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说法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认为五岁就差不多了。孔融让梨和陆绩怀橘是众所周知的儿童故事,后来孔融确实成材,建安七子之首,文武兼备;陆绩虽早逝,却也名留青史,全靠六岁时拿了三个橘子,虚岁六,实际是五岁。现代科学发现五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我们生活中常常感慨孩子的许多优点或缺点在很小的時候就已显露端倪,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外界的影响微乎其微。其实,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我们中学时就背过的。就拿孟母三迁来说吧,换一个不蒸汽的孩子,你就是搬三十次家也没用;而孟子的成材也不一定是因为搬到了好学区。
荀子的观点与孟子截然相反,大慨他所居住的地区不太好,周围的人给他的印象造成他《人之初,性本恶》的人生观。
孩子小时候的环境的确很重要,所以好学区的房子贵的不得了。其实孩子五岁以前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在一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眼里,家才是最重要的环境。
我的妻子对孩子从来都是要星星不给月亮,我一直担心会娇惯了她,后来观察发现并没有造成太大damage。有些孩子你就是溺爱也不一定走歪。
不要以为我是宿命论,我坚持认为对孩子要像春天般温暖,夏天般热情,但是对孩子的问题要像冬天般严酷无情。记得女儿曾问能不能Tatoo,我严厉否定。岳母刺字不算在内哈。
我也相信孩子的转变是一个过程。父母能做的就是祷告,山可挪移,路可铺平。再来看赵括的例子,当爸的不应该全盘否定孩子的才能,到处和人讲孩子的缺点;为什么不能像以撒那样为孩子祝福祷告呢?也许带儿子打几次仗,让他逐渐认识到纸上谈兵的危害。
记得小兔买第一个屋子的时候,女儿看完房子很喜欢,但马上问爸爸,要花几块钱啊?从这件事我看出她將来不会是大手大脚乱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