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包子,拜登的炸酱面,奥巴马的三明治 图
华盛顿—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周末去北京街边馆子吃了包子,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分别为此发表评论和社评。习近平这种“亲民”举动,在互联网也引起很多评论。有网友说:这样的“亲民”,引起如此轰动,说明中国离民主还非常遥远。
*习近平吃包子*
周末,中国媒体报道,习近平周六中午到月坛一家北京老字号庆丰包子铺吃了包子:二两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花了21元,用餐20分钟。北京庆丰包子铺是国有企业,由北京国资委全资管理。
*环时社评:习大大21元套餐,百姓喜欢*
环球时报星期一(12月30日)发表社评题目是:“习大大21元套餐,百姓为何这么喜欢。”社评说,习近平去庆丰包子铺吃包子,在互联网引来“极大轰动”。社评说:“这个举动客观上散发的‘联系群众’意义,不仅大而丰富,而且是不可取代的。这样的联系群众,中国需要,人民喜欢。”
*人民日报评论:领导人的平民情怀*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平民情怀最动人”。评论说:没有长枪短炮的摄像机、没有左拥右簇的随行者,自己排队埋单、自己端盘找座、就餐坚持“光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包子铺用餐的消息,因偶遇者拍照上网不胫而走。21元的简朴餐点,是对党员干部的深刻提醒:只有真诚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转作风的要求才会落到实处。
星期一,在新浪微博上,“财经网”、“南方都市报”等都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主席套餐”脱销“狗不理”故乡天津人专程赴京吃庆丰。“人最多排到了400多号。”习近平到庆丰包子铺就餐,引起市民疯狂“追随”。猪肉大葱馅包子“套餐”一度脱销。
网友徐天明律师说:习近平自己动手吃了几个民间包子,他吃过的就叫“主席套餐”。还有人专门从天津赶到北京去吃主席套餐。这样的民众,这样的思维,这样的自我矮化,要实现民主,路何其漫漫。
*独家网:习近平吃包子VS奥巴马吃三明治*
“独家网”说:北京时间12月28日中午12点18分左右,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完成一上午的民生考察工作后和一行人乘面包车到达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庆丰包子铺”,并在那里享用午餐,前后大概持续20多分钟。习近平的贴身保镖及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丁薛祥等人陪同。习近平此次外出就餐所表现出的亲密度超出奥巴马外出就餐时的“亲民秀”或“政治秀”。
独家网在这条新闻中也图文并茂地对比了习近平吃包子和奥巴马吃三明治的新闻,得出结论就是:习近平访包子铺亲民度胜过奥巴马。独家网说:奥巴马买三明治随行人员长达两条街,白宫发言人、记者群全程跟随。习近平只带考察人员及保镖,乘坐一辆面包车,无车队跟随;奥巴马外出买餐,群众只能在警戒线外围观,排队时也不忘发表演讲批共和党。
徐天明律师和独家网的这两条“新闻”或“评论”,都被新浪微博网管所屏蔽。
习近平这种“微服私访”的“亲民”行动非常罕见。就在不久前,环球时报社评说:“互联网曾流传习近平一个人打出租的说法,传得有鼻子有眼,但却是假的。”
反观奥巴马,他以前经常和家人光顾一家位于北维州阿灵顿的汉堡馆子,这家馆子也和庆丰包子铺一样,是个小饭馆,奥巴马经常在这里“微服私访”,大快朵颐。后来,他还曾和俄罗斯领导人来这里“小聚”,品尝美国地道美味佳肴。
就在不久前,10月5日,在美国留学的女大学生“凌霄fan”在其微博中发消息称:“从学校路过白宫去上班,路遇出来买饭的奥巴马!握手的时候他跟我说你好~后来又跑去握手求合影,我说我又来了,他就坏笑...啊啊啊啊现在心脏还砰砰跳。”
