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情况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情况

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文章很多,但这些文章基本上是从政治或纯军事角度出发的,介绍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物力状况的文章很少.在现代战争中,物力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本文专门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物力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提到的数据有的当年有精确的记载,有的当年并无直接记载,而是根据其他相关资料推算出来的,误差在所难免.

名词解释

山炮:国民党军和日军对可拆卸的轻型榴弹炮的旧称,口径一般为75毫米,火炮身管较短,火炮质量较轻,全炮可拆卸成几部份组件,方便人背马驮,运到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由于便于运输特别适合山地作战,所以称山炮.

野炮:旧称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加农炮和榴弹炮(不包括山炮)的统称,以75毫米野炮最常见.

战防炮:反坦克炮旧称,战车防御炮,用来防御战车的炮.(同理,战防枪=反坦克枪)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武器装备进口情况                          

1937年7月抗战爆发,武器弹药消耗巨大,国民党战前所积攒的家底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能否得到充足的武器装备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当时国民党的武器来源有两个:进口和自己生产.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国民党兵工厂的水平是比较低的,不仅生产不了飞机和坦克,而且连最基本的枪支和子弹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需求.在当时的条件下,进口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自清朝末年起德国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武器进口来源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8年.抗战前国民党就通过进口德国武器装备组建"德械师",国民党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所需资金主要用钨矿砂,锡,锑,桐油等物资支付.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国民党加大了德国武器的订货量.在日本的强烈抗议下,1938年5月德国宣布停止对中国出口武器,最后一批武器于8月份运抵中国.从抗战爆发到德国停止供货为止,国民党从德国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12架,105毫米榴弹炮36门,迫击炮800门,37毫米战防炮500门,13.2毫米高射机枪300挺,机枪1万挺,步枪5000支,驳壳枪2万支,手枪4400支;150毫米炮弹6000发,105毫米炮弹3.6万发,迫击炮弹190万发,37毫米炮弹50万发,子弹1.6亿发. 
 
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8月21日,国民党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便开始以贷款的形式向国民党提供武器装备,贷款由中国用矿产和农产品偿还.苏联对国民党的武器供应持续到苏德战争爆发.

在这将近4年时间里国民党从苏联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885架,坦克82辆,汽车1540辆,115毫米榴弹炮80门,76毫米野炮160门,76毫米山炮50门,高射炮270门,45毫米战防炮50门,37毫米战防炮380门,航空机枪120挺,重机枪1300挺,轻机枪5300挺,步枪5万支,冲锋枪3000支;航空炸弹3.11万颗,115毫米炮弹12.68万发,76毫米炮弹16万发,45毫米炮弹7.5万发,37毫米炮弹61万发,高射炮弹31.44万发,子弹1.84亿发.

中国向苏联支付的物资包括:钨矿砂31177吨,锡13162吨,锑10892吨,锌600吨,汞560吨,铋18吨,茶叶30293吨,生丝309吨,羊皮223万张,羊毛14300吨,猪鬃6340吨,桐油8868吨)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还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了一些武器装备(到货量)

从英国进口:飞机36架,子弹1667万发

从法国进口:飞机24架

从意大利进口:装甲车101辆

从比利时进口:步枪5.4万支,子弹3867万发

从捷克进口:轻机枪1829挺,步枪5000支,子弹2600万发

从瑞典进口:子弹1.18亿发

从匈牙利进口:子弹1500万发


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下半年,国民党得到了从美国运来的279架飞机和1205万发子弹,这批货是战前订购的.由于中立法案的制约,此后美国便停止了对中国的武器出口.1939年11月美国修改中立法案,可以向交战中的国家出口武器,但必须以现金购买,自行运输.租借法案出台前美国陆续向国民党提供了4笔小额贷款,分别是1939年2月的桐油贷款(用桐油偿还),1940年4月的锡贷款(用锡偿还),1940年10月的钨砂贷款(用钨矿砂偿还),1941年2月的金属贷款(用钨矿砂,锡和锑偿还),这些贷款规定用于在美国购买除武器弹药外的其他物资.国民党买回了一些物资(汽车,油料,轮胎,汽车和飞机零件,工业器材等).1941年3月11日美国出台租借法案,向符合美国利益的国家提供援助,1941年5月6日美国宣布将中国列入援助对象,自此美国开始正式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

1937年11月国民党动工修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8月底建成,滇缅公路从昆明出发,至边境小城畹町,然后向缅甸境内延伸至腊戌,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进口物资可先运到缅甸仰光港,然后由中央铁路运到腊戌,经滇缅公路运到中国.

