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和他的《愛之夢》

李斯特和他的《愛之夢》

李斯特出生於奧地利東部一個叫萊丁的村莊,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奧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兩個名字,分別是匈牙利和奧地利德語兩種拼法,他從小隨母親說德語,直到晚年才學會用匈牙利文寫作。匈牙利人自詡為歐洲唯一的有色人種,他們的姓名排列也和其他歐洲人不同:姓在前,名在後。

老李五歲時由父親教會彈奏鋼琴,八歲時開始作曲,九歲登台表演,獲得匈牙利貴族資助赴維也納學習,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車爾尼,貝多芬曾聽其演奏,並親吻其額頭。一八二三年全家遷居巴黎,隨後在巴黎首次公演獲得成功。

後來老李和達爾古特伯爵夫人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兒後來嫁給華格納。晚年的老李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但仍然身著神父的黑袍在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義大利各處奔走授課,並分文不取,扶助了許多年輕音樂家,如葛利格、德布西、鮑羅丁等,為普及音樂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匈牙利人為了爭取獨立,將老李看作是民族英雄,每次邀請他回匈牙利,都會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從老李這開始,歐洲音樂家的地位開始迅速提升,國王王公們都會對他脫帽致敬。

老李一生創作了七百多首音樂作品,並創造了交響詩這一音樂形式。他的主要音樂作品有吉普賽風格的《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帕格尼尼練習曲》,《華格納改編作品:湯豪舍》等。有人認為他的作品技巧輝煌,內容膚淺,但他不愧是位偉大的音樂革新家,並在歷史上對改善音樂家地位,推動新生音樂風格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他最著名的貢獻包括發明了交響詩這一體裁。

老李於一八五零年將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編成的三首抒情性鋼琴曲,就是大名鼎鼎的《愛之夢》。其中以第三首降A大調最著名,一般提他的《愛之夢》,指的就是這首樂曲。 前兩首原歌詞由德國詩人烏蘭德作,名為《崇高的愛》和《幸福的死》。第三首樂曲的原歌詞由德國詩人弗萊裏格拉特作,名為《盡情地愛》。

老李根據這首詩創作的樂曲,並沒有局限於歌詞提供的內容。原詩的情調低沈,表現了生離死別的傷感情緒,而鋼琴曲的形象卻煥發著充沛的熱情。 三首樂曲都采用夜曲體裁,前兩首不經常演出,本曲卻流傳較廣,並被改編為管弦樂曲以及小提琴或長笛的獨奏曲等。

東雲子




李斯特 Franz Liszt

 

波蘭鋼琴家Arthur Rubinstein演奏的Liebestraum 《愛之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XOrkeZyqQ

 

Horowitz 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 Rhapsody No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95I6kGghmk

東雲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万博太郎' 的评论 :
喔!萬博兄也是音樂老饕吧,還真挖了不少音樂大家的軼聞趣事,謝謝分享。
万博太郎 发表评论于
李斯特家鄉通用的語言,也不是匈牙利語,而是德語。因而一八二二年,李斯特轉往維也納發展神童音樂天分,毋寧是很自然的選擇。除了他對鋼琴作品的絕世貢獻外,單獨樂器的音樂獨奏會(recital)這個形式,也是李斯特首創。一八四○年六月九日,那一天李斯特在倫敦的音樂會第一次採用了獨奏會名稱。在此之前,音樂會就是音樂會,從此之後,由一位音樂家個人擔綱全場演出的形式,有了特別的名稱,有了特殊的地位。李斯特不只發明獨奏會名稱,他還發明了在獨奏會上全場背譜演出。他也發明了沿用至今,鋼琴獨奏會時,舞台上鋼琴擺放的位置。鋼琴側擺,鋼琴家坐在鋼琴的左邊,觀眾看到的是鋼琴家的右側臉。在李斯特之前,鋼琴家杜賽克(Dussek)曾經在舞台上這樣擺放鋼琴,理由是杜賽克覺得自己的右臉比較好看。李斯特選擇如此擺琴的理由完全不同,他主張鋼琴家不只彈鋼琴,而是要彈整個建築,意思是鋼琴家不能只管自己在鋼琴上彈出什麼聲音,要負責考慮到建築的聲響效果,考慮到聽眾究竟聽見了什麼。那樣放鋼琴,琴蓋開口朝向觀眾席,就可以把最大的音量、最清楚的聲音傳送給聽眾,這是再堅實、明確不過的道理,難怪李斯特開始這樣做之後,很快獨奏會的鋼琴就沒有其他擺法了。除了有形的第一之外,李斯特還創造了另一項不該被遺忘,無形的第一。他是第一個將音樂家的身分地位,抬到比貴族富人還高的人。他經常佩戴各種勳章上台演奏,他要炫耀的,是一個音樂家得到的勳章甚至多過國王、貴族,因而音樂家在國王、貴族面前,也就沒有什麼好卑躬屈膝的。音樂到李斯特被抬到了最高的位置。海頓、莫札特被宮廷王公、主教視為奴僕,貝多芬都還要到處尋找貴族贊助,李斯特卻不,只有王公貴族來找他,來求他的事,不會有倒過來的情形。
東雲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YZ3' 的评论 :
我現在是"老年維特"每每聽到此曲還是如醉如痴,哈。
XYZ3 发表评论于
第三首,我在‘少年维特’那个年纪时常常听得如痴如醉。那时就是一个30元的半导体收音机。

年纪过了,那个劲也没了。

東雲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YZ3' 的评论 :
謝謝來訪,真巧您提到蕭邦,我正準備明天發一帖有關老蕭的文章。
東雲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晨曦东微' 的评论 :
謝晨兄來訪評論。
XYZ3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今天才知道老李更多是奥地利人。就像中国电台老是说肖邦是波兰人,其实他父亲是在华沙开音乐学校的法国人。
晨曦东微 发表评论于
李斯特有着多彩多姿而又纠缠不清的情感世界,但他的恋情使他的心灵孤寂的像沙漠。在这沙漠中使他有了灵感。 海涅曾说:“李斯特的琴声表达出最精纯的爱意,在他手指下乐器消失于无形,独留音乐”。网上有人统计, "李斯特的爱情史有26段之多, 是个十足的多情种。也许这样的多情是自私的, 也许这样的多情是饱受伤害的, 我们却在《爱之梦>里, 解读出李斯特爱情柔美的一面”
很美的钢琴曲,抒情、宁静、安详,让人意犹未尽,这的确是他作品的独特之处。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