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一大哄啊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恢复高考以前,七十年代北京中学生的生活还是很轻松惬意的。虽然在邓小平翻案的那段时间里抓了一点学习,但很快又被反掉了。课堂上只要是老师水平欠佳或性格太软,就会被几个起哄架秧子的男生“哄”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女老师哭天抹泪跑回教研室的有之,男老师吹胡子瞪眼差点没背过气儿去的也不少见。问题是这帮男生不跟你吵,只管起哄,还都一套一套的,您有什么折?
 
         最通用的起哄就是一个人说:“给他一大哄啊!”然后其他人齐声和道:“阿哄,阿哄!“那气势一看就是文化大革命训练出来的,整齐洪亮,干脆利落。起哄的时间地点完全随机,无组织无准备,只要是一个人起头,后面一定有一小帮人跟上来。看起来这帮调皮捣蛋的男生平时无组织无纪律,但这时都特齐心,绝不会掉链子。
 
         记得当时我因为个子高一直坐在后排上课,看尽了捣蛋生的伎俩。我们班干部坐在后排的不少,老师为了省心,有时也会把调皮生放在后排,美其名曰让我们看着点,其实就是想眼不见为净。我虽然在学校一路都是干部,但也没正经过,更不会假正经了。有一阵子我们女生兴钩东西,就是那些家里用的各种白色棉线的垫子,还有网兜,玻璃茶杯套什么的。我也上瘾了,上课的时候眼睛看着老师,手底下却在飞快地干着活。一堂课正经能出不少活呢。我旁边就有捣蛋生,要不是我常替他们瞒着,从不到老师那儿告状,我的这点小聪明早就被他们告诉老师了。
 
         一般来说数理化课还好,他们不感兴趣的听不懂,最多也就低下说说话,损一损老师同学。但文科的课就不同了,老师稍不留意就会被抓住小辫子。这帮同学提的问题常常暗藏玄机,老师的回答很难滴水不漏。这种时候就是起哄的导火索。一旦引爆,不等到整个程序完成他们是不会罢休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最普遍运用的起哄形式以外,还有其它的套路,只是我不记得细节了,只记得很流行搞笑的。一个人说:“给他一铁丝儿啊!“其他人和道:”大腿直抽筋儿啊!“当整个套路完成以后,全体齐声以温柔的嗓音说:”喝粥。。。。“余音渺渺,绕梁三日。
 
         这种时候全班同学都会以笑声支持起哄,也是不得已。有水平的老师这时是不会发火的,等到过后再来收拾他们不迟。但有些年头短,水平不够的就惨了。这会儿会被几个捣蛋生整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其实这些捣蛋生很多都挺聪明的,只是当时的学校制度和老师的讲课手法实在不怎么样。语文课可以让我们整堂课都念课文,八排学生轮流念,然后叫人站起来念。后面就是找课文的中心思想,无聊至极。历史课老师自己念书,然后让我们记住事件及发生的年代,这种讲法我们怎么记住啊?可有一段时间来了个特别好的历史老师,她人不修边幅,讲起课来就像在说书。每次我们都聚精会神地听到下课铃响,然后就盼着下次上课。只要是她来上课班上绝没有人起哄。有一次她讲着讲着插在裤袢里的皮带掉下来了,要是在平时早有人起哄闹事了,可这次却鸦雀无声。她一边讲一边把皮带收拾好,还幽默地自嘲了一番。我们也就是友好地笑笑而已。
 
         现在看到女儿有时上课挑老师,不喜欢的老师就把课drop掉,然后再去试其他老师的课。我当年又何尝不是呢?只是没有选择而已。好老师影响学生的不只是一门课,有时是一辈子。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握手!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哈哈,同龄人。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 坏小子们伤不起呀,否则就该起我的哄了。
coach1960 发表评论于
"给丫一大哄唉,啊哄,啊哄!“,看得出四月是躲在后排,和坏小子们混在一起的好学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