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兵器 2006年06月
中国81-1式自动步枪
题记: 81 式枪族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班用枪族,装备部队至今已有 25 年的“军龄”了。历史作巧, 25 年前即 1981 年,该枪族正式定型,于是它拥有了一个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相同的名字。装备部队 25 年来, 81 式枪族以其精度较好、机构齐全等优良特性 深受部队战士喜爱,同时其特别的名称也深蒙轻武器爱好者追慕。 25 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段,为此记者赶赴重庆专访了枪族主设计师王志军高工,并请轻武器专家杨南镇研究员评析枪族,同时“图解 81 式 7.62mm 自动步枪”将带您更细致地对枪族做一直观审视……
81 式枪族于 1970 年代初由我国著名枪械设计师王志军主持设计研制, 1981 年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该枪族包括步枪及轻机枪,两者主要结构相同,约有 65 种零部件可以互换使用,通用率达 70% 以上。该枪族的出现,使我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
国产81式枪族,机枪与自动步枪之间有65种零部件可以通用。图中机枪可用步枪弹匣、步枪可用机枪弹鼓。
为满足读者渴望深入了解 81 式枪族的要求,我们赶赴山城重庆,专访了仰慕已久的王志军高工。 70 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健谈慈祥,依然关注轻武器的发展,继续为轻武器事业奉献,让人敬佩之至。
虽然该枪族研制已过多年,谈及往事,王老仍是记忆犹新……
记者 ( 以下简称“记” ) :王老 ( 以下简称“王” ) ,您好, 81 式枪族的研制虽然已过多年,但是直至今天仍然深入人心,对其兴趣不减。请您谈一下 81 式枪族的研制背景。
王: 81 式枪族产生的历史背景比较特殊,跟别的枪不太一样。建国以后,全军装备的是仿制苏联的 3 种武器: 56 式冲锋枪、 56 式半自动步枪及 56 式班用轻机枪。 1960 年代初期,发射中间型标准步枪弹的突击步枪在世界大国出现并开始装备部队。我国当时的制式武器还是以 56 式半自动步枪为主,虽然也生产装备了 56 式冲锋枪,但是军方普遍对 56 式冲锋枪的射击精度和拼刺性能感到不满,需要一种精度较好、拼刺性能良好的自动步枪。
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
国产56式7.62毫米冲锋枪
当时的出发点是研制一支步、冲合一的枪 ( 国外称为突击步枪 ) ,以步枪特性为主,因为步枪单发比较准,可以拼刺刀,同时具有冲锋枪火力持续性好的特点。由此开始设计研制,于 1963 年完成设计定型并命名为 1963 年式 7.62mm 自动步枪 ( 简称 63 式步枪 ) , 1963 年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该枪研制成功后,获得了好评。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枪械需求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实际产量远远超出生产能力,枪的质量难以保证,屡屡出现问题,部队反映要求撤装。在这样的情况下,上级要求对这支枪进行改进,新枪没定名称,暂时称“新自动步枪”,要求还是 7.62mm 口径,还是使用当时的 56 式枪弹。
63式自动步枪,其配用弹匣有五角星图案,刺刀不能拿下来当匕首使用
一直到 1979 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大量装备的仍是 56 式半自动步枪 ( 当时冲锋枪很少,一个班仅 2 支 ) 与越南 ( 冲锋枪配备较多 ) 对抗,因越南地形特殊,层峦叠障,远距离时看不清对方,移近后就是正面冲突,而半自动步枪火力不足,明显处于劣势。上级感到迫切需要研制火力持续性好的武器。因为当时国外已出现几个小口径枪族,而我国还没有自己的枪族,所以在 1979 年“新自动步枪”升级变成 81 式 7.62mm 枪族。 1979 年 4 月,总后军械部下达战术技术指标,正式开始研制枪族, 1980 年到国家靶场试验, 1981 年底枪族设计定型。
记: 81 式枪族设计过程历经哪几个阶段,遇到哪些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
王: 81 式枪族不像其他武器在设计时分为方案论证、方案评审阶段。其设计过程所历经阶段不明显。开始提出要研制“新自动步枪”,后又提出研制“枪族”。当时参研的 3 个研制组都直接拿试制枪到国家靶场做试验,互相可以参考, 81 式的设计也吸收了其他研制组的设计,如冲铆机匣体断面形状刚开始是直上直下 (56 式冲锋枪就是这样 ) ,后改为上宽下窄,改变以后外形更加美观,强度也有所增加。
