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农场的前身(解放前)是二战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河南省分署的杰作.
我有好几个师傅都是那时的老人, 70年代中后期, 这些大叔们说起救济总署的事,还是眉飞色舞的,首先日子非常好过, 技术人员开的工资全是美金,不受国内物价上涨的影响,工人工资实发加拿大白面,有些当年的拖拉机手后来成农场的农机修配厂五级工六级工, 说是五级工六级工的工资还买不了救济总署最低级别工人发的那么多面粉, 不过没人咬这些老工人说他们反动.
不说这个了.
黄泛区农场那片地方解放得早, 陈赓兵团二打开封,救济总署的大批拖拉机就帮着运过军火,当时那批管事的技术人员, 基本左倾, 署长马杰解放后任河南省重工业厅和化工厅的厅长, 按文件和惯例,文革中受林彪四人帮集团迫害致死, 对我的影响就是我没沾上光,本来我去河南的时候, 家父就告诉我他抗战在重庆曾当过时任中央工业专科学校教务长马杰的手下, 我到了河南有可能沾点光什么的, 结果没.
淮海战役打响了,主战场在安徽河南交界那一片,黄泛区所在的地方算是后方了, 牲口大车,人拉架子车,手推独轮车,肩挑, 大批民工支援前线, 送弹药送食品, 回程抬伤员, 而联合国救济总署的上千台小福特一吨拖拉机,则是民工队伍中的一朵奇葩, 我一个师傅说一回二十来台拖拉机成一车队,由一工程师带队, 从西华周口运送几十吨炮弹到安徽利辛二野某军部,到了以后, 军长后来的某中将副军长后来的少将,也非常的稀奇,都是农民出身嘛,牵牛耕地拉车习惯了的,居然还有拖拉机,没见过,也跑来看看稀罕,卸货之后还由副军长请这些拖拉机手吃了一顿饭,有肉的, 而那些纯靠体力的老少爷们, 则发两馒头一坨咸菜,蹲一边去了.
不是说军长们"嫌贫爱富", 也就是没见过看个稀奇,一下子一台拖拉机整来了一吨炮弹啊,使人力的话要多少人跑多少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