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献“厚礼”:中国引进苏式战机始末!
苏-27因其性能先进,当时只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即便在苏联国内,也没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正因如此,苏联在最初的谈判中,不愿出售苏-27。但为什么中国还是买到苏-27了呢?
50多年前,扬威朝鲜战场的苏联米格-15战机壮大了年轻的中国空军。20年前,苏-27战斗机的引进使中国空军的空中实力有了质的提升。苏-27是在什么背景下“飞进”中国的?俄罗斯“航空舰队”出版社的《苏-27家族》一书为大家揭开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戈尔巴乔夫的“厚礼”
1989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冰封30年的中苏关系终于揭开了新的篇章。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与北京的关系,戈尔巴乔夫为此送出了一份厚礼———重启中苏军事合作。
1989年9月,苏联《红星报》发表了对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的专访,他表示如果中国希望获得米格-29之类的高性能飞机,“苏联政府认为不存在政治障碍”。这番谈话如一声惊雷,在国际政治界、军事界引起轩然大波,外界把他的话看作是中苏全面和解的发轫。
俄罗斯解密档案显示,1989年上半年,在苏共内部激烈讨论的诸多问题中,就包括苏联该不该与中国和解的内容。相当多的“知华派”人士认为,被阿富汗战争耗尽气血的苏联已不可能继续单独对抗美国,国际上将出现“美国单一超强”的局面。同时,美国认为它不再需要同中国结成对抗苏联的统一战线,“对华遏制”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线。苏联政府对国际局势做出的这一判断,成为其推动中苏乃至后来中俄进行军事接触的首要动机。正如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所说:“现在轮到我们向美国打‘中国牌’了。”
中国代表团看中苏-27
苏-27因其性能先进,当时只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即便在苏联国内,也没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正因如此,苏联在最初的谈判中,不愿出售苏-27。但为什么中国还是买到苏-27了呢?
事情要从1990年3月说起。当时,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为首的中国政府高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紧接着在5月31日,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率领的更高级别代表团也访问了莫斯科。根据《刘华清回忆录》,这次访问中,经过激烈谈判,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的工作进入程序化谈判阶段。正是在那次会谈中,中国军人了解到除了米格-29战斗机之外,苏联还有更先进的苏-27。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访问期间,苏联空军在机密的库宾卡基地向客人们现场展示了苏-27战机。苏-27的优越性能让中方大为赞赏,坚定了中方引进苏-27的决心。随后,中方提出,不想要米格-29,要买苏-27。
据米高扬设计局总设计师别里雅柯夫回忆,苏联真正希望推销的是米格-29,因为该机航程短,属于战术飞机。但在会谈中途休息和进餐的过程中,那些曾在苏联留学的中方领导人与苏方领导人共同回忆起两国并肩前进的岁月,苏联官员被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所感染。在中方代表团即将离开之际,别洛乌索夫突然向中方转达说:苏联政府原则上批准向中国出售苏-27。苏联回复如此之快让中国代表团很高兴。
在作出销售苏-27决定的同时,苏联又开始考虑是否按惯例将卖给中国的苏-27降低技术档次,但要用“简化版苏-27”糊弄住中国人,实在是太难了。1990年12月,中苏就苏-27出口事宜进行最后磋商。“会谈是封闭式的,吵吵争争、进进退退”,但结果皆大欢喜。28日,中国购买24 架苏-27SK单座战斗机和苏-27UBK双座教练机的协定在北京签署。作为苏-27的首次出口,中国买到的苏-27在规格上与苏联自用型号一致,同时合同金额的70%以易货交易形式支付。
协议签署后,苏联派出苏-27战机,于1991年2月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展示。这时,西方还被蒙在鼓里,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场飞行交流活动罢了。
苏-2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
苏-27SK进入中国
作为中国空军历史上第二次急速现代化的起点,中国方面对引进苏-27极为重视,空军内部将该项目称为“906工程”。然而,1991年12月26日,存在了69年的苏联轰然倒塌,这份署有“苏联”名号的合同还能执行吗?