要说遇到的困难,就是为达到精度要求想了很多办法。 63 式步枪撤装之前,部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精度不好, 1974 年我搞了一年攻关,基本解决问题,积累了很多经验。 81 式精度指标要求很高 (81 式 Rso 为 4.5cm) ,我们几个同志花了半年时间,每改一项措施,都要到靶场反复试验,直到达到要求。当时正值夏天,重庆又是“四大火炉”之一,热得很。单发精度基本没有问题,主要是连发精度。原先的枪没有连发, 56 式冲锋枪也没有要求连发精度,部队反映 56 式的连发精度最差,首发命中,第二发不知跑哪儿去了。连发精度是个新问题,我们摸索了很多,想了很多办法,如前后枪机框要对称,复进到位时撞击尽量要小,就靠不断尝试,最后终于解决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是:自动机的引导要好,机匣的长度、对中性都要好。 56 式与 63 式的自动机底下为“鸡胸”式。弹匣内枪弹为双排,每进一发弹时,枪机框往左或往右挤,打出来的弹两个方向,因为每发射一发枪弹自动机复进到位的位置都不一致, Rs 。可达到 14cm 。发现问题后,我们把 81 式枪机框底下改成平的,不管哪一边都是压着弹,不存在往左、往右挤的问题。另外 81 式的机匣是全枪里尺寸最长的,因为该枪采用长导轨,要求机匣要长,这样使得运动更加平稳,从而带来很好的动力性能。 88 式狙击步枪在设计中就吸收了这些优点。另外对 81 式的射速进行了控制,约 700 发/分,现在都是 800 发/分以上,射速高对精度不利。另外,我们在研制时,使自动机的质心和枪管质心尽量接近,尽量缩小枪管轴线与活塞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56 式冲锋枪两者距离为 25mm ,而 8l 式只有 18mm)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为提高精度及动力性能采取了很多措施,很难说哪一个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就是要在试验过程中不断尝试。
81式步枪枪管轴线与活塞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经过优化设计
还有一个难解决的问题是抛壳问题。 81 式步枪的导轨比较高 ( 深 ) ,弹壳要从机匣导轨下面往上抛,为此要在导轨上开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很难开,深浅大小都要合适,经过反复试验、摸索,最终解决了问题。 81 式从右前方往上抛壳,方向很一致。
可靠性方面,浸河水试验做了 26 次。当时组里同志开玩笑说:“我们成了洗枪工程师了”。
记: 81 式枪族可配用哪些弹药 ? 采用什么瞄准装置 ?
王: 81 式自动步枪使用 1956 年式 7.62mm 普通弹、穿甲燃烧弹、曳光燃烧弹、曳光弹和空包弹。 81 式轻机枪也同样使用 56 式 7.62mm 各种枪弹。
瞄准装置采用机械瞄具,为柱形准星与缺口式照门,准星滑座可以左右移动。因为当时没要求安装瞄准镜,所以只有机械瞄具,现在要改变外形或者安装瞄准镜都很容易。
81式步枪的缺口式照门与柱形准星
记: 56 式半自动步枪及 56 式冲锋枪使用的是 56 式枪弹, 81 式枪族同样使用该弹,对 81 式的射击精度有何新的要求 ?
王: 56 式半自动步枪不能打连发, 56 式冲锋枪能打连发,但不要求精度,打多少是多少。虽然 81 式步枪仍然使用 56 式枪弹,但战术技术指标对单、连发精度都做了要求。对工厂来说最大的变化是,原来生产的所有的枪精度标准不作为验收条件,生产完,打打寿命,看看是否达到可靠性要求,不管精度如何。从 8l 式枪族开始抽枪检验精度,若精度不合格将被拒收。成千上万支枪,从中抽几支检验精度,根据抽样原理这
几支合格则整批产品都合格。但如果出现问题,就很难知道还有哪支枪也出了问题,这不像零件破损只看看外观就可以。幸好工厂有经验,从未出现精度不合格的问题。要达到精度对工厂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说 81 式枪族意义特殊,这也是一大体现。
记: 63 式步枪对 81 式步枪产生哪些影响 ? 与 81 式相比有何异同 ? 王: 63 式步枪的研制培养了人员,提高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但 81 式的设计理念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3 式的设计参照了 56 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方法, 81 式也基本是这个模式,只是技术发展了,结构不太一样,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还是一致的。
从外形上看, 63 式步枪在刺刀折叠状态时全枪长为 1033mm( 刺刀打开时为 1342mm) , 81 式步枪全枪长为 955mm( 装上刺刀 1105mm) 。 63 式全枪质量 3.8kg , 81 式则为 3.4kg 。两相比较相差悬殊, 63 式明显不符合“短、小、轻”的要求。 63 式步枪弹匣容弹量为 20 发, 81 式为 30 发。另外 63 式步枪最大的缺陷就是刺刀拿不下来,不用时只能将其折叠,而 81 式刺刀可以拿下来当工具用刀,虽然没开刃,也可当匕首使用,这是两者的最大区别。
记: 81 式步枪与 56 式冲锋枪相比,结构又有哪些异同,有何超越 ? 二者使用寿命有无区别 ?
