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 糊 糊

今天跟大家喏喏喏喏模糊吧.为什么要聊模糊呢?这当然是为了降低数码相机产生的噪点啊.这个想法不是今天才有的.自打有了单反相机,就对其噪点不胜厌烦,因而产生用糊来解决问题的想法.

其实对于数字照相机来说,噪点是无法避免的.就像模拟电视的信号弱时屏幕上出现雪花一样.解决屏幕雪花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架设天线,外加天线放大器,提高信噪比,让有效的信号把噪声淹没.就可以得到清晰的图象了. 数码相机只能通过增加曝光量来解决了. 而后期制作只是补救。

那相机的JPG格式的噪点比RAW格式的要轻呢?显然相机里有很高明的软件在处理图象文件.好吧,反正我也看不见摸不着.就不提它了.咱就说说ISO和图像传感器吧.

简单地说,无论用什么样的ISO,单位时间的光的信噪比在每个像机的图像传感器上都一样.人人都夸C家人像好,N家风景好,S家的也非常棒,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能在低ISO的照片中看到微弱的噪点.此外CCD图像传感器比CMOS图像传感器要好得多.但价格也高.为了降低单反的价格,几乎没有商家再在新款式相机中使用CCD了.其实CCD图像传感器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对温度敏感.温度越高噪点越多.所以有人(商家)就用半导体制冷器把CCD冻起来.用这种方法拍的照片,超级干净.

既然大家都用CMOS图像传感器,那降噪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后期工作.其实在拍摄照片时,尽量用低ISO是最明智的做法.过度依赖高ISO感光,实际上已经步入误区.因为ISO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弱,微弱的温度骚动,光污染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如果你想证实这个说法,可以到http://www.dpreview.com/previews/nikon-d4s/7 去比较.然后你就会得出正确结论.

对不起,有点扯远了.我回来看看模糊吧.我在百度上看到一篇题为[PS高低频磨皮原理详解(高斯模糊与高反差保留)]的文章,很受启发.坚定了我的用模糊的方法来降低噪点的想法.这就是

原始图象=高反差保留+低反差保留

高反差保留含有图象的细节,相当于高频.低反差保留含有色彩和风格,相当于低频. 二者完美集合在一起,就是一张美丽的图象. 其实低反差保留很简单. 用高斯模糊(Gaussian blur)就可以得到.而高反差保留(High pass)也是用高斯模糊通过上下图层计算得出的.所以用模糊的方法,通过上下图层的计算,就能消除躁点.有人会说高反差保留不是用来锐化的么? 没错.锐化和模糊是一对矛盾的同一体.照片过于锐,噪点就多,照片过于糊,朦胧一片.把握好糊中有锐,锐中有糊, 以糊改善图象的画质, 以锐增强图象轮廓. 只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里我用从上面那个网站上下载的D750/ISO6400片子做为例子,给大家看看糊前糊后的效果.

糊前 100% drop


糊后 100% drop


比较这两张图象,不难看出,模糊后的图象,噪点减少了,细节仍然保留..这里我只提供大家一个思路,就不详细介绍每一个step了. 因为每张照片都不一样,所用的参数也不会相同,所要求的结果也不一样. 反正就是每步都用糊. 决不使用毛刷橡皮和选择工具.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是用GIMP做的,如果用Photoshop,会更简单,效果更好(tested and duplicated).只要多做,多探索,肯定能消除噪点,出相当漂亮的大尺寸片子.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糊 糊 糊 吧.

M45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这个依赖于场景光线和快门速度.
光线好 静态场景auto100-400图象质量最好, auto100-800次之, 动态场景 auto100-3200 最好.
光线弱 静态场景auto100-400图象容易糊, auto100-800次之, 静态场景 auto100-3200 最好.
对焦: 设置为 AF-A
对焦区域模式: 最好选点对焦, 选矩阵也可以.
曝光补偿: 室外 白天,晴天 -1EV (防止反差大时亮部过曝), 室内 -0.7EV 或者 0EV(防止场景过亮时照片惨白)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大师、我用相机的全傻功能,ISO有 auto100-400 auto100-800 auto100-3200 三个档次,我设哪个好?
我用这个相机 http://www.nikon-image.com/products/acil/lineup/v1/
M45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你不用自动曝光啊? 半自动,手动才需要调ISO和曝光补偿.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按照说明,把ISO值调低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