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22)
上星期六下午,我们全家到团爸老板家参加派对。这是个老板与下属促进沟通,交流感情的派对,与会者都是团爸的同事,到会的孩子有大小七八个呢。
下午在家时,团团时不时因为不满足他的要求就要撵地皮,嘴里还总是哼哼唧唧地要人抱。团爸还犹豫着要不要带他去?怕他调皮,不乖丢大人面子。我和团妈觉得至少应该让团团试一试啊?表现真不好就班师回朝呗!结果团团还真出人意料,很有礼貌,大大方方,很讨人喜欢。
下午在家时,团团时不时因为不满足他的要求就要撵地皮,嘴里还总是哼哼唧唧地要人抱。团爸还犹豫着要不要带他去?怕他调皮,不乖丢大人面子。我和团妈觉得至少应该让团团试一试啊?表现真不好就班师回朝呗!结果团团还真出人意料,很有礼貌,大大方方,很讨人喜欢。
有一个叫雪莉的老美同事夫妇带来了两个女儿,一个七岁,一个九岁。姐妹俩一到就拿出一副扑克牌来玩,一点也不发出声音很是乖巧。
美国的家庭派对大都是自助餐式的。正当大家津津乐道地边吃边聊时,只听见一声女孩的尖叫,我转头看时,那女孩已经被雪莉推进主人家的车库去了。(车库j的门就在餐厅旁边。)妈妈出来后走回到另一个女儿身边,只见那女儿低声跟妈妈说着什麽,像是为姐姐在辩解。
妈妈随后就若无其事的走到人群里来继续聊天,正好站在我的旁边。我好奇地问,“她怎麽啦?她们很安静啊?”雪莉凑近我低声地说,“妹妹打牌赖皮,姐姐就去抓妹妹的脸皮。我罚关她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会去跟她谈为什麽?”雪莉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有些难为情?脸色微微泛红起来,一脸的严肃。我这才想起老美是很要面子的,觉得自己这样问一个初次见面的老外朋友有些鲁莽,赶紧为自己找台阶。“一直听说西方人管孩子不用打骂,孩子们照样很听话。在公共场所或外出作客的表现都很好。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如果你不介意,我很想听听呢。”雪莉的表情开始放松了下来,爽快地说,“是的。当她们刚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们规矩了。小孩子的理解力远比大人想象的要强得多。给规矩的时候,要说Do what ,what!,不要说Don't do what, what!。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常常能听到的是后半句,不要给她们错误的概念,要让她们学会follow!。"哦!与我们中国人恰恰相反。我们喜欢对孩子说,不,不要!”我回应她。“timeout,这就是你对艾茜莉的处罚?”我用手指指车库的门。“是的。如果她出来后的表现还不好,就减少她明天早上看电视的时间。。。。”“她会听你的吗?”“当然!她如果不听的话,我还有其他的规矩来约束她。。。。”雪莉开始得意地讲她给女儿们的规矩。她讲得很仔细,听起来就是驾轻就熟的。除了一些像关禁闭,减少喜欢的活动项目的时间的处罚外,大都是用钱来解决的,非常的赏罚分明。两个女儿各自有一个帐本。她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家务活,每个活都有价钱的,都记帐的,然后在违反规矩,犯错误的时候,根据错误的大小,扣不同的钱数。孩子们要用现金的时候,拿着帐本到妈妈那里去兑。。。。早就听闻美国人从小就跟钱打交道,也听说叫孩子干家务要付钱,像这样有细节的还是第一次听到。难怪美国人人人都能说会道,会做老板呢。
看着雪莉兴致还浓,我们又从团团上托儿所谈到她女儿的学习,兴趣爱好的情况。雪莉说,他们夫妇很不运气,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得到任何一方大人的帮助。她又不能放弃自己的工作,所以两个孩子都是自己带的。她指着小女儿对我说,她十四个星期就进托儿所了,都很好的,没怎麽生病。雪莉说她的两个女儿在学校成绩一直很好。一个偏好写作,艺术,另一个喜欢数学,科学。对于上兴趣班,她说在她们小的时候,她送她们去了几乎所有的文娱体育兴趣班,作为对他们潜质的探索,然后再选送到她们自己喜欢,能发展她们潜能的学课去。我说,你希望她们长大了做什麽啊?雪莉突然提高了嗓子问正在好好表现的大女儿:“艾茜莉,你长大要做什麽?”艾茜莉腼腆地扭了扭身体,说不知道。小女儿却抢嘴说,我要当科学家!雪莉说这完全要看她们自己喽!
