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聊聊儒学的六大软肋

走走看看: 走光明的道路, 看美好的风景, 过幸福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当然也有弱点和不足。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我们应该做的。

===============================================================

聊聊儒学的六大软肋!
ZT: 新浪读书, 文/燕山樵夫(读者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632c0010006ge.html

近一时期,一些专家、学者、媒体在积极倡导学习、研究国学,一些网站也开辟了国学频道或相应社区版块,向世人大力宣传、推广国学。华夏大陆似乎形成了一股“五四”以来新一轮的国学热潮,据媒体报道,国内、海外兴办的孔子院校已近百家。向现代化疾速奔走的人们,现在又突然回过头来,纷纷从已霉潮的历史故纸堆里,开始挖掘寻找起令国人引为骄傲自豪的国粹来,令人好生困惑。

说起国粹,不能不提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里,儒、道、佛三位一体,它们三家毕竟是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龙骨,是国学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五脏六腑,当属国粹中的精华,精华中的精华。

两千多年前,孔子老先生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经后代弟子、大儒们的不断完善、补充、发展,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思想理论体系,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理论,可谓博大精深,影响了两千多年中国文化思想史的发展,并对周边一些国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地位之后,儒学多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追捧,儒学理念由此开始一步步登上政治舞台,真正与政治紧密结缘;唐朝以后,又与科举制度紧密联姻,形成密不可分的儒学、科举一体;对儒学的追捧推崇,到了宋、明、清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儒学理论中,有着许多积极进步的成分与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等等,无论在哲学、文化、教育、道德、伦理等方面,均有着积极进步的价值与重要意义,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构建社会道德价值观,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巨大浸润作用,甚至影响左右过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公认的国学中的国粹,也是其它本土文化都无法替代的国粹,儒学做为国粹中的精品,当之无愧。儒学,做为国粹,因受封建历史条件的局限,它必然良莠并存,精华与糟粕同在。不可避免地存在负面效应,存在诸多不可否认的致命软肋!

儒学第一大软肋:极力推崇、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和社会秩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等等。按儒家理论,每一个人出生后,其社会地位就已自然形成,并且终生不得逾越,否则便是不仁非礼,甚至是犯上作乱。儒家这些理念,也正是最受历代封建统治者所迫切需要和欢迎的。对此理念,皇上、宰相、大臣们无不击掌欢迎赞赏,儒学再不好再迂腐,至少不会对当朝权力构成威胁,连潜在的威胁都没有。它的要求、理想与追求,是通过温和的读书修身等和平手段,来获得实现的。瞧瞧,要是陈胜、吴广、刘邦、洪秀全、李自成这等乱臣贼子,当年都老老实实地捧读四书五经,成为铁杆儒家门生,他们还会举旗造反吗?天下岂不永远太平,龙脉永传万年?但皇上老儿们并不犯傻,虽然把孔老夫子追捧到高入云霄,频频加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但对孔氏家族后裔的任用上,却出奇的吝舍,极少给与其拥有实权的重要官职。孔氏家族的后裔子孙们,自然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罢啦。

儒学第二大软肋:学而优则仕,倡导官本位,对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腐蚀、毒害极深,流毒甚广儒家近乎病态、甚至变态的迷恋权力、崇拜权力。鼓吹读书为仕,走上仕途,是儒家弟子们读书的终极人生目标,也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当然,书中还自有乌纱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为一代宗师,孔子老先生,在这方面身体力行,亲自做过表率,带领弟子,驾辆破旧牛车,饿着肚皮,周游列国,兜售他那套克己复礼的学说,推销自己,希望捞顶乌纱戴戴,过过当官的隐,实现恢复周朝礼制的政治抱负。他自己曾夸下海口:“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说,假如有人用我来治理国家,一年时间就差不多会有起色,经过三年便会很有成效了。遗憾的是各国的国君们,都不买孔老先生的帐,弄得孔子挺没面子。有段时间,孔老先生情绪特别低落,曾一度萌生了流亡海外的念头。孔子见当官为仕彻底没戏,只好乖乖地回到鲁国老家,开起私家书院,教授弟子,广纳学子,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多挣些牛肉干。用老百姓的话说,儒家的弟子门生,是一伙抱着四书五经到处专营的官迷!平时,口辩滔滔,侃侃而谈;战时,却营营苟苟,百无一能。

