立的这个民主女神雕像作为这座竖立在华盛顿中心的“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雕像。 纪念碑雕像于 2007 年 6 月 12 日落成,美国总统小布什在落成典礼上发表了讲话。小布什总统在讲话中列举了一系列事实,包括:在斯大林的“大饥荒”中饿死的乌克兰人,死于西伯利亚死亡集中营的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和爱沙尼亚人,在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死于非命的几千万中国人,在波尔布特统治下被屠杀的柬埔寨人,为投奔自由翻越柏林墙而被射杀的东德人, 等等等等。 布什总统最后说 : “我们从来都不知道那些死难者的名字,但在这个神圣的地方,无名的共产主义受难者的名字将被祭献于历史,永远被铭记。”
自己的国家无辜死了那么多的人,却要由另一个国家的人来立碑纪念,惭愧呀。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去看一看的地方。
图 5 ——“共 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和集会纪念死难者的人们。 远处是美国国会大厦。
〈 5 〉爱恩斯坦 ( Albert Einstein )像
在华盛顿有一座上一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恩斯坦的雕像。它位于华盛顿旅游中心,距离林肯纪念堂不到 200 米的距离,但因为它“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内的大树绿茵之内,很容易就被大多数游客遗漏了。 在华盛顿中心旅游图上,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林肯纪念堂北侧的 Constitution Ave ,以及基本与林肯纪念堂平行的 21 和 22 街。 21 , 22 和 Constitution Ave 三条街道夹着一个建筑,就是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Engineering )。 爱恩斯坦的雕像就位于国家科学院院内西南角的大树荫下。
这座爱恩斯坦雕像(图六)是美国科学院 1979 年会期间,为纪念这位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诞辰 100 周年而建立的, 由著名艺术家 Robert Berks 创作而成。 一座巨大的爱恩斯坦铜像(四米高,四吨重)坐在三阶花岗岩石砌成的圆型三层台座上,左手拿着写有爱恩斯坦最重要的理论物理三个伟大贡献的稿纸——光电效应,广义相对论,质能量守恒定律。
图 6 ——美国国家科学院内的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雕像。
爱恩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人权斗士。 1879 年生于德国, 1901 年取得瑞士国籍。 1933 年为躲避德国纳粹和排犹主义的迫害,辗转“逃亡”至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 1940 年,入美国国籍。
1955 年 4 月 18 日,爱恩斯坦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 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葬礼,不筑陵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外保密之处,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站在这座伟人的雕像前,对这位伟人的敬意油然而生,对他的学识和智慧,也对他的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精神。在这座伟人雕塑的花崗岩石阶梯圆台外壁上, 铭刻着爱恩斯坦为反抗纳粹在 1933 年发表的“不回德国声明”中的一句名言:
“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中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文是 : “As long as I have any choice in the matter, I shall live only in a country where civil liberty tolerance and equality of all citizens before the law prevail.”
图 7 ——雕刻在爱恩斯坦雕像石座外壁上的“不回德国声明”中的名言。
〈 6 〉圣雄甘地雕像:
在华盛顿白宮以北一站地铁远的 Dupond Circle , 在 Q 街和 21 街交叉点附近,有一座圣雄甘地的雕像,印度驻美大使馆也在这附近。 由于甘地的知名度, 我专门去“拜访”了一次。
对印度国父甘地的事迹和理念我并不知晓很多,更谈不到认不认同, 只能说是佩服。他生活的国度,年代和环境离我们太远了,他的很多理念和生活,行事准则和我们的经历以及生存环境又差之千里,以至于我们基本无法理解他的很多行为和言论。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甘地回到了印度,在那里他发动运动,号召印度人参加英印陆军。他认为这样表现对英国的忠诚就会使英国同意印度作为英帝国的一个自治政体而达到印度自治。这事儿要是在中国,不管啥年代,也早被当汉奸处理了。不过,当然甘地的这个愿望没有,也不可能成功。
