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变迁(43):水果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最早吃的水果,都是罐头水果(我们称之为“听子”)。记得母亲生病住院时,亲朋好友都送那个。一般都是苹果、梨子、桃子、桔子,其它的好像没有了。“听子”有用铁皮制成的,但多数都是玻璃瓶子,有一个铁皮盖子,里面还有一个橡胶圈。那时候没有专门的开启器,每次都是父亲用菜刀把铁皮盖子“切开”,用汤勺把水果片片弄出来,我们才能吃。

 

这种“听子”似乎在80年代中期就从城市里面消失了,但在90年代中后期,我去山区或农村采样时,也还吃过。21世纪开始时,城市里面再次流行“听子”了,只是瓶子小些、样式漂亮些、口味多样些。与60年代、70年代不同的是,原来送礼,一般都是送一瓶,现在都是送一箱(12瓶,或24瓶)。

 

小时候,吃的新鲜水果,大部分都是市场上切开卖的那种,也就是将要烂掉的水果,因为家里的消费能力就那样。那时候,水果的种类不多,也就是外来的苹果、梨子、桃子、桔子、柚子,还有本地的西瓜、甘蔗、香瓜(甜瓜)、乌瓜、菜瓜、八方瓜、地瓜(凉薯),再加上荸荠(马蹄)、菱角等等。而柿子没有新鲜的,都是柿饼。菜瓜是做菜吃的,老家特产,但有时候,我们也生吃(21世纪也还有)。上中学时,好像有了葡萄、香蕉、枇杷、李子、西红柿(番茄)、柿子、桑果等等。

 

奶奶家里有几颗桃树,那些桃子还是很小很小的青桃子时,我们就开始吃,一直吃到桃子全部变红,当然,最后也就剩下不多了。母亲老家有一片甘蔗地,收获之后,甘蔗就“埋”在甘蔗地旁边的一个地窖里,因为地窖里有水份,温度也适合长期保存。有一次,表哥带我去采甘蔗,表哥扒开盖在上面的一层草,跳下去,就拿出几根,还教我用菜刀,单手从中间竖着刀劈甘蔗的绝技。

 

母亲在工厂做会计时管帐,每年夏季都要亲自与司机一起,开车到山区买西瓜,一手交钱、一手提货。那时候,工厂给每个职工分西瓜,一个夏季有23次,每次都有几十斤。所以,母亲也就学会了如何挑选西瓜,后来我也学会了。那时的西瓜籽很大,不像现在都是无籽西瓜了,当然,后来还流行过一阵子小籽西瓜。我们每次吃完西瓜,都把西瓜籽留下来,洗干净,再晒干,最后用五香粉、八角、桂皮等等一煮,再晒干(有时候似乎是用锅子炒干的),就可以吃了。

 

在广州上大学时,那就吃过很多新奇的水果了,如大蕉、芒果、椰子、杨桃、樱桃、橙子、石榴、水蜜桃、柠檬、荔枝、龙眼、菠萝等等。90年代后,又有很多新奇的水果了,如美国提子、新疆葡萄、新疆西瓜、新疆水晶梨、北京蟠桃、草莓、木瓜、哈密瓜、苹果蕉、香蕉苹果、鸭梨、榴莲、人参果等等。21世纪,在国内也吃过番石榴、火龙果、红毛丹等等南方水果。在加拿大,水果品种就更多了,我在《感受多伦多》里面已经讲过了。

 

在吃水果的方法上,也有些变化。早期遇到不是很熟、不甜的水果,我们会用糖水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吃,要是扔掉就可惜了,当然,现在可能就会放一段时间,让水果自己熟。80年代中期,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炒水果,比如拔丝苹果、拔丝香蕉等等。高中时,有一次去别人家里做客,看见别人用小小的水果刀削苹果,可以削成一条长长的苹果皮,很是佩服。后来自己慢慢学,也学会了。原来吃西瓜、吃橙子,都是一个人吃一个,后来有了水果刀,才开始把水果切成一片一片地吃。90年代中后期,生日蛋糕上开始用水果装饰,有奶油的水果味道要比单纯的水果味道更独特。

 

21世纪时,还吃过鸡蛋炒苹果、油炸苹果条;据说“苹果炒肉”,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建议大家多吃这个。在高档餐馆吃饭,最后都会赠送水果盘,或者水果花篮,就是用西瓜皮雕刻成的一个花篮,里面放入切成小片的西瓜、哈密瓜、菠萝,以及小小的西红柿、葡萄、草莓等等,还插上一把小纸伞,很漂亮,真是享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