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儒家弟子们为实现其梦寐以求的求仕做官理想,往往舍大仁大义,唯官至上,唯官是图,唯官是从,也是儒学的最大致命软肋有奶便是娘,无论统治者通过何种手段,无论是同族还是外族,无论通过武力或阴谋夺取权力后,儒家弟子们都会率先承认并维护其权力的合法性,为登自己日后登上仕途而表示臣服。儒家弟子们在满清入关后的表现,得到了最直观的印证。因此,儒学理念特别受到同族、外族统治者的欢迎,成为统治天下、“德化天下”的最佳的“麻沸散”。

儒学的第三大软肋:严重鄙视劳动、工商、科技。孔子本人平日嗜好饱读诗书外,其余的爱好便是美食与音乐。受宗师孔子的影响,儒家严重鄙视自然科学、农业、手工业、商业,尤其歧视体力劳动者,对科技和手工业,认为是左道旁门、奇技淫巧,一概加以藐视排斥。《论语》中曾有如下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在儒家所推崇的四书五经中,对发展国家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几乎绝口不提。儒学这种轻视甚至鄙视发展经济的理念,对以后各代朝野的影响及后果,都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对后来的科举考试影响巨大,直接影响到朝廷所录用、选拔的人才的标准和质量,考试的科目都是儒家的经典及所推崇的四书五经,导致了统治阶层对经济、科技、军事的整体漠视与排斥。

儒学的第四大软肋:歧视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儒家严重歧视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将其视为与小人同等社会底层族群。提出了男子可以随意纳妾,女子却要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女子无才便是德”。两千多年来,竖立在华夏大地上一座座彰显女性贞洁的牌坊下面,都埋藏着一个个美丽鲜活的女性生命。儒学礼教,是压在妇女头上的一座大山!

儒学的第五大软肋:倡导奴性,提倡盲目顺从为美德,唯命是从,克制欲望,压制个性化的独立思考。“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人所萌生的万千种不良欲望,通过内省、自律、自制来解绝,达到独善其身的境界,从而净化整个社会。其实这只是一种良好、天真、善良的愿望而已,人的种种贪欲及自私丑恶行为,酷刑、峻法的严惩都难以节制,仅仅靠自律来加以克制,岂不与虎谋皮?如果人人都能自律自省自制,天下岂不早已同此凉热、天下大同了。

儒学的的六大软肋:倡导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其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初衷,自相矛盾,显得极其虚伪。对待暴力、丑恶,鼓吹采取温和的化解方式,“君子动口不动手”。用现代的解释,就是用和平方式化解矛盾。面对外族入侵、血腥屠杀,儒家的对策及反抗,显然都十分软弱无力,犹如羊对狼讲仁讲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远不如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十六字方针英明、实用、科学。

从表面上看,儒学去轰轰烈烈,如花似锦,庄重高深,其实,都是历代封建统治者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所做的追捧所为,而造成的虚华假象,是一种官场、皇权所认可所宏扬的主题文化,为此所做的官样文章而已。儒学在民间,却显得异常虚弱委顿,以至于有的农夫曾当面嘲笑孔夫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国粹--道家,则在民间拥有广泛的空间与土壤。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为皮,道家为骨。

研读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历史现象,元朝几乎从开国到亡国,几乎都没有重视过儒学,反而将其与娼家并立为伍,排在了老九的位置上,可见儒家在元朝地位极其低下,但元朝却是当时横扫欧亚大陆、国力、军力异常强盛的大国。还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却横扫六合,统一了中国。当初满清入关,意欲一统中原时,也并未怎么尊儒。在国力发展方面,凡极力推崇儒学的朝代,往往事与愿违,反而由强盛逐步走向衰亡,尤以北宋、南宋、明、清为最,教训惨痛且深刻。秦始皇、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对孔子、儒学都不怎么感冒!

