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扎一次针灸,头就不疼了-晓烨,庞中彦
针灸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40多种病症列为针灸的适应症,推荐各国医生用针灸治疗,这些病症中就有偏头痛。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唐玉秀告诉记者,“针灸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有的患者就扎一次针灸,头就不疼了。”
女性患者很多
李娟女士就是因为头痛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她对唐教授说,右侧头痛让自己痛苦不已,还伴随着眼睛胀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休息后症状会好一些,但是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静养。曾经接受过核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脑部的器质性病变,最后被确诊为原发性偏头痛。
唐教授说,偏头痛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头风”、“脑风”“少阳头痛”等。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偏头痛的病因,如外感风寒风热、暑湿、血虚、肾亏、痰浊、淤血等等,引起了病理产物阻滞经络血脉,导致血、气、精、微等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不能达头面,头面失于濡养,则发生头痛。
原发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为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此病格外“青睐”工作压力大的女性,女性偏头痛患者约为男性的2—3倍,疲劳、月经期、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可诱导头痛发作。有些病人头痛发作前常有一些先兆症状,如视物模糊、半侧面部和肢体麻木等,持续数分钟或半小时。头痛发作时间通常在午后。
确诊后才能用针灸
唐教授介绍,针灸治疗主要用于那些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比如肿瘤、血管异常等)的原发性偏头痛患者。因此,接受针灸治疗前,首先要进行检查,如果是头颅内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就不能使用针灸治疗。唐教授因此提醒,个别不法行医人员,不去探究导致患者头痛的病因,盲目下针,那样不但不能治好患者的头痛,还会贻误治疗。
明确了诊断后,针灸医师还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辨证,中医认为,原发性偏头痛患者主要分为将偏头痛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气滞血淤、肝肾阴虚4种征候,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征候,制定不同的针灸方案来疏通经络。
总的来说,依据经络理论,“偏头痛走少阳经”,因此治疗偏头痛,主要选择在少阳经络上各关键穴位上下针。少阳经,简单地讲就是沿着眉梢、鬓角、耳朵、颈、肩、胳膊,一直到手臂的一条经络。根据中医辨证,选取少阳经上的百会、风池、太阳等主穴位和其他配穴,施以不同针刺手法,不仅可以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还能预防偏头痛复发。
没有针感不要急
针灸时,医生要求病人侧卧,全身放松。这样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医生先在患者入针部位用酒精棉消毒,然后用非握针手的食指和拇指抻平皮肤,稳捏银针后,对准穴位迅速下针(速度快的话可以减少痛感)。当针刺入穴位后,轻轻捻转或者提插,并留针一段时间。
下针后,患者会有酸、麻、胀、痛等感觉,有时候只有其中一两种,而有时候可能什么针感也没有。没有针感并不是针灸无效,很多没有针感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偏头痛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初扎针灸者,医生会只选取1—2个穴位下针,以便让患者适应;对于常扎针灸的人,医生才会在经络上多个穴位下针。轻微的偏头痛患者,一次针灸就能消除症状;较重的患者,一般治疗五六次后也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放置银针的玻璃试管上面,贴着患者的姓名,原来许多患者都自备了一套针具。李娟女士告诉记者:“买一套针具非常便宜,针的长短、粗细都适合自己,扎起来更方便,也更卫生。”▲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2004年12月14日第八版
女性患者很多
李娟女士就是因为头痛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她对唐教授说,右侧头痛让自己痛苦不已,还伴随着眼睛胀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休息后症状会好一些,但是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静养。曾经接受过核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脑部的器质性病变,最后被确诊为原发性偏头痛。
