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白桦林-第一篇 荒原无垠 17

原酒
饮酒、吟诗、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生活状态,由此就有了许多关于酒的故事,有了许多与酒相关的
妙语绝句,被后人千古传颂。然而在北大荒,喝酒不用附庸 风雅。那个年代,兵团自制的白酒只有一个牌子“北大荒”。瓶装的“北大荒”65度,那火辣辣呛人的口味,大冬 天里喝上几口似一盆炭火,烧得人浑身暖融融的血脉畅通,心情舒展,豪情万丈。
其实,住在知青宿舍的我们,喝酒的机会并不多。刚去第一年,每月工资仅5元,第二年加到12元,第三年24元,直到第六年才到37元。每月要买一些牙膏、手纸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有些人须臾不离香烟,又要花掉一些;还要攒钱探亲假时用。我自小家庭条件不佳,远离家乡后自立意识很强,加上从小受雷锋、焦裕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影响,习惯于克勤克俭的生活方式,拿到工资后花费很少,压在箱底攒着。有时,知道家里需添置个缝纫机、自行车等,便毫不犹豫地寄上调剂“头寸”。1973年我当了排长,带着一帮人下地干活儿要掌握时间,我将攒的钱寄回家里,买了一块解放牌手表,85元(当时的大路货是钻石牌的,120元)。想喝酒吗?65度的“北大荒”白酒一块多一瓶,再加个下酒的罐头,那简直是高消费,与我等无缘。不过偶尔去团部办事,几个知青凑份子到小饭馆撮一顿,一瓶“北大荒”,三四个炒菜,其中个把带点肉的,那就是至高享受了。这种节俭的消费习惯一直保持下来。回城后,直到八、九十年代,大热 天骑着自行车在骄阳下口渴难忍,却舍不得花2元钱买一瓶矿水,不是没钱买,而是一种心理学称为“动力定型”的消费意识和习惯使然(当然这是对自己,对他人则另当别论)。
但是,青春年华的知青们正处于发育生长、食欲旺盛时期,在“傻小子敲锣汤、汤、汤”的生活条件下,想吃点好的却是难以企及的奢望,仅能在过年时和农忙结束后会餐一 顿,解解一年之馋。记得一年除夕,连队从师部酒厂打了几壶散装的白酒,2元钱就可打一壶(10斤装),真是捡着便宜货,可以喝个痛快了。会餐时,每桌两只海碗倒上酒,顺时针轮着喝。一上口怎么那么呛人,吞到喉咙口火烧火燎的,这才知道是未兑过水的75度原浆酒。好家伙,那是酒精的度数啊。就着难得丰盛的菜肴,大家一圈接着一圈,你来我往,楞是将几壶原酒干掉了。哈尔滨的一帮子还借着酒兴猜拳行令。北大荒的酒真有劲儿,不仅驱寒,还壮胆气,几大口下肚,就天地不惧,神鬼不怕了。那天醉倒了好几个,我也觉得晕晕乎乎的,步子不由自主地有些趔趄,不过脑袋瓜子还算清醒。

打那以后,连队会餐时又喝过几次原酒,渐渐地顺口了,再喝别的酒,自然感觉清淡了。所谓酒量,也就是在那些岁月里练将出来的。


以前的(左)、现在的(笛子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