客观评价分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儒学缺乏积极创新理念,开拓精神严重缺失,基本上是守旧、复古的封闭性思想道德体系,对发展经济与发展综合国力方面,客观上起到了隐性的阻滞、迟缓作用,它是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嵴背上的重荷。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数百年来,中国为何老是落后挨打,国土被瓜分,割地赔款,原因虽然很多,但深入国人骨髓的儒学理念,显然是脱不了干系的。其实,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科技是否发达,与本国的传统文化是否悠久,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相反,有些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国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却远未能尽如人意,如埃及、印度等。

儒学中的糟粕,犹如一粒粒裹上一层仁义糖衣的摇头丸,长久服之令人为仕途而痴迷、颠狂、亢奋,身体越加消瘦赢弱,渐渐体虚多病起来,一旦与入侵的外族强汉厮打起来,常常是银样蜡枪头,不堪一击,在历史上每每上演国破家亡的悲剧。如果某日外族侵入华夏中原,占了半壁江山,在某座城池的城头上挑出一面开科举的安民告示来,一些儒家弟子会立刻从棺材里爬出来,争相恐后奔过去应试,弄顶乌纱戴戴,光宗耀祖,威风体面一番。这样的先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在当年满清的朝廷里、溥仪的满洲国、汪精卫的南京伪政府里,是不乏此类文化儒奸的。

儒学,一壶迷幻老酒,令儒生们迷醉千年!
 
jds 发表评论于
批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中国人都是反民主的!

因为中共破坏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台湾继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结果台湾产生民主!

所以,你希望大陆走台湾的路吗?

那么,你就在大陆宣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吧!

不要做共产党的走狗跟着共产党破坏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我是一元党 发表评论于
回复牛白的评论:

现代西方文化不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产物么?中世纪如此黑暗,教廷如此独裁,难道就可以说西方文化一无是处?应该及时扔掉?
牛白 发表评论于
同一个垃圾堆,流浪狗与拾荒汉各取其精华,各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句废话,更是笑话
我是一元党 发表评论于
回复pupudelaclichy的评论:
用封建思想诠释儒家,得到的就是等级。用封建思想诠释基督教,得到的同样是等级。
pupudelaclichy 发表评论于
东亚文化圈里的等级观念就来自儒家。。最糟糕的东西。
红茶绿茶菊花茶 发表评论于
儒家的本质就是这个样子地。有智慧的人自然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要的是继承中的发展,连了解都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
我是一元党 发表评论于
回复归一的评论:
宋朝的发达以及当时人民的富足,知识分子的自由,文化的繁盛,是儒家思想的光辉造成的,却被你用“武功不足”一笔带过。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却最不追求军事力量的强盛,反而更注重国计民生,难道不是一个真正强大的思想应该做到的吗?

另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宋朝出了包拯,坚持依法治府。王公贵族,无一能逃脱国法的制裁。这岂不是在当年最先进,最公平,最有人权的思想?再想想同时期欧洲的中世纪,孰优孰劣一比便知。

中国的衰落不在于儒家,而在于不用儒家。元朝外族入侵,隔灭华夏文化近百年;明朝农民当政,扭曲儒家思想数百年。直到清朝,才渐渐拾回儒家思想,重启清明之治,才开启康乾盛世。只是为时已晚,西方早就趁此机会,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崛起。
我是一元党 发表评论于
回复御树林枫的评论:
同意。世界上最自由和民主的国家,不是天主教大本营梵蒂冈,也不是立新教为国教的英国,而是拥有者85%无神论者的瑞典。儒家有着无神论/不可知论的思想,应该是比基督教文化更有着民主化的潜力。
御树林枫 发表评论于
我们评价一个学说或宗教时要用历史发展和全球对比的眼光。在古罗马时妇女就是“自奴人”;美国奴隶制也才在19世纪终结;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和殖民者屠杀印地安人的血腥还历历在目。不能说人人平等和人权只是儒学的诟疾

要清楚:多数学说或宗教的建立之时要比一些理念要早很多很多。如何适应历史潮流才是真正应当关心的。要评价一个学说或宗教,要把眼光放宽放远,不仅要从历史上纵向了解,还要从全球上横向观察。切忌脚步只在家门徘徊而厚此薄彼。
归一 发表评论于
法律至上,宪政民主,人人平等,公平竞争,天赋人权,程序正义……

这些是儒家格格不入的,也是儒粉们所难以真正理解的。
direnjie 发表评论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我看不出存在任何問題。

難道要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才對?