1938年10月,中国的沿海通道已全部被日军堵死.此时除进口苏联的物资可通过迪化(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的中苏公路直接运输外,

进口其他国家的物资则要通过法属殖民地越南或英属殖民地缅甸.中越之间有滇越铁路和桂越公路,中缅之间只有一条滇缅公路.抗战爆发后为了不得罪日本,法国禁止中国通过越南进口武器弹药(其他物资可以).1938年11月法国又宣布禁止中国通过越南进口卡车和救护车,后同意在交税的情况下限额通行.1939年9月中国通过越南进口的部份机器设备被法国掠夺.1939年11月日军占领南宁切断桂越公路,1940年6月17日法国向德国投降,成立傀儡政府.在日本的逼迫下,法国于1940年6月20日封锁滇越铁路,并于1940年7月3日拆毁滇越铁路.法国投降后英国已被困在欧洲,为了讨好日本保住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英国于1940年7月17日宣布封锁滇缅公路3个月,1940年10月滇缅公路在封锁了3个月后重新开放.

1940年9月23日日军攻入越南北部,法国被迫同意日本在越南驻军.从1940年10月28日起,日军以越南北部的飞机场为基地,多次对滇缅公路进行轰炸.

1941年12月日军开始进攻缅甸.1942年2月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英军联合对日军作战,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港,滇缅公路的进货入口被堵死.

1942年4月远征军作战失败,败退下来的远征军一部分退回云南,另一部分经过中美英协商转移到了印度.在美方的安排下,转移到印度的这部份远征军改称为中国驻印军,以印度为基地进行训练.此后又陆续从中国调派一些军队入印度以扩充中国驻印军,为以后的反攻作准备.

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美国紧急开辟从印度到中国的航线.物资先运到印度,然后由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送到云南或四川,由于沿途一系列高耸的山峰好像驼峰一样,所以称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飞行条件恶劣,事故率居高不下,物资运量很少.为解决中国的物资供应问题,中美决定合作修建中印路.1942年12月中印公路动工建设,公路从印度出发穿越缅甸北部原始森林至云南畹町,与滇缅公路中国段连接.中国驻印军与美军和英军经过联合作战逐步收复缅北地区,中印公路也随之向前延伸.1943年12月沿中印公路开始铺设中印油管.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通车.与此同时驼峰航线也加大了运输量,1945年6月中印油管开始向中国输油,物资运输问题至此解决.

美国援助国民党的物资如何分配由美国说了算, 美国决定物资优先用于缅甸作战.物资运到印度后首先拨给中国驻印军一部份,然后由驼峰航线运到中国,运到中国的物资重点供应中国远征军,剩下的留给国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由于运输不便,陆上交通恢复前美国援助的重炮只能就近拨给中国驻印军.以155毫米榴弹炮为例,抗战期间美国总共只给了国民党36门,全部拨给了中国驻印军.在缅甸战事结束以前,国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状况基本没有改善.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从美国得到的武器装备的粗略数字:飞机1394架(包括美国驻华空军的飞机),坦克108辆,装甲车36辆,汽车约2万辆,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约200门,75毫米野炮约100门,75毫米山炮约500门,37毫米战防炮约300门,迫击炮约2000门,火箭筒1030支,喷火器约150支,枪榴筒约6000支,14毫米战防枪1269支,重机枪约1500挺,轻机枪约8000挺,步枪约15万支,冲锋枪约3万支,手枪约3600支;各类炮弹约220万发,火箭弹约6万发,子弹约7亿发.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武器弹药生产情况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兵器工业进行了内迁重组,大部分兵工厂集中到了重庆.受重工业基础的制约,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兵器工业并无太大发展,但还是生产出了不少的轻武器和弹药.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约50万支,轻机枪约4万挺,重机枪约2万挺,枪榴筒约6万支,掷弹筒40909支,20毫米高射炮4门,37毫米战防炮94门,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子弹约11亿发,手榴弹约2700万个,枪榴弹约450万个,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迫击炮弹约550万发,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20毫米高射炮弹约52万发,航空炸弹约3000吨,地雷约80万个.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工生产情况.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器工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原材料奇缺,因而武器弹药产量很少.抗战期间共产党的兵工厂累计生产:长短枪11046支,机枪33挺,掷弹筒4155支,枪榴筒2196支,迫击炮908门;子弹779万发,手榴弹447万个,掷弹筒榴弹37.7万个,枪榴弹32万个,迫击炮弹28.4万发,地雷19.2万个.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各种武器弹药的具体生产情况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55万支左右.

