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梅林的诗
梅林是我喜欢的澳洲华语诗人之一,但他的诗鲜为人知,在澳洲华文诗歌文集里看不到他的作品,原因之一是他一向低调,之二是他已搁笔多年。很早就有为他的诗作写篇文字的想法,但由于自己不擅长写评论文章,一直未能动笔。最近重读了几首他的旧作,草草写成以下感想。
变易,流动是是生命的本质。漂流,象河流一样漂流,象风一样流浪,是我们这代人生命的特征。我们四海为家,流浪或放逐,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梅林无疑有丰富的流浪的体验。
我们象风
被太阳流放了
我们成为一部流动的历史
——《我们》
从梅林的诗里,我们很少看到直抒在异域漂流生活的苦闷和挣扎。诗人和时代有疏离感,但诗人并不躲在象牙塔里,他没有忽略痛苦,他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关注人类、社会、民族的大痛大苦。他关注现实和历史,特别是当历史事件触动了他的良知,他便把自己的感受,诗意地表达出来。
音乐不再在唱碟上低回
当一则冰冻的消息
雪花般掉下来
向我们提示
这是两个无法聚拢的世界
——《从昨天开始》
不用夸张膨胀,而用压缩冷峻的语言表现大痛大苦,在他诗里形成一种强大的张力。他的诗不但有深沉的力度,还有多维的向度。
城墙封存了千年的古代更声
正敲击着悸动的夜
衰老的时间
是一幅风残的壁画
壁画上人物的活动暧昧不清
月光仅仅暴露了光明的微弱
如雨的蛙声向夜陈述
一个世纪的悲哀
——《午夜冥想》
我们从冷峻的诗句中还看到热烈,看到终极关怀,但没有大呼小叫,原因是梅林的诗受浪漫主义影响较浅。他的起点高,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趣味,一直在美学范畴里寻找美。我读到的梅林的诗几乎篇篇都是佳作,我不知道他是在写诗之前还是在创作实践之中,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也许这要归功于诗人的写作天赋。
生命有预设的结构,却也是开放的,但不论怎么开放,在澳洲生活不免孤独寂寞,正如他在《被怀疑的天空》和《自画像》所述:
孤独
我初恋情人
一件红色的风衣
阳光在这里聚集
以无形的力
镇压我的心灵
——《被怀疑的天空》
在时间苍茫的聚光里
我是一片赤裸的记忆
日子一样漫长的孤独
被异国的阳光点燃
黑夜般无限扩张
——《自画像》
孤独寂寞发人深思。他把充满智性的深思,通过诗性语言在诗中立体化表达出来。正如诗人所说,生命是一种体验,写诗发自一种内心的需求,诗来源于生命又超越生命。他对生命的感悟,从心灵折射到诗中,表现为深刻诗性的自然流动,反过来这种流动又慰籍着诗人的灵魂。海德格尔说过,诗与思是一致的。这句话在梅林的诗里得到完美的呈现。
垂死的静夜
一些垂钓者
在月光下拾起岁月
他们转身归家
一群鱼跃出了海面
——《果实》
凹陷的石头和心
跳动,保持夜的节拍
只有回到记忆的阳台
你才能够取暖
词语匮乏
一个突如其来的爱
因此难产
——《冬日》
当然记忆有时赤裸,有时也像个万花筒。梅林还记起“那两颗欲言又止的心/和着脚步走到了黎明”,以及更早以前
一个逃学的孩童
收集了满街的神话
藏进明天的梦
——《瞬间》
梅林的诗拒绝平庸, 陈词滥调不可能是好诗, 一首好诗一定要新颖独到。并且梅林已找到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诗有很强的表现力,以精练独特的语言言说,语言背后有丰饶的内涵,富有哲理,耐人回味。他的诗意象繁复,想象别致,新鲜里带着苦涩,隐秘而不晦暗,有锐气却无锋芒。
以上随便写了点读后感,没有对某一首诗作具体评析。布罗茨基说过:“诗是晶体,解析诗歌就是瓦解晶体”。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提供阅读梅林诗作的机会,还是让读者自己去品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