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和奶奶的墓是夫妻合葬墓,墓体较大,居于下手;而我堂祖父的墓则是独葬墓,墓体稍小,居于上方。整个墓地的地势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这样的地形不利于在同一水平上构筑相同规格的墓碑和附件,而两大支派的碑式和规格又不能有任何差异。
为了解决祖坟地的水患问题,打破水田农户和我们傅氏族人的矛盾僵局,同时克服斜坡地建平面建筑的弱点,我设计了一堵60公分高,25公分厚的挡土墙。挡土墙呈“8”字形,围绕两座坟墓的边缘将其合拢封闭起来,让家族墓地成为一个整体。为了不伤及所谓的“地脉”,同时又能防水,设计时把60公分高的挡土墙一半埋于地下,另一半露出地面。因为挡土墙建在一个等高线上,所以,两个墓碑也就可以平起平坐了,而这一点正是族人非常在乎的。
两块墓碑的形状和尺寸一模一样,采用卧式、金鱼形。这在“且”字形墓碑遍布天下的东方并不多见。将两块墓碑对称地分放在“8”字腰部的两边,碑体嵌入挡土墙的上半部,“鱼头”相对。寓意有三:一是希望祖辈余荫浓郁,福泽后人;二是祖辈兄弟俩中途分手,亲情未了,让他们身后如鱼在池,夜夜长话;三是启发家族后人要团结如一,不搞分裂。功能上的考虑是,家族子弟众多,人人都把名字刻在祖宗墓碑上看成上光荣榜一样重要,遗漏谁都会落下骂名,所以,碑上的落款面积必须足够大,传统的“且”字形墓碑根本做不到,而这“头大尾小”的金鱼形墓碑,刚好可以满足我们傅家的特殊需要。
功德碑则放在墓地正面的一个抬升式花池里。花池的位置刚好在“8”字的正中,两块墓碑之间,高度与挡土墙持平。碑面1米见方,左右两个花边上镌刻着一副对联,额头上是对联的横批,中间主体部分则是碑文。功德碑后面抬高20公分,整个碑体向前微微倾斜,以便于祭扫、凭吊者阅读碑文。
碑文和落款着实让我大伤了一番脑筋。以前从未替人写过墓碑的碑文;祖父、祖母和堂祖父我从未见过,没有感情激发思绪;祖父他英年早逝,一生乏善可陈,堂祖父劳苦功高,对家族贡献最大,可他的这支偏偏没有我们这一支兴旺;强势的一支过于在意自己的虚假声望,而弱势的一支本来就不愿意和我们一起修缮祖坟,我若稍有得意之形、凌驾之举,他们便会退出统一行动。
正在我为难之际,五伯父、八伯父和三伯母联合举行招待宴席,三位长辈席前席后向我讲述了很多关于堂祖父的非凡经历,特别是他看护群体,热心公益以及对我们这一支兼养并抚,提携关照的事例。我凭着五年海外移民的体验,终于懂得了曾经是国内移民的堂祖父,并与他有了跨时空的情感对接。于是,我一口气写就369个字的碑文,全部是褒扬、颂赞堂祖父的内容,只字未提祖父。
为了教育家族后代,修墓建祠,慎终追远,最终都还是着眼于当世,团结家族,激励晚辈,故而我又将宋代欧阳修《泷冈阡表》中提到的“祭而丰,不如养之薄”的赡养观,以及古人养身与养志并重的孝道,加以提炼借鉴,杜撰出“颐年最好遂志,祭丰不如养薄”的对联,横批是“善养为孝”,准备刻在功德碑的左右和上方。文稿写好后呈送给五伯父审阅,老人家一字未改,欣然同意。
关于碑文的落款,按照中国的传统,只有下一代人给上一代人立碑,所以,落款理应是五伯父、五伯母,八伯父、八伯母,我父母六人。但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如今修坟建墓的人越来越多,将来人满为患必然导致坟满为患,风气太盛政府势必会加强管制,管制则难免一刀切,侯爷王爷的坟墓一起拆毁。从文革的历史看,唯有海外华人、华侨的祖墓能够保全于乱世。为长远计,我提出以我个人的名义落款。五伯父同意我的建议,并打电话征求了几位主要哥哥的意见,他们也赞成。
2005年春天来的特别晚,2月底还下了一场雪,寒风凛冽,砭人肌骨。我和三弟带着图纸冒雪到南京周围的大理石厂订做墓碑。因为厂家从未制作过卧式鱼形墓碑,所以画线切割都是我们自己动手。施工人员就从本族本支派从事建筑业的子弟中挑选,由二弟领头。挡土墙的砖就用他们工地上的拆迁砖,一来节省材料费,而来确保修旧如旧,修旧更旧。
施工那几天,我每天必是第一个到达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小兄弟们因为要帮堂祖父那一支免费修祖坟,都带着怨气和怒气,干活经常迟到早退闹罢工。上碑那天,他们竟然背着我要给我们的祖父先上,还以先死为大作为理由。我坚决阻止他们的行为,甚至把他们捆好的碑绳解开,并开导他们说,先死为大是对一死一生来说的,既然他们都已故去,那就只能遵从长幼有序,必须先上堂祖父的墓碑。
与我们傅家两座祖坟紧挨着的,是八伯父前妻的坟墓。挖掘挡土墙地基那天,我特地把八老爷请来做现场指导,深怕动了前八伯母的坟墓。八伯父与前妻生有一双儿女,他俩也是与我同辈分的傅姓哥姐。那哥哥日前曾从我们工地旁边走过,阴阳怪气地留下一句话说,祖坟修得好就给钱,修得不好一根毛也没有。当然,最令我欣慰的是,平整墓前土地那天,堂祖父那一支,还有我们这一支长房、二房的哥哥嫂嫂,来了十几个人,肩挑手捧忙得不亦乐乎。
有在南京工作的哥哥反映说,他有时回来上坟,周围的坟墓太多而分不清哪一座是本家的老祖坟,因而常常“哭”错坟头,把“钱”给了别人。为此,我特地加设了一个30公分直径的大理石圆盘,上面刻着一个斗大的“傅”字,老远就可以看见。
为了满足族人烧纸、送花和敬酒的多种祭祖习惯,我又在墓碑与挡土墙构成的祭台以外,另外设计了一对焚烧池,专门方便烧纸钱之用,从而避免烧黄熏黑漂亮的大理石墓碑。这样中西结合的墓式,让所有的族人都有地方尽他们的孝心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