1928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38(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枪.抗战期间太原兵工厂西迁后生产了少量38式步枪,总产量约1万支.抗战时期国民党生产的步枪主要是汉阳式和中正式.除此之外浙江铁厂还生产过4万多支77式步枪,77式步枪为仿造中正式步枪,外形略有不同.

汉阳式:仿德国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5年在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1944年停产.

中正式: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1935年在巩县兵工厂开始生产.      

汉阳式与中正式步枪的历年产量如下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汉阳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计60000支

1938年:汉阳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计50000支

1939年:汉阳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计71500支

1940年:汉阳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计74414支

1941年:汉阳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计38500支

1942年:汉阳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计63600支

1943年:汉阳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计67100支

1944年:汉阳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计64850支

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轻机枪有两种:仿瑞士启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

仿瑞士启拉利式轻机枪于1939年停产,从抗战爆发至1939年停产共生产约1900挺.

捷克ZB26式轻机枪是捷克于1926年开始生产的,该枪弹匣位于枪身上方,在国产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见到这种机枪.1927年ZB26式轻机枪开始进入中国,到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已有多家兵工厂在仿制生产这种机枪.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轻机枪约4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1938年:仿捷克ZB26式2000挺,仿瑞士启拉利式1600挺,合计3600挺

1939年:仿捷克ZB26式892挺,仿瑞士启拉利式342挺,合计1234挺

1940年:仿捷克ZB26式1324挺

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

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

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

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

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有两种:24式和30节式

24式重机枪:1888-1924年,金陵兵工厂仿制过多种版本的马克沁式重机枪.1934年德国向国民党赠送MG08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图纸,由金陵兵工厂进行仿制,于1935年仿制成功,命名为24(民国24年)式重机枪.

30节重机枪:1921年10月10日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口径改为7.92毫米),正好是民国10年10月10日,顾命名为30节.抗战爆发后由于兵工厂搬迁等原因,30节重机枪的生产几度中断.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重机枪约2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24式626挺

1938年:24式1060挺

1939年:24式1971挺

1940年:24式2468挺,30节式514挺,合计2982挺

1941年:24式1860挺,30节式520挺,合计2380挺

1942年:24式1980挺,30节式310挺,合计2290挺

1943年:24式2680挺,30节式260挺,合计2940挺

1944年:24式2986挺

1945年:24式3063挺,30节式1737挺,合计4800挺

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掷弹筒,但产量很少没有正式装备部队.1938年底已迁往重庆的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在大正10年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出新的掷弹筒,命名为27(民国27年)式掷弹筒,开始大量生产.掷弹筒可以看作是一种轻型简易迫击炮,口径一般为50毫米,和迫击炮相比省去了瞄准具和支架.由于没有瞄准具,只有经验丰富的士兵才能精确射击.1944年随着60毫米迫击炮的大量装备,国民党停止了掷弹筒的生产,累计生产40909支.掷弹筒榴弹的停产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

枪榴筒的生产情况与掷弹筒相似,虽然抗战前便开始生产,但产量很少.1939年国民党兵工厂研制成功新的枪榴筒和枪榴弹,命名为28式枪榴筒和28式枪榴弹,与中正式步枪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枪榴筒约6万支,枪榴弹约450万个.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兵工厂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和150毫米迫击炮.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停止了150毫米迫击炮的生产,82毫米迫击炮的生产继续了下去.1940年国民党兵工厂将库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进行翻新改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命名为29式150迫击炮,翻造工作持续到1944年,具体数量不详.1942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6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1式60毫米迫击炮.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12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3式120毫米迫炮,1945年开始生产,当年生产94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迫击炮弹约550万发,其中大部份是82毫米弹.1944年迫击炮弹产量110万发,为战时最高峰.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历年迫击炮产量如下

1937年:82毫米迫击炮710门

1938年:82毫米迫击炮1136门

1939年:82毫米迫击炮960门

1940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

1941年:82毫米迫击炮760门

1942年:82毫米迫击炮1381门,60毫米迫击炮200门

1943年:82毫米迫击炮1140门,60毫米迫击炮1100门

1944年:82毫米迫击炮1084门,60毫米迫击炮2000门

1945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60毫米迫击炮2870门,120毫米迫击炮94门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的兵工厂可以生产山野炮和榴弹炮,不过产量很少.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干脆放弃了山野炮和榴弹炮的生产,集中力量生产需要材料较少的迫击炮.75毫米山野炮虽然停产了,但由于此前国民党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75毫米山野炮,因此75毫米山野炮弹的生产仍然继续了下去,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最高年产量接近12万发(1943年).