美国的小学上下学都有学校的免费接送车挨家定点接送。放学后的兴趣班通常是在校外的,要另外付费的。兴趣班也有接送车的,但是收费的。
雪莉说因为顺路,她早上自己开车送女儿,下午放学时,女儿自己分别坐接送车去兴趣班,碰巧兴趣班就在她老公公司的马路对面,老公下班去接她们回家。。。。
雪莉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干练利落的的女强人。雪莉的故事是否在美国一般双职工家庭里有代表性呢?不知为什麽,有了团团我对美国家庭和孩子成长的故事特别有兴趣,一有机会就要“打听”。真的婆婆妈妈起来了。
美国的家庭派对大都是自助餐式的。正当大家津津乐道地边吃边聊时,只听见一声女孩的尖叫,我转头看时,那女孩已经被雪莉推进主人家的车库去了。(车库j的门就在餐厅旁边。)妈妈出来后走回到另一个女儿身边,只见那女儿低声跟妈妈说着什麽,像是为姐姐在辩解。
妈妈随后就若无其事的走到人群里来继续聊天,正好站在我的旁边。我好奇地问,“她怎麽啦?她们很安静啊?”雪莉凑近我低声地说,“妹妹打牌赖皮,姐姐就去抓妹妹的脸皮。我罚关她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会去跟她谈为什麽?”雪莉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有些难为情?脸色微微泛红起来,一脸的严肃。我这才想起老美是很要面子的,觉得自己这样问一个初次见面的老外朋友有些鲁莽,赶紧为自己找台阶。“一直听说西方人管孩子不用打骂,孩子们照样很听话。在公共场所或外出作客的表现都很好。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如果你不介意,我很想听听呢。”雪莉的表情开始放松了下来,爽快地说,“是的。当她们刚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们规矩了。小孩子的理解力远比大人想象的要强得多。给规矩的时候,要说Do what ,what!,不要说Don't do what, what!。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常常能听到的是后半句,不要给她们错误的概念,要让她们学会follow!。"哦!与我们中国人恰恰相反。我们喜欢对孩子说,不,不要!”我回应她。“timeout,这就是你对艾茜莉的处罚?”我用手指指车库的门。“是的。如果她出来后的表现还不好,就减少她明天早上看电视的时间。。。。”“她会听你的吗?”“当然!她如果不听的话,我还有其他的规矩来约束她。。。。”雪莉开始得意地讲她给女儿们的规矩。她讲得很仔细,听起来就是驾轻就熟的。除了一些像关禁闭,减少喜欢的活动项目的时间的处罚外,大都是用钱来解决的,非常的赏罚分明。两个女儿各自有一个帐本。她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家务活,每个活都有价钱的,都记帐的,然后在违反规矩,犯错误的时候,根据错误的大小,扣不同的钱数。孩子们要用现金的时候,拿着帐本到妈妈那里去兑。。。。早就听闻美国人从小就跟钱打交道,也听说叫孩子干家务要付钱,像这样有细节的还是第一次听到。难怪美国人人人都能说会道,会做老板呢。
看着雪莉兴致还浓,我们又从团团上托儿所谈到她女儿的学习,兴趣爱好的情况。雪莉说,他们夫妇很不运气,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得到任何一方大人的帮助。她又不能放弃自己的工作,所以两个孩子都是自己带的。她指着小女儿对我说,她十四个星期就进托儿所了,都很好的,没怎麽生病。雪莉说她的两个女儿在学校成绩一直很好。一个偏好写作,艺术,另一个喜欢数学,科学。对于上兴趣班,她说在她们小的时候,她送她们去了几乎所有的文娱体育兴趣班,作为对他们潜质的探索,然后再选送到她们自己喜欢,能发展她们潜能的学课去。我说,你希望她们长大了做什麽啊?雪莉突然提高了嗓子问正在好好表现的大女儿:“艾茜莉,你长大要做什麽?”艾茜莉腼腆地扭了扭身体,说不知道。小女儿却抢嘴说,我要当科学家!雪莉说这完全要看她们自己喽!
美国的小学上下学都有学校的免费接送车挨家定点接送。放学后的兴趣班通常是在校外的,要另外付费的。兴趣班也有接送车的,但是收费的。
雪莉说因为顺路,她早上自己开车送女儿,下午放学时,女儿自己分别坐接送车去兴趣班,碰巧兴趣班就在她老公公司的马路对面,老公下班去接她们回家。。。。
雪莉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干练利落的的女强人。雪莉的故事是否在美国一般双职工家庭里有代表性呢?不知为什麽,有了团团我对美国家庭和孩子成长的故事特别有兴趣,一有机会就要“打听”。真的婆婆妈妈起来了。
团团生长在异国他乡的美国,如果不能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地受教育,那还有什麽意思呢?
与雪莉的一席谈是我参加那天派对的意外收获。团团也有意外收获哦!因为主人是一对事业有成的很和善的印度夫妇,那晚的主食是印度菜。一向大便干结的团团,在参加派对的第二天,大便变软了不说,还一天两次。喜得常为团团大便头痛的我们拍手叫好。团爸说,现在知道如何解决团团大便难的问题了-带他到印度餐馆去吃饭!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