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国家”任我行 之四
缅甸:多少佛塔烟雨中
2。曼德勒
从 昆明飞缅甸北部重镇,古都曼德勒Mandalay,东方航空公司有直达航班,约9点钟左右到达,天色已黑,曼德勒国际机场入境区的免税店,名牌化妆品,名 烟名酒这些奢侈品不多,很多卖家用电器的,什么冰箱洗衣机之类,我突然想起80年代,我们的父母那辈人出国,回来有“指标”允许,总要带免税的“大件”, 大概,今天的缅甸,也和我们那个时候一样吧?不禁心里笑笑:去缅甸,去北朝鲜这样的旅途,其实,真是很好的“热爱中国政府,感谢小平正确路线”的政治教育 呢。哪用什么说教,哪用什么政治口号?你不是发牢骚吗,那好,看看你愿意定居今天的北朝鲜吗?
虽然入境的边检索贿,但缅甸海关的女关员们 都很友好,英语也不错,我没有托运行李,通关比其他旅客早很多,还和她们攀谈了一会儿。出得机场,外面一片漆黑,没有任何公交(这个我从旅行指南里早就知 道了),等候在外的出租车司机竞相来揽生意。坐中巴进城,每个人5千Kyat,大约相当于7美元。我后来知道,机场离市区40公里,司机还真挺诚实的,无 论是开价还是他们告诉我的汇率,其实都挺公道。但我对于任何地方机场和火车站的出租车,有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生怕被骗----涉及的钱其实很少,但事后 发现受骗上当的感觉,非常不爽。
正在我满腹狐疑,踌躇不定的当口,来自北京的蒋兄热情地帮了我一把:刚才我和海关官员聊天的时候,蒋兄出 来的也挺早,我们是在海关前临时填报表,我稍微帮他填了些英语栏目,所以刚刚认识。他比我晚出来几分钟,看我还站在那里,古道热肠地邀我搭他的车。蒋兄是 自己做石油器材生意,这次来缅甸玩,有当地伙伴派车来接,司机是受雇于伙伴公司的缅甸人,所以其实,他自己也是受人照顾,却还邀我利益均沾,车子直接送到 我订好的旅馆,真是非常感激。我们现在还在msn上有联系。
旅馆不豪华,是我习惯的那种中档旅馆,Mandalay View Inn,单人间有自己的卫生间和空调,带早饭。前厅和餐厅虽小,装饰得挺有特色。这是餐厅整个墙面上的木刻,复杂而精美。
曼 德勒是仰光之前的缅甸首都,历史并不长,缅甸末代王朝贡榜王朝 Konbaung Dynasty的倒数第二个国王敏登Mindon,于1857年迁都于此,新建起这座城市。大约三十年后,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但是曼德勒仍然保持了在缅 北中心城市的地位至今。城里大概来说,是两片景区:城中心方方正正的一片内城,每边大约1公里半,由古城墙和塔楼围绕,外有护城河。古城内,现在是军区大 院,但是最中心的一片方场,每边三百米吧,坐落着新近修复的王宫。这是一片。与内城正北紧邻,海拔230米的曼德勒山,山脚下和山上,有许多庙宇。这是第 二片。我的旅馆呢,就在正方形内城的东南角外。
我在曼德勒只呆一个白天,第二天早上出门,因为天气热,我决定趁早上8点还没有热起来的时候,先沿内城护城河直接北上登山,到最远的点,等中午天热了,山也爬完了,再下山参观王宫,下午从王宫步行回旅馆取行李,要走的路就非常有限。
这是内城东北角,曼德勒山下的古刹。在上山道路的起始附近,至少有五处塔院庙宇,这座Kuthodaw Paya塔林最有特色,它始建于1857年。