1938年5月国民党兵工厂决定仿制德式37毫米战防炮,向德国定购所需技术资料,机器设备和钢材.由于交通受阻到货较晚而耽误了仿制工作,直到1941年才仿制成功,命名为30式37毫米战防炮,生产了94门后因钢材用完而被迫停产.1941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弹,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1943年因原材料供应中断而停产,累计生产约52万发.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共制造4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子弹约11亿发,平均每年1.3-1.4亿发,而战前的1936年子弹产量1.28亿发,由此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国民党子弹生产能力基本没有增长.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手榴弹产量有较大增长,1941年手榴弹产量505万个,达到战时最高峰.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手榴弹约2700万个.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5-500公斤各种规格的航空炸弹.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航空炸弹约3000吨.

抗战爆发后为了防御日军进攻,国民党需要大量的地雷,为此建设了专门的地雷生产线,地雷产量大增,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地雷约80万个.  


抗战时期的军用油料供应情况

现在的军用油料主要是柴油和航空煤油,坦克装甲车卡车用柴油,飞机用航空煤油,汽油用得很少.而抗战时期的军用油料主要是汽油,汽车和飞机都是用汽油,国民党装备的坦克也全部为汽油机坦克.抗战爆发后汽油供应日趋紧张,采取了如下措施:开发甘肃玉门油田,利用玉门油田所产的石油炼制汽油;以甘蔗和杂粮为原料生产酒精,用酒精代替汽油;以桐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生产代汽油;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代汽油.  

在汽油替代品的生产方面,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的代汽油产量微乎其微,以桐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的代汽油产量也很少,真正起到支柱作用的是酒精.

抗战期间我国历年汽油(包括代用品)供应情况如下

(1吨酒精大约可代替0.65吨汽油,1吨代汽油大约可代替0.8吨汽油)

1938年:汽油进口量45508吨;酒精产量912吨

1939年:汽油进口量64871吨;汽油产量11吨,酒精产量2412吨,代汽油产量9吨

1940年:汽油进口量65859吨;汽油产量200吨,酒精产量13595吨,代汽油产量100吨

1941年:汽油进口量82323吨;汽油产量573吨,酒精产量16128吨,代汽油产量85吨

1942年:汽油进口量79吨;汽油产量5202吨,酒精产量23420吨,代汽油产量406吨

1943年:汽油进口量150吨;汽油产量8331吨,酒精产量22150吨,代汽油产量1343吨

1944年:汽油进口量1739吨;汽油产量11108吨,酒精产量22487吨,代汽油产量289吨

1945年随着中印公路的通车和中印输油管线的建成,持续几年的严重油荒宣告结束。

对于国民党的军工生产情况,我只能说:国民党没有把其军工生产放在优先地位,之所以这样说,是根据国民党军工方面的档案得到的结论。  

根据国民党方面的档案,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的主要弹药装备的最高年产量为:
步枪139200支,
机枪20400挺,
82迫击炮2520门,
79步枪子弹252000000发

(由此可见,所谓的抗美援朝头两年用了1.2亿发杂牌子弹的说法是何等可笑了),

山野炮弹780000发,
82迫击炮弹2140000发,
手榴弹5100000枚,
60炮可月产350门,
60炮弹月产10万发,

而到了内战时期的1948年上半年,可月产
中正式步枪13000支,
轻机枪1000-1200挺,
重机枪500挺,
82迫击炮250-300门,
60炮700门左右,
步机枪子弹2500万发,
82迫击炮弹10万发左右,
60迫击炮弹12万发左右,

