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 美国游子中秋感怀

作家胡曼荻,著有长篇小说《美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天涯共此时

美国游子中秋感怀

 文/胡曼荻

 

   (一)一颗中国心无法移植。

    年年月圆镶彼夜,日日思乡刻此时。

 

    又见坎特。他和他公司的营销经理提着一兜月饼,从洛杉矶飞到费城。千里迢迢,只为送这盒月饼:又来了别嫌烦,祝愿同仁中秋节好。月饼是香港产的,很甜美的名字:思之梦。盒子精致得如一件艺术品,紫色绒布贴面,滑腻赏心,让人不禁买椟还珠。打开里面,是四枚超好大号蛋黄莲蓉月饼,金色的蛋黄枣色的莲蓉,每枚正中有一个心形印痕。用盒子里精巧的塑料刀切成一小片片分给公司的人,再用里面附带的塑料小签送一片入口,味如膏软如泥,甜腻得一如往昔。于是知又是一年的中秋时节。

 

    坎特是我在美国合作伙伴一间华人公司的市场营销企划,是来自香港的华人,在美国已经二十多年。他的公司在洛杉矶,和他认识十年,几乎每年此时都会见到他,他就像一个定时钟一样,比圣诞老人还准时,每年现身一次,都在此时飞到东海岸来,到所有和他有合作的公司走一圈,从波士顿到纽约,从费城到华盛顿,扫荡东海岸四大名城。

 

    每年也只是见他一次,开始很惊奇他的执着,渐渐习以为常,每年隐隐成了一种企盼。问他为何选这个节日出现而不是春年或别的日子,他解惑到:千里送月饼,礼轻生意重。因这中秋是最让人思乡的日子,我送一盒月饼,让你们解解乡愁,不思乡只思我了。思我自然多给我公司送生意了。他半真半假,让人莞尔一乐。

 

    中秋是一个唯乡独尊而特别的日子,是游子思乡的日子,为春年回乡开始暖场,是前戏,才有过年的高潮。

 

    走过千山外水,月依然是故乡明。这是写在自己新浪博客的脸书。小弟窃窃地问:是不是打错字了,应该是千山万水才对。答:是“外”水,因远渡重洋浪迹在异国他乡美国之汪洋了。弟再问:普天之下只有一月亮,举头望到的都是同一轮明月,哪有故乡月明之说?吾无语。写下月是故乡明时只是手随心动,哪去计较常情?在心中只有故乡月明而他乡月晕,尤其是在中秋时节。

 

    又是一年中秋临至。这么多年独在异乡为异客,以为已经嫁了美人冠了夫姓便可入美随俗了。多年之后才发现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皓月当头秋空月悬时,依然是儿时便烂熟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太白青莲居士难不成也曾漂流到美国而早早就将游子心思说透?

   

    总是在这中秋之际更欲多愁善感。原本很怕写命题文字,不过看到月从缺到整便在月光下任由情绪漫散开来,欲记录下来,这是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的对月当空之感怀吗?命题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反是多年游子的宣泄了,也许只有远离故土多年流离在外的游子们才会和吾有同感。不管异乡怎样如梦乡般完美都无法让自己认根。祖先的血,在自己身上流淌,一颗中国心无法移植。

 

    六年多前在新浪上开博客,放上去的第一篇文章竟是《永远的中国人》,是无意还是有心,记忆已经很模糊,竟不晓得当时心境如何。想来潜意识里那思乡的浓绪萦绕着自己,时不时便泛滥一下留些蛛丝马迹,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二)中秋节是日子的中国名牌

    节日就像日子里的名牌,总是成为商家争抢的战略地,中秋节便是日子里的中国名牌,因为有了月圆,因为有了思乡,因为有了团聚,因为有了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而令全世界的游子们唏嘘。

 

    同样在美国过中秋吃月饼赏月亲人团聚,因为有了陷在美国的人群中便有了异国情调。老丹是小弟对我那美国夫婿丹纽的昵称,结果全家异口同声地叫,人家老丹还莫名其妙,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语言的解释和翻译真的无法言传。过中秋节便有这些语言障碍的轶事了。一杯茶一块月饼,对着明月抒怀是一种传统,即使在异乡,传统无法摒弃,便是中秋之魂了。

 

    给老丹解释月饼是中秋节的灵魂,就像美国感恩节中火鸡是必不可少的意义。老丹问道:这个月饼(Moon-cake)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不是弯状的?月亮是变化万千从月牙到月圆,你这个月饼也应该是很多形状的呀?被其思维怔住。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思了一会儿,告诉他中秋节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他问考证过吗?没有。祖先流传下来的都是传说无需考证宁信其有偏信则灵了,老外是无法理解也无需领会的,就像看着美国人过感恩节和圣诞节的激情时自己也提不起精神来一样。中国的名牌节日,在他国不过是寻常日子,就像人,只有对自己的生日最敏感,于别人不过三百六十五天中的普通一日罢了。

 

