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华人,洋装穿在身,心未必是中国心。时过境迁,一切都在变。然而千遍万遍,热爱中餐的胃永远还是那个中国胃。
起初,最让我怀念的是凉粉儿。每到夏天,一想到那晶莹剔透,凉爽滑嫩的凉粉,竟六神无主。这个时候,要是能吃上一碗拌着蒜末、撒上葱花香菜的凉粉,死而无憾了。
突然发现华人超市里有罐头的凉粉,买回家来打开一看:啥玩意儿?黑糊糊的,这老广的凉粉能吃吗?
自己动手。记得凉粉是用淀粉作的,这里有勾芡用的淀粉,说干就干。然而失败了,“凉粉”变成了糨糊。
偶然发现韩国小超市里有绿豆淀粉,买回来一试,一比六加水,成功了!嘴里吃着爽,心里更爽!
凉粉瘾过完了,酒酿瘾又上来了。还好,这不算难,华人超市里有上海甜酒药,有糯米。米蒸熟了放到砂锅里加药,放到烤箱里打开灯保暖,两天后拿出来就看见砂锅中央一汪甜水,如荒漠里的甘泉……。
人是贪婪的,万贪之源就是人的胃。
这不,又想起那飘着碱味的面条儿了。
儿时,去粮店买米,就喜欢闻那刚做好的新鲜的水面,一根根整整齐齐,一排排清清爽爽。面粉的味道夹杂着碱面儿的清香立刻就勾起了食欲,这样的面条,哪怕是一碗清汤寡水的阳春面,怎一个香字了得?
超市里广式馄饨面口感太硬,碱味太重,完全吃不出当年的感觉。挂面,过去的高档货如今只能属于快餐食品。
水面,水面,那飘着碱味的新鲜的水面……。
有面粉,有碱面,怎么才能做出那一模一样的面条啊?对了,面条早就是著名的出口商品了,意大利人管它叫死不改题。洋人家庭里自制死不改题有一套现成的机器。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机器搬回来了。
先是和面。别忘了加盐,加碱面,这样做出来的面又香又有筋道。面要和的越硬越好。
先压成这样的薄片。
让面醒上30分钟。换切面刀片。
就这样,面条出来了!
看,这哪儿是一根根的面条儿?这是一丝丝的乡愁啊!
煮一锅牛肉汤,加上葱花、香菜。啊,回到了静安寺94路车站旁的那个小面馆里了……。
whoops,只顾着发呆吃面条了,忘了给牛肉面照相,也好,省得你们哈喇子打湿了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