这位新浪微博网友还还上传了奥巴马的照片,有1万多网民转发。
奥巴马“微服私访”(凌霄fan微博截图)
有报道说:日前,大陆微博疯传一组中国女留学生路遇美国总统奥巴马出来买饭,与之合影的照片,引发民众对比中共领导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恶劣形象。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汤桦说:奥巴马:低调奢华有内涵。美洲集团高端商旅运营中心项目经理:谁会偶遇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呢?报道还说:有网民调侃奥巴马:来中国做县长吧,美国总统太苦了。有民众表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再次凸现?还有的说:觉得博主好幸福,能在美国生活。也有的表示:我们镇长都不出来买早饭了;还有的称,在中国这种场景要彩排。
不过,环球时报说:习近平“一行”去吃包子,“来得很突然”,包子铺方面表示事前毫不知情,消息流传也无政府控制的主流媒体参与。是在场者最初将照片发到互联网上,形成自然传播。
说完奥巴马的三明治,再说拜登的包子。
*拜登也在北京吃过包子、炸酱面*
2011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到中国访问,也曾下北京“小馆子”吃过包子。当时,拜登“一行”5人到鼓楼附近姚记炒肝店吃了北京小吃:5人要了5碗炸酱面,一个凉拌土豆丝,一个拌黄瓜,10个包子,5瓶可乐,共消费79元,平均每人15块8毛。
新华视点的报道没有提到小费。按照中国习惯,一般餐馆就餐没有小费。但是,拜登一行在姚记炒肝消费79元,留下100元,有21元的小费,店家连连推辞拗不过只好收下。
当时,美国大使馆的这条微博,也被大量网友转发,评论也是无数。当时,中国央视主持人芮成钢曾评论:美国政治家非常善于塑造公共形象。美国大使馆很会做公关,传播美国,值得学习参考借鉴。美国人吃饭确实没那么讲究,尤其是午饭,政要明星也常常一个三明治就解决,这也是文化差异,一些中国人不讲究的地方,他们却很讲究。吃多了大餐之后,偶尔吃炸酱面确实很有意思。
*新华博客创造大王:外国领袖就餐消费少,中国总理吃饭价更低*
拜登姚记炒肝店就餐后,网友创造大王在新华微博发表博文说:拜登消费79元固然值得钦佩,但我们“革命老前辈饭菜更廉价,温总理在清华大学一次午餐仅仅4元7角钱,还不到5元。”2009年5月3日,温家宝到清华大学学生食堂就餐,买一份西红柿炒鸡蛋、半份芹菜豆腐干、半份木耳肉片、一小碗米饭、一小碗绿豆粥,共花不到5元。值得提醒的是,在中国大学食堂,学生就餐一般有补贴,食堂价格不能同社会饭店馆子相比。
创造大王写道:如果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中国也如同我们的官员一样消费一顿天价餐,会在美国掀起一场什么样的轩然大波?“在美国副总统79元餐上,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美国制度建设的科学严密,看到的是我国在制度建设上的不足和对官员要求上的宽松。”
美国之音 中国网络观察:新年包子臭
华盛顿—精通中文的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看到“新年包子臭”,大概会立马联想到当今中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贫富悬殊,以为这是讽刺中国贫富悬殊的唐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变体。
然而,中国毕竟是复杂的中国。虽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确实也是当今中国的真实写照,但“新年包子臭”则是另外一回事,不过同样令人眼界大开,又令人唏嘘感叹。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2月28日到北京的庆丰包子铺吃包子,中国官方媒体大力宣扬这是最高领导人的亲民大展示,显示了中国人民有一个能跟人民吃包子的领导人是多么的幸福,幸运。