    金秋回乡竟似踏雪寻梅般让人遐思,因这中秋便是月圆举家团睦之际了。曾在二零零四年时带老丹回国,恰逢中秋和十一,在上海滩看到黑压压密麻麻摩肩接踵的人流,真真让第一次到中国的老丹大开眼界了,从此再不敢夸纽约的繁华。十里洋场的人气自是傲驾四海。在海外平素总是感觉冷清清没有人气,除非中国节日的来临时,才会有一丝丝的感觉原本节日可以这样让人怀念。

 

    已经很懒惰了多年不用赶稿子交作业了。忽一日越洋被美丽的大编告知有一个版等着我。汗。在新浪的博客是元老虚名,早早开了自留地,却荒芜了几年,因竟然同时忘记了用户名和密码。年初忽有文如泉涌,想写下些东西,百思不得当初记忆屡试屡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竟一夜做梦想到怎样登录自己的博客,醒来一试成真,于是重拾旧地,开耕劳勤。写作曾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如今是一种奢侈品和多余品,没有文字的日子像在时空隧道中黑乎乎走了好多年。白天忙公司晚上回家开始赶作业,看看有没有当初在日报时等到最后一分钟挥笔一就的灵性。恰马上就要回天津看看了。故土难回,不知天津翻天覆地什么样子了?很多朋友许久许久没有相见,再通话时却发现从未走远,再见是何年?友情是超越时空的,想来在这金秋回国月圆相聚真是别样一种感慨。

 

(三)美轮美奂姊妹城中秋

    走在费城中国城,主干道又挂满了红灯笼。看看路边小摊上排满的琳琅满目的月饼,中秋佳节就这样悄然而至而夺人眼目了。鬼使神差来到费城是一种偶然,却觉得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为了成就一段缘,因老丹就是在费城城郊结合处长大的。为了千里相隔的两座城市的姊妹情缘,在异国依然感受天津故土,在同一个月圆下静思两座城池的渊源。

 

    和一个天津的朋友说天津和美国的费城是姊妹友好城市,朋友说什么是友好姊妹城市啊,我说就像大学的友好联谊宿舍暧昧往来不过是同性的。朋友传来一个鬼脸:是官方冠冕堂皇摆在桌面上乱搞啊。回了一个乐哈哈。网络将天涯变得如此咫尺之间,将中秋节的浓情也流淌在费城华埠。

 

    费城的华埠有一美轮美奂笑傲全美中国城的牌楼,是天津市政府捐赠的。据说这是美国第一座由来自中国的专业人士建造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城楼。当初李瑞环市长亲自派遣其兄带着一帮天津能工巧匠远渡重洋,到费城一梁一柱一木一桩精心雕琢而成,于一九八四年揭幕落成,耗时经年耗资百万美金。牌楼历经多年有些斑驳了,二00八年天津又专门派了专家专匠将牌楼修整得焕然一新。

 

    这牌楼,被费城市政府叫做Friendship Gate,直译为友谊之门。不过华裔没有人这样称呼的,都叫费城中国城牌楼,有点风尘之味。不过怎样称呼,这牌楼已经成为费城中国城的一个象征,费城市中心的旅游景点。在任何中国人的节日里,从起点到终点必然有关联。尤其在中秋节,看到家乡送来的礼物,自是睹物思乡愈发乡愁难续了。

 

    以前在新加坡过中秋是没有这么多感慨,甚至不知觉,虽然新加坡对各种中国节日的保留和庆祝甚至比中国还传统。只记得有一年的中秋夜和几个朋友跑到和新加坡本岛相连的圣淘沙小岛赏月,竟然遇到月被云遮天空黯然无光的一夜,不知是不是和自己下决心离开那个黯淡小岛有关。终于到美国发现费城原本和天津的渊源后才真真体会月明思乡的心境。

 

    不知在费城附近的中国人是否有同我的心绪。没有挨个问自然不知,但是很多的中国人自发的活动,将各个思乡心迹表明。海外的华侨,最初以香港人和台湾人移民最多,然后便是广东人,这些年在中国城混迹而独占鳌头的是福州人,有学问的在美的高级中国知识分子都不会在中国城居住,而是散落在大城市的周边,只是周末进城买买在美国超市买不到的中国菜(如韭菜芫荽葱菠菜中国黄瓜之类),去中国餐馆吃吃不怎么地道的中餐也算解乡愁了。

 

    费城周边这个大费城地区据说居住了十万华人,没有考证不知具体数字,但是因为华人相对聚集而且都是高智商的博士硕士之精英,所以便有许多高校学生学生学者联合会、华人协会和中文学校。每到春节和中秋节,这些华人机构便组织中秋节演出或是中秋联谊活动,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集体解乡愁了。

 