独立后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政治遗产,俄总统叶利钦也承诺继续履行出售苏-27的义务。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安全飞抵中国安徽某基地,列装中国空军某王牌歼击航空兵师。11月25日,剩余12架也安全抵达。至此,解放军空军进入“苏-27时代”,此时距苏联正式装备苏-27也仅 7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苏-27是在俄经济最困难时制造的,由于中国支付的美元货款太过珍贵,俄中央政府便把所有现款接收,而将易货来的罐头、羽绒衣等以“实物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工人们。 1993年8月,中俄开始了第二轮苏-27战机谈判。中国不仅希望购买更多的苏-27,更希望俄罗斯转让技术。但俄方以“维持工厂正常开工及工人工作”为由,要求中国再买48架苏-27,才能讨论技术转让话题。俄方还坚持希望中国以美元支付全部货款。中方则表示,如果得不到生产线,采购量将不超过 48架。最终,双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联合生产,同时中国同意再订购更多的苏-27SK成品机。
引进生产线
中国下定决心要引进苏-27生产线。1995年1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再次率团访俄。中方坚持要俄方转让生产技术,同时,中方还与俄罗斯签署了第二批24架苏-27采购合同,原则同意完全以美元购买。最终,双方基本达成苏-27生产技术转让的共同精神。
1996年4月和7月,第二批共24架苏-27SK抵达中国广东某基地。同年12月,俄副总理波雷纳科夫访华,与中方正式签下引进苏 -27生产线的协议。根据合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属下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在15年时间内制造200架苏-27,其中第一批苏-27的机体全部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KnAAPO)提供,以后批次的机体逐步过渡到中国自主制造,但俄罗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飞机所需的发动机、雷达及电子设备、机载武器。
1997年,中国组装苏-27工作正式立项。1999年9月,首批国产歼-11开始交付部队。
直到今天,西方观察家一直追问为什么俄罗斯最终同意向中国转移苏-27生产线?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俄罗斯研制出了新一代苏-30、苏-35等战斗机。苏-27战机首席试飞员伊留申少将说:“中国也很聪明,尽管引进的苏-27生产线对俄罗斯来说有些过时,但对中国却很有价值,中国看重了苏-27的改良潜力,毕竟苏-30、苏-35的基础设计都源于苏-27……”。
空军副司令林虎中将与俄方谈判引进苏27趣事若干(图文)
林虎中将
林虎中将
干爸!干爸!干爸!
当年苏联教官驾到,看到一群中国小伙子在那里嘻嘻哈哈,心中暗骂一声:游击习气太重!土鳖就是土鳖 正想着突然看到一个黄毛蓝眼白皮肤的家伙在中间很是活跃,穿着一身的TG制服。当下大叫三声:“干爸!干爸!干爸!”(意思就是:可耻)一把那小子拉过来,说你个该死的!跑到中国来就不讲军风纪了吗?看我关你的禁闭!
结果那个“俄罗斯小伙子”睁大眼睛张着个嘴在那里发呆,旁边的一个先来的苏军政委赶紧过来解释说:“这个错啦,他是中国人!不是咱们的兵”
自己人
有一次别里雅克夫问德伊涅金,说这个林副总司令是什么来头?人家老彼德整个儿门清。然后那老别说:“原来是自己人,那就别指望他能干出什么好事情来”
干罢!干罢!干罢!
谈第二批苏-27的时候,因为配置改动较多(听火花老大是怎么说的),另外要搭配一些新的系统和武器,老毛子借口工厂关闭要重新开,在价格上要求提高XX%,本来这个价格是偶们可以接受的。这个时候凉粉斯基.凉粉诺维齐大叫三声:干罢!干罢!干罢!
然后指着对方的鼻子说:看着我的眼睛,我们都是飞行员,你怎么能跟个奸商一样敲诈自己的同志呢?是谁昨天还说友谊地久天长?是谁昨天还在那里要求我们抗住美国人?真可耻,真可耻,真是很黄很暴力
对方哭丧着个脸说:凉粉斯基.凉粉诺维齐,您就让我们赚一点好不?
最后的确是按照人家的价格订的,但是附加一批发动机和备件。
后来别人问起来,参加谈判的老毛子说:“没办法,那家伙太了解我们了!”
