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幅彩色照片,注明摄于1945年。见下图:
原照片文字说明是:没有任何文字比这张彩色照片更具有说服力。在田间歇息吃饭的农民一家人。杭州地区的乡村引起我和几个战友的极大兴趣。在机场附近田野里耕作是当地的主要活动,1945年秋天温和的天气最益于各种农场的好收成。农民们及其家人打着手势友好地接待我们,并且乐意让我们拍照。(艾伦·拉森摄)
这位摄影师显然是当时在中国帮助抗日的外国军人。看了这张照片后,我不禁想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彩色照片出现在哪一年?于是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861年5月17日 ,在伦敦英国科普会演讲中,马克斯韦尔用三原色相加混合也就是加色法方法,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图像。他被公认为彩色摄影原理的创立者,彩色摄影的试验从此开始了。
世界第一幅彩色照片出现于1877年。 法国人L•D•杜国•豪伦在1869年最早阐述了减色法的成色原理。1877年他成功拍摄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幅彩色照片《安古连城镇风景》。
那么,中国最早的彩色照片出现在哪一年?按照官方历史资料记载,应该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的《开国大典》这幅照片。然而在头一年的5月份,昆明展出了250幅彩色照片,经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鉴定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彩色照片。这批照片是由援华美军克林顿·米乐特和罗伯特·伯彻两位先生,于1944年在中国昆明拍摄的彩色反转片,现已无偿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但是,根据摄影家张锦奎先生新近掌握的有关资料,中国最早的彩色照片并非是1944年拍摄的昆明彩色反转片,而应该是1937年由我国摄影大师金石声拍摄的彩色照片《春游》。这一发现如经有关专家考证核实,那将又一次改写中国摄影之最。
这幅《春游》彩照是摄影家金石声于1937年春天在杭州旅游时拍下的。画面中,一位年轻女子立于风景秀丽的西湖之滨。只见她清秀的笑脸、齐肩的秀发,身穿浅蓝色旗袍,下着白色尖头皮凉鞋,左手放在胸前,挽着一件配有红色绒球排扣的彩色格子外衣,右手自然下垂,优雅地握着一根黄色的小木棍。下午温暖的阳光从身后映照,再衬上那朦胧的远山和湖水,一切都显得那样闲适而优雅,充盈着生机盎然的春之气息。
这幅彩照是如何发现的?事情纯属偶然。以前,张锦奎先生曾收藏到几份1948年在上海发行的《柯达商报》,里面有一篇连载文章《彩色摄影概述》,其导语曰:“因输入限制,敝公司迄今未有彩色摄影之材料输入。但近来职业摄影者与业余爱好者对于彩色摄影之兴趣,日见浓厚,先将关于彩色摄影应有之基本知识,略加叙述,藉作事前准备。”以此他认定,凡在1948年前拍摄的中国照片,都应该是黑白照片,因为那时候,彩色胶卷还没有进口。就是有看到彩色的,也应判断为着色的黑白照。
但是,在张锦奎先生最近收藏到的一套《飞鹰》摄影杂志里,却发现了两幅彩色照片(创刊号的封面照片《任重道远》和第19期内页照片《春游》)。当时他不以为然,认为是人工着色。后来经过仔细阅读,竟在第15至第17期中,发现有金石声写的《多美天然色摄影》的连载文章。他在文章中就颜色照片的拍摄原理、拍摄技术、暗房制作技术等均作了详尽阐述,还制图列出具体参数,以方便爱好者操作。接着第18期和19期的《编者言》还分别就此作了说明:“多美颜色片,因制版须三星期,故本期不及刊出。”“本期颜色版大费周折,始于本期与读者相见,因费用甚巨,不能每期刊载。该照片系金石声君春假旅杭时,用依尔福‘多美’天然色片所摄。”至此,才知道《春游》是货真价实的彩色照片,是金石声先生在理论基础上反复实践的成功之作。
为了求证这一判断,张锦奎先生又研读了许多有关摄影史料。中国摄影史及出现彩色照片的大致脉络,便在脑际渐渐清晰起来:早在1838年法国发明“摄影术”之后,随着鸦片战争爆发,“摄影术”也随之传入中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仅仅停留在商业运用上,直至上世纪初,因中国知识分子的介入,国人才对摄影术进行了学习、研究和应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艺术摄影已兴起第一个浪潮,并在国际上赢得荣誉。其中张印泉、郎静山、金石声、吴中行、卢施德等一批摄影大师在摄影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均取得新的突破。而作为《飞鹰》杂志主编的金石声先生,不但在摄影理论和艺术摄影的实践中卓有成效,而且在拍摄彩色照片的探索中也走出了成功的路子。然而,就在他拍摄的彩色照片《春游》刊登于第19期《飞鹰》杂志上时,卢沟桥的炮声已隆隆响起。紧接着第20期刚刚印就的《飞鹰》杂志,也在“八·一三”日军的炮火中全部烧毁。
可想而知,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人们饱尝战争的苦难,谁还有这份心思去欣赏什么艺术呢?因此,这幅中国首张彩色照片,也就随着祖国的苦难,被人们久久地淡忘了。“文革”期间,艺术摄影因“资产阶级情调”而受到批判。直至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艺术摄影才受到普遍重视和发展,继而形成了第二次艺术摄影高潮。《飞鹰》杂志在时隔70年后的今天“出土”,是正逢其时,而这幅《春游》彩色照片,也应该还其历史本来面目了。
(写于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