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印第安人保留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切诺基人的苦难
文/幼河
2014年06月06日,星期五
 

  国殇日我和老伴儿出游,打算从南到北开车游览蓝岭公园路(Blue Ridge Parkway)。距此路南端最近的镇是北卡州的切诺基镇,也是切诺基(Cherokee)印第安人保留地。说是保留地,其实也就3200英亩,大约13平方公里。我想这个保留地也就是这个市镇吧。印第安人保留地可开设赌场,买烟酒也免税。这算是美国政府给印第安人土著的优待;当然,这是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饱受屠杀、驱赶和虐待,痛失家园统统被赶进保留地之后的事情。但无论怎么“优待”,现在美国保留地里的印第安人仍是很穷。有人说他们从精神上垮了,真的吗?
镇子在山脚下,镇子边进山的一处有个切诺基人的示范村落;里面有些根据原来切诺基人的住房和社会修建的一些建筑和各种工具,还有些有穿民族服装的切诺基人(大都有白人血统)在里面表演当年的生活(属于工作)。确切地说,这里该算切诺基人当年生活的展览馆。在这条路的进口处是一个有关切诺基人历史的展览馆。这两处参观地点都收门票,但票价不贵。
    有关北美印第安人在白人殖民主义者来了之后的历史,我已经读了很多。切诺基人部落本来居住在北方,后来与更强大的印第安人部落发生战争,不胜而南迁,来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主要是今天美国佐治亚州、北卡莱罗纳州和周边各州一些地方。因为地域上的关系,他们与白人殖民者的接触比其他印第安人部落要多得多。因为当时来的白人很多都是做毛皮生意的,他们来到此地多与切诺基妇女通婚。因而切诺基人可以说是北美印第安人中较早接触西方文明并逐步接受之。切诺基印第安人部落的酋长还到过英国首都伦敦,还与当时的英王签订了正式的条约,其主要条款规定,白人不得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定居;条约规定那里是印第安人的主权领土。
    但后来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其实这一事件中北美印第安人可以置身于外,因为这是白人之间的事情;但重义轻利的英国北美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各个部落,都清一色地站在了英国一边。他们觉得与英国有条约,有义务帮助英王。独立战争期间,北美殖民地的印第安人各个部落都积极地向谋求独立的大陆军进攻。当北美大陆军战胜英国远征军后,这些印第安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切诺基印第安人的部落的社会当时和其他北美印第安人部落一样,处于相对原始状态。就切诺基部落而言,他们还处于母系社会,每个自然村中最多会有七个姓氏。同姓氏内不得通婚;男人寻找配偶必须去另外的姓氏中,并“嫁”到那个姓氏里。这和中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差不多(走婚)。我想这一规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加强部落内部的紧密联系。当时的切诺基部落社会可谓“原始共产主义”状态;大家常常共同协作工作,收获物和猎物也共享;村内居民的矛盾不能自行解决则由“村长”召开全村大会解决。从介绍上看,他们是很平和的印第安人。
    他们还非常崇拜玉米!说玉米是印第安人祖先在神的授意下通过植物杂交出来的。不过玉米的确是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
    以下诸段我“借花献佛”,因为另一参观者写的观感比我的好,摘编如下:

