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怎么样爬过我的皮肤(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二)不愿远嫁的姑娘们

你的记忆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还记得多少童年往事?岁月匆匆,不管经历多少,我们总愿意在心底最柔软的一处,留给那些永远回不去的朦胧岁月。



在《
时间  怎么样爬过我的皮肤》之一里,说到姑姑和雪姐被父亲从沅江接到我们家,那时,供销社租住在我们家,当然,被政府征屋,是看得起我们家,母亲说过,她不同意,结果,有人贴她大字报,说是我家的成分要高一级,又惊又怕,父母只好同意了,当然,一年象征性的付了租金:80块,我们全家被挤到一溜三间偏房里,在我们那,算是住的比较拥挤的了,但这一点不妨碍我们放飞快乐。

我家住的地方,叫木村,说是村,其实,也就是分布320国道两边的一溜屋子,村里的老人们常说,木村是一条金丝大鲤鱼变的,鱼头住了十来户,鱼尾住了五、六户人家,我家和邻居熊家住在鱼背,位置高。

 70年代,汽车还不多,这里的运输主要靠水运,每年春季雨水丰满期,船队便鼓帆远航,把本地的各袭特产如茶叶桐油,运往湘潭大码头,待交易完,在岸上盘桓几日,装了些火柴肥皂等日用百货回来。作为运输码头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派生了烧石灰、茶叶制作等副业,所以,在方圆几十里,这个村算是最富裕的,占据了这个有利位置,本地的姑娘们自觉身价高,不想远嫁,但家家户户的男孩子又想娶外村漂亮的媳妇儿,所以,每次我们那有姑娘要嫁到外村去,都会感觉很吃亏,我家邻居熊叔家的四个女儿,三个一直在拖到30多岁,才哭哭啼啼嫁出去,最大的女儿林子,嫁到丫头山下,成功躲过计划生育,有天带着夫婿和5个楼梯般高高矮矮的孩子,出现在村里,然后,租房住下,说啥也不走了。

住木村的好处日后慢慢说,可每年春季涨水时,住鱼头、鱼尾的村民便惊慌失措,出动男劳力日夜巡逻,一有动静,立马推出木板车,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先运走,女人们还把家里的鸡、鸭、猪什么的赶到公路对面的山顶上去,那里有一所小学,当大人们把家什都搬到学校时,也是我们那所破烂的小学最热闹的日子,草坪的水泥篮球柱上,拴着集体的牛,屋檐下,女人们东一堆,西一堆坐在自家的行李上,边扯着闲话,边衲着似乎永远也衲不完的鞋底,并不影响我们上课,但女人们天性就有好奇心,她们偶然也站起身来,伏在低矮的窗台上,一脸敬畏地望着教室里正在上课的老师孩子们,如果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她会惊喜地喊一声孩子的小名儿,孩子的同桌会碰他一下,你姆妈(妈妈),于是,教室里立即炸开一阵轰笑,被叫的孩子满脸通红,被羞得低下头,仿佛做了很多错事,直到正在黑板上写字的老师,严肃地用小木棍儿使劲敲桌子,哄笑才停住。

有一天晚上,迷迷糊糊中,大哥把我从被窝里抱出来,带着一家人往山头上跑,原来,又一次洪峰到了,大人们拿起脸盆、瓷碗使劲敲打:“发大水了,快点走。”人群里,有的搬东西,有的吆喝着牲畜,女人们则乘机扯着喉咙喊自己的孩子,以表达积淤久矣平淡和乏味,于是,躁动不安中,有些女人会不满地骂人:“发骚了!

喧闹中大哥把一家老小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不紧不慢一把铁锁把大门锁了,他说:“我家住在鱼背,哪次大水都没浸着,这次也浸不了。”果然如大哥所言,那滔滔洪水,始终离我们家园子三尺,大哥和邻居小松用稻草量过。

最开心的莫过于哥哥姐姐们拿起竹杆撑的网子,站在矮墙上捞鱼了,小鱼小虾小泥鳅捞了半木桶,二哥在一边帮忙,我和二姐守着桶子,吸着鱼虾的腥味儿,用苎麻线绑了螃蟹的脚,勒令它们在地上进行爬行比赛。

等洪水退下,湄河水慢慢变得清澈,村里恢复往日的宁静,大大小小的木船陆续停靠在河面上,夏季时,对面沙滩上开始修整船只,每天都听到有特别洪亮的声音从河对岸响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几年以后我在母亲单位的会议室墙壁上看到了这句口号,原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语录) 接着是:“一、二、三”的群声合奏,我们这边的孩子们最爱看那领队,觉得他超神气,左手拿着面小旗子,站在队伍前面,领着大家边喊口号,边往沙滩上拉船,船一步一步艰难的爬上沙滩,接受年度体检, 过了几天,船只越来越多,一律的底朝天,躺在沙滩上。整天不断响起锯子的嗤嗤声和铁锤打在船板上的叮咚声,有时,沙滩上还会响起桐油、木柴燃起的哔剥声,那是船佬大的女人们正忙碌准备饭菜。

忘记说了,这些船只和船佬大,都属河对岸的造船厂,造船厂属县航运公司。船佬大们的总是穿着青色的大布裤,裤脚大的可以装下一个小人,他们在船上时,背过身对着河里撒尿,上了岸,对着堤岸撒,那时,我们的饮用水就是这河水,每次有谁家媳妇去河里挑水,看到船佬大松开白色的布带,把裤子往膝盖下一放,毫不忌讳地掏出家伙撒尿,便会笑着骂骂咧咧,双方还会开几句粗野的玩笑。

流云朵朵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对,跟大哥和二姐感情最靠近,谢谢夸奖。
彩烟游士 发表评论于
流云的作品贴近生活,文笔流畅自然!赞一个。你和大哥的感情好像最好?好几篇文章都提到大哥的。
流云朵朵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是呀,虽然这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但记忆在那,亦不失美好。
晓青 发表评论于
这样的日子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