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院飘香

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荷院飘香

 

木愉

 

好几个月前,就听说我所居住的这个美国小镇有了一个新的中国餐馆,名曰荷院,是几个新来的中国学生像玩票一样开的,味道非常地道,一点没有西化的痕迹。

 

最近几年,本地的大学校园的中国学生人数几乎成几何级数增长。二十年前,我们当学生的时候,中国学生的人数不过两三百人。后来,人数渐渐增加,不过也不超过千人。最近几年,新任的校长把招生重点放在了中国,而中国人的出国热情和财力也比以前高涨,于是,来本地的中国学生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两千人。

 

中国人一旦到了一定规模,就会在异国打下深重的母国烙印。建成一个唐人街实在自然不过。这个荷院也是一个实例。荷院开在两条街道逼仄的夹角里,一直是个饭店场所。开始是个美国甜点店,之后几经易手,蒙古烧烤店和韩国饭店都曾经驻足这里。这几个店经营的时候,前面小小的停车场总是只有可怜的几辆车,生意可想而知。这几家饭店都早早夭折。

 

在吃遍了本地所有的中国饭店、而倍觉厌倦之后,有一天,我们终于想到了荷院。那天是下午七点,到了那里,停车场居然被各类车辆塞满了。正欲过街去远处找地方停车,刚好一辆车子离去,我们才松了一口气,把车停了下来。进入店里,迎面墙上是一副对联,金字红底,字写得饱满遒劲,落款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里面的食客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国学生,一时恍兮惚兮,仿佛到了祖国的某个校园。

 

小镇里本来有不少中餐馆,不过味道实在都不敢恭维。这些中餐馆的宗旨相当明确,都是为了赚钱谋生而开设。好多中餐馆本来已经奄奄一息,因为大量中国学生的涌来,却凤凰涅槃,紫气东来。曾经听一个中餐馆老板喜滋滋地说过:“快要开学了,从中国来的学生不少,每天我们就煮一大锅面条,炒点西红柿鸡蛋,学生来了,一大碗面条,再舀一勺西红柿鸡蛋,忙都忙不过来。”

 

最终有一天,几个中国学生受够了这些伪中国菜,决定合伙开一家自己享受的食堂,荷院就这样诞生了。自此以后,荷院飘香,四方食客闻香而来。

 

荷院的名声憋都憋不住了。一个周末,地方上的英文日报刊载了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显然是个本地的老食客,对几十年来的中国餐馆发展史了如指掌。她点了龙城、宫灯楼、桃园等等曾经盛极一时而早已溘然长逝的中餐馆。一语中的,说这些饭店的菜都是美国化的中餐。而最近,由于中国学生的暴涨,正宗的中国餐馆开始问世。她经过荷院那里很多次,发现那里本来门可罗雀的,却突然车马塞路了。带着好奇,她某日到了那里,一吃之下,豁然开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