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饺子是妈妈偷偷包好放在冰箱的饺子......
说说我人生中的最佳配角--我的妈妈...
蔡琴的一首歌中唱道:人生就是戏,演不完的戏,有的时候悲,有的时候喜...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人说,人生的剧本要自己做主--你不是父母的续集,儿女的前传,朋友的外篇。在我的人生剧本中,有一个人贯穿始终,承上启下,每每戏演到卡壳的时候,全靠她及时串场,奋力支撑,才换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她就是我的妈妈。
婴幼儿的时候,妈妈或许曾是我戏里的主角,可那只是匆匆闪过的几个镜头,在我的记忆中,自打记事起,一心一意想着念着的就是玩,和小伙伴在外面疯,跳大绳,踢键子,扔沙包,跳皮筋,外面的一草一木,坑坑洼洼都是那么有吸引力,只有在饿了,累了--那时有过累的感觉吗?,或者害怕父母责备的时候,才想起回家。大一点了,又钻进书堆里,在古今中外的经典中畅想着自己的明天,在那个明天中,几乎没有父母的位置。考大学报志愿时,父母小心翼翼地建议“考山大吧,离家近,方便。”我装做没听见,使劲翻拉着招生简章,手指在北京的院校中划来划去。
北上列车启动的时候,我假装若无其事地回过头,看见窗外的妈妈泪流满面,我转身倔强地抹掉眼中的泪水,满心期待地迎接着单飞的日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日益丰富多姿的成年岁月里,渐渐忘记了远方父母的惦念,从没想过,他们在人去楼空的家中四目相对的时候,会不会看见彼此眼中的怅惘和伤感。
难过的时候也会在午夜时分,梦到自己和北京的孩子一样,潇洒地将背包一甩,脚尖一点踩着玲珑的自行车回家,梦中的家很近,但总是到家门口的时候醒来,半梦半醒中还来不及看一眼家中的摆设,闻一下妈妈烧的美味,叫一声爸妈我回来了。迷迷糊糊睁开双眼,无边无际的夜提醒我家依然很远。
年轻的心崇尚进取,拒绝平庸。经历了几番波折,我终于飞向蓝天,飞向在地图上想象了无数次,无限憧憬的美利坚。在那儿,我安家立业,度过了一段平静美好的时光。在我对多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根本无从想象的时候,大儿子要出生了。洞察世事的妈妈预见了我的窘迫,在它还没来得及张牙舞爪的时候,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妈妈到的第一天晚上,感觉有点不适,跟我们打了声招呼就把自己关在房里,第二天早上她高兴地从房里出来,如释重负地说“昨晚吓坏了,可能路上传染感冒了,我一夜喝了四包三九感冒冲剂,总算压下去了。这时哪能感冒啊,那不是帮倒忙嘛。”后来跟老姐提起,老姐埋怨她说“你一下吃那么多药也不怕吃出问题来,多危险。”可怜的老妈,生病的权利都被剥夺了。是啊,印象里妈妈总是精力充沛,偶尔不适也不让我们知道,多少次一家人出游归来精疲力竭,我们尽可以倒下来休息,可她还得忙着伺候一家人吃喝,还要照顾每个人的口味,喜好,不小心漏做了啥,还得不停地跟我们道歉,即使我们“宽宏大量”地说“没关系,下次做吧。”她还是象祥林嫂似的没完没了地自责,“唉,怎么就忘了呢,XXX肯定没吃饱”好象那一顿饭是我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似的。
那天早上以后,妈妈每天精神抖擞地帮我把屋里屋外收拾得整整齐齐,门前院后打理得清清爽爽,花草树木伺弄得枝肥叶茂。环境熟悉得差不多了,妈妈在后院划了几片空地,抱着个铁揪埋头刨起来。讨厌和土地打交道的我几次三番叫妈妈歇着,别忙了,她也不理我。也许是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也许是知道疼爱他的姥姥已经来了,在一个春日的傍晚,大儿子出生了。已经饿了一整天的我,很幸运地吃到了妈妈已准备好的红糖小米粥,香甜无比。在医院里的两天,我过的是皇帝般的日子,孩子由护士们照看;朋友、同事带着五彩缤纷的礼物接二连三地到医院看望;一日三餐,都能吃到妈妈精心做的各种花样的饭菜,什么鸡汤面,小馄饨等,而摆在隔壁的难友面前的只是医院里配备的冷冰冰的食物。
