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模式 ——精益管理的14项管理原则

野草的乐趣就是疯长。而且,杂草丛生的地方才是最自然、最接近本质、最能触摸到心跳的地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本书是Jeffrey Liker写的”The Toyota Way – 14 management principles from the world’s greatest manufacturer.”的中译本,译者李芳龄。

一直对日本的公司感兴趣,总觉得能够诞生伟大公司的地方,一定有肥沃的土壤。偶然长出来的奇花异果,到不那么令人称奇。上帝手里的骰子,总是带有一些偶然性的。不过,如果成片成片的丰收,那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必然性当中透着的就是上帝的偏爱。

这种必然性,不能不让人思考。

人们常说,知耻是谓勇。反思之后,才知道真正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成就伟业的,最终还是人。如果人不够大气,不够优秀,最后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管理看起来是些条例,但执行起来,就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人。现代企业,能够把这么多的个人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群体,并使其像一个人一样协调高效的运作,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能够做到这点,当然要拜现代工业精细的分工所赐,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了。

一种好的企业文化,会让员工积极肯干,乐于奉献;反之,就会让员工消极怠工,无精打采。

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非得生搬硬套地把别人的管理经验搬来,那肯定没用。是凡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借鉴,但却无法完全照搬。

下面是丰田模式的14项原则:

    1.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主,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

这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当一个人还在为眼前的生存犯愁的时候,他只能够过一天算一天,因为他如果都活不到明天,那活到下个星期,下个月的目标,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有坚持活过今天,明天对他才有意义。所以说,长期理念必须有一个前提,手里有足够的余粮,这样才能计划:现在少吃点,至少还能撑到明年。等到那时,新的庄稼又收获了,这才有所谓的良性循环。



2.建立连续的作业流使问题浮现。

这个原则的核心,其实就是缩短从原物料到生产最终成品的消耗时间。

打个比方来解释这个问题:假如你想马上生产出一台电脑,那么,就会有三条不同的生产线。一条生产电脑屏幕,一条生产主机,最后一条生产线把这两样东西组装起来,就是一台电脑了。

 

这里,连续流的意思,就是刚生产完一台屏幕,马上就把它和刚生产出来的主机组装在一起,这样,中间就不会浪费任何等待的时间。

可是,很多时候不是这样,而是先生产十台屏幕,接着又等着生产完十台主机,然后再拉到装配线上把十台电脑一台一台地组装起来。这样在生产出来第一台电脑之前,实际上已经浪费了很多等待的时间。

丰田的方式,就是尽可能消除这些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3. 使用拉动式生产方式以避免生产过剩

道理可以这样讲,生产由市场拉动。市场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以避免积压。但前提是,对市场需求要有及时准确的反馈。如果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拉动式生产是做不到的。就像家里来多少客人,本来是有数的,但到底一个人能够吃多少,又不好估计,只好多做一点,最后就会导致剩菜剩饭,用生产的术语就是积压。



库存当然会占用大量资金,不过零库存也是做不到的,否则,生产又可能因为原材料的脱节而陷于停顿。不过,经过评估,可以充分减少库存。



4.使工作负荷平均(生产均衡化)

所谓均衡,就是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生产速度都是恰到好处,既不会提供超出下一工位所需的零部件,又不会不够。

5. 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质量控制的文化。

自动化生产往往是高速运转的生产线,如果出现问题,不及时停止,瑕疵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所以丰田的原则就是必须暂时停产,直至把问题解决。

对于汽车组装来说,这样的停产也许是合理的选择。但停与不停,还是取决于过程控制,如果瑕疵不能及时发现,也就无所谓停不停的问题。

6. 

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善与授权员工的基础。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作趋于流畅和稳定。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后续的改善都是不可能的。就像如果游泳的人都无法做到流畅和稳定,希望授权给他,让他提高速度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7. 

