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通过英文字母看过这部油画般质感的电影,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悲哀之墓》和《眼泪》可谓一听难忘,让人不由得再次产生对生命意义的疑问。多年来一直想看第二遍,又怕自己承受不了那种让人透彻心扉、挥之不去的哀伤。
谢谢庭榕分享,这么多年后读到这部电影的赏析,真是惊喜!
在走廊看到此贴追来了。好巧,我上周在柏林也撞上了Jordi Savall 和他的Hesperion XXI,"Mare Nostrum". 他的太太去年底不幸去世,有一段台上歌手和她生前的录音的对唱,让人动容。说到市场化,我先生近来对Savall也有些微词,觉得这些年他在这方面也走得快了些。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他在"renaissance" 和 "baroque" 音乐以外对早期不同文化下的音乐语言的探索。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我好久前在国内买过一张蝶,可惜半路卡带,所以从没看完。看来得买张好蝶重新看过。法国的巴洛克作曲家里我更喜欢Marc-Antoine Charpentier. 也许是他从未专侍过宫廷,他的宗教音乐我听来更加纯净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