国产装备
凉粉斯基.凉粉诺维齐作为引进苏-27歼击机的关键人物,一旦出现国产装备和进口装备的选择问题,除非厂家自己实在是不争气,从来都是坚决支持国产装备。当年棍子进入攻艰难阶段,进展不顺。军中一群土鳖就放话说:有苏-30怎么好的飞机,干吗还要费这个事情,转入技术储备算了。
凉粉斯基.凉粉诺维齐瞪着血红的眼睛说:讲这种话的人,不但无知,而且很黄很暴力!连最基本的常识问题都搞不明白
他一再告诫我们的军事首长和飞行员们说:中国空军的希望,寄托在国产型号装备上,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搞下去,必须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机发展之路来,绝对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引进别人的飞机上。
附中国空军原副司令员林虎中将事迹:
一位退役的中国空军高级将领与苏-30战斗机的一段轶事,引起了国内外航空界的巨大反响。有关他的事迹也在部队中广泛传播开来……
在莫斯科,70岁高龄的他,驾驶第三代战机苏-30重返蓝天,飞出了令人叫绝的高超特技动作。
1997年8月24日 莫斯科机场,国际航空展。
这天,晴空万里,观众席上万众瞩目。17时整,随着一阵撼天动地的马达轰鸣,一架新型苏-30教练机呼啸着利箭般直射苍穹,接着战鹰在机场上空翻斤斗、半斤斗翻转、横滚、超低空大速度通场……随后,机头突然立起呈90°垂直状态,如盘绕的眼镜蛇向上垂直探头,吐着长长信子整体向前推进,令人瞠目结舌。
能飞这一威震蓝天的"眼镜蛇"动作的飞行员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其不仅要求战斗机本身具有卓越的先进性能,而且操纵起来难度极大。飞行中,机头拉起后,飞行员不再拉杆而要稳住驾驶杆保持漂亮的垂直状态,这时,飞机减速很快,易超过失速仰角而失速坠地。
当多彩的伞花飘落在长长的跑道上时,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中国长者跨下战鹰摘下银盔,与他一起走下飞机的是俄罗斯试飞院副院长科沃丘尔。这时,在场的俄罗斯朋友蜂拥而上与那位老人拥抱亲吻,表达着对这次成功飞行的祝贺。那位长者就是前中国空军副司令林虎中将,此时他已是70岁高龄,而我空军规定战斗机飞行员最高飞行年龄为45岁至47岁。
同中国许多飞行员一样,林虎将军对飞了几十年的苏式战斗机有着特殊的感情。抗美援朝期间,他同前来支援的苏联空军飞行员朝夕相处、并肩作战,担任领导后多次出访前苏联和接待对方来访。在俄罗斯他有很多朋友,老朋友的后代们在俄空军任职的也不少 他们对林虎将军就像对他们的父辈一样十分尊敬。
1996年珠海航空展上 俄罗斯的苏-30飞机高超的特技表演轰动了国内外 林虎将军对此备感兴趣,并结识了俄罗斯试飞院副院长科沃丘尔。科沃丘尔主动提出和林虎一道飞苏-30,说这是他的光荣和最大愿望。林虎问:"要我飞,谁能批?""要找最高当局核准。" 这件事得到了林虎的老朋友、俄罗斯试飞院总顾问莫斯科维杰也夫上将的支持,在莫斯科维杰也夫上将的斡旋下,叶利钦总统亲自批准了飞行计划。
林虎是中国退役高级将官,飞行安全可是件头等大事呀!想飞苏-30是深思熟虑过的,虽然停飞25年了,几十年丰富的飞行经验, 赋予了他稳重和睿智。打网球、练游泳每天坚持不断,身体素质非常好。他对苏-30战机的性能、设备和有关数据等航空理论研究得很透。但飞行无小事,他以普通飞行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像几十年前一样,练好每一个动作,熟记每一个数据,并在模拟机上反复演练,直到确实有了把握为止。
1997年8月,林虎作为中国珠海国际航展的顾问,为珠海国际航展招商来到法国巴黎访问,后又到俄罗斯参观莫斯科国际航空展 终于完成了这次奇迹般的飞行。以70岁高龄驾驭数倍音速、设备复杂的世界最先进战斗机苏-30,飞出承受多个载荷的令人叫绝的"眼镜蛇"高超特技动作,这在世界航空史上是不多见的。这次成功的飞行,为林虎几十年飞行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为人民空军第一代功臣飞行员,林虎将军有过击落击伤两架敌机的空战纪录;有着指挥空战的辉煌阅历;曾参与了部署空军军事战略战术;退役前主抓空军装备和科研工作;能驾驶世界最先进战机;具有丰富、渊博的现代航空理论知识……他的传奇经历在空军高级将领中是独一无二的。他从不愿媒体宣传自己,这次奇迹般的飞行 也是在一年后才得以披露,在航空界产生巨大轰动的。时隔不久,在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98珠海航空展"的开幕式上,人们又一次领略到林虎--这位学者、专家型将军的独特风采。