唐教授说,偏头痛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头风”、“脑风”“少阳头痛”等。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偏头痛的病因,如外感风寒风热、暑湿、血虚、肾亏、痰浊、淤血等等,引起了病理产物阻滞经络血脉,导致血、气、精、微等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不能达头面,头面失于濡养,则发生头痛。
原发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为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此病格外“青睐”工作压力大的女性,女性偏头痛患者约为男性的2—3倍,疲劳、月经期、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可诱导头痛发作。有些病人头痛发作前常有一些先兆症状,如视物模糊、半侧面部和肢体麻木等,持续数分钟或半小时。头痛发作时间通常在午后。
确诊后才能用针灸
唐教授介绍,针灸治疗主要用于那些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比如肿瘤、血管异常等)的原发性偏头痛患者。因此,接受针灸治疗前,首先要进行检查,如果是头颅内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就不能使用针灸治疗。唐教授因此提醒,个别不法行医人员,不去探究导致患者头痛的病因,盲目下针,那样不但不能治好患者的头痛,还会贻误治疗。
明确了诊断后,针灸医师还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辨证,中医认为,原发性偏头痛患者主要分为将偏头痛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气滞血淤、肝肾阴虚4种征候,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征候,制定不同的针灸方案来疏通经络。
总的来说,依据经络理论,“偏头痛走少阳经”,因此治疗偏头痛,主要选择在少阳经络上各关键穴位上下针。少阳经,简单地讲就是沿着眉梢、鬓角、耳朵、颈、肩、胳膊,一直到手臂的一条经络。根据中医辨证,选取少阳经上的百会、风池、太阳等主穴位和其他配穴,施以不同针刺手法,不仅可以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还能预防偏头痛复发。
没有针感不要急
针灸时,医生要求病人侧卧,全身放松。这样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医生先在患者入针部位用酒精棉消毒,然后用非握针手的食指和拇指抻平皮肤,稳捏银针后,对准穴位迅速下针(速度快的话可以减少痛感)。当针刺入穴位后,轻轻捻转或者提插,并留针一段时间。
下针后,患者会有酸、麻、胀、痛等感觉,有时候只有其中一两种,而有时候可能什么针感也没有。没有针感并不是针灸无效,很多没有针感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偏头痛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初扎针灸者,医生会只选取1—2个穴位下针,以便让患者适应;对于常扎针灸的人,医生才会在经络上多个穴位下针。轻微的偏头痛患者,一次针灸就能消除症状;较重的患者,一般治疗五六次后也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放置银针的玻璃试管上面,贴着患者的姓名,原来许多患者都自备了一套针具。李娟女士告诉记者:“买一套针具非常便宜,针的长短、粗细都适合自己,扎起来更方便,也更卫生。”▲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2004年12月14日第八版
偏头痛的鍼灸疗法
庞中彦
“定义”中医金匮翼称:偏头痛者,由于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丹溪心法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是也。实用内科学谓:偏头痛为阵发性半侧头痛,常伴有幻觉和盲点等视觉障碍及其他脑力功能损伤症状和痛时的恶心呕吐,为其特征;原因未明,常有遗传因素,恐与癫痫及过敏疾病有关,以女性较多,多于青春期开始,至中年或闭经后,自行停止。
“症状”发作前常有嗜睡,烦躁,疲劳,大便秘结,或腹泻等前驱症状。头痛之前有脑部损害症状,以同侧盲较为多见,或有彩色火星在眼前闪动幻变。此种先兆约历二、三十分钟后即开始头痛,其性质有纯痛,刺痛,鑽痛,搏痛等不一,初仅限于一小区,后渐扩至半侧头部,亦有偏及全头,或可伸至颈部。头痛剧烈时常闭目思睡,恶心呕吐,吐后头痛逐渐减轻。发作时可有植物性神经障碍之症状,面色初呈苍白以后充血,亦有流泪及流涎等现象。头痛发作时间平均约数小时,亦有持续数日之久。其程度轻重不一,发作终止时常感轻松舒适,而有倦睡。发作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数星期一次,亦有数日发作一次者,亦有天天按时发作者。“病理生理”产生偏头痛各种症状的病理生理为内外颈动脉分枝痉挛与扩张的结果,脑部动脉痉挛时产生幻觉及偏盲等皮质紊乱症状,外颈动脉扩张即产生急剧头痛持续数小时之血管扩张可使血管壁增厚,或水肿,更因继发之头部及颈部肌肉收缩而产生较为持久性的疼痛。
“治疗”中医治疗本病,一般认为患者宜清心寡欲,切戒酒色,发作时应卧床休养,常用处方:一、吴茱萸汤。二、消风散。三、逍遥散。四、桃核承气汤。五、桂枝加附子汤。六、香芎汤。都梁丸,荆穗四物汤等,随症及人体强弱施治。
甲、常用经穴
(一)主要经穴:
一、委中,位置在膝膕窝之横纹正中,直针深1.0至1.5英寸(以下针刺深度皆以英寸为标准)。