王: 56 式冲锋枪仿制于苏联 AK47 突击步枪,于 1956 年生产定型。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全枪长 ( 刺刀折叠 )874mm ,枪管长 415mm ,全枪质量 4.03kg , 30 发弹匣供弹,发射方式为单、连发。 56 式冲锋枪可靠性较好,故障率小,牢固耐用,近距离射击时火力猛。主要缺点是射击精度差,连发时枪身跳动较大,击针易折断,夜间射击时准星护翼容易被误认为是准星。
81 式步枪的工作方式、闭锁方式以及供弹具都与 56 式相同。瞄准装置及配用枪弹也基本一致,只是 8l 式还可发射空包弹。 81 式外形接近 56 式冲锋枪,也是 30 发弹匣供弹,也有小握把,枪托、握把等结构也都相同。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81 式的射击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全枪质量大大减轻,由 4.03kg 减到 3.4kg ;可以发射枪榴弹;刺刀可以拿下。另外,名称由“冲锋枪”改为“自动步枪”,纠正了将步枪称为冲锋枪的错误,也是两者区别之一。
加装枪挂榴弹发射器的81式自动步枪
1979 年下达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研制一枪族,要求质量小于 3.5kg ,精度要好,可靠性不低于从前,寿命不减。这些要求 8 1 式枪族都达到了。说到寿命,从苏联引进的武器寿命都很高, 56 式冲锋枪为 15000 发, 56 式班用轻机枪 25000 发, 56 式半自动步枪 10000 发, 63 式步枪为 15000 发。指标要求 81 式步枪寿命 10000 发,轻机枪 20000 发。 81 式步枪与轻机枪所有大部件包括机匣、枪机、活塞等等一律是通用件,只是枪管长度不一样, 81 式轻机枪达到了 20000 发的指标要求,因此步枪寿命也是 20000 发。这个寿命是很高的,以后的步枪,包括 95 式 5.8mm 步枪都没有这么高。所以 81 式步枪的寿命相比 56 式冲锋枪是提高了很多。
记: 81 式枪族除有质量小、射击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外。还有哪些特别之处 ?
王:除上述优点外, 81 式枪族还占了 3 个“第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是该枪族是新中国第一个枪族;二是该枪族是第一个装备全军的国家自行研制的枪族,并很好地完成历史使命,至今已装备 20 多年且还在装备;三是该枪族是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轻武器。 1986 年,国家第一次颁发国家科技进步奖, 81 式枪族当年就获得该奖的一等奖。第二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轻武器是 95 式枪族。
记:请您介绍一下 81 式枪族的装备使用情况。
王: 81 式步枪设计定型后,很快装备全军,一直到现在还在装备。除陆军外,集团军、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都曾装备 81 式,部队反映良好。我想, 81 式的“军龄”还能延长,要全面替代还需时日。
记:后来您参加了 87 式 5.8ram 班用枪族、 88 式 5.8ram 狙击步枪和 95 式 5.8ram 班用枪族的设计,这些枪的某些结构设计是否借鉴了 81 式的 ?