甘地最主要的政治哲学就是“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他以他的公民不服从,不合作,和绝食抗议等政治主张,领导着印度从英国的长期统治下自治独立的运动。他曾先后在 1922 年, 1930 年, 1933 年和 1942 年四次入狱,在狱中通过绝食展开他的文明不服从运动。到 1942 年,他相信独立是印度唯一可能的出路。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两任总督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于 1947 年 8 月 15 日公布。印度终于得以独立。此时,甘地的许多追随者开始尊称他为 “ 圣雄 ” 甘地( mahatama Gandhi) 。
图 8 ——位于 Dupoud Ciecle 附近的甘地雕像。
甘地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一个“苦行僧”的形象。他一直奉行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己生活准则,素食,独身,禁欲,每周有一天不说话。他 1915 年回印度后,即开始仅穿一道缠腰布在乡间四处讲演,据说是为了表示与民同苦,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印度人民用纺车织布,抵制英货和解除印度对英国纺织厂的依赖。在华盛顿 Dupont Circle 印度大使馆附近的这座甘地雕像(图七)就是这个仅穿一条缠腰布的苦行僧的甘地形象。
1999 年《时代》杂志将甘地评选为 20 世纪风云人物。 第一名是爱因斯坦,第二位世纪风云人物是美国罗斯福总统,甘地列第三位,他是以个人之力抗拒专制、拯救民权和个人自由的象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甘地在 1937 到 1948 年间获得过五次提名,但他始终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 7 〉英国首相邱吉尔雕像:
邱吉尔大名顶顶, 1940 年至 1945 年二战時期的英国首相, 领导英国人民和军队和同盟国(美,苏, 中,英)一起打败了德,日,意法西斯, 1951 年 -1955 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是英国上个世纪最杰出的首相。这些是众所周知的。 但还有兩件事知道的人却不太多。 一是丘吉尔 195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獎, 第二件事是 1963 年,美国国会授予他荣誉美国公民的称号。
在华盛顿的这座邱吉尔雕像, 位于马塞諸赛大街 3100 号的英国大使馆墙外。 这座雕像与众不同, 雕像做成走路狀, 一脚前一脚后。 有一种说法:“邱吉尔家族很多分支在美国, 所以他有一半血统在美国, 又是在位期间英美关系最好的总統, 所以这座雕像就故意做成这样, 让他一脚站在美国, 一脚站在英国(英国大使馆围墙內)。” 我去参观这座雕像時特意留意了一下, 其实这整座雕像都在大使舘院墙外,即在美国的领土上, 並不是像这些文章中所写“脚踩兩个国家”。
图 9 —— 英国大使舘附近的英国首相邱吉尔雕像。
〈 8 〉富兰克林雕像: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1790 )是美國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同時也是出版商, 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和发明家。 在他晚年期間,尽管他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却仍然是美国独立战爭期間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參与起草了多件美國建国初期的重要文件, 包括《独立宣言》。 1787 年時, 初建立的美國在費城召开制定宪法大會, 81 岁的富兰克林以他的名望成为接待各州代表的最佳人选。 很多人都认为,富兰克林生不逢時, 如果他晚生 20-30 年, 必是美國建國初期杰出总统之一。
但是, 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在华盛顿卻沒有一座像样的紀念雕像。 我留意了很久, 还仅仅是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老郵局”大楼前广场上有一座他的雕像。 开始我还挺奇怪, 为什么將富兰克林的纪念像建立在老邮局前面? 后来在网上一查, 在一篇介绍富兰克林简历的文章最后有一句:“他也是美国首任邮政总长”。 这我才明白, 在华盛顿 DC ,富兰克林的紀念雕像並不是因为他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也不是因为他是杰出的外交家和发明家, 而是因为他“也是美国首任邮政总长”。 看来要真正対富兰克林有所了解, 还是应该去费城,那儿有一个很好的富兰克林博物馆,我在約十年前去參观过。
当然, 还是应该將这座富兰克林在老邮局前的雕像照片放在这里, 也是华盛顿该看的雕像之一。
图 10 ——本杰明。富兰克林 的雕像竪立在华盛顿特區老邮局大厦前。
〈 9 〉最后来个轻松的——二位老哥在下棋:
图 10 ——雕像“路边下棋者”。
从我第一次到首都华盛顿 DC 旅游,就知道和参观了这座位于加拿大驻美大使馆东侧 John Marshall Park 内的街边雕塑。从我知道这二位老哥之日起,几十年来,不管刮风下雨,春夏秋冬,也不管华盛顿特区政治风云如何变换,他们就一直坚持坐在这路边下棋。 从二位的表情看,都是极认真的,不知是玩真格的,非要比出个棋艺高低来,还是借棋赌运,争个房地产什么的?我在雕像上下前后左右找了个遍,也找不到任何解释说明 但不知为何,每次从附近经过,总想走过去看看这二位老哥,好象生怕他们下完棋就离开了似的。幸好他们每次都还在,感兴趣的朋友现在去会会他们还来得及。
这几处雕塑除了“觉醒”和邱吉尔雕像之外,其他都在华盛顿旅游中心附近,都在步行旅遊范围之內。为大家方便,图 11 给出一个这些雕塑的分布地图,希望对来华盛顿旅游的朋友有所帮助。
图 11 —— 华盛顿中心主要人物雕像分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