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不要教孩子们说谎 ——评“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

愿借此平台与朋友们分享健康,营养,环境卫生和医疗知识。我所代表的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欢迎各位指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拜读了《辽宁日报》2014年11月14日刊发的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后我心情沉重,感概万千。我对于当今中国媒体的自律,主动迎合权势,出卖灵魂感到震惊。这封公开信里提到:“中国成为大学课堂负面典型的案例库,这是个别,还是普遍?我们用新媒体手段做了调查,结果8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碰到过课堂上“爱发牢骚”的老师,对国家和社会的“描黑”让学生们都看不过去”。我也注意到这封信是“辽宁日报的记者奔赴东西南北中,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听了近百堂专业课......整理近13万字的听课笔记”以后写出来的。很明显,“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经济、法律、社会学、行政管理等与哲学文史等社科领域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当结合现实问题,常常会表达出一些消极负面的情绪,谈到好的,都是外国的,不好的,都是中国的,中国成了负面典型的案例库”。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这么多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抹黑中国”呢?这封信的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老师们不够“心态光明”。这封信还呼吁老师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首先,我想请老师们重温当年鲁迅先生的名著《狂人日记》,《祝福》,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老舍的《茶馆》,夏衍的《包身工》,歌剧《白毛女》,陈伯达的《四大家族》,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些著作里作者们把当时的中国描写得不仅是灰暗,简直就是人间地狱。照公开信的作者《辽宁日报》编辑们的逻辑,鲁迅,毛泽东们把当时的社会说得那么坏,也是心态不光明吧。何况按《辽宁日报》编者们的说法这些“描黑”中国的老师们是不清楚“历史的发展是延续的,每一个时期都不是孤立的片段。当今的中国,其政治形态、社会结构、观念习性,都受到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必然烙下鲜明的’中国特色’。” 鲁迅,巴金等描写的故事已成过去,鲁迅,毛泽东们也已谢世多年,已然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了。那当代人继承历史传统,按照鲁迅,毛泽东们的方式批判一下生活中的丑恶的一面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怎么反倒成了心态不光明了呢?真是此一一是非,彼一一是非。再说,在中国要真想学习历史也是极其不容易的,甚至是危险的事呢。有谁敢在课堂上或其它公开场合谈一谈1989年夏天在北京和全国多个大城市发生的历史事件呢?不但不能谈,连在网上都无法搜索。政府网管们定了无数多的敏感词,基本上把汉语都快废了。还好意思指斥老师们不清楚历史的发展是延续的。这样的人还做着省报的编辑,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这封公开信还说:“从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上来看,高校课堂上的这个现象,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一个投影,反映了当今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以消极的眼光看问题、到处寻找阴谋论、随时随地发牢骚,这种负能量的传递在一些人当中已经成了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说起阴谋论,这实在是一个经常挂在政府官员嘴里,写在官媒上的词语。国内任何一个群体事件,群众对共产党和政府的任何批评动不动就被指责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在策划,支持。最近的香港占中行动也被说成是美国的阴谋所致。现在反而指责批评政府的人们到处“寻找阴谋论”,实在是是非颠倒,荒唐之至。


这封公开信还批评老师们:“缺乏政治认同......追捧西方’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公开质疑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甚至唱反调;片面夸大贪污腐败、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问题,把发展中的问题视为政治基因缺陷”。公开信的作者《辽宁日报》编辑们扭扭捏捏,半遮半掩地搞了半天,这才说出了真实意图,就是要人们认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不得有半点怀疑,更不可质疑或唱反调。《辽宁日报》编辑们还厚着脸皮说什么“片面夸大贪污腐败”。岂不知在当代中国无官不贪早已经是社会的共识了,还用得着夸大吗?一个科级干部家里就搜出上亿的现金和大量黄金,真可谓是史无前例啊!说什么“追捧西方”,西方好的东西为何不可学习和借鉴呢?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不都是舶来品吗?当年我们当学生时不是被教导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吗?曾几何时历史就抛在了脑后。


《辽宁日报》编辑们给老师们发公开信,无非是要老师们想他们看齐,在课堂上向学生说谎。他们希望把中国的下一代培养成和他们一样无耻的恶人。面对此情此景,我要向老师们大声呼吁:老师,请不要教孩子们说谎!

 
东方明月- 发表评论于
谎言新中国,“皇帝的新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