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遇到过很多的人, 看过许多部电影,听过非常多的音乐。在看和听的当时,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千奇百怪的感受,可就是说不出来。也许是找不到确切的词语去描述,也许是寻不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而且每一次重逢那些人,再看那些电影,回放同样的一支歌一首曲子,心情又会迥异。那样的感觉会越来越强,也许在某一个午后,喝着淡淡的茶,和朋友聊天时,缓缓地说出来,一如那些画面和音乐轻轻地飘过脑海。
今天没事,孩子又拿出《音乐之声》的碟子放。这部老电影我们已经看过无数遍了,放假或者想看了就拿出来看, 是我们全家都喜欢的影片之一。
这部电影让人看完感觉到柔软与温暖的爱,爱大自然,爱国家,爱上帝,爱和平,爱亲人,爱心中的人,以及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故事的背景有战争,但是没有出现血腥的场面,反而是让观众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看到美丽如画的景色和感受真心实意的关怀。只有深切体会到真善美的感动,才会更憎恶破坏毁灭这一切的假恶丑;热切向往宁静和平的人,才更希望远离残酷的战争。
这部电影让人看完感觉到柔软与温暖的爱,爱大自然,爱国家,爱上帝,爱和平,爱亲人,爱心中的人,以及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故事的背景有战争,但是没有出现血腥的场面,反而是让观众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看到美丽如画的景色和感受真心实意的关怀。只有深切体会到真善美的感动,才会更憎恶破坏毁灭这一切的假恶丑;热切向往宁静和平的人,才更希望远离残酷的战争。
尽管每次看电影的时候我都是心里充满了感动,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最终都是深深遗憾,自己怎么不学文科,以至于总是词汇贫乏,无法很好的描述和表达那种淡淡却又极致的各种美丽的情感。所以,即使那些美好的爱的体现在影片里可以信手拈来,我也只能勉强地叙述一些自己难忘的画面。
一个父亲,七个孩子,让人马上联想到的就是一个大家庭。
男主人公冯-特拉普上校是退役的海军上校,他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七个孩子。或许是失去妻子的痛苦压抑,或许是长年带兵的习惯,上校对孩子非常严格,他是用管理士兵的方法去管理孩子,所以看上去,他似乎是个严厉、冷漠而又刻板的父亲。
其实他是很爱自己孩子的,当女主人公修女玛丽亚到上校家报到,正式开始做家庭教师的第一天,上校对玛利亚说她到来之前已经换了11位家庭教师,甚至前一位教师只待了两小时就走了时,玛利亚非常惊讶地问“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吗?”上校答道:“孩子们很正常,是家庭教师的问题。那种对自己孩子的绝对信任与维护,只有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亲才会回答得那么理所当然。
可是他的教育方法不太符合孩子的天性。孩子们爱他也怕他,有什么话不敢告诉他。有个雷电雨的晚上,孩子们害怕,按理孩子们应该去找勇敢而高大的父亲,可是孩子却是先后跑进了玛丽亚的房间。孩子们跟着玛丽亚唱歌以驱散对雷电的恐惧,后来他们的歌唱声引来了上校,上校没有安慰他们,而是依然严肃地责令他们回去睡觉,似乎把纪律看得比孩子们的感受更重要。这一刻,似乎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位刻板冷酷的父亲。
直到有一天,当孩子们为上校的未婚妻(一个来自维也纳的男爵夫人)歌唱的时候,上校带着温柔和慈祥慢慢走进了客厅,情不自禁地和孩子们一起歌唱。那一刻,这个男人深深的父爱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让观众为之感动。那一刻,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上校对去世的妻子肯定也是很爱的,以至于他会一直那样严肃而沉闷地生活。当玛丽亚教会孩子们唱歌,把音乐带回到这个家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上校也是一个喜欢音乐爱好生活的人。
之后,我们还发现了上校诙谐幽默的一面。当玛丽亚发现自己可能爱上了上校害怕的离开了上校家后,孩子们去修道院找她却没有见到她,很失望的回了家。他们不想和爸爸实话实说,于是欺骗爸爸说去采摘草莓去了。上校也不点破,顺着孩子们的话问,那草莓呢?孩子们说吃完了,上校就说,吃草莓饱了就不用吃晚餐了。然后,转身偷偷地笑着离开,俨然一个爱开玩笑的可爱大男孩。这时,孩子们的“好”爸爸才完完全全地回来了。
