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忧伤里无法摆脱的孤独宿命

《红》、《白》、《蓝》三部曲

如果把一般的电影看成是趣味盎然的小说的话,那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便是富满诗情的散文,弥漫期间的,是一份无法抹去的忧伤和感性的人文关怀。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蓝》、《白》、《红》三色,你会看到一份古老而没落的欧洲气息,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何等的冠冕堂皇,又何等的脆弱无力。个体在社会,何其慌乱?何其孤单?普瑞斯纳优美的弦乐合奏,如天籁般的女声,更像是一曲优美的心灵慨叹,淡淡的孤寂,浅浅的忧郁和毫无来由的迷茫……
  
1、《蓝色情挑》:死亡边缘的幽叹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丈夫与女儿,偏偏留下女人独自一个悲伤苦痛。面对无常,脆弱的生命,竟如残花零落,一梦醒来,全归寂静,呆呆地面对洁白的床单,失魂落魄……
  
佛曰:人生而苦。或者做人本身就注定要饱受煎熬,由始而终快乐者,能有几个呢?那么,死去吧!当茱莉含着满口的药时,她却犹豫了,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呢?在濒临死亡的那一刻,生存的欲望油然而起,或许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再苦也需走完,因此即使独自一人,孤苦伶仃;即使强颜欢笑,为奴为娼,或者老迈无依,飘零无助,依旧苟延残喘,见证着这个世界的沧海桑田。
  
在生死的边缘,一个人浅浅的幽叹。蓝色,忧郁里夹杂着累累的伤痕,从高高的云端上跌落下来的痛,透彻心扉。过去的曼妙,竟成了今日无法释怀的苦痛,一次次的怀恋,一次次的受伤。亲情、友情、爱情,一切美好的过去,霎时间变成无法承受的重负。生活虽然继续,悲痛却无法摆脱,最终茱莉选择离去,只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公寓、陌生的人,一切就能重新开始么?每个人都喜欢自欺欺人,然而又有谁能欺骗得了自己的内心?茱莉虽然毁去了许多过去的东西,乐谱、照片、家具等等,但最终还是带走了那盏挂满着蓝色宝石的吊灯,斩断与过去的联系,谈何容易!
  
独自一个人的自由,还叫自由么?环绕其间的,是挥之不去的孤寂,当茱莉一次次的跳进蓝色游泳池,把头深深地埋进水里,泪与水相互交融,继而抬头,深深地喘气,是解脱还是执着?我们不得而知。
  
基耶斯洛夫斯基象征着自由的《蓝色情挑》,却充满着对自由殒灭的慨叹,为了自己的洁白清高,公寓里的人准备联名赶走妓女露西耶,最后茱莉拒绝签名,保住了露西耶的立足之地,然而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为了自由,却要限制别人的自由,那自由还存在么?妓女又如何了?人们各自的悲痛,外人又岂能理解?露西耶喜欢自己的职业,然而当某天在舞台的第一排见到父亲时,她却慌乱无助了,那一刻,她还感到自由么?
  
那么漠视一切吧!街角那个被群殴的男人于我何干?垃圾桶前那个身材矮小,无法把瓶子扔进桶中的老人又关我啥事?甚至那一窝被猫吃了的老鼠,更无足轻重了,那一刻自由了吗?我很怀疑,茱莉满脸的泪痕,分明写满着爱怜和谴责。
  
也许我们可以把这部片当作自由的挽歌,而咏叹者,便是茱莉这位走在死亡边缘的人,唯有她,才能传达出自由殒灭的悲伤,茱莉最后选择了回归原来的生活,又接受了丈夫助手安东的爱意,而且完成了尚未填完的乐曲,这是回归过去么?不是。悲叹过后,生活仍需继续,没有太多因由,一切依旧茫然,响起的音乐里,满面泪痕的茱莉,依旧一脸迷茫,那是一种毫无来由的希望,不管如何,人还是要活下去的。
  
2、《白色情迷》:为自尊而自虐的宿命
那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波兰人,在法庭上因语言不通而陈述被法官打断,他无奈的抗议道:“平等何在?”这里面道出了平等的名存实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么讽刺的口号,金钱、地位、种族甚至男女都毫无平等可言。
  
卡洛在法国丧失了一切,财产、妻子、住房,甚至连象征着男性尊严的性能力也丧失了,落魄街头,更四处被通缉。可谓了无生趣,然而最终他还是活下来了,或许因为那一份不屈的自尊,让他几经磨难,回到了祖国波兰,戏剧化地成了富翁,并恢复了性能力,唯有波兰,他才如鱼得水。
  
但是又如何呢?法国的那一次屈辱,成了此生无法抹去的污点,对于前妻的思念与愤恨,依旧久久难平。耳边时时回响着电话里多明尼在床上欲仙欲死的呻吟。痛苦还在,辗转难眠,睡梦中的言语,竟一次次地把伊人的名字唤起。
  
或者,爱之深,恨之切。如果男女双方各自代表着生命一半的话,那么卡洛对多明尼的爱恨交加,又何尝不是在对自己爱恨交加呢?毫无来由的爱,挥之不去;伤透自尊的恨,也无法释怀。他最终诈死,把多明尼骗到波兰,让多明尼在依稀之间与他享受了一次鱼水之欢,表达了自尊,又让多明尼受了牢狱之灾。
  
然而卡洛为何却高兴不起来呢?当初离婚时对自己不平等,今日多明尼的牢狱之苦,对她又何尝平等呢?报复过后,一切平等了么?似乎没有。卡洛泪流满面的脸上,分明满是失落愧疚,你扎我一刀,我再扎回你一刀,受伤只是由一个人扩展到两个人,伤口依旧在汩汩流血,而心灵的痛楚却仍在不断加深,爱恨依旧交加,只是对象换了位。
  
或许爱之可贵,必须在痛之深沉里得到印证,正如同米科拉伊在卡洛虚开一枪之后,突然不想再死,生之美妙竟要再死之恐惧里得到印证。卡洛在报复之时,对多明尼的爱意不减,甚至日日加深,然而他仍然行动了,自尊的极致,竟演绎着如自虐般的伤害,明知痛苦,却为何一意孤行?
  