出院的那天预示着我的好日子到头了。都说第一个孩子特别难养,我们也不例外,我家老大一到晚上就开始夜半歌声,一小时一次,一次持续半个小时,过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猛不丁被一个小人给栓住,而且看不到尽头,我感觉象走进了万丈深渊。妈妈及时挺身而出,将监听器放到自己的房里,孩子一哭她就爬起来给他换尿裤,递给我喂奶,完了再把小孩拍拍睡。哄孩子睡觉是最难的一关,每每觉得他睡熟了,镊手镊脚把他放下,他准又哇哇哭起来,只好前功尽弃,重新拍睡。生完孩子后,我也患上了失眠的毛病,怎么都睡不着,但每次妈妈坐在摇椅上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听着她哼的小曲,我也总能迷迷糊糊进入梦乡。妈妈哪里是哄孩子睡觉,分明是哄我入睡。可是当时的我,只纠结于自己身体不适和心情郁闷的旋涡中,无暇顾及妈妈的辛劳。
和眉头紧锁,一愁不展的我相比,妈妈每天忙忙叨叨,乐乐呵呵地跑进跑出。白天她伺候完我的吃喝看孩子睡了,就跑到院子里忙个不停。有一天,我萎靡不振地坐在窗前,全身不停地出着虚汗,整个人提不起一点力气。我愁苦地望着窗外,院子里的玫瑰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明媚的春光让我回想起过去活蹦乱跳,无拘无束的日子,我叹口气,“唉,好日子到头了”。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到后院,妈妈挖过的几块地里,长出了密密的、嫩嫩的小苗苗。我好奇地走出去,妈妈正在篱笆旁边搭架子,
“这是啥?”
“我种的菜啊,萝卜,油菜,豆角,丝瓜。”
“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咳,有小不愁大”
妈妈聚精会神地弄着丝瓜架子,不经意地答道。
那些小菜苗给了我莫大的乐趣,每天我都会跑去看看他们又长了多少。渐渐的,我觉的身体没那么难受了,孩子一觉睡得长一点了,身上的湿疹,屁股上的尿布疹也没那么多了,哭声没那么刺耳了,好日子似乎又有盼头了。
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儿子和院子里的菜比赛似的茁壮成长。一次午饭时,妈妈神神秘秘地端过一碗面,上面飘满了绿油油的菜叶,“尝尝,自己种的菜味道怎么样?”那还用说,从此,我们饭桌上就不停地出现自家产的蔬菜。
那时我最陶醉的事情就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洒满阳光的房间里,看妈妈一边弄孩子,一边给我讲过去的事情。她总能把儿子摆弄地服服贴贴,连蜡烛包都包得比我们结实好看,而儿子在她裹的襁褓中也从不奋力挣脱,那种洋溢在整个房间里的的安全感,幸福感或许连他都感觉到了。
妈妈陪着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手把手教会我给儿子洗澡,按摩。当我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以后,妈妈惦记独自在家的老爸,决定回去了。走之前,她知道我们不会照管地里的东西,便把所有的萝卜全部拔出来,很多都已经长得有一尺多长了,她洗好,切好,晾干,洒上盐和其它的佐料,给我们腌了整整一大罐好吃美味的萝卜干,那些萝卜干我们一直吃到冬天。同样供我们享用的还有丝瓜,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妈妈把一些剩菜剩饭等深埋在地里做有机肥,所以那几块地特别的壮,结出来的丝瓜又多又好,我们吃都来不及,剩下好多老了,枯了,做成丝瓜瓤用来洗碗洗澡,既环保又舒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算吗?
