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科举制度造成的“知识至上论”,在农村地区似已悄然改变。农村地区已不再把上大学当成惟一进身之阶。有农民说,当年是不上大学一辈子受穷,如今是上了大学马上受穷。而即使城市,“知识改变命运”的历史沿习也逐渐难以维持下去。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分别对贫困的四川邛崃山区、大城市北京、上海调查发现,在乡村和城镇,民众会考虑在教育上的投资报酬率,一旦有其它可能,就不再把上大学当成唯一进身之阶。
北京西四环外的世纪城旁,五十多岁的孙文强从农村出来打工已二十多年,每月净赚七百人民币,但除了给自己五十元当生活费,一百五十元买养老保险外,其余五百元都寄给正上高一的儿子当学费。与这位辛苦的父亲鲜明对照的,是一位来自贫困农村的研究生去年在网络发布的贴子。他说:“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困难,村民对大学生的印象发生180度的变化,我们由原来别人羡慕的对象变成别人敬而远之、甚至是鄙夷的对象”!
成都西南75公里地的邛崃,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经济相对落后。去年才从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田维,如今在某厂负责检查白酒装箱,每月工资八百元。邻里都质疑,上学一年学费一万,不少学费还是助学贷款所提供,如此的报酬率值得吗?
据悉,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个农村孩子如果不靠读书,出路只剩一条:回家种地。而在今天,这条路依然存在,不过,以田维家所在的太阳村为例,与田维年龄差距不大的年轻人,95%都是在外面打工。
另悉,一项有18523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6.1%的人认为大学学费“太高了”。有28.6%的人感觉每学年一千元至三千元是个比较合理的价格,这也是获选率最高的一个选项。此外,21.4%的人可以接受每学年三千元至五千元的学费标准,还有18.5%的人认为大学教育每年仅值“一千元以下”。
在这次调查中,78.8%的人感觉“学费明显高于培养成本的25%”,12.1%的人表示“说不清”,只有9.1%的人认为“跟实际情况差不多”或“学费比培养成本的25%更低”。数据显示,从1989年到现在,大学学费从两百元上涨到五千元以上,增加了至少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四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十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