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经济学点睛: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源自于《新约•马太福音》: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让他多多益善。”
马太效应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winnertakesall)。值得惊奇的是,在人类资源分配上,《马太福音》所预言的“赢家通吃”现象十分明显: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就是经济学中通常说的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经济学点睛:
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后,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3.随大流是明智还是愚蠢——羊群效应
有这样一个故事,牧羊人在自己的羊群前面横放了一根木棍。第一只羊率先跳了过去,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会效仿那只领头羊的样子,跟着跳过去。接下来,牧羊人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才通过。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也叫做“从众心理”。
在经济学上,羊群效应主要用来指由于信息不充分,投资者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趋于相同并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在这种羊群效应里,也许个体采取的是理性行为,然而,却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一般来说,羊群效应主要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如果有一个领先者(姑且称之为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他所取得的利益以及他的行为方式就会被整个羊群不断模仿。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争先恐后地去哪里“淘金”。
4.竞争让市场更高效——鲶鱼效应
5.“短板”往往决定最终的结果——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换句话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溜以,“木桶效应”也被称为短板效应。“木桶效应”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有一块不够高,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经济学家经常使用这个现象来说明在经济活动中,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影响整体的绩效,甚至会导致全面溃败。所以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实现配置的最优化,往往要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
6.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棘轮效应
宋代大政治家司马光在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有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写这句是要告诫儿子不要沾染纨绔的习气,要保持俭朴清廉的传统美德。司马光一千多年的一句家训,?道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原理: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经济学家称为“棘轮效应”。
7.经济雪崩的秘密——多米诺骨牌效应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非常精彩的游戏,它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长方形骨牌,在游戏进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只要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在第一块倒下的骨牌的带动下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这一游戏从其诞?之日起,就令人着迷。目前,多米诺骨牌的世界纪录是从轻轻推倒第一张牌开始,依次传递,结果成功推倒了340万张骨牌。从所拍的视频可以看出,骨牌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多米诺骨牌蕴涵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其原理是,当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其重力势能便转化为动能,当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这样,就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8.学会适应未必是好事情——青蛙效应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实验研究人员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炭火加热。青蛙不知究底,悠闲自得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它已经适应了逐渐升高的水温,并以之为乐,没有逃出温水的想法。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开始察觉不对劲了,等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让自己熬受不住了,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过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被煮死在锅里。
9.政府投资多,私人投资必然少——挤出效应
在批发市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年由于市场对某种商品的供需状况发生了变化,从而经营该商品的摊位出现了增加或者减少的情况。几年前的挂历市场就是一个突出的案例。随着网络、手机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传统的挂历需求越来越小,结果,大量挂历批发商出现严重的产品滞销,许多人不得不将资金撤出这一市场,转而投入到其他更有机会的商品领域。这就涉及一个“挤出效应”的概念。
通俗而言,挤出效应是指在一个市场里,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变化,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挤出效应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突出表现在政府支出对减少私人支出,尤其是减少私人投资支出的影响。
10.为什么会“以偏赅全”、“爱屋及乌”——晕轮效应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电视里,在网络上,忽然看到关于某个娱乐明星的负面新闻,有时甚至是一些丑闻时,自己会非常震惊。因为,在惯常的印象里,这个明星的形象是那么的健康、明朗、阳光,突然面对负面消息,人们一时间无论如何难以接受。其实,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心中对这位明星的印象是由他(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而他(她)的真实人格,大部分人是不得而知的。无形之中,人们在关注那位明星时,他(她)的身上其实披了一圈美好的“月晕”,正是这层月晕,遮掩了明星的真实情况。
这个现象就叫做“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这层光圈笼罩,而且,还往往会被赋予许多其他的好品质。这种强烈的认知心理,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的一些品质或特点。显然,晕轮仅仅是月光的扩大化而已。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