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女孩被哈佛、麻省、斯坦福等一大堆名校录取了,正为要去哪间学校报到愁眉不展。女儿虽然也进了难进的名校,但也收到了几封拒绝信,其中一封还来自她最想去的那所学校。虽然我们庆幸自己没有左思右想、举棋不定的烦恼,对人家的成就还是羡慕的,因此便反思起对女儿的教育来。
说起女儿教育的失策,头一条应该就是没有激发女儿对数学的兴趣。像所有中国父母一样,我们对数学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是有足够认识的。数学可以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好的人别的功课学起来都容易。数学是个纲,纲举目张。如果孩子从小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把数学学通了,以后不管学什么都会出类拔萃。
女儿小时候也参加过几次小小的数学竞赛,成绩好像也还过得去。但我拿些课外习题给她做时,她却不肯配合,总是做得乱七八糟,错误百出。跟她较量了几次都不得要领后,我打了退堂鼓。数学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不见得。首先,我们是在美国,不是在中国,孩子并非只有学理工这一条出路。如果女儿以后要当医生,当律师,数学不好并无大碍;其次,数学虽然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并不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唯一办法。克林顿、奥巴马没有学过多少数学,人家照样头脑清楚,逻辑严密,滴水不漏;第三,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说不准,还是随意一点为好,不必钻牛角尖。想当年我对数学之外的课程是正眼都不瞧的,但今天在当科学家的,不恰恰是那些学生物的同学吗?第四,数学钻得太深的人,难免对生活中别的事物没有那么关注和欣赏,比较容易呆头呆脑,变成陈景润似的人物。女儿不上这条贼船,也是一件好事。
这四条理由一摆,我立刻被自己说服,从此放宽了心,不再为女儿的数学问题而纠结不下。女儿是个好学生,在学校上的是数学快班。她有作业必定工工整整地完成,有考试都会认认真真地准备,考试成绩也都是A。但因为自己兴趣不大,我们也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她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花一分钟时间在数学上。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几年下来,她与那几个参加天才夏令营和数学竞赛的同学渐渐有了差距。本来美国学校的课程并不难,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不会拿偏题怪题来为难人。但随着课程的加深,那些从小在数学上额外下工夫的同学照样学得轻松自如,她却开始有点吃力,做个作业经常花好长时间,有时还要我亲自出马给她讲解。到头来,虽然她学了好几门AP课程,也都得了A,但时间花得多不说,给老师留下的印象肯定也比不上那些数学天才。请数学老师写推荐信时,推荐信的热度估计也打了折扣。
教育女儿的第二个问题跟刚才提到的天才夏令营有关,那就是没有督促女儿好好利用夏天的时间。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白天没有大人,我们一到夏天,就把她送出去参加这个那个夏令营。结果女儿抱怨说,虽然学校放了假,她还是不能在家睡懒觉。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等她可以自己呆在家里时,就不再送她出去了。她很开心,我们也跟着高兴,于是成了习惯。除了高四之前那个夏天她找了一份工作,每周工作十来小时外,高中的其它夏天她都在家里无所事事。
我知道很多孩子都利用夏天的时间从事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都没有为女儿担心。我觉得孩子辛苦了一年,夏天休息休息,玩一玩,无忧无虑,是应该的。多给她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或许她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
等到填写大学申请表时,我们才想起来,顶尖大学都爱问你夏天是怎么度过的。虽然女儿也绞尽脑汁写了密密麻麻一大篇,但招生人员火眼金睛,肯定一眼就看穿了她夏天没干什么正事。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多费些心思好好规划,利用夏天从事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还是应该的。对申请大学是否有帮助另说,至少可以交些朋友,增加一些生活经历,开阔眼界。像女儿这样成天在家睡懒觉,看小说,游泳,跟朋友聊天,倒是轻松愉快,其它收获就很难说了。这些自由的空间到底是否松弛了她的神经,激发了她的创造力和灵感,帮助了她发现自己,我们是一点都不知道,也无法衡量的,还是不如其他孩子夏天里取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来得实在。
然后还有一个在高雅的精神追求和肤浅的物质生活之间的平衡的问题。女儿其实也算是比较知性的有精神追求的孩子。我们家订了一些阳春白雪的书报杂志,女儿也爱听听NPR,读读尼采,和朋友对一些社会问题高谈阔论;但她肤浅的追求也很多,而我们对她这些追求都很放任。之所以会如此,也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的。我年轻时眼睛长在头顶,除了念书什么都不屑一顾,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完全不懂得享受生活。等到意识到自己这个缺陷时,已经人到中年,要改都难了。因此,我对女儿那些带几分俗气的小女生的爱好,什么看电视剧啦,买漂亮衣服啦,化妆吹头发啦,追星啦,都是默许甚至赞成的。看到女儿花时间打扮自己,我有时候甚至有几分沾沾自喜。
但到了申请大学时,我才觉得女儿还是幼稚了一点,这从她的申请论文多少可以看出来。我原以为女儿是校报总编辑,从小就喜欢写作,写这些大学申请的论文应该易如反掌。等我看了她写的文章,才发现现实和预期有些落差。这当然可能是因为她不习惯写这种关于自己的文章(personal essay),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但想来想去,文如其人,这还是跟她的个性、品味、世界观、生活经历有些关系。
我们当然希望女儿善于享受生活,不指望她做什么女强人,但在深刻和肤浅、严肃和活泼、理性和感性、艰苦的脑力劳动和和轻松的物质享受之间还是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这里还有一个是否应该为了以后的快乐而牺牲目前快乐的问题。有的人爱今天就穿着破衣烂衫,坐在海滩上钓鱼、晒太阳。有的人则要建立起一个帝国,赚下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钱之后,再穿上名牌休闲服,开着昂贵的游艇,在海滩上钓鱼、晒太阳;有的人吃葡萄时先吃小的,把大的留到最后,有的人则现在就挑最大的,把小的留到最后。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我当然知道年轻时要兢兢业业地学习和工作,将来才会有比较好的生活。我也知道推迟享乐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干成大事的标志。在教育女儿时,我也会强调这些东西。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非常反感,又宠爱孩子,希望她过得快乐,因此就急功近利了一点。前面提到的在学数学和夏天学习安排上的闪失,其实也都可以归结到这个根本上。
但顶尖大学重视学生的intellectual vigor,希望招收有头脑、有抱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关心人民疾苦、爱深入思考的学生,而不是一有空就爱泡咖啡馆、逛服装店的小女生。当然女儿也不是这样的小女生,她也有自己的长处、追求和成就。但如果我们在深刻和肤浅、严肃和轻松的天平上,把女儿往深刻和严肃的一端多加引导,对一些肤浅和虚荣的兴趣稍加打压,或许会有更多名牌大学对她敞开大门也说不定。
当然这都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而且,这些揣测到底是否准确,我心里也并不是真的那么在意。虽然对女儿的教育或许有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女儿是否健康成长这件事上,我还是满有信心的。女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应该也有不错的未来,我们对她的一切实在是很骄傲,我们作为父母应该也不算失职。所以,这一篇所谓的“反思”,应该是受了那几封拒绝信的刺激,也是跟邻家女孩攀比的结果,算是对自己的吹毛求疵吧。