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先生推荐一本书,叫“Jonanthan Livingston Seagull”,说是曾风靡一时,很让人立志。书邮寄到了家,我拆开纸盒,掏出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书面很简单——深色背景下一只雪白的海鸥展翅飞翔。
我好奇,居然花了时间,把它翻成了中文。那个翻译文件现在也不只丢到了哪里,也许我认真找的话,还是可以找得到。
故事很简单,一直叫Jonanthan的海鸥,热爱飞翔。 他先是被满足于捡剩食的海鸥群抛弃,而他独自练飞不已,终于得到自由飞翔的真谛。
一支海鸥,就这样矢志不移,把它的飞翔做到极至,完美。
一整代人好像就这样被教育的——追求极至,完美,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迎合世俗,要厚积薄发, 要甘于寂寞——淡泊而志远。
基于这个道理,一辈子没打算用文字谋生。什么事情牵扯到饭碗,就难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了。
但仍写。寂寞地写,无声地写,激情澎湃地写。写完了丢在纸箱子里。纸片跟着亲人的照片一起,层层堆埋在纸箱子里,象我的手脚,跟着我在异乡辗转,如今到了这个新家,又一次被安置于壁橱里。不管我的世界多大多小,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还是很挑剔,写的东西总被左削右砍。砍削完毕,任务似乎就完成了。
突然觉得生命已经走了许多,突然想到,这些写给自己的东西十有八九将跟自己的血肉之躯一道埋葬,消失于人世, 烟消云散。
原来写给自己的东西也跟自己一样地短寿。那么多年,居然没想过这一点。如今想到,忍不住笑自己。
便终于尝试着给别人看。
被别人看的还是写给自己的东西,好像是闭门造车,然后拿到外面的街市,看有没有人稀罕。但凡有人驻足,就已经十分意外,欢喜,知足,感激。
这种行为很有缺陷,违逆市场理论。
早先家人说,你写写国外的事情,会有人愿意好奇,愿意读。
多年愚钝,竟从没想到去写有人读的东西。
而写得都是自己愿意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就像那些写给自己的诗,都是冷冷落落的,不会有人看。明白这一点,死了心,倒也心安。
苦就苦的是有欲念而不得。
无欲则刚。
最近尝试着一个比较复杂的故事,希望当个好的作者,让读者最终读完,掩卷之际,能够有些惊心动魄的感觉。
象我喜欢的一些电影故事,小说故事。
担心写得不够好。
也担心零零星星地连载,好像慢动作的情人,一点一点地退她的衣衫,露个脚趾头,再露她的脚背,脚髁,时间拉得无限长,实在有些不尽兴。
但终于想到我的读者,终于不再是我一个人。
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