  切诺基印第安人部落示范村入口处的信息中心与一般旅游景点无异,但路旁矗立着一尊约10多米高的木雕,是印第安智者舍可雅的木质雕像。舍可雅于1860年左右创造出印第安语的拼音文字,结束了印第安人没有文字的历史。切诺基是以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印第安人部落酋长的名字而命名,至今这个酋长的“光辉形象”还挂在吉普车的发源地——俄亥俄州特利多工厂的大厅里。相传,切诺基部落的人们以勇猛剽悍、机智果敢而著称。1760年,切诺基部落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叫舍可雅(他是白人和切诺基妇女的混血),他长大后创造了一些符号教本民族的人阅读和书写切诺基语,使切诺基成为印第安人中惟一有办法记载自己历史与传统的部落。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将产于加利福尼亚的巨杉命名为舍可雅。
    舍可雅雕像面颊上有几滴眼泪,显示印第安人辛酸的命运。雕像下的青石底座呈七边形(因为切诺基部落有七个氏族),每一面刻着切诺基部落中一个氏族的名称及其图腾,如狼氏族、鹿氏族等。由此往上,转过露天剧场(定期演出反映印第安人习俗文化戏剧),便是隐蔽在参天大树下的印第安人的模拟村落。
村内分布在一条土路两侧的手工作坊有制陶器、织花边、编箩筐、制皮革、制造捕捉野兽鸟工具(捕猎熊、鹿、火鸡和鱼等),这些与在我国尤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所见极为相似,如花边的图案颜色几乎一模一样,唯有造独木舟与制吹箭在国内未曾见过。一段5—6米长、直径一米的树干平放地上,用蘸油火把烧灼出一道槽,越烧越深越宽,至可容一人坐着时再用刀斧凿平修齐,最后涂上油漆便成为可以下水使用的独木舟了。使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吹箭。箭是一支约30厘米打磨光滑的细竹,一头削得尖锐无比,另一头粘上几片鸡毛,使用时装进一根内里打通竹节的两米长竹竿,用力一吹箭就从竹竿另一端射出飞向目标。一位印第安男青年当场演示,他将竹竿瞄准20米外的箭靶,三吹三中靶心,获得观众喝采。
过了作坊是居室,屋里光线很暗,当中一个火塘,靠壁九张木床,一家几口睡觉、吃饭都在这里。火塘做饭,冬天还可以取暖。之后是酋长会议室及部落大会会场。会议室呈多边形,七根木柱支着屋顶,柱上饰以羽毛,酋长座椅正对大门,两旁斜着摆两层木板是氏族代表坐位,部落重大事件在此议事。会议室外广场是举行部落大会的地方,广场中央一个荆棘盖顶的方形棚子,酋长在此将氏族代表会议决议的事项,向全体部落成员宣告。今天一位身穿T恤球裤的中年壮实印第安男子就像酋长那样站在棚子里向坐在周围木板上的旅游者介绍保留地情况。
    这位“酋长”说,切诺基保留地是美国现存的几个印第安人保留地之一,人口1500余人,包括七个氏族,代表会议由102人组成,民主选举产生;七个氏族内部不能通婚,必须与其他氏族联姻;现在年轻人多外出学习,毕业后可留在外边工作,因此有与外族通婚的,但仍有很多回到部落村寨。
    
      切诺基人被迫迁移的历史(资料摘编)
    