他从一个受尽苦难的孤儿成长为一名勇敢的小八路,又从陆军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林虎的祖籍是山东招远,原本不姓林。他的父亲为生活所迫,早年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在一个白俄家中扛活。他与一个俄罗斯姑娘相爱结婚。林虎1927年出生,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有一年的冬天 外出做工的父亲被冻死了。不久,母亲和弟弟也被霍乱夺去了生命。在无奈中,姐姐被人领走,林虎也被送进了孤儿院,后被一姓林的人家收养。
他因不堪忍受林家的打骂和凌辱,1938年,刚刚11岁的他便跑出来到处流浪,受尽了苦难……后来,他参加了人民的军队,成为一名"小八路",部队领导为他起了"林虎"这个名字。林虎随部队南北转战,在敌后游击战中屡立战功,1945年刚满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他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随几十万大军进军东北。为建立一支人民的空军部队,上级从陆军中选调一批年纪轻、有文化、政治觉悟高的人员到航校接受训练。林虎光荣地作为其中的一员被保送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学习。从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流浪儿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又从陆军转到空军,当上了飞行员,这是林虎连作梦都不曾想到的事情。
此时,国民党正大举向东北进军,对航校不断进行狂轰滥炸,妄图把人民空军扼杀在摇篮中。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隆冬,林虎随航校从通化搬到了牡丹江,又搬到密山的东安机场。因为飞机少,33名学员只好分成甲乙两班。23岁以上的12人先学飞行,18 岁的林虎和刘玉堤、韩明阳、王洪智等同学在乙班,学习飞行理论。
1947年春天,飞行一期乙班进入了飞行训练阶段。可4架初级教练机都因故障不能飞了,只有几架高级教练机能飞。高级教练机比初教机速度快一倍,新学员头一次上机,困难和危险性很大。然而时间不等人,为尽快培养出自己的飞行员,领导打破常规顶着压力作出决定:乙班直接上高级教练机训练!经过多方面认真准备,并向飞过"九九"教练机的人请教,由教官吴恺带飞乙班学员。新学员直接飞高级教练机在航校引起了轰动,连日本教官也不由地伸出大拇指。
林虎只由教官带飞了12个小时便放单飞了。吴恺教官逢人便夸林虎有飞行天才,他带过不少学员,在带飞第一次编队时,只有林虎在三维空间里能判断出长机的转弯角速度,主动拉杆,让飞机加快旋转很快赶上长机。
1949年4月,林虎和同学们改飞P-51战斗机,这是当时国民党军正使用的作战飞机。美式P-51飞机,马力大、速度快,很难操纵,该机又没有双座教练机,学员不经带飞就直接上去驾驶,其危险性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林虎凭借着为革命的飞行事业敢于冒险牺牲的精神、特有的飞行素质、强烈的钻研劲头,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飞上蓝天……做完规定动作,飞机稳稳降落在跑道上。同学们都围过来向他祝贺。先进的战机,使林虎如虎添翼,也给日夜盼望自由飞上蓝天、为人民立功的学员们闯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新航路,也让无时无刻不在担着心的教官松了口气。
林虎所在的飞行中队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成建制空军部队;开国大典中,他驾驶的战机在第一队列中飞过天安门上空。
从航校毕业后,林虎所在的飞行中队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成建制的空军部队。