不幸的是,中国官方媒体强力推销的滑稽味十足的“亲民”包子还没有进入新年,就已经臭起来。而且,一臭便臭得难以收拾,让中国官方、中共宣传机关十分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包子臭气难掩盖*
在拥有“指鹿为马”的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在至今依然可以因为发出一个当局不高兴的问题就可以下狱的当今中国,在“侮辱国家主席”依然是一个可以下狱的罪名的今日中国,中共党魁、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吃包子,中共官方高调发出颂歌,中国公众是不敢公开表达过于明显的异议的。
在中共官方大力宣传习近平的“亲民包子”之际,中国公众和网民充其量只是能打一点擦边球,提出一些质疑,习近平吃下包子铺被身份认证为“时事评论员”的新浪微博账号@四海微传播 “偶遇”并报道出来的说法有明显的猫腻,其中包括:
1)@四海微传播的身份神秘又可疑,说是现场报道,但实际却是在习近平抵达包子铺之后一个小时之后、在习近平离开包子铺之后半个小时才发出微博和照片;其时间的安排之周到,犹如专业保安机关;
2)@四海微传播 与中共传媒协调精确,甚至精确到以秒计算的水平;
3)@四海微传播 所拍摄的照片具有专业摄影师、而且是官方摄影师的角度,能站在包子铺柜台里面拍摄习近平买包子;否则,他就是一个神通广大得不可思议的人,可以在国家主席到访的时候进入顾客禁区内,从柜台后从容拍摄照片。
中共官方对这些事实性、科学性、逻辑性的质疑不承认、不否认、不回应,同时进行全力的封杀,删贴。
当局的这种做法立即成为中国网民和世界媒体的笑柄,也使官方所宣传的包子的亲民香味带上浓重的异味。
但是,慑于牢狱之灾的实在威胁,中国公众和网民对习近平吃的这种滑稽包子依然是不能公开提出异议。
然而,12月30日,形势大变,形势失控。
中国官方媒体宣传中共郑州市委书记乘地铁被记者“偶遇”并报道出来的消息传出,习近平包子一下子跟着也公开地臭起来,臭得让中共舆论管控部门无法控制。
*网民舆论炸了锅*
在观察家们看来,中共当局无法控制的这种局面再次凸显出中共欲盖弥彰的虚假亲民宣传和与之配套的舆论控制是多么徒劳:
“要是先坐地铁,后吃包子,我就勉强信了。”
“炒作原来都是技术活”
“再来点儿包子就妥了”
“没吃口庆丰的包子?”
“为啥有人能吃包子,别人就不能做个地铁呢?”
“不是应该在包子铺偶遇吗”
“宁可信其真,不愿信其无!顺便问一下今天是愚人节吗?”
“信不,接下来各地媒体会有各种‘偶遇领导’的新闻出现。或者在公交车,或者在地铁,或者在拉面店,或者在菜场。”
“低智商的作假!一个贪官!一个无良记者”
“学习习大大的手法?玩亲民?模仿秀啊”
“天朝变身好莱坞”
“这样的媒体?!?!唉,这样的媒体多了,天朝要垮,偶遇你妹!”
(注:“天朝”,中国网民对中共统治下的中国的戏称,讽刺中共当局的眼界闭塞和盲目或虚假的自大。)
假如学习中文的人不明白“嬉笑怒骂”、“讽刺挖苦”是什么意思,上面这些微博贴足以让这样的学习者彻底明白。
然而,中国网民在嬉笑怒骂、讽刺挖苦之外,也有明显是假装的天真:
“学习习大大吗?”
“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书记有前途”
“他在向习大大靠拢。不过,戏份过了。”
需要稍微说明一下的是,“习大大”本来是具有中共官方背景的习近平粉丝和宣传别动队给习近平起的绰号(大大,在陕西话以及许多北方地方方言中是“叔叔”、“伯伯”、“父亲”的意思),但这绰号一提出就变成了戏称。
与此同时,“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书记有前途”这种显然是反讽的说法也让许多中国人不禁为这位中共郑州市委书记的前途捏一把汗---他坐地铁的拙劣表演,连带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吃包子的“美谈”也变成了无法收拾的笑话,怕是罪过不小,是否会招惹“习大大”生气?