当初欧洲殖民者踏上北美土地,印第安人对这些外来者是友好的,教会他们种植本地作物,外来者才免于饥饿。但是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要侵占印第安人土地,他们采取欺骗与武力交迭使用手法步步紧逼,后来竟然发展到赤裸裸地进行大规模屠杀,残余的印第安人被迫后退,最后逃进这深山密林,仍然得不到安宁。如今他们只能居住在狭小贫瘠的保留地里。
   在西方殖民者初到北美时人地生疏,尽量同土著印第安人搞好和睦关系,波卡宏达与约翰.若尔夫华坦酋长的女儿通婚,确保弗吉尼亚长达8年的和平发展。切诺基部落首领塞科亚本人也是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现代工商唯利是图,随着白人移民不断增加,结果是不可避免地破坏环境,在土地扩张问题上与土著印第安人发生激烈矛盾。
历史上的切诺基属于易洛魁族系的北美印第安人,原住在北部大湖区一带,被特拉华人和易洛魁人击败后迁移南方。1650年有人口2.25万人,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方圆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切诺基人的生活、文化与克里克人(Greek)等东南印第安人部落很接近。切诺基部落由红城(战争城)和白城(和平城)两种城镇组成:红城诸城镇首领统一由一名最高军事统帅指挥;白城所有城镇官员由一名最高和平使者指挥。红城诸城镇负责纠纷、战争等暴力仪式;白城则为犯有罪错的人们提供庇护所。
    16世纪中期切诺基人初次与欧洲人接触时,已经拥有自己的石斧、石刀、石凿等工具,其经济活动为编筐、制陶,狩猎熊、鹿、麋等,种植南瓜、豆类、玉米。典型的切诺基村子通常拥有30~60座切诺基木屋,另外辟有议事厅用于召集大会、燃放圣火。切诺基人的住宅一律为无窗木屋,表面覆盖树皮,门和烟囱均开在屋顶(这点我又些疑问)。
自18世纪初以来,切诺基人就在贸易和军事方面与英国保持友善关系,英国人不仅公平通商、带来礼物,还努力把新移民点限制在切诺基领土之外。
1776年7月独立战争爆发时,几乎所有的印第安部落都站在英国一方。易洛魁(Iroquais)部落主动配合英军劫掠纽约白人城镇和宾夕法尼亚漫长的边境线,德拉金卡诺酋长亲自率领700名切诺基人攻打北卡罗来纳的两座美军堡垒,袭击那些进入切诺基领土的白人移民。作为报复,美国大陆军洗劫了切诺基人的村镇,焚烧村庄,杀死男人、妇女和儿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美国民兵还在佐治亚、田纳西和南北卡罗来纳多次挫败其他切诺基人的武装进攻,占领大片印第安领土。
独立战争末期,从主战场腾出手来的美军残酷报复亲英国的印第安人。切诺基村庄被烧,庄稼被毁,战斗人员四散而逃。失去英国支持的切诺基人不得不逃出家园,交出南北卡罗来纳的大片土地“以土地换和平”,把大片土地拱手让给刚成立的美国新政府。
  切诺基人屡战屡败之后,终于认识到在战场上原始部落决不是白人对手。他们开始吸收白人文化,学习耕作、纺织技术、建筑房屋,甚至模仿美国政体组建自己的切诺基政府。在白人移民影响下,许多切诺基人主动放弃传统的渔猎转而从事种植业,变成安居乐业的农场主。
1820年切诺基人舍可雅(Saquoyah)在总结古老印第安语言的基础上,模仿英语创建一种新的拼写方式,很短时间就在切诺基部落扫除文盲。舍可雅是英国商人和切诺基女人的混血儿,他还在切诺基部落制定首部成文宪法,把基督经籍译成切诺基宗教文献,并于1828年2月创建《切诺基凤凰报》,这是全美第一份印第安人报纸。
然而努力融合白人文化的切诺基人并没有摆脱家园继续被白人觊觎侵占的厄运。独立战争后,安德鲁.杰克逊将军当选总统,由于他的母亲和两个兄弟死于独立战争,所以十分仇视英国及其盟友印第安人。为博得白人移民支持,杰克逊总统主张把印第安人的大片沃土变成白人农场。
切诺基人也试图利用美国法律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根据1791年切诺基人和美国政府订立的条约,居住在西佐治亚的切诺基人有权像其他民族一样独立存在,并对佐治亚的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他们的合法斗争在白人至上的佐治亚州无法实行,切诺基人最后不得不将案件上诉最高法院。
1832年,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判定佐治亚州违反联邦法律,宣布佐治亚州政府无权管辖切诺基人,也无权拥有切诺基人的土地。但杰克逊总统不但拖延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还鼓励佐治亚州对判决置之不理,甚至煽动说:“约翰.马歇尔已经做出他的决定,现在就让他裁决吧。”
    在总统支持下,美国政府动用军队把切诺基等印第安人从世代居住的家园驱逐到密西西比河流域。根据1830年《印第安人迁移法》,强行把切诺基人逐出佐治亚州,由W.斯科特将军率领7000名美军把1.5万名切诺基人集中到集中营,再分成每批一千人,武装押送到贫瘠荒凉的中西部。在美军刺刀押解下,切诺基人被迫徒步急行军,整个迁徙在1838-1839年秋冬强行完成。由于种族歧视政策驱使下的强制迁徙管理不当,缺乏起码的应急措施,食品短缺,没有御寒用品,造成沿途许多人冻饿而死。严寒来临之际,风餐露宿的切诺基人苦不堪言,在116天的旅途中共有四千多切诺基人死于途中,被美国历史学家称做“浸透泪水的征程”。
切诺基人最终被美国政府强行押送到现今俄克拉何马州东北部,与克里克人、奇克索人、乔克托人、塞米诺人安置在一起,以上四个部落也是19世纪30年代被美国政府强制从东部迁移至此的。
    1838年迁徙过程中大约有几百名切诺基人逃往山外,因而才有今天北卡罗来纳州西部的奇诺基印第安人和他们13平方公里的保留地。

印第安人的音乐: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wNjQ1Mjgw.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