1949年9月,飞行中队调到北平南苑机场受训,承担开国大典空中阅兵任务,同时负责北平的空中保卫。飞行训练后期进行了一次所有受阅飞机参加的预演。当时全国政协正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 代表们听到飞机的轰鸣声 还以为是国民党飞机轰炸北平来了,会场上出现不安状况。周恩来见状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的飞机为开国大典在预演,代表们转忧为喜,会场上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0月1日下午3时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下午4时,当坦克方队的钢铁洪流,带着雷鸣般隆隆巨响通过天安门时,突然,从天空中又传来巨大的轰鸣声,首先是由9架P-51型飞机以"品"字形队列组成的战斗机机群飞过来了,接着是轰炸机、C-46运输机,以及PT-19教练机和L-15通信机排着整齐的队形飞过来了。为展示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飞机和坦克同时出现在阅兵场上,两个兵种结合声势巨大,形成了无比强烈的效果。
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高兴地向隆隆飞过的机群挥手致意,阅兵式达到了高潮。
飞在战斗机群第一个"品"字形队列的长机是邢海帆,左僚机是孟进,右僚机是林虎。此时他多想看一眼天安门前那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啊!可是起飞前有指示,除了长机外,任何人不能向下观看。
当时外电报道:中国空军以野马式P-51战斗机为主,一共出动了26架飞机参加大典。一夜之间,中共有了强大的空中力量。明明是17架飞机怎么会是26架呢?狂欢的人们只顾高兴,很少有人注意过多少架飞机,细心的外国记者却在数着。由于P-51型飞机速度快,飞在最前面,通过天安门后,按预定方案在复兴门上空作右后转弯 沿西直门、安定门、东直门,再转向建国门,到东单上空时,正好与刚飞过的教练机第六机群衔接,9架战斗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确实是17架飞机参加空中受阅,又确实是26架次通过天安门上空,都没有错。
当天晚上,朱德总司令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宴会,宴请受阅的解放军高级干部和陆海空人员的代表。朱总司令高兴地说:"今天我成了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 "听了朱老总的话,林虎暗暗发誓:一定要飞出新中国人民空军的风采!
朝鲜战场上空,他架机指挥着仅飞过二十多个小时喷气式战斗机的战友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空中"米格走廊"。
开国大典刚过一个多月,11月11日 人民空军成立了。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高瞻远瞩,提出:新中国空军建设要跟上世界航空武器的发展,掌握第一流的武器,练出第一流的本领。他指示:组建喷气式战斗机作战师。林虎和战友们成了人民空军的主要骨干。1950年在上海大场机场,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改装了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公然派兵入侵朝鲜,侵占中国领土台湾,而且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在战场上,美军掌握着绝对的空中优势,参战飞机有1100多架 有飞了上千小时的王牌飞行员。而刚刚组建一年的中国空军,飞机不足200架 飞行员在喷气式战斗机上只飞了二十几个小时。朝鲜上空实力悬殊的较量摆在了年轻的中国空军面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空军才装备了喷气式战斗机,因此,朝鲜战争中的空战又成为世界空战史上最大编队、最大规模的喷气式战斗机的空战。
人民空军是从陆军改制的,部队的主要领导都不懂飞行。我空×师在首次参战便击落几十架敌机后,1951年10月,在代师长袁彬、政委高厚良率领下转场进驻到安东(丹东)机场。此时,林虎已担任该师九团副团长,是飞行员中职务最高的,既是空中指挥员,也是空中机群中的最高长机。
空中决战从来就没有亚军,要么被敌歼灭,要么成为英雄。空战中,敌我双方几十架战机缠绕厮杀展开近距格斗时,对刚放下步枪手榴弹,在喷气式战斗机上才飞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员来说,空中指挥和战术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三次大规模的空战,林虎展示了自己作为飞行指挥员的才能。
1951年11月9日第一次空中实战。