那麼現在的中國社會一定很令作者滿意了。

儒家絕對是中華文明的精華,甚至可說是人類文明史的奇蹟。

只可惜後世子孫太會敗家了。
blueflame 发表评论于
儒学精华是有, 但糟粕更多!!贻害千年!!
julienmum 发表评论于
话应该这样说,任何理论学说都有不足与缺陷,问题是看你怎么看待和利用。尤其在有些人刻意用放大镜单独拿出某几点来一说,立刻就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再尤其是评论的时候不与其它文化作对比,立刻就给人一种天下惟儒学这只乌鸦最黑的感觉。其实拿出西方基督教文化一看,更黑。
dcd595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儒学应该称为“辱学”,辱者:污辱人或被污辱也!
说白了就是一帮想做官的读书人,订立的“汉人书生官场潜规则大全”;外来统治者只要给他们点儿脸面,是头上挂猪尾巴也好,老婆让人开包也罢,全可以商量;只要他们能够通过读书做官,这些都好商量。全然一点骨气都没有,由此自汉以来,不断被外来蛮族征服,已经习惯了。

中国的出路,归根结底就两条:学习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理性及人文关怀的精华;摒弃中华文化中的儒学糟粕,重拾春秋百家中的二元辩证方法论。以鬼谷哲学为手段,西方文明为价值观,走出一条顺应普世价值,具有中华特色的复兴之路。舍此之外,儒学,毛粪,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全是死路。历史给中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归一 发表评论于
儒家祸国简史

中国的民间有句古话:“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虽然我实际上也不喜欢或赞同任何一种宗教,不过这个由治到乱倒确实很符合儒家的特性。

先来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儒家在各个朝代的“丰功伟绩”:

一,汉代

在我们认为明、清的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时候,不少人要质疑为什么同样尊崇儒家的汉、唐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回顾汉代的历史,“独尊儒术”的说法应该是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在汉初奉行的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这样的体制并不适合向帝国体制的中央集权化的发展。文景之治期间,国力日趋富强,也就为汉武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儒家思想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它是一种非常好的统治工具。从汉武帝开始,经学日趋昌盛,儒学成为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作为那个时代的皇帝,当然不必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要考虑整个历史的发展,他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对自己的统治更有利,如何让自己的皇权传承千秋万代。

太学中的博士就是专门研究一部经典的经师,他们的终身职业就是诠释儒家经典,绝不怀疑“五经”中的圣贤言论的绝对正确性。通晓经学,就意味着打开了通向高官厚禄的门径,而汉武帝也就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能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

这样做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士人因为信奉儒家而变得拘泥迂腐,百家争鸣的学术兴盛被学术专制取代,儒家思想从此一统中国长达两千年。

那么,为什么汉代初期为什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呢?对历史的分析表面,即使在汉武帝的时候,他的“独尊儒术”也是有所保留的。在宗教方面,主要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他的大臣,大多是即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他的治国方略其实是“儒表法里”。精通黄老的汲黯曾当面揭穿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即仁义掩盖下的法治。

“儒表法里,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以法治国,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那意思是说,汉朝治国的制度,就是霸道与王道两手并用,不可能纯粹使用周朝的那种德政。”

可惜这位太子根本没听进去,自己当了皇帝之后,居然真的信起儒家来了,西汉也就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整个汉代最彻底的儒学治国就是王莽,把汉家制度全部改成儒家那套,结果也可想而知。直到汉光武帝,才重新开始霸、王杂用,儒家被压下去,汉朝才重新开始振兴。

