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海湾,所带的盘资有限,国内那点积蓄就是全换成外汇也没有几个,更何况出来闯荡,起步总是要有点本钱的,所以一切与生活有关的开支就要从俭了。那段生活看似清苦,现在回味起来却是最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落脚是最重要的,妻是头一次随我到海外常住,若是我一个人,随便找个便宜的地方就可以了,哪怕与别人合租同住都没问题。妻来了,多少总要有个过日子的地方。最初几天住在朋友公司的办公室,先熟悉一下环境,寻寻房源。
时值盛夏,外面的温度有小五十度,屋内不开空调也要四十来度,就是到了晚上凉快一些,也会有三十几度。朋友把办公室借给我们住了,执意不要收费,且他也是初闯天下,手里也很拮据。对朋友的慷慨我们已是感激不尽了,再增加其它的负担给朋友很是于心不忍,除到不开空调不能忍受的地步,我们一般都是紧拉窗帘闷在房里睡觉,靠白天残留的一点凉气勉强度过夜晚,几乎每天醒来都是热醒的。若是想打开窗户透透气,进来的都是暖烘烘的热浪,和蒸桑拿差不多,这里靠海,湿度也和桑拿屋不相上下有90%几。办公室无床,用个薄薄的床垫放在地板上,妻是怕热的人,有时憋闷得喘不过气来,我去打开空调,过不了一会儿,妻会紧张地起身去关掉。漫漫长夜,寂静无声,厚重的窗帘,漆黑的斗室,闷热难睡,两个人时常彻夜聊天到黎明。
离朋友办公室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较大的购物中心,顺着译音翻过来叫“艾古尔”购物中心。 这里几乎成了我们白天的避难所,商场设备很好,内饰也华丽,上下两层是当时迪拜最好的购物中心之一。白天若是不去找房,我们就整天在里面游荡,每个橱窗里面的东西怎样摆,到现在和妻聊天依然能说出个一二。商场内有一个带音乐的喷泉,是我俩最喜爱的地方,走累了,坐在喷泉边的大理石沿上,看着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股股地喷射出来,会让焦躁的心情缓解很多。商场里面的空调十分强劲,咋一进去,会感到很冷。“艾古尔” 谐音和中文“爱孤儿”差不多,虽说才出来不几天,就已经有那种海外孤儿的感觉了。“艾古尔”真的爱孤儿,给了我们很大的爱护和帮助,在那个炎热季节容得我俩避暑。
迪拜的房租太高,远远超出我们的预算,经过数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决定放弃在迪拜住的打算,到边远一些的其它地方落脚,尽管我们也深知迪拜是阿联酋的商都,是最最活跃的城市,机会远比任何一个地方都大。我们实在是有心无力,只得放弃。
主意打定了,也是一种释然,数天来的焦虑一下消失了,初到海湾的妻一直想看看这里海滩的念头终于憋不住了,悄悄对我说“ 咱这一走,一时半会儿难得再到迪拜来,你带我看看 “朱梅拉”吧。 “朱梅拉”是迪拜海滩公园的名字,是国际上有名的细沙海滩。来时,妻听了不少人谈起“朱梅拉”海滩,心里很是向往。反正事情也是这样了,玩儿总还是要玩儿的。
迪拜是这个城市的名字,真的到了迪拜,其实迪拜只是这个城市的一半,迪拜城中间有一条海沟,应该在远古时期是一条淡水河,随着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水失去了淡水补给,慢慢干枯了,海水倒灌回来成了今天的海沟。在海沟的东岸是迪拜,也是这个城的老城区,过了海沟的西岸叫“巴尔迪拜” 是这个城的新城区。 我们住在老城区,朱梅拉公园在新区,有一段相当的距离,步行是不可能的。妻来之前,我先到过一次阿联酋打前站,去过一次朱梅拉,记得好像离中国领馆不太远。
定下来要去朱梅拉海滩,妻很是兴奋,从下午就开始准备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听说海滩边有很多烧烤炉免费供游人使用。海风习习,肉味儿香香,对我们两个几天未曾吃肉的人来说,恨不得现在就已在烧烤架上吱吱地烤上了。妻从超市买来羊肉鸡肉,一块块切好,放进食盒里拌上调料腌制,再将要生吃的菜蔬水果用淡盐水泡净,又逐一用手洗净涳干,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带上全部行头吃食去楼下找车。迪拜那时没有公交车,去哪里都要打出租车。迪拜的出租司机几乎全是巴基斯坦人,由于是穆斯林国家,政府规定所有出租车司机必须是穆斯林,免得他们的妇女和非穆斯林男人接触。当地人再好的工作干着都觉着委屈,自然是没人去当司机了。巴基斯坦是单一的穆斯林国家,全民一个教,让巴基斯坦人开出租是最让迪拜政府放心的了。
