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向往西安,因为,我见过的最有气质的人,来自西安。一直没有去西安,因为我这个好吃猪肉之人,总觉得羊肉泡馍之类的名吃,不对我的胃口。纠结中,我还是来到了西安,一是为了华山,二是给孩子上堂中华历史课。
西 安之行,几乎都是在墓地和博物馆中渡过:半坡遗址,兵马俑,汉阳陵,碑林,陕西(还是西安)历史博物馆,大雁塔。。。也许因为成天在墓地里转,阴气太 重,也许因为旅途奔波,到了西安没两天,我和儿子都感冒,于是,华山,我儿时的梦想,又一次错过。不过,这就出了减肥成功之秘诀:
3. 旅途疲劳
想想是不容易,回国几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途中。再加上咱们在美国中央空调惯了,国内的窗式空调就不习惯:不开,太热,睡不着,内耗大;老开着,就觉得透心的凉,又容易感冒。于是乎,开着空调睡俩小时,给冻醒了,关上俩小时,给热醒了。。。一句话,人都给折腾瘦了。
不 过,感冒归感冒,但还没到耽误吃和小玩的地步。各种遗址和陵墓的照片就不上了,但得讲几句在西安的最大体会。跟西安人说话,感觉特别的悠闲自在,腔调软软 的,心态特别平和。北京的马路堵车,司机们能从行人一直“骂”到国家领导,能指点江山,讲出一百条缓解交通堵塞的方法。到了西安,要我看,同样的堵,可交 通图上画着一片绿(交通顺畅的指示),司机也说:“我们西安交通好,不堵车。你说什么?这哪里叫堵车?车不是还能动吗?”嘿嘿,您说这心态,车还没便道上 大妈踱步的速度快呢!不过,人家不急,时间长了,我也觉得,嘿,还真是不堵。也许,西安人的气质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西安人的心态还表现在问 路上。一日,我们寻路去碑林。问旅馆里的人,人家说,不远,如此走十几分钟就到。如此走了一会儿,还不见,再探,又被告知,不远了,再如此走几分钟就 到。。。就这样问了多次,如此走几分钟多次,连我家儿子都气地用中文大呼”怎么还要走几分钟呀!都几十分钟了!“
话再说回吃来。头 一天,我们就四处寻找“小吃一条街”。问来问去,才明白应该叫“回民街”,在钟鼓楼那边 (到了那里才发现其实叫另一个名字)。不管叫啥,那里真的是一条回民小吃街。每个餐馆都不大,一个挨一个的,什么老孙家,老宋家,老。。。家泡馍呀,烧烤 呀,饺子呀。。。真是看花了呀。街上更是挤满了人,估计都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早就听人讲,老孙家最有名,最宰人,我们还是生生地把脖子放上去,挨宰。老 孙家在这条街上就两个店,一个叫小吃,专门是烧烤:羊肉,牛肉,墨鱼,加面筋(还是魔芋)。另一家,专门是泡馍。我们两家都光顾了。上个著名的
老孙家的牛肉泡馍。他家的馍是大厨给切好了,泡碗里端上来的。按我老爸的话讲:太不过瘾,要的就是自己掰馍的。我倒可以想象为啥这么做,满堂吃饭还带排队的人,恨不得大家吃饭就赶快走,给下拨人让座,你要是掰上半小时,耽误多少生意。
我家几口人,就我爸点了羊肉泡馍,还要的优质羊肉,三十元一碗,比我这碗普通牛肉贵了十元。你猜怎么着,上来两碗,一模一样,呵呵,咱就不多评了。老孙家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随馍送上的糖醋泡蒜,这地道!好些年没吃了,看见给我馋的,馍还没上来,就白吃了5,6瓣。最后,也就吃了小半碗馍,把一碟子蒜给吃完了,呵呵,你说我多有毅力。不过,公平讲,这馍要是寒冬腊月,吃起来肯定有兴致,特别是半个月没见肉影儿的时代。现在感觉就一个字:腻!
过天包车的司机跟我们讲,那条街就是外地人去,咱西安人不那里。其实人家去的地方离我们的旅馆还挺进,一个叫(这字谷歌上还打不出来
其名曰:biangbiang面,好象还有个口诀去记这字,也不知道是近年创造出来的,还是早年间的,我才疏学浅,没听说过。不管念啥,这面还真不错,大宽面条,里面酱汤菜齐全,还特便宜,就十块的样子,唯一缺点:咸!
司机还给我们介绍了个好去处,天锡楼,是清真的,里面干净舒适,羊肉泡馍要自己掰,我老爸可过足了掰馍的隐,足足细致地大小一致地掰了二十分钟。
此餐馆三层,顶层是包间,专门是大宴,中层是散客堂食,底层是大排档,专门小吃面食和烧烤。唯一缺点,这烧烤非要一样买十串以上,我们小家小户的,哪里吃得。我儿子最喜欢的一道:酒糟团子,呵呵,真是老外,自打上次在江南吃过后,在全国各处点这个菜。忘了说了,上面那道也是炒什么面筋之类,但真好吃。
真不知道凉粉也能炒,香!
这道看着像宫廷糕点。
另一家,是个饺子店,在大雁塔附近,那里建得很像样,把在西安的各朝代的文人墨客政要将领都竖像立碑,从大雁塔门口一溜排下,甚是壮观,也是学历史的好地方,很值得一游,据说,晚上还灯火通明,造成大唐盛世的景观。
这蒸饺就是那附近饺子馆里吃的,味道不错,店也很干净。
在西安最让我惊奇的是它的市果:
石榴!街道各处,特别是骊山上,满山遍野的石榴!真正的奇观!
(最后说句,那个小吃街上的餐馆感觉真的很脏,青岛过后去吃老孙家,真是提心吊胆的,但竟然没吃问题来,真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