二、唐代

唐代之初,又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盛世。不过唐代的繁荣也和汉朝同样,在唐代初期,统治思想主要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同时也融合了儒家、法家、佛教等各种思想,各种思潮比较活跃,并且,这个时期的儒家治国方略也还是比较有积极进取心的。唐代的儒家思想在盛唐开始发展,到中期开始复兴。这个过程中,把盛唐的功劳归功于儒家是不合适的。

三、宋代

宋代应该算是儒家思想得到大发展的阶段了。而宋代本身,也是国力一度世界最强、科技世界领先的阶段。不过很有讽刺意义的就是,我们基本上可以从这个时代开始给中国的历史一个转折号了。

宋朝的统治者们从唐代的覆亡中总结了教训,为了防止自己的皇权也受到同样的威胁,从杯酒释兵权开始,宋代一直重用文人领兵,而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社会,所推崇的就是道德,是仁政,所以,国家武力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内部统治而不是对外扩张。至于科技这类的东西,更加不被文人们所看重。

宋代对外作战的屡屡失败,不得不四处赔款求和,其仁政的结果就是疆土不断变小,年年向外岁捐。不过可笑的是,明明是自己赔款给别人来求和,名义上这些人居然是大宋的属国。我们的大儒们似乎很满足于这样的太平盛世,直到来了一个不怎么理会这些儒家学说的蒙古,将这些人统统赶下了海。

四、明朝

明朝的特点之一就是从朱元璋开始的痛恨商人,儒家历史上一直有“士农工商”的传统,其本质是儒家道德至上思想在社会秩序上的体现。而朱元璋出身赤贫,他的理想便是“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简朴的农业社会。这似乎很符合儒家的理想社会的情形,而这种想法的形成,恐怕与儒家的伟大理想脱不了关系。

如果有可能,我们伟大的朱皇帝甚至想废除货币和商品交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海禁、闭关锁国思想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也还有防止倭寇及其他海盗之类的原因,但终究不是根本。

明代是没有海权思想的,我们的泱泱大朝出去遛弯的目的也不过是取炫耀一下天朝的强大而不是作为武力去征服。大家都是儒家的好孩子啊,所以,这样耗资巨大的远航行为虽然带来了一些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但也让明朝的统治阶级有些肉痛,慢慢变得悄无声息了。而海盗也好倭寇也好,我们的统治者们想到的不再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是老老实实奉行仁政,把海给禁了,以为这些海盗倭寇们抢不到东西,也就太平了。

明朝还做了件大事情,就是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起源与隋唐,开始的时候还是一种很有效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并且较之前的制度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隋唐的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很注重选拔实际人才的,虽然也有单纯的明经科,但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考察,比如注重策论的进士科以及临时不定期的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制科考试(皇帝老儿本来就是想让石越通过这种方式晋升的)。

而从明朝开始,考试就成了八股文,以四书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语气阐述经义,“代圣人立言”,以八股文做答。而四书五经之外的只是,统统成为杂学,无论是大儒还是普通的士子,都是不屑于学的。并且对四书五经的考试也只要求因循前人的思想,讲究词藻的华丽和格式的规范,不要求什么独立思考、创新见解。

以现在来看,华人的聪明似乎世界上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我们跟西方学子也是差别明显,国人善于死记硬背,而洋人善于标新立异,似乎也是比较一致的看法。

五,清朝

现在的电视上面动不动就是“我大清”“奴才”“格格”,真是一个让人缅怀不已的伟大朝代啊。

清代的海禁、八股科举基本上延续明代的思想,也就不多说了。从早期的康熙来看,开始的时候他是比较开明大度的,不仅鼓励和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并且亲自研究西方科学的一些问题、督促一些大型项目的实施。但他对西学的爱好只限于个人范围,而没有考虑把这种爱好扩大到广大的知识分子阶层。

一方面他在学习西方科学,另一方面也感觉那些西洋人"渐渐作怪",有朝一日会动摇清王朝统治的根基。权衡利弊之后,作出了推崇程朱理学的举动以便与天主教抗衡。这个时期的天主教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了根本的矛盾,以至于有了:“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说法。