由于起得太早,走了半天打不到车,最后一想,干脆走到海沟乘渡船过到巴尔迪拜再说。这样可以少走一段距离省几个车前,过海沟只要半个迪尔汗,相当于人民币一块钱,过海沟到对面仅有一座桥,直接打出租会绕很远的路。
清晨虽不是很热,我和妻大包小包的走到海沟渡口还是出了一身汗。乘坐渡船的人多半都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相当于国内的劳工层,且是清一色的男士。像我俩这样旅游装束的人乘渡船几乎是没有,更不用说像妻这样的女士,说不定就是绝无仅有的了。现在想想妻真是很不容易。穆斯林国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看到妻走过来,人们都站起来让路。我和妻坐下后,靠妻一侧的两个男士主动站起来,到别的地方找座。妻一个人占了三个人的位置,搞得很不好意思。
海沟不是很宽,直接开到对面用不了几分钟,但这边的渡口和对岸的渡口是斜线的,整个行程将近二十分钟。渡船是木制的,一台柴油机放在仓下,沿着舱口设置了一圈尺宽的木沿,人们面向外围坐在木沿上。海沟的水澈清碧蓝,成群的海鸥沿着两岸上下飞翔,时而会有三两只落在船板上,昂首挺胸地走几步,拍拍翅膀回到同类的嬉逐,对满船的人类不屑一顾。
虽说是早晨,但迎来的风已经有些湿热。出游总是令人愉悦的,看着海沟两岸或现代或古朴的建筑,逐渐多起来的匆匆人群,妻满脸兴奋,指这儿指那儿说个不停。迪拜当时最现代化的建筑都集中在海沟两岸,邮电大厦顶上的球形物就是迪拜的象征,玻璃幕墙的商会大楼,咖啡色的市政厅,通体洁白的大清真寺,沿沟两岸的摊商小铺,…… 看着一座城市的苏醒,听着由寂静到喧哗的过度,短短的二十分钟,一座朦胧的城市笼罩在阳光下。
船到对岸已经有些拥挤,上岸要从几条船上踩过去,我俩大包小包难以掌握平衡,妻一声无意识的尖叫,引来人们的注意,船家使劲拉紧绳索,蹦跳的人们让出一条路来让妻先过去。穆斯林给世人留下恐怖的形象,但接触到的每个人又是如此的善良。
来到岸上,是一个清真寺的后墙外,沿墙盘腿坐着一溜穿黑袍的妇女,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鼻子上罩着一个金色的纸鼻罩,仅剩两只眼睛无神地注视着前方,翻开的手掌前伸,上面画满了淡褐色的花纹,从粗壮变形的手指看,多数是操劳半生有年纪的人,想来这些妇女应该是随丈夫或儿女到迪拜打工的巴基斯坦人,坐在这里讨要一些小钱贴补家用。
从未到过巴尔迪拜,不识路径,跟着下船的人进入一条两面商铺的狭窄小巷,商铺的式样很古老,斑驳的木门板,有些剥落的泥土墙,从强光下进入里面显得黑洞洞的。所卖的商品多是几个人共用的阿拉伯水烟灯、弯刀马具、地方特色的室内摆件、祈祷用的跪地毯、椰枣干果、妇女涂手画脸的染料,手镯首饰什么的。店中的主人一律男色,肥大的身躯,鼓鼓的肚子,一身白袍,头上顶个黑圈压住一块白方巾,让人想到阿里巴巴和突尼斯商人的情景。一心想着去海边,无心在此逗留,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开阔地。一栋七八层高的宾馆遮挡出一块阴凉,站在阴影下已经是浑身透湿。迪拜的出租车很多,看你站在街边会有车自动停下来问你。上到车上,司机问去什么地方,记得离中国领馆很近,就说去中国领馆。对方要价10迪拉姆,比直接从住地打车省了20迪拉姆。
车子不是很好,空调却相当给劲,坐在里面与妻相互一笑,感到格外的享受。沿着海边公路一路上行,车子不是很多,更绝少有人行走,虽说是早晨,太阳已经火辣辣的耀眼。巴尔迪拜的建筑显得稀稀落落,除了相互之间相连的道路,其余的地面还是黄沙。建筑多是四五层的公寓,高的也就七八层,多是白色和淡棕色,时而会有一面玻璃幕墙的办公楼,树木不是很多,整个的感觉;空旷、整齐、干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