它 的730座白色塔林方阵,整整齐齐,每座白塔,都是一座碑亭,碑亭里立着一块刻满经文的石碑。这730块石碑的碑文连续,号称全世界最大的书,据英文介 绍,刻全了整部Tripitaka。我对这个说法有些疑惑:Tripitaka是英语“三藏”的意思,就是佛教的“经,律,论”三藏,也就是说,不仅包括 经文(“经”),还包括后代法师的阐发(“论”)。“三藏”泛指佛教的所有文献,那是何等浩如烟海。这儿不可能刻全。如果只说狭义,Tripitaka是 指“大藏经”,具体说,很可能是公元前1世纪,由斯里兰卡上座部僧侣(就是“大乘”“小乘”里的“小乘”)发起第四次结集,汇集而成当时的佛教经典,也分 “经律论”三藏,那是今天流传于世的最早佛教典籍,离开佛在世的时间仅五百年,最接近原始教义,在今天,应该算是最原汁原味的典籍。这次汇编的经文,用僧 迦罗语书写于贝叶上,虽也卷帙浩繁,但在那个时代,总篇幅毕竟有限,730块石碑,应该能写下。而且,这部大藏经,流传到今天,是史上最原始最经典的佛教 古文献,也应该最有勒石以记的意义。
就算只刻了最早的“大藏经”,篇幅也不得了,1900年缅甸出版这部石经的纸书版,总共38卷,每卷400页。
缅 甸所有佛寺室内地面都清扫得很干净,一般游客可以随意参观,但是必须脱鞋入内。爬这座曼德勒山也是同样:从山脚下有长廊石阶蜿蜒上山,一路上经过许多寺 庙。整座山都有佛寺,从理论上说,这一路石阶上山,都必须光脚,但事实上,山路太长,清扫得并不干净,还有小石子,也不可能真的全程光脚爬山。事实上,一 路没有人管。只是路上经过佛寺,走过大殿的平台,还是应该脱鞋。
爬山并不累,也不太热,一路还有卖水卖吃的,可以走走停停,看看山景。山路很幽静,游人很少。这是接近山顶的一座庙。庙下面,露出蜿蜒而上的山路长廊的木制屋顶。
接 近山顶的地方,有一处庙宇,佛像面向山下,用手指着曼德勒古城。这也有个典故,传说佛祖生前和弟子阿难菩萨Ananda曾登临曼德勒山,预言道,此后 2400年,山下将会出现一座伟大的国都。2400年之后,正好是公元1857年,缅甸国王敏登Mindon,迁都曼德勒。我觉得,这事儿太巧,多半是敏 登国王为了迁都制造舆论,编出来的传说。
在半山腰,有座比较大的寺院,供奉“白沙瓦舍利”,这是三块佛祖遗留下来的舍利。相传,佛祖火葬 以后,留下八万四千颗舍利,由古印度的八位国王奉回,分十处建塔安葬。三百年以后,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崇佛,起出这十方舍利,重新分成八万四千个小份, 分送四面八方,建塔供奉,弘扬佛教。这是白沙瓦分到的佛骨舍利。白沙瓦那时是北印度,今天属于巴基斯坦,到11世纪,北印度已经伊斯兰化,佛塔倒塌,可是 8百年后,当地的博物馆馆长在发掘古迹过程中,意外在塔址发现了当年盛放舍利子的宝匣。20世纪初,英国统治大印度地区(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也统治缅甸。英国当局看到白沙瓦地区已经是伊斯兰教的天下,于是“统筹”决定,把这些舍利送到佛国缅甸供奉。
下山之后,已经11点多,我沿着护城河向南返回,在内城东墙正中间的地方,有入口大门。护城河宽70米,水平如镜。城墙高8米,周长3.5公里。
这是从城外看护城河水,倒映着绿树,城墙,和角楼。
太 平洋战争中,日本占领缅甸,1945年英军大反攻,斯利姆Slim将军指挥英国第14集团军,奇袭敏铁拉,直捣曼德勒。曼德勒剩下很少的日本守军誓死顽抗 到底,战斗中,曼德勒王宫起火,整个内城建筑被夷为平地。现在,只有护城河,城墙塔楼还是19世纪的建筑。(二战中英军和日军在缅甸印度及整个东南亚战场 的作战,十年前拙作《陆军元帅斯利姆和缅甸战场对日作战》中,有详细介绍)。
从城墙东门可以进城,必须在门口买票领取通行证,城门有持枪哨兵,因为现如今整座内城,除了核心部分重建的王宫之外,都是部队大院,游客从城门到宫门,可以采取乘车,骑车,步行等任何方式,但是不允许离开这条大道,在大院里到处乱转。
内城核心的王宫,于90年代重建。
缅甸民族式样的宫殿,红木雕刻非常漂亮,屋顶很大,但是内部空间的采光不足。所以,和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一样,从外面看,比从里面看漂亮。宫殿内部几乎没有什么陈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