通过可视化管理使问题无所隐藏。

理解可视化,只要看看自己家里的储藏室就可以明白。有些食品可能早就过期了,却浑然不觉。所以,有效的管理,一定要做到一目了然。在现代工业里面,就是所谓的5S法。Sort Straighten ShineStandardizeSustain.

不过话要说回来,管理很多时候都是省力不省功的。要想做到一目了然,就要花大力气清理和保持。



8.使用可靠且已经充分测试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这个原则,有些不知所云。总之,不是最新的才是最好的,应该是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谓最适合,是这个技术能够和所有现存的配置协调共存,相互促进。如果,随便给一辆车加装一台大马力引擎,结果可能不是车速增加,而是其整个传动系统被彻底烧毁。



9.培养深谙公司理念的领袖,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这个倒是一个丰田特点,就是从内部栽培领导者,而不是自外延揽。

看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说法,在丰田是行不通的。如此看来,这些年来,海归团队在国内企业遇到的强大阻力也是毫不奇怪的。国内有国内的国情,所遇到的矛盾有其特殊性,不能只靠外来的和尚念洋经,而要结合当地的实际,一起念经。

不过,对于丰田的做法,个人有不同意见。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本公司人员会比较熟悉情况,这有利于保持生产管理的稳定和衔接。不过,对于研发型企业来说,近亲繁殖显然不利于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墨守成规的话,自然而然会被淘汰。

生产部门的人员从内部培养也许是对的,但研发部门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10. 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其实,这个原则,在哪个公司都适用。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干出来的。所以说,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一个事业,不是哪一个人就可以干出来的。是靠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才能干成。

11. 

重视合作伙伴与供应商,激励并助其改善。

其实,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有赖于所有跟它合作的上下游的企业鼎力配合,这样才能水涨船高。如果,这个链条上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那这条船就会在某个地方搁浅。

如果,奔驰车一切都好,可就是关键时刻,安全带扣不紧,结果还是会出意外。可见,任何一个部件的供应商都不能出问题。

不过,以丰田的影响力,它的供应商对其意见会特别重视,它要推动什么,相对比较容易得到合作伙伴的合作。但是,如果是一家小型的企业,恐怕就不是激励不激励别人的问题了,别人答不答理你恐怕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事情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12.亲临现场,彻底了解情况
(现地现物)

这个倒是符合毛泽东的工作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不到生产第一线,不了解第一手的资料,下的结论总会有问题。

13. 

制定决策时要稳健,穷尽所有的选择,并征得一致意见;实施决策时要迅速。

这个原则,有点过于理想化了。有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有多少选择,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取得一致的意见。否则就没有背水一战之说。如果决策没有风险,那么决策者也不需要承担太大压力并为此担责了。

14. 

通过不断省思与持续改善以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反省不难,改善就不易了。持续改善谁都知道是一个好东西,但是任何改善,都需要投入,投入人力物力,投入时间金钱。同时,还要面对改变带来的冲击。

比如,一反省,发现家里太乱了,怎么办?收拾干净呗,可是每天都太忙了,太累了,东西太多,一时半会也收拾不完,再说,收拾好了,马上又给弄乱了。于是,改变就变得遥遥无期了。所以,有句话说的特别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眼前的事都做不好,不着边际的事,怎么可能干得好。

所以根本不用听一个人怎么说,关键就看他干了些什么就明白他说的东西到底有没有分量了。

总之,这本书,可读,但写的并不是很引人入胜。而且,非生产人员写出来的东西,总让人有些摸不着边际,过于学术了,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可一结合实际,就瞎掉了。



其实,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概括出十条八条的原则,可是再怎么说,都比不上它的
CEO带来的影响大。那是一个组织的灵魂之所在,他的魅力直接导致了他的周围会聚集一些怎么样的人,并通过这些人,把这个灵魂传达和贯彻下去。



管理的魅力,也许并不在条条框框的原则,而在于它超乎寻常的人格魅力,以及它所带来的无所不在的凝聚力。因为人是活的,他只为他所信服的人心甘情愿的努力工作。此谓,士为知己者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