妈妈走了以后,我常常跑到后院,看她浇灌过的花草,看她培育过的树苗。有一天,一阵特别的清香遍布院里的每一角,我顺着香味找去,是一株栀子花,最初是一个朋友送的盆栽绿色植物,可能妈妈觉的盆里长不开,就挪在院子里了。栀子花开了一朵又一朵,香气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我还能闻得到记忆中的那股清香。每每诸事不顺的时候,和LG吵架的时候,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就跑到院子里静静地呆着,努力地嗅出当时的清香,回想妈妈劳碌的身影,回想她对我说的每一句话。
关于养孩子,妈妈说“有小不愁大”;
关于婚姻家庭,妈妈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要学会装聋作哑”;
关于赚钱养家,妈妈说“赚多少算多,够用就行了”;
关于我们,妈妈说“你们现在的日子多好,别放着好日子不好好过。”
回忆抚平我的怨气和忿闷,回忆也带给我勇气和力量。后来,我曾多次回想当年的那个春天,那时,我象一个泡在蜜罐里的被宠坏的孩子,该有的都有了,富足的物质、能干的LG、健康的儿子、和美的家庭外加妈妈和姐姐的全力相助,而我却得寸进尺的妄求十全十美的生活。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定会加倍珍惜当时的每一刻,开开心心地陪妈妈浇花、施肥、做饭、聊天;带她领略异域的风情,品尝各国的佳肴;陪她在溪流旁看小桥流水人家,在明月夜观赏又大又圆的玉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后来我又有过几次小小的坎坷,妈妈就象救火队员,扔下手中的一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有她在,我也能平安度过每一道险关。每次妈妈离开之前,无论时间多么仓促,身体多么疲惫,她总会见缝插针地挤出时间给我们包好各种馅的饺子,把冰箱里塞的满满的。当我打开冰箱看着一个个圆滚滚饱满可爱的饺子,就好象看见妈妈还在旁边,一边揉着面,调着馅,一边苦口婆心地给我讲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我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提醒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教育好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我舍不得吃掉这些饺子,每回都是时间紧急没有其他可吃的东西的时候,或者某个高兴的日子,而做饭总没数的我,也会在煮之前,象上海人一样,对家里的每一个成员询问一遍“你吃几只”。看着饺子在滚水里打着转漂起来,香味渐渐散发出来,那种饺子所代表的安宁祥和便荡漾在心间。妈妈包的不只是饺子,更是关切,是鼓励,是支撑,她用最朴素最费力的方式向我传递着中国女性浑然天成、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鲜花遍地时,妈妈没有为我锦上添花,但当荆棘丛生的时候,妈妈总是毫不迟疑地扶我上马。在一次次的困境中,妈妈用她的辛劳和隐忍无声地教给我生活的智慧,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过好每一天。
如果世间有哪一种关系最特别,那就是父母与儿女之间。那是一种毋须经营跨越时空的血缘之情。朋友相处需要距离、夫妻相处需要信任,而父母与儿女之间,什么都不重要,哪怕做儿女的伤透了父母的心,父母最牵挂的人还是儿女。爸爸在事业最危机的时候,妈妈在更年期心绪不定的时候,我就在他们的身边,却从没有体谅地安慰他们一句,没有为他们做些许的事情。大起来以后,多少次我暗下决心要报答父母,可直到现在我还生活在他们的庇荫之下。也许父母并不需要我们特别的报答,我们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清清白白或许就是他们最想要的。
小时候,很害怕写“我的XX”的作文,总觉的自己的父母形象不够高大、性格不够幽默,个性不够鲜明,没啥好写的。而现在,我终于能懂父母了。他们远比我想象的伟大。曾经对他们的轻视,以为他们平庸乏味的生活其实浸透了生活的智慧。与他们相比,我显的那么脆弱、矫情、那么不堪一击。当妈妈在年近古稀还要承担起赡养九十多岁的姥姥的时候,当妈妈戴着老花镜苦学钢琴曲《梁祝》的时候;当妈妈精心地为山楂树摘掉多余的花蕊的时候,妈妈用她无私的奉献,不停的追求,艰辛的付出,教会了我人间最质朴的道理“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