大致上,如果考虑到国民党接受了沈阳等在日军统治下的兵工厂之因素,除了60炮等少数装备弹药外,其军工生产能力并未有发展,甚至有所退步,事实上,国民党对兵工事业,除了在1946年花几百万美元购入了一些机械设备,并设立了1个子弹厂与1个战车修理厂外,并未有大的扩展,直到1948年,因为战争消耗太大,国民党投资40万亿元,扩充设备,要求下半年生产应达到,
装甲车40辆,
各种迫击炮3558门,
山炮12门,
轻重机枪4500挺,
火箭炮20门,
榴弹炮72门,
冲锋枪5915支,
步枪6.655万支,
榴弹筒1.2万具,
火焰喷射器250具,
枪弹6046万发,
迫击炮弹73.35万发,
炮弹15.5223万发,
火箭弹4000发,
枪榴弹4万颗,
手榴弹195.05万颗。

但为时已晚,  作为对比,我们可举出两个例子,

1、在抗美援朝的二年零九个月中,中国各兵工厂生产各种枪械60余万支,子弹15万亿发,各种火炮9万余门(内无后座力炮2.36万门),火箭筒7000余具,炮弹(含火箭弹)1400余万发,手榴弹2300万余枚,炸药6000吨以上。  

2、阎锡山在抗战胜利后,收回太原兵工厂,分为西北育才机械厂,西北机车厂,西北修造厂,晋兴机械厂等14个工厂,当时由于战争破坏及日寇掠夺,各厂均残破不堪,且太原四周均为解放区,阎除了少量购入特种合金钢及精密设备外,没有任何外援,但阎大力发展军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制造了2000多台机械设备,为原有机械设备的数倍,如西北修造厂,日本投降时仅有机械设备78台,到1948年9月增至600多台,西北机车厂由157台增加到500台,现将太原解放以前之每月军工生产数量列出如下:西北育才机械厂,75mm山炮由日本投降时的6门增产至15门,手榴弹9万枚,山炮弹16000发,飞雷筒15000个,并可年产机械设备150台。西北机车厂,月产75山炮8门,150榴弹炮2门,榴弹3000发,自1948年2月到12月生产重步兵炮102门,西北修造厂,月产炮弹10800发,重机枪60挺,1948年共产重机枪650挺,轻机枪610挺,西北化学厂,可月产手榴弹3万枚,炮弹40600发,飞雷3万枚,1948年全年年产炮弹82520发,手榴弹1356221枚,地雷榴弹159084枚,晋兴机械公司,月产迫击炮弹10000发,掷弹筒400个,西北制造厂,月产步枪1200支。由此可见,太原战役之所以会打得那么艰苦,绝非偶然。  

或许有人会说:以年产数万吨钢铁的工业基础供养一支400万人的军队,使之能常年进行一定强度的作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即使与抗战时期相比,国民党的军工事业也乏善可陈,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年产生铁3-4万吨,钢约10000余吨,发电容量不足20万千瓦,而且,所有的陆上通道均被堵死,仅靠“驼峰空运”这么杯水车薪的接济,也生产出了相当数量的军火,而到了抗战胜利后,钢产量,发电容量等最少也增长了3-5倍,其军工生产却没有多大发展。  

其实,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国民党轻视中共的实力,认为三至六个月就能打垮中共,即使在初期受挫后,也盲目乐观,直到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才开始重视中共,

2、国民党一向崇洋,如蒋介石在抗战前就认为,自制武器不如向外购买,加上抱有美国一定会大力援助的想法,国民党对于购买外上抱有美国一定会大力援助的想法,国民党对于购买外国装备往往一抛千金,而对进口机械设备以自制军火则非常吝啬,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军火工业之所以会有大的发展,是由于被日寇封锁而逼出来。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民党对军工生产一直抱着维持的态度,另外,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与内部争夺也大大拖了军工生产的后腿。直到军事局势趋于不利,美国又不愿大规模物资援助国民党,而是采取有限援助国民党的方式,黄金外汇又将耗尽的情况下,才想起要大力发展军工生产,但此时,己接近大决战,而且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也己濒于崩溃,己经为时太晚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胜利至1949年底,国民党共生产步枪近50万支,机枪5万多挺,各种火炮3.6万多门,子弹近7亿发,炮弹700多万发(内迫击炮弹约600万发)手榴弹近2000万枚,枪榴弹250万发,飞机炸弹约15万枚,掷榴弹60多万发,掷弹筒8万多具,枪榴弹筒近10万具。
[ZT]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lum59' 的评论 :
欢迎光临寒舍!
plum59 发表评论于
听说过国军的斯柯达ZB26轻机枪。老兄对历史军事很有研究。佩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