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说中国人一盘散沙;鲁迅先生说中国遍地阿Q;实为痛惜之语。他们当然知道“聚沙能成塔”、对外发射匕首和投枪。中国的问题中国人自己能解决,因为大众广泛地具有为民族献身的忘我之情。可惜,就像古人说的:士气者,一而盛、再而衰、三而竭。在复杂的世界环境中,民族复兴事业既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就得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够不够厚重,能经住多少分流与耗损了。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精神几经动员,先是推翻帝制,继而新文化运动,然后南北统一……。为之付出心血与生命者,不下千万。而最彻底地动员民众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的,大约有两次,一次是抗日战争,一次就是文化大革命了。经过这么两次,中国人公而忘私的精神看似用尽,带着剩下的个人奋斗、争权夺利、贪污腐化,进入了目前的“新时期”。 所谓彻底动员,意谓尽其所有地动用。那两次全民力量的投放、方向和结果完全不同。抗日战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不具有守土抗战之责-----是对外。羸弱的人民、贫瘠的中国,含辛茹苦、赴汤蹈火、屡败屡战,牺牲逾千万,维护了中国独立,振奋了民族精神。十年文革所付的生命代价也以千万计,却是内斗。举国上下,除了襁褓中的孩子,略有所知者,无不多多少少、主动被动表态、站队,“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奋斗”。后果却是耗竭了人们的向善之心,离间了人们的友爱之意。 积累了一个世纪对列强的仇恨,尽情地宣泄在抗日战场后。振兴中华,用什么方法、走什么道路,就是“内部争执”了。历史伟人如毛泽东等,境界太高了,他们的价值观念远离升斗小民的层次。民族战争的创伤,无需停止争斗、全国疗养,轮流调用各地、各个阶层的资源。可矣。内战,改变了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所有制,然后是各种各样的清算运动。分期分批将普通百姓的情操一番揠苗助长。模仿抗日时期:男女老少都能为民族存亡绝续有所贡献;工农大众,则个个是革命机器上的镙丝钉,且需闪闪发光。 党内培训约自延安整风始;进城后则立即着手训练全民。国家民族、主义理想,提升了每个人的觉悟。是农民吗,站在虎头山、放眼全世界;是工人吗,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是学生吗,为人民学文化、时刻准备接革命事业的班……。狠斗私字一闪念,集体主义无孔不入;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思想意志全国统一。人们心甘情愿、时时处处用党的号召要求自己,用毛主席的教导鞭策自己。不是说:个人的价值,在于其存在对周围之影响吗?个人放大为伟大事业的一部分,于有荣焉。 曾几何时,中国的民族正气如彼、万众追随。有这么成熟的条件,党要搞什么样的运动,民间都一呼百应。七亿五千万人民的政治热情、献身精神,被毛泽东一次用尽,倒比苏联那样,在七八十年间慢慢耗竭,合算些呢。都说毛泽东最懂政治,集中外古今统治术之大全。也许是老虎打盹吧,他竟忽略了“是镙丝钉就必然被磨损”,需要加油、养护,反而落入了“物极必反”的窠臼。事实上,国人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林彪事件后就逐渐开始见底了。破四旧、立四新,没有给革命群众带来任何好处;大字报、大批判人人自危。只奉献而无所得还能继续者,可遇不可求,人群中的凤毛麟角也。 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曾经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但中国式的献身精神,在国际上效仿乏人。加上天翻地覆的文化大革命,就令世界畏惧了-----这样的民族,做事(抗日)不计代价、(文革)不顾后果啊!据说,拿破仑曾经告诉英国人:中国并不软弱,它是睡眠中的狮子,一旦惊醒、世界将会为之震动。改革开放,国内外的人们都说“睡狮中国”醒过来了,变成世界工厂了。不料,工厂的动力是名利;工厂的生产不安全;工厂的分配极不公平;工厂制造了大量的贪腐和堕落;工厂的运行方向颇为可疑。 不仅洋人对华望而生畏,我们自己也要有些检点:不发动战争并不等于和平:分配不公,寡不足虑而患不均,引起过内战;道德滑坡,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资源枯竭,下单进口等于掠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实为另一种形式的侵略……。就像机体受伤需要疗养一样,过度透支后的民族精神,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希望择吉重整旗鼓的时候,调门降低一点、着眼不要太高、公私兼顾,莫忘吸取历史教训,方为行善积德、造福人类之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