王: 81 式枪族研制成功以后,我投入了 5.8mm 口径武器的研制。 87 式 5.8mm 枪族、 88 式狙击步枪、 95 式 5.8 枪族都有 81 式的研制人员参与,研制 81 式的经验肯定影响了这些枪的研制,后续枪也会借用 81 式比较成熟的技术。尤其是 87 式枪族,当时 5.8mm 弹已经定型了,步枪还没有研制出来,部队急于要步枪做试验,看看 5.8mm 口径是否可行。所以 87 式步枪只是改变 81 式的口径和外形,即口径改为 5.8mm ,外形采用工程塑料,内部结构基本没动,但因为使用枪弹不一样,枪机、枪管、弹匣相对稍有变化。现在 95 式枪族有 4 支枪,包括无托步枪、轻机枪、短步枪和折叠托步枪,折叠托步枪 (2003 年定型 ) 是枪族中最后研制出来的,其自动机、发射机,包括活塞都是用了 81 式的,只是尺寸稍有变化。
5.8mm 口径03式折叠托步枪,其自动机、发射机,包括活塞都借鉴了81式
记:作为它的主设计师,您认为 81 式枪族有哪些缺点及遗憾 ?
王: 81 式枪族一大遗憾是工艺上比较落后,与 56 式相比,工艺上毫无进展;也没有采用新材料,工程塑料一件没有。护木、枪托、握把都是木质的,机匣是由 1.5mm 钢板冲铆而成的,而现在的武器基本采用铝制机匣,热模加工,外形光滑漂亮。
第二个遗憾是外形。 81 式步枪与 56 式冲锋枪一般人很难区别,护木、枪托、机匣风格相近,不仔细分辨是区别不出来的。惟一区别是 81 式有枪榴弹发射具。没有在外形上搞得独特一些,这是我的一大遗憾。 81 式木托枪只生产了 4 万支就不再生产了,因为木制枪托成本较高,后来大量生产的是 81 — 1 式折叠托步枪。
我军现役的81-1式自动步枪
再有就是早期的 81 式步枪发射枪榴弹时,机匣盖偶尔会掉下来。这是因为研制 81 式枪族时,枪榴弹还没有研制出来,枪榴弹是 1990 年代定型,比步枪的定型晚得多,当时没有枪榴弹所以无法试验,二者配合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改进,现在 81 式打枪榴弹效果狼好,能打 400 多米。
记:您认为步枪、机枪的发展前景如何 ?
王:本人对步枪、机枪的发展前景有些困惑,也对其进行了一些思考。 95 式 5.8mm 枪族出现以后,评论其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枪族,当时非常满意。现在部队使用后,又发现很多问题,正在进行改进。现在世界上研制什么,我们就研制什么 ( 如无壳弹 ) ,我个人不很赞成。
模块化武器系统如 XM8 可能是发展方向,根据不同的战斗任务和作战地域,其可改装为发射不同口径枪弹的自动武器,通过部件的更换可有多种型号,如基本型、狙击型、突击型和班用型。另外有待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提高枪械整体水平。
记:作为老一辈轻武器设计师。您对轻武器界正在活跃的年轻设计人员说几句话,同时也对关心您的《轻兵器》广大读者说几句话,好吗 ?
王: 81 式枪族获得部队官兵的好评,令我感动。但是由于时代的关系,基于当时的技术现实,该枪族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年轻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新枪时能进一步提高水平,吸取 81 式的经验教训,使新枪的性能更加优异。目前轻武器设计人员青黄不接,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理论水平较高,但经验不足,需要多参加实践。要想提高设计水平,时间是关键。多参与研制项目,勇于攻克技术难关,设计水平就会提高。
《轻兵器》杂志一直关注轻武器界的发展,报道宣传国内外最新武器,是设计人员与读者联系的纽带。希望读者继续支持《轻兵器》,多多关注国产兵器。
记:感谢您接受采访,我代表广大读者真诚祝您身体健康 ! 本刊记者:孙丽
王志军 原名王祖赐, 1934- 耳 8 月出生,山东邹平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 1958 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 ( 观北京理工大学 ) 第一机械系自动武器专业,毕业后分配至国营第 296 厂工作,曾任生产车间及工艺科技术员: 1965 年调至该厂枪械研究所从事军队裴备枪械的科研 . 开发、试制、生产等工作,任至厂长职务。参加了 63 式 7.62mm 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 1970 年代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班用枪族—— 87 式 7.62mm 枪族: 1990 年代负责 5.8mm 武器系统的研制,其中包括 87 式 5.8mm 班用枪族、 88 式 5.8mm 狙击步枪和 95 式 5.8mm 班用枪族;参加编写了《枪械手册》、《步兵自动武器及弹药设计手册》、《世界轻武器手册》等书籍,并在军事期刊发表文章 70 余篇。 1986 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0 年获兵器部颁发的功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