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命脉关存亡 (资源委员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当时命脉关存亡 (资源委员会)

更以经济固国防,建置工矿图富强。”           翁文灏

北伐之后,19288月,31岁的罗家伦以少将的身份,由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延揽了蒋廷黻、张奚若、萧公权、冯友兰、 张子高等教授,并开始招收女生。19304月,阎锡山、冯玉群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北京在阎锡山势力的控制下,罗家伦黯然离开。到了九月间,因张学良率兵入关,阎、冯失败,中原大战于11月结束。中原大战期间,清华的校务委员会拒绝阎锡山派来的校长人选,由叶企孙、冯友兰先后代理校务。

 

1930年底,国民党的CC派安排吴南轩为清华大学校长,学生爆发驱吴风潮,当时担任国民政府秘书的钱昌照奉蒋介石之命,前来处理。经过陶孟和、丁文江的介绍,钱昌照说服翁文灏暂行代理清华大学校长。翁文灏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地质学科的开路者,二三十年代,翁文灏以他的科研成就,成为著名学者,有相当高的社会声望。在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头盖骨,曾轰动世界一时,也是于1929年由他领导的北平地质调查所的工作人员挖掘出来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时任教育部次长兼国民政府秘书的钱昌照向蒋建议,整合各方资源,成立一智囊团“国防设计机构”,进行对日长期作战的准备1932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蒋兼任委员长,并以翁文灏、钱昌照为正副秘书长,钱昌照在南京执行常务,而翁文灏则挂一个虚名,依然回北平,主持他的地质调查所。

 

1932年,胡适、丁文江、翁文灏、蒋廷黻等创办《独立评论》,翁文灏828日的《独立评论》发表《我的意见不过如此》说:“在这种国破家亡的时候,环境及良心都不允许我们在职业工作之外不想别的心思。------只相信无论信仰什么主义,或采取什么制度,都要用好好的人去好好的做。政者正也。无论什么制度,其最重要的目的只在有法子使好的、有能力的人能够上去当政,不行的或不相宜的能够和平的下来。

 

钱昌照,江苏常熟人,出身自有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之称的吴越钱氏家族,母亲是龚自珍的孙女,早年留学英国,就读于伦敦政经学院,有志于工业救国。回国后,经由张謇引荐,游历中原,拜访了张作霖、阎锡山等人。i­e Sm3J,r嘉兴沈性真、沈性仁、沈性元三姐妹分别与黄郛、陶孟和、钱昌照成婚。钱昌照与黄郛的连襟关系,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任用为秘书,代蒋批阅有关经济、教育、外交方面的文件。因年轻,钱昌照被时人称为蒋介石身边的“白袍小将

一九三二年夏,钱昌照安排在庐山牯岭,翁文灏和蒋介石初次见面,翁文灏三天的讲学中,就中国的矿产资源向蒋介石说明,建议在内地建立基本工业(重工业),并提出具体的设想方案。同是宁波同乡,蒋介石因此对翁文灏备加赏识。

  一九三四年,翁文灏去浙江考察石油,途中乘车出事,头部重伤,医生已要求家属预备后事。蒋介石派钱昌照亲往杭州组织抢救,下令尽全力救活翁文灏。翁文灏昏迷了一个多月,奇迹的复原。车祸一周年之后,翁文灏写诗
    “救时誓作终身志,拚死愿回旧国危。对蒋有感恩图报之心。  

(W4az/D
N*u'_a
钱昌照在《回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书中说:q3U{3D


w g.]8y.]/f5IP
v4我在政治上是有野心的,很想拉拢一大批银行家、实业家、名流、学者作为政治资本,在蒋介石旁边独树一帜。 1935年,国防设计委员会易名为资源委员会,翁文灏、钱昌照为正副主委。抗战时,资源委员会又改为隶属于经济部,扮演最高经济领导部门。翁文灏同时也做了八年的经济部长。

 

 

193511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四届六中全会。一百多名中央委员共中山陵谒陵后,回到中央党部 开会。合影时,突然有枪手朝汪精卫开枪。革日报纸刊出:汪院长昨晨被狙击,中央极度震惊。” 121日,修养出院后仍心有余悸的汪精卫,请辞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职。蒋介石接任行政院长,着手组织内阁。蒋介石决定请翁文灏担任行政院的秘书长,翁文灏又拉了蒋廷黻(政务处长)、吴景超等《独立评论》的圈内人兼知名学者加入内阁,被称为学者从政派 蒋廷黻是当年罗家伦从南开大学挖角,至清华历史系担任系主任。    

   华北及东南沿海先后沦陷,翁文灏尽力组织国营厂矿和协助民营企业将机器设备往内地拆迁,在西南和西北各省复工或建厂,恢复和发展工矿生产。至抗战胜利后,已统领全国近千家大中型企业,管辖30多万员工,成为直属行政院的部会级机构。中国的石油、矿产冶炼、钢铁,电力,煤炭、机械等行业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在该会领导之下。1952年,资源委员会在台湾撤销,改组为国营事业管理委员会。

1947年春,钱昌照辞去了资源委员会主委的职务。1948年秋,出国至英国、法国、比利时考察工业生产。国共大决战的最后时刻,钱昌照安排当时在台湾的妻儿紧急离台,自己也从国外回到北京加入新政权,并鼓动资源委员会人马、设施留在大陆。(作者:陈健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