二、太冲,位置在足大趾次趾岐骨之骨陷中,相当于手部之合谷,直针深0.5至1.0寸。
三、合谷,位置在手大指食指之歧骨陷中,直针深0.5至1.0寸。
四、风池,位置在风府下一横指适与耳垂平,旁开各一寸两侧肌肉陷中针稍向下向内斜刺深1.0寸。
五、太阳,位置在目外眥旁开二横指颞颥部陷凹中针深0.3至0.8寸。
六、耳门,位置在耳前小尖瓣稍前陷中针深0.5寸。
七、头维,位置在额角去发际一横指微作斜刺针深0.3寸。
八、率谷,位置在耳尖直上二横指头发部直针0.3寸。
(二)次要经穴:委阳、足三里、解谿、太渊、列缺、天柱、新设、完骨、翳风、天冲,丝竹空。
乙、配穴与技术操作
一、委中(双)、风池(双)、患侧太阳,头维,耳门。患者取俯卧位,用耳刺激,留针15到20分钟。(一般在留针期间不再作捻动)
二、委中(双)、患侧风池、天柱、完骨、太阳、头维、耳门。患者取侧卧位,用中刺激,留针15或20分钟。
三、合谷(双)、太冲(双)、患侧头维、太阳、耳门。患者取仰卧位,用轻度或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
四、先刺患侧太阳穴出血,(用纱布在太阳穴之上作圆圈紧扎头部,使患侧太阳穴颞颥部静脉怒张,用粗毫针或三稜针点伤压出血。后针列缺(双)、(或太渊)足三里(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轻刺激留针15分钟。
五、太渊(双)、〔或合谷(双)〕、解谿(双),患侧丝竹空,太阳、率谷。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用中刺激或重刺激留针15或20分钟。
说明:一、轻刺激是采轻而缓的捻针手法进针,针至有轻度的酸麻或胀痛时即停针不动。二、中刺激是采轻缓的捻针手法进针,针至有酸麻感,或胀痛时再加以数次的上提下插或捻动,使酸麻或胀痛感向上下或四周扩散,然后留针不动。三、重刺激是进针到有酸麻或胀痛时,再加以有力的多次提插或用多次的角度大而速度快的捻动,使其酸麻或胀痛之感向远距离扩散,或胀痛程度加强为度。
以上三种刺激应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之健康程度而灵活掌握操作。总而言之,医者用什么样的刺激才能使患者施术后得到舒快之感,这是在临床上操作必要的基本条件。
丙、鍼治偏头痛有效率
(一)一九五四年十月至一九五五年四月,半年中作者用针灸治疗患者601个病例中有偏头痛患者16人(见表一)年龄是22—64岁,女多于男,患病时间最长十五年,最短一年,治疗次数3—32次,有效率为94.45%。
病例报告
例一:罗××,女性,广西人,门诊针字三八六号。
患左侧偏头痛已十多年,经常从中午十二时开始作痛,至下午五时停止,痛将止时则背发大汗。大小便正常,四个月前曾患血尿一次,当时右侧肾腰背部位有压痛点,当时血压曾一度为150/100 毫米,现为135/98毫米,X光照片结果:肺部无病变,左心室略有肥大,主动脉弓类形心脏。××医院称为过敏性偏头痛。一般治疗未效。
第一次治疗(一九五五年二月廿一日),针委中(双)、风池(双)、左患侧耳门、太阳、患者取俯卧位。用中刺激,留针20分钟。(留针时期不再捻动)
第二次治疗(二月廿二日),昨天扎针后患者自觉头部较为舒服。针风池(双)、头维(双)、委阳(双)、患者取俯卧位,用中刺激,留针20分钟。
第三次治疗(二月廿三日),经二次扎针后,头痛已停止,只自觉有些头胀。针合谷(双)、太冲(双)、左侧耳门、头维、太阳。患者取仰卧位,用轻刺激,留针20分钟。
第四次治疗(二月廿五日),廿四日下午三时至六时左患侧有轻微的胀痛。针委中(双)、风池(双)、左患侧耳门,太阳。患者取俯卧位,用中刺激,留针20分钟。
第五次治疗(二月廿八日),头痛已除,针合谷(双)、太冲(双)、左患侧耳门,太阳。患者取仰卧位,用轻刺激,留针20分钟。
第六次治疗(三月三日),数日来头已不见再发胀痛精神好饱食睡眠正常。针合谷(双)、太冲(双)、左侧耳门,太阳。患者取仰卧位用轻刺激留针15分钟。
该患者共针治六次,基本已愈,返广西原籍工作。其子李××是××医学院学生来函表示谢意。
例二:张××,男性,三十九岁,东北人,门诊针字四五三号。
患右侧偏头痛已六年,年中春秋两季发作最利害,现经常每天下午发痛一次,每次经过二小时后痛才停止。发作时痛如刀刺,但无呕吐。否认有性病史,无酒瘾,常失眠,X光透视:心肺无病变。
第一次治疗(一九五五年三月廿五日),针委中(双)、风池(双)、右患侧太阳,耳门。患者取俯卧位,用中刺激,留针15分钟。
第二次治疗(三月廿六日),扎针后头痛略为减轻。针委中(双)、风池(双)、右患侧太阳,耳门,头维。患者取俯卧位,用中刺激,留针15分钟。
第三次治疗(三月廿八日),头痛已大减轻,针合谷(双)、丰隆(双)、右患侧新设、耳门、头维。患者取仰卧位,用中刺激,留针15分钟。
第四次治疗(三月廿九日),只有轻微的头痛。针委中(双)、风池(双)、右患侧率谷,天冲、翳风。患者取俯卧位,用中刺激,留针15分钟。
第五次治疗(三月三十日),头痛已除。针合谷(双)、足三里(双)、患者取仰卧位,用轻刺激,留针15分钟。
第六次治疗(四月一日),精神好,睡眠正常,头痛停止。针合谷(双)、足三里(双)、患者取仰卧位,用轻刺激,留针15分钟。
该患者前后共针六次,基本痊愈,返东北原籍工作。
小结
一、偏头痛俗叫偏头风,在临床上病例不少顽固难治,针灸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偏头痛,可根据病情需要一日或隔日治疗一次,或一天治疗二——三次亦可。施针手术以中刺激为宜,患者应取卧位。
三、鲁裴然教授说:“我们针灸的强烈,震荡之力量——即藉神经的保护性阻抑的力能——打击此发病的恶性循环,则神经中枢得以恢复健康、于是疾病的器官变化也可因之而就愈。在临床上如耳疼痛,肠胃痉挛性疼痛,月经痛,坐骨神经痛一切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痛等,针灸刺激之下立时轻快,这就是通过这种保护性阻抑而奏效的。”
(本文发表在1955年10期第43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