当时,8架美军F-84飞机窜到平壤以南上空活动。林虎率18架米格战斗机第一次出击。 越过鸭绿江,机群到达战区,没有发现敌机。原来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F-84已经返航了。他率领机群正在高空巡视着。突然大队长王海的僚机刘德林报告:"正前下方,40公里处发现小熊(敌轰炸机的代号)一只"。王海马上向林虎请示:"101,102请求攻击!"林虎也发现了正在低空对地面轰炸的敌机。按空战条令,在空中发现敌机,一般应由长机或长机编队攻击,僚机或僚机编队掩护。林虎没有拘泥于条令,下令王海右转向敌机进攻。
王海与林虎是胶东同乡,但他们更是亲密的战友。他们一起在航校学过飞行,虽说现在一个是副团长一个是大队长,是上下级关系,但他们平时像兄弟一样,他非常相信王海的技术。"102攻击,我掩护!"林虎下达了攻击命令。王海带领僚机焦景文、周凤性、刘德林组成攻击编队,一个右下滑向敌俯冲,林虎率机群做空中掩护。第一次作战经验不足,王海率编队追赶敌机100公里, 通通一顿狂射,把炮弹打光了,只见敌机左右摇摆还往高处飞;焦景文、周凤性继续攻击,因攻击速度差过大,冲到了敌机前;4 号僚机刘德林连续开炮10次,敌机冒烟起火机毁人亡。
林虎率队首战告捷,但他没有陶醉在胜利之中,而是和飞行员们一起认真总结这次空战的教训。
11月18日14时第二次空战。
9批184架敌机在永柔、安州、清川江一带狂轰滥炸。按志愿军空军指挥所的命令,14时24分,林虎率16架米格-15歼击机出击。当编队进入肃川地区空域时,发现20架F-84战斗轰炸机正向北飞行。林虎立即率领编队从8000米高度向敌机群俯冲,打乱敌机队形,准备各个击破。这时,王海报告:又发现左前方清川江上方有60多架F-84战斗轰炸机正在向下盘旋投掷炸弹。
F-84型飞机是美国第一批喷气式战斗轰炸机,能携带数吨炸弹进行攻击轰炸,但该机的机动性能不如米格-15歼击机。经林虎同意,王海率编队从6000米高度俯冲而下,在1500米高度时接近敌机,双方混战在一起。米格-15歼击机垂直机动性能好,一会儿俯冲,一会儿跃升,连续猛攻……王海和僚机焦景文,击落美机两架,4号机孙生禄把一架敌机打得起火当即爆炸。
林虎也咬上一架,加大油门追赶上去,然而,他也被另一架敌机咬上了。敌机利用其水平性能优于我机的特点,相互掩护一圈圈切入半径,形成对我攻击态势。林虎识破了敌人的战术,命令道:"拉起来,冲出敌机包围!"说话间,林虎和僚机一拉操纵杆,米格飞机一下跃升了上千米……敌机一见不妙,盘旋着想逃走。林虎一个侧向俯冲,靠近敌机,一串串带着闪光的炮弹射向敌机……这次空战一共击落敌机6架,年轻的空中卫士越战越勇。
随着大批新式飞机源源送到朝鲜前线,美国空军遭到沉重的打击,失去了以往的空中优势,我人民空军在朝鲜上空形成一道坚强的"米格走廊"。在美国总统杜鲁门愤然解除麦克阿瑟远东美军司令职务的同时,由威兰接替了斯特莱梅远东空军司令的职务。新上任的威兰决意让空战升级,侵朝美国空军全部装备最新式的F-86佩刀式战斗机,誓死要夺回由"米格走廊"控制的制空权。
1952年12月25日,林虎率领机群作为攻击队迎敌,同时出击的还有空×师、空×师的战机共100余架。敌方出动了200架F-86战斗机。300架战机,300双互相敌对的眼睛,眼见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空战即将展开。F-86战斗机与米格-15飞机性能相近,但飞行员的技战术差别却很大。别说击落敌机,能与敌机战平也十分不易。
战斗打响了。林虎紧紧咬住一架F-86……敌机惊慌失措,在林虎面前紧拉杆,做起了垂直动作企图逃脱,林虎暗自高兴正要瞄准开炮……突然,F-86来了个空中减速,想让林虎大速度冲到前面然后再射击。林虎没有上敌机的当,一个侧转消耗掉速度,迅速转到敌机尾后狠狠咬住……敌机翼上的机徽十分清晰了,林虎狠狠按下炮钮,几发炮弹就把敌机的半个机翼打飞了,顷刻间,这架F-86战斗机冒着浓烟栽了下去。打掉这架F-86战斗机,大大提高了我年轻飞行员战胜敌机的信心。
在随后的空战中,空九团在林虎率领下越战越勇,涌现出王海、焦景文等一批空中战斗英雄,林虎也以击落击伤敌机两架而荣立战功。林虎所在的空×师,参战13个月共击落击伤敌机102架。1953年1月6日,中央军委发来贺电,毛泽东为空×师写了"向空×师致祝贺"的题词。
镇守祖国的南大门,国土防空作战,台湾海峡上空首战3比0告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海峡两岸紧张的军事对峙日渐显现出来。此时,林虎已担任空军某师师长,镇守着祖国的南大门。
由于我空军空战的经历短,还没有掌握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和夜间作战的技术,因此,国民党空军经常袭扰大陆,并狂妄叫嚣"广东上空就是训练空域"。
