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这个群体,传统上在社会上有个比较固定的印象,虽然收入不算高(与同等学历在工业界比,特别是低级教职),但是地位在那摆着。而且由于教授治校的体制,在各种机构和学术团体中的参与,这是蹲Cubic的公司员工没法比的。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招一个ASSISPROF 和招一个货车司机,工资差不多,费得劲大得去了。筛选出来的这一小部分人,绝大部分是有进取心,自律性,坐的住的人,精力体力都达到一定标准。让他们去分心去考虑整房子当地主,岂不是浪费人才,社会的损失。坐不住的人呢,早晚受其他的诱惑走了,或者不能集中精力(做学术的残酷是很厉害的),被淘出去。商学院的大拿们,还真没听说过炒股票挣了大钱的。大名鼎鼎的Black + Sholes 公式中的Sholes,在LTCM风波中可是赔老了钱,自己都不好意思。
念书的时候,有一年做TA,开会时发现头一年教过课的某教授居然也跟一堆研究生TA们混在一起。后来听说他那年没课题凑不够工作量,只好给另一教授做TA。几个大牛,虽然星期天不会来,但星期六一过八点,楼梯一阵响必定会出现。这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
社会在变,教授的行为也在变。经费紧了,从世界各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量化的管理在加码(跟在中国一样),教授一碗饭吃一辈子大概也坚持不下去了。我近几年到老地方去晃晃,发现认真做事的人不是很多。不论学生还是教授,大概都自己在私下里多一份心,怎么多一条出路。从个人而言,一个有能力的人不必一辈子抱着一件事做下去,有可能做别的,只要用心也会做好。
再从此推广而来,一个人在一个成功的职业上做了若干年,积累了一定资金和全盘安排一个比较复杂的策划的经验,这个时候,看到一个机会,拿出勇气来去做,其实是符合人的本能或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