    有一年参加一个中秋派对,是一个在费城郊外的南开校友组织的。中秋节在美国并不是法定假期,不过大家都赴约,熬夜赏月当给自己放假。参加派对的人每人自带一样最拿手的中国菜,主人提供茶和月饼。那晚玉兔很赏脸,将云彩赶得干干净净,天空清爽得透明。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忽然间没有人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那明月,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美国的华人似乎还有一个传统,就是进行每年十月一日庆祝中国国庆的游行,因为国庆日并不总是周末,所以游行通常会选在国庆前后最近的一个周末。中秋节有时便沾了国庆的更多喜庆,让游行的华侨们同时庆祝。庆祝的方式通常是游行完后去中国餐馆吃饭,可能组织游行的民间团体还赠送给每人一盒月饼。要是中秋节想更领略中国的国粹,便真的要到中国城围观捧场了。

 

    似乎年年在中秋节的那个周末,费城的中国城中心街道第十大街的一段中间地带便被围成步行街,有警察专门助阵,警车在各个路口横道赌住,不让闲车经过。中间地带便热闹非凡,有摊贩路两边摆开,中秋月饼摆在其间,中国城真成了一个集市场,华人驻足流览,老美留步观赏。最惹眼球的,便是中国功夫表演和舞龙队助兴了。表演中国功夫的,有时竟是老美,虽然他们的师傅是中国人。这队伍舞龙队甚至有金发碧眼和黝黑皮肤的美国人面孔。龙头龙尾起舞翻滚,惹来围观人群的声声喝彩。互动引起舞龙人更大的激情和热情,在人群中起舞弄清影。不是在明月下,而是在白日下,美国的白日便是中国的月夜,十几个小时的时差真地让中国人在美国昼夜颠倒。

 

    我不记得在国内是看到人们在中秋节武术表演或是舞龙,似乎在美国的华人更喜欢在节日时将所有和中国有关系的东西搬将出来。而围观的自然不仅仅海外华侨,更多的美国当地人。尤其在费城,因为这个华埠也小有规模,占据了四道四街,美国人将费城中国城当成中国的一个小窗口,看到舞龙和临时街台武术打斗,比中国人还亢奋。

 

(四)无法和老美谈论的中秋情结

    只是美国人买中国月饼回家吃的不会很多,他们不会明白清茶赏月是多么令人遐思多么意境超俗。美国的茶,不过是将一装有茶碎末的茶包放在杯子里,倒进开水,便是茶了,不过是一种饮料。没有茶叶的清香,没有步茶道的水杯之间的交融,没有老友品茶的津津乐道。没有茶文化的中秋夜,即使吃月饼也是索然无味的。这文化的东西,泊来的总是会失去原有的原滋原味,变得不伦不类了。

 

   无法和美国人谈中秋,连老丹这样整日被吾熏染的美国博士都无法解惑,常人自然是更无法理解中国的国粹了。只是表面的惊奇而已。自从嫁作美人妇以后,每年都会在中秋时给美国婆婆送月饼,是一种礼貌和取悦,下意识还想传播一下中国文化。几乎每次美国婆婆都会问:这是什么节日?是哪一天?每次的解释都是一样的:是秋天中间的节日(中秋节的英文翻译:Mid-Autumn Festival,总觉得这直面的翻译无法表达中秋节意境),没有具体的日子,每年的日子都不一样,因为是农历的某一天。

 

    才知这传播文化任重道远,对一般美国人讲中国的精髓是对牛弹琴。有时被问了问题,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这日子要每年变呢?其实变化只是农历对公历而言,农历永远是那么一天,可是美国人怎么能明白这日月的另一套算法呢?为什么公历控制着世界呢?但也有真正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的了解让人刮目相看的。

 

    认识在美国一所大学的一位美国教授玛丽安,她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年都要带一队学生,在暑假时前往中国交流。学生像流水的兵年年换,唯有她这个带队的老师年年扎营,每年除了南京那个交流城市要去,其余在中国的时间每年去不同的城市,她竟然对中国的许多城市比我还熟悉。

 

    有一年我和她会面的时候恰逢中秋时天,便带了两袋精美的月饼见她,她居然和我说起嫦娥奔月的典故,看她讲得津津有味条条是道,真是惊愕得眼睛要掉下来。她还像我讲了在中国去茶楼喝茶被中国茶道惊道然后才了解还有中秋喝茶赏月的传说,才印象深刻。她最遗憾的是每年去中国都是夏天,没有真正在中国过一个春节或是中秋,几乎听来的都是传说而没有亲身经历。

 

    已经被她惊到,然后意识到要让一个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一定要让他们亲临其境而且还要打持久战,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育是不行的。不过还是很没有信心做一个文化传播者,一直以为文化是溶于血液中的,在幼时便在脑中定型。一个在中国长大的游子,走到哪里都难以将自身的文化忘却。

 

    正所谓是: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只有在梦中。

 

    不过可以在月圆中秋临近之际,带老丹回中国,也是别有心绪吧。梦就在眼前。

 

    9/12/2012,完稿于在芝加哥前往香港的飞机上,改稿于中秋月圆之际9/30,本文为天津日报中秋特辑约稿

 费城中国城的牌楼--感谢费城市府的 Nancy Gilboy 女士提供费城的照片


黄昏中魅惑的费城:老丹的城




举头望明月的老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