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商业化应用和积极发展不会对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构成威胁,俄罗斯专家们推测。
自本世纪初开始研发的“北斗”系统最初远远落后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第一代卫星没有安装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中已有的高精度原子钟。此外,卫星数量也很少。2012年卫星总数达到16颗,进而保证“北斗”在亚太地区开始真正的工作。据中国设计者们说,到2020年卫星总数将达到必需的30-35颗,而导航系统将覆盖整个地球。
分析人士对中国导航系统的潜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在2020年以前中国的“北斗”就能覆盖全球。
值得指出的是,“格洛纳斯”首颗卫星还在苏联时期的1982年10月就被送入轨道。1995年12月卫星数量达到规定的24颗。正如专家们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导航系统暂时在技术性能上还落后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目前“北斗”信号中国境内的精确性为10米,而在毗邻地区为20米。“格洛纳斯”现在的精确度已达2.8米,而到2020年前其精确度将达到0.6米。可见,暂时“北斗”还称不上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的竞争对手,但它将来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一方面,全球导航系统为个别国家跨界合作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在任何这样的系统中都存在军事成分。而这有可能阻碍不同导航系统或国家的合作,或者至少为其合作增加了难度,卡尔涅基基金会专家彼得·托佩奇卡诺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也有这方面的合作例子。
彼得·托佩奇卡诺夫说:“有合作成功的例子,比如俄印在利用‘格洛纳斯’系统方面的合作。印度最初考虑了包括美国导航系统在内的各种方案,但还是选择了‘格洛纳斯’。印度人担心,由于政治原因,一旦出现某些分歧,美国就有可能终止印度利用GPS。”
去年俄中两国确定了新的、2013-2017年的航天领域合作计划。其中包括,双方就“格洛纳斯”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话题开始磋商。一些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这里未必能谈得上“格洛纳斯”和“北斗”的深入合作,更谈不上二者的结合。很很可能,双方将在中国工业基地生产“格洛纳斯”和“北斗”接收器方面开展合作。
据彼得·托佩奇卡诺夫说,俄罗斯应当密切注视“北斗”系统的发展动向,而且不仅是在其民用方面,也要关注它军事用途。 他认为,中国方面曾经试图非法获得俄罗斯军事和航天秘密,过去、现在仍在大量仿制俄罗斯的军事技术成果。这给两国在全球导航领域里的合作投上了阴影。
根据另一些俄罗斯专家的意见,发展中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不是威胁,而是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的潜在盟友。俄罗斯卫星导航应用领域里的某大型公司技术经理阿列克谢·库琴科认为,“无论是在专业设备市场还是在消费市场世界正逐渐采用多系统导航设备。”他说,支持客户设备的系统越多,给感兴趣的参与者带来的益处就越大。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