基耶斯洛夫斯基用一种单纯写实的方式描述着这一则故事,没有《蓝色情挑》中那种忧伤曼妙的表现主义,却传达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孤独。在法国流落街头的困苦,在波兰日日奔忙的贫乏,时时困扰着卡洛的心情,做人竟是这般渺小可怜,身边所有的人,即使再亲近,也只不过时人生旅途里与自己擦身而过的路人而已,内心里的空虚,唯有靠那一份不切实际的爱意来填补。因此不管多明尼如何狠心绝情,都无法让卡洛把相思忘却。不被所爱的人认同,那一份畸形的自尊,只能走向报复与自虐,这里面,平等只能沦为空谈。
  
3、《红色情深》:孤单里独自找寻的慰藉
人,何等卑微可怜的生物。天生群居,却又彼此分离,独自穿行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感受着一份不属于自己的热闹与嘈杂,漂泊、忙碌、猜忌乃至一次次的受伤,弥漫心底的,永远是一份不着边际的孤独。
  
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每个人却似乎毫无联系,窗外哪个见习法官正与一个金发女郎陷入热恋,瓦伦蒂娜却奔忙于求学与工作之间,笑容僵硬的时装表演,满脸忧郁的香口胶广告,独自一人的夜里,却只有搂着男友送的红色夹克安然入睡。孤寂的城市之中,竟找不到一个人袒露心扉。
  
电话,现代社会最方便的沟通工具,熟悉的声音却开始变得陌生,即使亲密如情侣,也猜不透对方的心思,电话的两端之间,隔膜是一堵永远无法推倒的高墙。掩蔽着每个人的背叛与猜疑。即使如瓦伦蒂娜和男友之间,一次次地说着那句老调的我爱你,仍然无法填补内心里的空虚,这个世界,有谁能真正了解自己?
  
曼妙的音乐嘎然而止,车子停了,一只可怜的牧羊犬倒落在地,这一场意外,却拉近了两个空虚人儿的距离,一个退休老法官出场了,冷漠而孤独,淡然地窃听着邻居的底细。瓦伦蒂娜表示了她的不屑与反感,然而又能如何呢?对于穷困、偷情、贩毒,我们无能为力,正如老法官所说的,帮助街边那可怜的老太太,也无非只是为了换得心理的安宁,这个世界,我们能改变什么呢?人的本性是善是恶,还重要么?我无法否认瓦伦蒂娜的纯真和善良,与男友分手,弟弟吸毒,母亲是妓女,却依旧能充满希望的过日子,对于别人的困境,她伸出援手,前面两部片中,那个佝偻着身子,无法把瓶子投入垃圾桶的老人,终于在瓦伦蒂娜的帮助之下,把瓶子扔了进去。但这又能代表什么呢?爱么?我很怀疑。
  
老法官的冷漠与绝情,在于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美好的年轻时期,却无法承受女友的背叛,这与见习法官奥古斯特和电话气象服务员卡琳之间的恋情何其相似?或者奥古斯特只不过是老法官年轻时的写照,为他与瓦伦蒂娜这段错过了几十年的缘分,安上一丝难得的慰藉。不管是瓦伦蒂娜对世界的爱意犹在,抑或是老法官对世界的恨意未消,都无非来自于那份无法排解的孤独。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甚至只是别人的怜悯。老法官最终转变了,不再窃听,并把自己送上法庭,当那辆久被尘封的汽车重新启动时,优美的音乐流转而出,与其说老法官良心发现,不如说是他在瓦伦蒂娜那里得到久违的认同,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
  
博爱,在这里是多么虚弱的词语。归根结底,每个人只爱自己。慌乱无助地经营着内心里那份孤独的情感,急切渴求认同和安慰,哪怕仅仅是出于怜悯,都可以心安理得。
  
一场无名的浩劫发生了,横穿英吉利海峡的船翻了,只有七个人得救,其中五个是《蓝》、《白》中的主角,唯有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是这集的人物。有人说,这是一个希望的开始,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场痛苦的延续,它给予的希望,就如同影片中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虽然美妙,却注定落去。《红色情深》的这个结局,给我留下的,更多是悲伤与茫然,孤独的人继续孤独,困苦的人继续困苦。轮回么?也许是!

附:法国籍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出生于华沙,1996年3月13日病逝于华沙,主要作品包括《十诫》(1988),《两生花》(1991),《蓝》(1993),《白》(1994),《红》(1994)等。作为一位偏爱思想哲学和社会问题的电影艺术家,基耶斯洛夫斯基坚持在电影作品中讨论宏大问题:自由、平等、爱、正义、死亡等。他擅长把这些大问题和特定社会语境中的个体生活细节相结合,能以超常的编剧能力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细节和情景中编织出惊心动魄的生活事件。《红》、《白》、《蓝》三部曲是基希洛夫斯基生平最后的三部作品,大师两年后即因病辞世。
 
一部好电影,一片好文章,周末拿来分享。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82187/
五弟五哥 发表评论于
咋,咋啥都知道啊?
有些电影都钻到人心里去了。
点缀 发表评论于

感谢分享!富有启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