对于国民党空军的嚣张气焰,林虎比谁都焦急气愤。然而,光有愤怒是不行的,必须掌握相应的战术技术,才能给来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他组织全师进行复杂气象条件和夜航训练,他带头飞高难课目,进行拦截和空战射击演习,全师空靶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1956年1月31日,一架国民党军F-86战斗机窜入广州上空。林虎命令大队长赵德安等起飞拦截。敌机被我从1.3万米高空压迫到300米,只好迫降在香港启德机场,着陆时摔断了起落架。闻听粟裕总长指示"敌机起飞立即歼灭",国民党当局吓得只得拆散飞机装上外轮 从海上运回台湾。
1958年2月,台湾当局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叫嚣"反攻大陆" 并实施军事挑衅。为掩护我地面部队炮击金门,我航空兵部队紧急进驻福建和粤东前线机场。为了达到转场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林虎提出了两项要求:一不能让敌人发现,飞机要在1500米的雷达盲区高度转场;二不能让敌人听见,要保持无线电通讯静默。
7月27日,一场静悄悄的转场开始了。林虎先行到达前线机场,用电话而不用无线电下达任务。赵德安率领的4机编队,克服浓云低垂、海上雾气大、能见度差的不利条件,超低空飞越海面来到前线机场。我军的这次转场行动,台湾空军竟毫无察觉。
7月29日11时04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起飞线响起,传来师长林虎的命令:"一等准备!"为了保密,地面下达命令只用电话。赵德安等4名飞行员各自跨入战机,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的腾起,4架米格-17战斗机飞向待战空域。
升空后,赵德安发现云高只有200米,上面是厚厚的积云,下面是滚滚的大海。进海40公里时,他发现云上有一缝隙,便摇摆机翼向战友们示意,果断拉杆钻出云层。11时11分,进到南澳岛空域,有"千里眼"之称的高长吉首先发现敌机:"发现目标!有两个。""不是两个,是4个!"担任地面指挥员的林虎师长立即纠正。
赵德安仔细一看果然是4架敌机。随后他命令高长吉:"你攻击,我掩护!"高长吉咬住了敌1号机,敌机做左转动作,企图迂回到他后面。僚机张以林在左转敌机的内侧,立即开炮阻击,敌1号机不得不向右转去。敌2号机紧随其后,给高长吉一个绝好的攻击机会。他迅速用瞄准器牢牢套住敌机,狠狠按下炮钮,22发炮弹齐射,敌机立刻空中开花。这时,高长吉上方的张以林蹬舵推机头,一个倒扣咬住了敌1号机,在距离169米处一连数炮,在他右上方的赵德安眼看着敌机的左机翼被打掉一大块,敌机勉强飞到马公岛附近,飞行员被迫弃机跳伞。狡猾的敌3号机、4号机想绕到高长吉和张以林的后面,为其长机解围。赵德安和黄振洪迅速咬住了敌机,一阵穷追猛打后,敌3号机被击伤仓皇逃窜,被迫降落在澎湖岛上;敌4号机见势不妙,掉头便逃。
11时28分,我4架战机安全返回。从起飞迎战到返航着陆共用了20分40秒,一举击落击伤敌机3架,战绩:3比0,取得了入闽作战的首战胜利。在这场战斗中,作为地面指挥员,林虎发布命令前后也只用了两分钟。空战的第二天,毛泽东在北京西郊机场对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和政委吴法宪说:"祝贺空军旗开得胜!"……
此后,在十年浩劫中,空军成了众所周知的"重灾户"。
担任空军副司令后,林虎中将不仅狠抓了空军武器装备的研制开发,而且倾心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者型"的飞行员。
"文革"后,祖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发展时期。已走上空军领导岗位的林虎,把眼光盯在我国空军现代化建设上。特别是"海湾战争",让人们看到了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尤其是高科技在航空武器中的应用更使人警醒,因此,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成为林虎将军的最大心愿。
