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恩怨 死结无解

过去,习惯上以“815”,作“抗战胜利纪念日”,现在正式定在每年的九月三号了。按照“父债子偿”的传统,在此日本侵略者既未正式、郑重地道歉,也未完全承担战争责任的僵持期,每一及此,民族恩怨的死结就又紧了一扣。
 
NHK拍过一部纪录片“从榜样到仇敌”,大意是说:十九世纪,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发现落后于欧美、并且开始遭受侵略,日本率先发起社会改革,如明治维新,成了亚洲各国的榜样。各国纷纷派遣官员和留学生前来取经,颇有所得。不久,却日本成了列强,逐个攻击远近邻邦,给“仿效者”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贻祸至今云云。
 
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而言,古代日本不仅文化师从中国,当代遗传学研究也表明,本州岛上日本人的基因,中国来源所占比例很大。近代,日本“改革开放”领先中国一步,看似日本奉为正宗的儒学精华之自然延伸。日本对中国,起初不是以怨报德,而是有所“反哺”。比如,日本引进西方科技文化知识时,翻译中有大量汉字,被的中国知识分子就近沿用。以致今天中国的人文科学词汇中,嵌入了大量日语反哺词:服务、纪律、革命、政府、党、申请、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封建、共和、美学、文学、抽象……。据说,多达70%、古文里有、但是意思不同的中文词汇,属于这一类。
 
到那个时候,中日关系还算对等。郭沫若诗“岁月两千玉帛,春秋八十干戈”。以欧美为师的时候,日本不但引进了先进的文明与文化,也全盘接受了西夷恃强凌弱的习性。随后,日本人开始大肆霸占、掠夺亚洲邻国的资源。正值强权即公理的时代,正值日本经济膨胀,需要原料、需要市场;欧美现成就有“炮舰政策”,日本拿来就用,为害甚烈。
 
当代西方学者将武力对外扩张,称为“大国政治的悲剧”,有必然和无奈的意思。政治领袖有了这个意识,动手之前可能三思而后行;动手之后可能有些节制。可惜,从甲午海战到二次大战,尚武多年。日本仅以“教训不服的支那人”为由,就残暴地杀害了几千万人。并强迫中国接受他们那套强盗逻辑。虽然中国接受了许多转手日本的现代思维,但是从来没有承认过他们的战争理论,也没有容忍过他们推脱罪责。
 
至今有人议论,为什么蒋介石在日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次日,就发表“以德报怨”的对日演说?难道老蒋不知道孔子还有“以直报怨”的教诲吗?有一种解释说,蒋某认为日本崇尚儒家学说,或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惭愧、赎罪。然而,此举已被证明是“与狐谋皮”了。日本人很狡猾,面对要他们认罪、道歉的呼声,说:已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多次认罪、道歉了。就像欠的是人命、还的是金钱,既不等值、余恨难平。
 
也有日本人缓颊道:为了后代与民族自尊,不便大规模认罪致歉;而靖国神社、战殁者墓苑等处,是其寄托民族情感的所在,也能祈祷和平。话说到这个份上,若不是虚与委蛇之计,就牵涉人类文明的难题了:民族恩怨应该如何评说、计算、追索、偿还?难道又推给后代去解决吗?不及时清算,会不会谬种流传、姑息养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