*包子与中国命运(1)*
于是,习近平的滑稽包子和中共郑州市委书记乘地铁的真假便跟中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中国公众对记者“偶遇”中共郑州市委书记乘地铁的真实性质疑,导致他们得以找到突破口、出气口,公开表达对神秘网民“偶遇”习近平吃包子的质疑,从而导致他们公开表达对习近平和中共政权的诚信乃至合法性的质疑。
中共郑州当局显然明白个中的严重性和严肃性,于是通过微博发表澄清声明:
“【郑州官方回应‘偶遇’:书记担心迟到乘地铁】郑州电视台记者报道‘地铁偶遇书记’遭质疑,官方回应称遭过度解读,是书记担心迟到乘地铁回市委。当事记者表示,这则新闻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之上,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
中共郑州当局的澄清,只是把水搅得更浑,同时让网民更乐。
对郑州当局的声明,网民的回应反驳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本正经的,义正词严的,直接驳斥的或痛斥的,在痛斥中共郑州市委书记的同时,也顺带痛斥习近平及其滑稽的包子:如:
“即使是真的也不应当报导,容易让人猜想,中国的媒体要学学,如何让百姓相信你。”
“是不是偶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还有多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为什么书记坐地铁就成了新闻,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深思。类似的还有包子。”
“如果是偶遇,书记说不发新闻,谁敢发?别糊弄鬼了。学习总微服私访呢。不过这智商让人捉急。”
“中国领导干部就是特权惯了,吃个包子、坐个地铁,都给当作新闻来报道。等到这些书记天天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排队下馆子吃包子了,才能真正了解百姓需要什么,别和三胖一样,饿了可以吃肉,吃肉省粮食。”
(注:早些时候,日本和韩国报纸报道,朝鲜金家王朝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外号金三,金三胖不学无术,养尊处优,昏庸无能,不知道朝鲜粮食匮乏,提出要朝鲜人民多吃肉,以缓解粮食紧张;在当今中国,许多中国公众认为就昏庸而言,金三与习近平大同小异。)
在发表对中共政权及其宣传机构义正言辞的谴责的同时,中国网民也荤素兼备,不忘调侃:
“领导人走进大众,体察民情,本是好事情。拜托媒体就不要再渲染煽情了,尤其受不了什么‘亲自’乘地铁,‘亲自’买票等,纯粹画蛇添足。经这些马屁记者加工后的报道,再好的事情也是找骂!”
“太多亲自,还亲自喘气,从谄媚言辞看偶遇作假的可能性很大。”
“偶遇市长亲自掏小鸡鸡尿尿”
*“偶遇”与中国命运(2)*
中国公众,中国网民对中共官方明显的“偶遇”宣传表现出明显的深恶痛绝,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千百万劳苦大众天天遭受贪官污吏的蹂躏,但中共控制下的官方媒体都不能“偶遇”这样的大众,却能“偶遇”中共总书记吃平民包子,“偶遇”中共郑州市委书记坐平民地铁。
这种令人生疑的“偶遇”显然让中国网民觉得又可笑,又可气,于是引发了另一类对中共媒体的批驳和痛斥:
“不敢说别的国家,在中国这种偶遇是中国人都知道是假的。不要拿百姓的智商开玩笑。”
“偶遇过民工讨薪没有?偶遇过强拆没有?”
“网友说,记者只能偶遇书记开房,绝对不能偶遇书记坐地铁。即使真偶遇了,你也别上头条啊!!我众网友都是秉承中华传统美德——谦虚!!我巍巍中华,靠什么进步?骂!!!”
中国网民对官方宣传的“偶遇”的质疑,显然让中共当局感到狼狈、棘手。于是,对“偶遇”质疑的质疑便应运而生:
“…官员就不能乘地铁吗?现在国内问题多多,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但不要一味的否定一切,请理性看待。”
“外国市长,首相可以乘公车,中国市委书记就不能乘地铁?就一定是做秀?就一定是演电影?神马强盗逻辑?”
然而,这种为中共当局辩护的言论,立即引发出让中共当局更难堪和狼狈的反驳:
“外国市长、首相可以民选,中国书记、主席就不能民选?什么强盗(逻辑)?”
*包子臭不可闻*
事情到了这一步,局面发展到这一步,中共当局显然是没辙了。
对网民提出的质疑,中共当局不好承认,也不好否认。
对中国网民的斥责,中共当局虽然可以调动网络民意特工,即所谓的“五毛
党”发出为当局辩护的帖子,但这样的帖子几乎总是会招来让中共当局更难堪和更狼狈的反驳。
观察家们还不清楚习近平的滑稽包子所引发的中国政治辩论到底将如何收场,但滑稽包子显然已经彻底臭掉,臭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与此同时,滑稽包子所引发的戏剧、喜剧、闹剧效应则是有目共睹。
一位中国网民的发言,便是这种戏剧、喜剧、闹剧效应的绝佳写照: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包子头炮,上行下效。”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美国之音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14/0102/361062.html - See more at: http://www.aboluowang.com/2014/0102/361062.html#sthash.E93P53oK.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