大家耿耿于怀的就是清末的失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从当时的客观条件对比来看,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没有占绝对劣势。但整个中国的国力与世界相比还是很落后的。但这个没落的封建帝国依然是自大得很,视外国为“蛮夷”。

除了少数人对西方列强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们还是以天朝大国自居,儒家的人的概念更是以是否懂得儒家经典来划分。因此,在鸦片战争的准备阶段,对敌人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对进攻的企图也判断失误,军事准备严重不足。

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问题。落后愚昧的制度造成应变、处置能力的低下,朝廷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兵权握于皇帝之手,前方将帅没有临机处置之权,加上为了减轻罪责,往往谎报军情,使得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作为作战的主体,清朝末年的军队实力也是腐朽不堪。整个军队除了对内镇压还能有点作用,对外御敌则是严重不足。基本上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很低下,并且各级将帅的指挥也是很无能,对可以起到重大作用的人民的力量反而仇视,“汉奸遍地”、“汉奸充斥”,“防民重于防寇”,“患在内不在外”,在劣势的情况下还采用这样的方式,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无论鸦片战争的失败还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在武器差距并没有悬殊到决定作用的情况下,内部的运作能力才是关键。可惜,这个天朝大国几百年的太平盛世不但加剧了我们和列强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差距,也继续维护着我们在思想上的僵化腐朽。

来看看我们的亚洲邻国。

韩国、日本都是被儒家思想影响了上千年的国家,也是至今被很多新儒家们津津乐道的国家。

同样是奉行儒家思想,并且因为闭关锁国造成极度落后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便开始突飞猛进,成为亚洲强国,从甲午开始就将这个天朝大国抛在了身后。日本的明治维新,其本质就是对儒家思想的抛弃,虽然因为其发展方针的需要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但在实现富国强兵的方面毕竟是成功的。

而韩国,似乎很多人都非常向往儒家在韩国的兴盛。但韩国的儒家恐怕和中国的不同。儒家伦理在融入韩国文化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被重新阐释、删除和改写了很多伦理部分的内容的儒家了,实际上,在中国很多被强调的东西在韩国并不被重视,而民主和自由什么的实际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还有新加坡,建国于1965年,其后正是西方颓废价值观盛行的时代。为了对抗西方的颓废价值观,新加坡政府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抵御西方歪风的侵袭”,在大量引入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在内涵上剔除了传统儒学中带有强烈封建性色彩的政治学说,强调其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且融入了自己的特色,“把适合我国社会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灌输给年轻的学生”

写了这么多,总的来说,相对那些古圣先贤们,我们作为有更多历史经验的人完全可以站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而不必盲目崇古。处在这个知识广泛交流的时代,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用什么已有的思想来作为精神支柱,而腐朽的儒家思想体系更不值得去“复兴”。

儒家思想中有一些不错的东西,但也应该要认真分析利弊,不要陶醉在其道德高尚的伟大空想之中。一方面,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是违反人性的统治工具,没有必要遵循;另一方面,作为个人修养的儒家,也应该仔细考虑一席其利弊然后看怎么合理利用。


(楚沐猴)
御树林枫 发表评论于
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我们应该做的。
==================================
同意博主和楼下的观点。

至于引文中提到的孔子的弟子入仕为官,我这么想:回观历史上的宗教和学说,都是在取得统治阶级的支持下,或说被统治阶级发现利用价值才得以发扬光大。例如佛学取得北魏皇帝的支持,才真正登堂入室。不“勾结”官府或皇室,难为国教。。。

儒学有理学,也有心学~~重要的是自身的定位和认同~~
我是一元党 发表评论于
博主,相反,你所说的秦始皇,成吉思汗所开创的朝代皆不过百年;努尔哈赤奠定基础的清朝也完全依靠儒家思想,成就康乾盛世。儒家是一个君权主义的思想,但基督教难道曾经不是么?

儒家需要的不是被替代,而是被改变和被诠释。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