研制和发展我人民空军的新一代武器装备,就要改变"工厂生产什么飞机,空军就飞什么飞机"的模式,飞行员要介入飞机研制、生产的全过程。在新型战机研制和试飞这个漫长的岁月中,试飞员的飞行素质和能力培养是新装备研制、生产和装备部队的重要一环。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观念,在空军副司令林虎的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在这一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然而,培养出一名出色的试飞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工厂的产品须经质量检查颁发合格证书方可出厂,空军装备飞机也必须有自己的试飞员去监督检验飞机的技战术品质,帮助工厂研制改进,因为一旦一个新机型生产出来,哪怕是再作很小的改动,都是非常艰难的。1987年,林虎担任空、海军"三机"(歼教×、歼×、歼×)航空技术定型委员会顾问组组长。他一改过去新装备飞机由工厂说了算的局面,决定让有一定技战术水平的飞行员积极参与飞机研制过程,使新型战机的技战术性能更加符合未来空战的需要。
1987年春天,林虎到空军某飞行试验训练中心,目的是要选拔一名得力的飞行员参与飞机定型。他一到部队顾不得休息,马上驱车直奔机场,他要亲自选定这名飞行员。在起飞线上,他拦住了一名刚刚走下战鹰的一级飞行员。
"报告林副司令,试飞大队刚刚完成高空特技课目第一批任务,请您指示!"面对这一久仰大名的将军,37岁的试飞大队长王景利显得有些拘束。
"好!你就是王景利?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歼×飞机与歼×型机的地平仪有什么区别?"将军举手还礼的同时,问题也就提了出来。听着王景利非常熟练的回答,将军频频点头,又连提了几个问题。
第二天,部队组织夜间复杂气象的飞行训练,将军又来到塔台上,亲自对这位试飞大队长的指挥能力进行考核。这次夜航持续了五六个小时,当红色的信号弹划破黝黑的夜空时,时针已快指向子夜了。训练结束后,将军满意地点着头,对这位试飞大队长进行了讲评:"指挥得当,口齿清晰,放飞连续。" 这位年轻的飞行员成为顾问组最后一位成员。
至此,由空军领导和飞行员等9人组成的顾问组宣告成立,中国空军也有了自己的"观察员"。几天后,将军把大红聘书交给了每个成员,也将"你们要珍惜飞行年华,多为我军的试飞事业做贡献"的嘱托灌输到每一个成员的心间。
第二年,一种新型机边试飞边改进,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定型并开始小批量生产。出乎意料的是,该型机在一次飞行进入某种状态时,突然发生纵摆现象,飞行员的眼睛充血,头盔几乎被撞裂。该型机能否继续生产装备部队?这给空军首长的决策带来疑虑。林虎将军带领顾问组的成员来到某工厂。
飞机的纵摆会产生10个载荷,而飞行员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不超过8个,超过这个范围,轻者把人悬起,压得眼球充血,头盔撞裂,重者就会飞机解体,后果不堪设想。随后的一次次试飞中,王景利连续15次进入曾出现纵摆的飞行感觉。反复体验大速度、关加力时的飞行感觉。飞行结束后,顾问组一遍又一遍地研究着试飞报告。
夜深了,将军还在加班,同大家一起研究论证……
第二天,在试飞总结会上,将军不看稿子讲话,他有条不紊、有理有据指出了某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从飞机的强度、结构性能和火控等方面,要求工厂重新设计改进。他的发言论证充分,问题抓得准,分析透彻,令在场的专家和设计人员无不钦佩。
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林虎将军狠抓了飞行员队伍的建设。在某飞行试验训练中心,他积极倡导并成立了飞行员法语和英语大队 从技战术训练、航空理论和外语方面全方位锤炼飞行员,使他们成为:"国产战机皆能飞,高难课目都能上;出国交流会外语,翻译资料是内行;电脑编程个个会,学术论文人人有;战法推广当教员,科研试飞是骨干"的全能型、高科技人才。今天,这批人已成长为我军新一代"学者型"飞行员,先后有十余人次出国交流,3人到国外留学进修。
至今,谈起将军对他们的培养,"学者型"飞行员们有说不完的话题。曾随林虎将军多次进行科研试飞的副师职飞行研究员王景利,时刻牢记将军对他的谆谆教导:"要珍惜飞行年华,多为祖国的科研试飞事业做贡献!"特级飞行员刘明至今仍不能忘却,年逾古稀的将军下部队检查工作时深夜苦读的场景,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成为他心目中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刘明努力工作,不断地取得成就,从一名地方大学生成长为优秀试验试飞团团长,并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两次受到军委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阅尽辉煌,这就是林虎将军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