孩子们有个“好”爸爸,是因为来了一位“好”妈妈。玛丽亚和上校结婚前,已经和孩子关系很好了;婚后,她更像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孩子们,并没有因为他们不是自己亲生的就像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继母那样。那个巴黎来的贵妇人不喜欢这些孩子,还好,她没有和上校结婚,不然,孩子们就要被送往寄宿学校,从此和父亲分开,成为“灰姑娘”和“白雪公主”啦。
有这么爱他们和关心他们,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的妈妈,让银幕外的我们都为那些孩子高兴;我们也为玛利亚和上校庆幸,他们从此都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我喜欢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在上校夫妇带着孩子们逃出去的那天晚上,他们躲在修道院的墓碑后面,面对可能随时被纳粹发现的危险,小女儿问妈妈唱歌有没有用,因为玛丽亚以前告诉过孩子们,把喜欢的东西唱出来就不害怕了。那时候,玛丽亚温柔地抱着小女儿,对她说没用,让她贴着自己不要说话。那一个小小的举动和温柔的话语,不仅仅让小女儿感到安全温暖,也让我感到好温暖,好像整个心都跟着柔软了起来。
其实,影片中这样的细节很多,比如,玛丽亚在做祷告时,忘记了小男孩寇特的名字,后来当她一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立即向上帝补上对寇特的祝福。还有她对大女儿丽莎的关心,当她发现大女儿恋爱撒谎,她看在眼里,不去告状,但是却要大女儿诚实地说出来,以便给予她帮助与引导。
除了父母对孩子,孩子之间也是互相关爱的。当孩子们在船上看到爸爸从维也纳回来了,都兴奋地站起来挥手大叫以至于船失去重心翻了,孩子们纷纷掉进了水里。最小的妹妹是三姐抱起来的。后来在晚会上,孩子们唱完告别曲,小妹妹困了则是大姐姐抱她上楼的。
那个三姐, 就是上校的第三个孩子,她的生活原型是所有这个故事原型中最长寿的,她去年也去世了。说到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看到的一些冯-特拉普家的现实生活。资料来源于女儿七年级的英文阅读书,我用中文表述出来:1938年,当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时候,冯-特拉普一家翻过了阿尔卑斯山逃到了瑞士。后来他们又移民到美国,定居在佛蒙特州(Vermont)。他们继续演唱,轰动北美。在1950年,受到他们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德语:Salzburg)的生活鼓舞,他们在佛蒙特州开了一个小滑雪屋。到1983年,滑雪屋从27个房间扩大到了93间。资产2700亩包括越野滑雪场地和徒步游径,以及网球,门球,雪鞋,滑雪橇和枫木制糖等设备,当然还开有音乐课。冯-特拉普家的滑雪屋Trapp Family Lodge是佛蒙特州一个很有名的旅游景点。
上校于1947年去世,而玛丽亚则于1987年因癌症在82岁高龄离开人间。所以,到目前为止,随着玛丽亚和上校在天堂相逢的27年之后,所有冯-特拉普家庭合唱团的成员已经齐聚天堂。他们在为上帝和天使们歌唱,而凡间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天籁之音了。
上校于1947年去世,而玛丽亚则于1987年因癌症在82岁高龄离开人间。所以,到目前为止,随着玛丽亚和上校在天堂相逢的27年之后,所有冯-特拉普家庭合唱团的成员已经齐聚天堂。他们在为上帝和天使们歌唱,而凡间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天籁之音了。
记得当他们挥手和所有的观众道一声再见,并说着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和大家见面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这段时间真的很长很长----
但是,他们曾经带给人们的美妙歌声和难忘的演出场面,将会永远的留在人间,留在大家的记忆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在影片最后他们全家的演出。
当上校因为难过哽咽着唱不下去的时候,玛丽亚心痛地看着丈夫毅然而然地走上去和他携手站在一起,孩子们也跟着妈妈上场,然后和爸爸妈妈同声歌唱那首《雪绒花》。
那一幅全家福的画面让我感动: 年轻活泼爱好音乐的玛丽亚犹如曲谱的高音谱号,而英俊内敛魅力无穷的上校则好像低音谱号,那7个纯真可爱的小孩子,就是哆来咪发嗖拉西7个音符,放在一起谱成了多么美妙动听的一首温馨的亲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