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少年杨陵的文化记忆 (一)

上帝不响。如歌单车。
Tune Your Ride. Tone Your Glutes. Today. Together.
Bicycling: Boost Brainpower, Better Butt.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少年杨陵的文化记忆 (一)
诺基亚 2015-01-04

在写这文章之前,我百度了一下老家这个词,百度百科只有一首关于老家的歌曲,没有对老家的俗成定义。虽然没有直接的解释,但却找到一篇孙犁老先生的文章《老家》,文中字里行间表达的老家指的是出生、青少年成长,父母留在的那个地方。

几年前我跟着家人去了一趟新疆,顺道去探望毕业去新疆就业了几年的学生。看到他们在远离老家的环境艰苦地方,辛苦劳作,看到他们思念家乡,抱着老师嚎啕大哭时,我才突然体会到我们的父母也曾千里迢迢,从江南水乡,从富饶美丽城镇,从自己熟悉而温暖的老家来到大西北一个小镇,其中的艰辛苦难,唯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四五十年前,有一批孩子出生在离陕西省会城市西安近百公里的一个小乡镇杨陵一个叫分院(分院的全称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院子里。同类型的院子在杨陵还有好几个。而分院有单位自己办的幼儿园,商店、医院(医务室),甚至因为父母出差蹲点(注1),大小孩子们都一起住单位安排的称为小学班的地方,由单位统一管理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分院里的孩子们,也许和自己的亲叔伯、表兄弟姐妹不熟悉,但是却结交了一大堆从小同食共寝的发小。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生长环境,让分院的孩子们从骨子认定的老家就是杨陵分院,在这个我们生活成长的大院,父母单位的叔叔阿姨就是我们的亲戚长辈,一起玩耍的发小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写到这我热泪盈眶)。

在院里,当年因为父母天南地北不同的方言,院里的孩子都不讲普通话,都说着杨陵话。但所说的杨陵话又有别于当地杨凌农村话,也有别于杨陵街道话,我的一个小学老师曾经说我们讲的这种话应该归为杨陵城里话,我想,这种杨陵城里话就是我们的老家话吧。

现在,经过了几十年风雨人生的分院子弟们,在慢慢有了闲情时,开始重新关注我们的分院,探源我们的少年时期杨陵的文化记忆,就像叶落了要归根。

注1:蹲点是指短期在外地做科学实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